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

恐怕連衛朔都沒想到,他不過只送了一隻白鹿寵物給琅琊王罷了,結果琅琊王一高興竟然將他的官職從第四品升到了第三品。

只是琅琊王或許一時痛快了,結果卻再次惹惱瞭如今掌握着江東軍事大權的王敦。

自王敦進位爲鎮東大將軍,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兼江州刺史後,便開始自選官吏,專權之跡漸彰,犯上之心始起。

衛朔升官的消息傳出之後,王敦認爲這是司馬睿在進一步擴張在地方上的勢力,以期壓制日益膨脹的琅琊王氏勢力。以王敦強勢的性格,自不會任由琅琊王從容擴張實力,他也抓緊了掌控地方政權的腳步,一開始他的目光就瞄準了江東門戶之一,荊州

偏居一隅之地的江東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門戶:分別爲荊、揚兩州。

揚州是中樞所在,財賦之區,稱爲“內戶”。

荊州則是甲兵所聚,又處富庶之地,有相當的財力,憑藉甲兵和財富,可以屏障揚州,號稱“外閫”。

只要掌握了荊、揚兩州,就基本上控制了江東的大局。

早在一開始,琅琊王與王敦對兩地就展開了數次明爭暗鬥。

精於算計的王敦不可能沒意識到荊、揚這一軍事天險的重要性。

正好這時,王府上下正在商議荊州刺史的人選,本來琅琊王屬意的人選是陶侃,之前王敦也沒表示有異議,可現在王敦卻準備棄用陶侃。

不久,王敦就以平叛過程中陶侃曾兵敗喪師爲由解除了陶侃即將擔任荊州刺史的職務,將其左遷廣州刺史,進而安排從弟王訥爲荊州刺史。

江東內部的權力鬥爭不出意外再次影響到了各地局勢,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正在策動北伐大業的祖逖。

對於祖逖執着的北伐事業,江東上下無有一人表示支持。就是琅琊王也從之前的有限支持,變成了明面支持暗中阻撓。

其實一開始琅琊王也對祖逖寄予厚望,期望祖逖能成爲揚州北部屏障。且充當抑制王敦的重要力量。可惜後來,祖逖卻犯了一系列***,讓琅琊王對其愈加疏遠。

尤其是當初祖逖不顧琅琊王感受,毅然決然站出來表示支持長安皇帝的旨意。更是徹底惹火了琅琊王。再加上琅琊王對祖逖麾下的‘組家軍’插不上手,就更加不會對祖逖表示支持。

淮陰城,刺史府內,祖逖兄弟三人心事重重地相對而坐,剛剛三兄弟討論了一下當前的局勢。均對前途不明的北伐大業感到失望……

終於,祖約有些按耐不住地說道:“兄長,難道你就甘心一輩子困頓於江淮之間無所事事嗎?你之前的雄心壯志呢?你不是立志要橫掃北虜收復中原嗎?”

“祖約,你怎麼能這樣說兄長?難道兄長不想北伐嗎?可是僅憑我們實力不要說對付石勒,就是應付彭城的王桑、趙固二人都有些困難!難道你要眼睜睜看着兄長自尋死路嗎?”

面對祖該的質問,祖約不但沒有收斂反而大聲嚷嚷道:“可我們也不能一直無動於衷,我算是看明白了,琅琊王和王敦根本就是一丘之貉,他們都無意扶保社稷收復失地,卻一直把我們兄弟當白癡。傻乎乎的充當江東的馬前卒!”

見祖約情緒激動之下開始胡言亂語,祖逖忙呵斥道:“祖約!慎言!”

說實話別看祖約表現得大義凜然好像個忠臣,其實他之所以竭力慫恿祖逖北伐,無非想要藉機擴充祖家的實力。名義上祖逖是徐州刺史、鎮西將軍,其實能管理的地方不過只有廣陵郡北部以及臨淮國東部幾個縣。

而廣陵郡南部重鎮廣陵城則在琅琊王的控制下,至於臨淮國西部則由鎮守在淮陵的淮陵內史蘇峻把持(蘇峻本來駐守廣陵,後來因平定叛亂有功被琅琊王轉至淮陵用以牽制祖逖)。

自司馬鄴即位之後,祖逖感覺自己受到的掣肘越來越嚴重,不但王敦虎視在側,就是琅琊王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支持他。

爲了北伐。祖逖準備了足足一年的時間,前段時間因豫州叛亂而中止,這一次他說什麼也不會停下北伐的腳步。

“祖該,蘇內史仍然不願與我們一同北伐?”祖逖沉默一會兒轉而向祖該問道。

“嗯。蘇內史說必須有琅琊王的出兵將令,他才同意出兵協助我們北伐。”

祖該臉色非常難看,可見蘇峻的態度有多不好。

不知過了多久,祖逖突然長嘆一聲道:“唉,還是衛兄弟有遠見啊!”

