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

時間很快到了建興元年,十一月,之前衛朔一直擔心石勒會進攻幽州,不成想擔驚受怕了幾個月,石勒卻一直躲在襄國毫無動靜。直到最後石勒奇襲成功後,衛朔才知曉,原來自石勒施詭計取信於王浚後,根本就沒打算派大軍征討幽州。

石勒此舉恰中遼東上下正懷,衛朔不希望幽冀過早開戰,畢竟以遼東的發展狀況,拖得時間越久,遼東就會多一分實力,對付石勒也就多一分信心。

儘管短時間內石勒並未有向幽州開戰的跡象,可遼東上下依舊不敢放鬆。每日都有大量斥候來往於遼東、幽州之間,一旦幽州境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遼東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與此同時,石勒爲了進一步麻痹王浚,更是耗費大量錢財賄賂王浚身邊的人,讓他們每天都在王浚耳邊叨咕石勒對其的恭敬尊崇之意。甚至有人還誇大其詞對王浚表示,石勒每日都在府中北面拜受,以待幽州天使。

而王浚則非常享受這類阿諛奉承之語,對石勒更是深信不疑,更荒唐的是他還頒賜了蟒袍玉帶給石勒。

石勒表現更是出色,不但當中襄國文武衆人的面隆重的接受了來自王浚賞賜的蟒袍玉帶,還堂而皇之地告訴王浚使者:“我之朝夕不得見於王公,見其所賜,如見公也!”以此來顯示他對王浚的恭敬之意。

王浚得報後愈加信任石勒,自以爲有了強援石勒便決心叛晉自立,惟擔心幷州刺史劉琨執忠守節,合兵問罪,以此才未敢妄行僭立。

可不久之後,王浚聽說劉聰屢屢出兵晉陽,與劉琨廝殺不斷,時無安靜,幸虧劉琨有拓跋騎兵相助,才能保持住不敗。

王浚便猜測劉琨已自顧不暇。於是在幽州大修宮殿,設壇告類,置官屬,定爵品。以棗嵩、裴憲爲尚書左右僕射,使其子居王宮,以妻舅崔毖爲護烏丸校尉,朱願領冀、並、汲、兗諸軍事,朱碩領幽、燕、遼、薊諸軍事。行安北大將軍,準備擇日登位改元。

襄國石勒得知王浚圖謀自立,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冷笑,看着張賓輕笑道:“孟孫,今王彭祖大失人望,圖謀僭立,乃自取滅亡!明年開春吾欲襲之,先生以爲然否?”

張賓信心十足地答曰:“段部、烏丸素皆羽翼於王浚,後段氏自結於我,段疾陸眷、段末波、段涉復辰皆被王浚所責。悉數離叛。王浚不知安撫和好,反而加兵問罪,今雙方已成寇仇,此則外無聲援以共扼我也;幽燕飢歉,人皆茹草,浚不之顧,衆叛親離,賢士避縮,此則中無明哲與共擬議也;法令過酷,武夫畏罪。軍卒少練,此則內無強兵以抗禦我也。”

“王浚有此三失,不知收斂,反猶置立臺閣。建設公卿,自言魏武晉宣不足道,謠諑災異不足懼,此其將亡之兆也!”

“若將軍以奇兵臨之,勢必土崩瓦解。且愚料之,輕軍往返不出三旬。就使外界有所動,我已獲浚兵,可迅速回援矣。”

石勒聽畢,撫掌大笑,“據卿言論,王浚真可圖也。”

自此石勒暗中整頓兵馬,陰謀襲浚。唯恐幷州劉琨脣亡齒寒下復救王浚,於是問計於張賓,“劉琨與浚同僚,豈無狐兔之念乎?”

張賓則不以爲然道:“劉越石、王彭祖雖皆同爲晉臣,其實心自吳越。琨以忠,浚以佞,志行各異。且前者王浚因代郡之事不救劉琨,而琨焉肯來救浚乎?若將軍不放心,可修書致幷州求和,言王浚妄自稱尊,求請討之,劉琨必允我以討幽州。及吾滅浚,則琨不足爲慮矣!”

石勒聞言大喜,對張賓愈加喜愛,忍不住讚譽道:“我心中所有未了事,孟孫都能井然了之矣!”