提起衛朔,祖家三兄弟不禁感慨萬千。兩年前衛朔在他們眼中還是個不入流的小小兵曹從事。可現在呢?人家已榮升平北將軍、平州刺史、護東夷校尉,基本上與祖逖是一個級別了。

當初衛朔不顧劉隗、祖逖等人的再三相邀,執意率領麾下撤退到徐州東部,一開始祖逖還看不明白衛朔這樣做的目的。如今祖逖算是想明白了,想必衛朔早就瞧出江東看似安穩有着遠大前程,其實不過是個爛泥潭,一旦陷進去就別想輕易脫身。

如果說祖逖對衛朔充滿了佩服之意的話,那祖約對衛朔就是**裸的羨慕嫉妒了。看到衛朔在短短几年內勢力膨脹數倍,而他們兄弟幾人卻只能蝸居在淮陰進退不得。

“兄長,近期我打算去遼東一趟!”

“嗯?你去遼東干嘛?找衛大人尋求幫助嗎?不行!衛大人遠在遼東,就算他有心相助,恐怕也是鞭長莫及。再說衛兄弟已多次幫助過我們,而且他在遼東面臨的處境並不比我們好多少,不能再去麻煩他了。”

祖逖不同意祖約北上遼東的建議。不料,一向與祖約不對付的祖該卻出人意料的表達與祖該相同的意見。

見祖逖有發火的跡象,祖該忙道:“兄長莫急,且聽小弟解釋。其實小弟不說,兄長也明白。別看兄長高居刺史之位,其實卻處處受到掣肘。除非兄長解散祖家軍,然後回建鄴當個富家翁,否則兄長永遠不會得到來自江左的支持。”

“掣肘兄長北伐計劃,不過是江左限制組家軍擴張的手段罷了。若兄長是王敦那樣的野心勃勃之輩,自可置江左命令於不顧,大肆擴充自身實力。可偏偏兄長是個忠貞之士,自縛手腳之下,又怎能完成北伐大業?”

“內有掣肘外無援軍,就憑咱兄弟三人如何才能完成北伐大業?”

“賢弟的意思是想讓衛兄弟從東邊出兵牽制胡人嗎?”

“沒錯!兄長,雖說衛大人將大部分兵力調到了遼東,可他在祝其還駐紮有數千精銳,雖不足以承擔正面進攻的重擔,但用來牽制胡人可矣!再說衛兄弟在在琅琊王心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要不然琅琊王也不會數次不顧王敦的臉面而執意提拔他了。”

“而且這一次遼東進獻祥瑞白鹿,更是深得琅琊王歡心。若是再說動衛大人,讓其在琅琊王面前替咱們兄弟說幾句好話,藉機消除兄長與琅琊王之間的誤會,豈不更妙?兄長,眼下願爲我們在琅琊王面前說好話,且又有一定分量的人,唯有衛兄弟最合適!”

“好吧,如此就讓祖約跑一趟吧!”

祖約之所以堅持去遼東,除了求援外,他也想看看衛朔是如何擴從自家實力的,希望能從中學到一點經驗。他對朝廷沒多少恭敬,一心只想擴大祖家的實力。只不過祖約知道,兄長祖逖一定不會支持他這樣做,沒辦法他只好將心底的真實想法隱藏了起來。

沒過幾日,祖約懷揣着祖逖的親筆信,悄悄拜訪了還在建鄴的陽耽,與陽耽約定準備跟他一同返回遼東。因陽耽在江東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故直到年底他們一行才返回遼東。(。)

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283章 城破在即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115章 襲擾戰第139章 大戰來臨第589章 天子駕崩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25章 祝其縣買糧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210章 溫嶠的試探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7章 美好前景!第67章 再戰胡騎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196章 衆人皆失算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252章 羣起而攻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422章 騎兵對決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3章 清河公主第7章 美好前景!第411章 榆眉會戰之大獲全勝第527章 江左又起波瀾第149章 新年驚變第7章 美好前景!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421章 千里奪戰馬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38章 赴約第656章 進退不得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64章 彭城之殤第476章 漢奸錄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93章 僥倖過關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