很快石勒就派使者徐光前往幷州求見劉琨,獻上書札禮物。

自古兩國相交不斬來使,劉琨與石勒乃死敵,可也不能將其使者拒之門外。見面後徐光呈上豐厚的禮物,並將石勒的親筆信交給劉琨。劉琨當衆拆開書信看之,信中石勒辭意懇至,甚陳己過,求討罰王浚僭罔之罪。

劉琨看後將書信與羣下瀏覽,一雙眼睛只看着高瞻一人。自高瞻來到幷州之後,就深受劉琨信任,每臨大事必與高瞻商議。今果如高瞻所料,石勒還是派人送來了求和信。如果沒有之前高瞻提醒,說不定劉琨真會選擇與石勒暫時和好。

之所以劉琨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他心有顧慮。一則顧慮到石勒兵強勢盛,不可力敵;二則擔心劉聰派兵再來攻奪晉陽,不解決掉平陽劉聰,劉琨大軍主力根本不敢妄動,就算他想要救援王浚也是力不從心;三則王浚與劉琨之間的嫌隙已久,今又聞王浚私立百官,將欲叛晉,劉琨對其的憎恨厭惡之情已達頂點。

高瞻深知說和幽並的難度,可他也知道自己必須促成王、劉結盟,此事不但關係到北方戰局,同樣事關日後遼東生死大局。

看完石勒的書信,幷州文武上下吵成一團。有人主張與石勒結盟共討王浚,也有人主張回絕石勒請拓跋鮮卑出兵援助王浚,更有人建議劉琨兩不相幫,行坐山觀虎鬥之計,以坐收漁翁之利。

劉琨被手下吵得直頭疼而無法拿定主意,無奈之下只好遣散衆人,並悄悄將溫嶠、高瞻二人召至密室商議。

剛一進密室,劉琨就迫不及待地對溫嶠、高瞻說:“太真,景前,你們一個是我姻親後輩,一個是我素來敬仰之輩,卻都以智謀深遠而見長!今逆賊石勒卑辭求和,我雖有心拒絕,然心中顧慮重重,實不知該如何抉擇,請兩位不吝賜教,在下洗耳恭聽!”

聞言高瞻、溫嶠對視一眼卻誰也沒急着開口,反而默然無語想着自己心事。高瞻在幷州待得時間也不算短了,對幷州文武上下也算有些瞭解。在整個刺史府內,能被高瞻看重的,只有眼前這個二十五歲左右溫嶠,其餘諸人皆不足論!

“太真,你先說說!”見高瞻、溫嶠皆不吭聲,劉琨着急了,只好出言點溫嶠的將。

“諾!”溫嶠起身施了一禮,略一沉思道:“主公,其實高先生之前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我們都不可能任由石勒吞併幽州,否則我們的處境會更加艱難。而主公您之所以遲疑,無非是擔憂以幷州的實力無法兩線兼顧罷了。”

“嗯,太真此言深得我心!不知何以教我?”

“主公,要解此困,則必須速戰速決!出動騎兵與遼東配合迅速解決幽州,然後不等劉聰做出反應再迅速回師晉陽。”

溫嶠提出的策略其實與張賓獻給石勒的計策一般無二,眼下幷州和襄國的境遇十分相似,都存在一個近在咫尺的威脅,不可能毫無顧慮的出兵幽州。

終於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高瞻悄悄在劉琨、溫嶠身前低聲道:“不瞞劉公,其實我家主公並非沒有後手。在來幷州之前,我家大人已與樂陵太守邵續暗中結爲盟友,相約共擊石勒。若在加上幷州騎兵相助,未必不能打敗石勒。”

“樂陵、遼東隔海相望,你們是如何聯繫的?”溫嶠、劉琨滿是不解。

高瞻神秘一笑道:“水師!通過遼東水師一次可將兩千遼東士兵運抵幽州戰場,況且戰前還可通過海路秘密將精兵、糧草囤積在厭次,等大戰打響就可出其不意,打石勒一個措手不及!”(。)

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95章 討好曹嶷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159章 新任陌刀將第486章 貨賣兩家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274章 一刻不得閒第140章 一計退三敵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15章 琅琅書聲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475章 國葬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566章 坑殺羯胡!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174章 靠着祥瑞升官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253章 遇刺第21章 以鹽換船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78章 影響(下)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3章 安撫流民第504章 夫人外交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56章 留縣大捷!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15章 琅琅書聲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0章 練兵不易!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590章 餘波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328章 上黨攻略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95章 討好曹嶷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10章 練兵不易!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98章 籌謀遼東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315章 納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376章 神秘訪客第293章 大儒——皇甫方回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450章 欲伐草原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30章 打賭!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35章 徐州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