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策略的勝利

【歡迎回到全能之王系統,是否繼續任務】

?【是!】

【任務,遏制鄧肯的首秀,時間:1997年10月31日,地點:美國丹佛麥克尼克爾斯球館,對陣:聖安東尼奧馬刺VS丹佛掘金,?任務要求:擊敗蒂姆鄧肯,將他的得分遏制在10分以下,幫助掘金隊獲勝,任務獎勵:內線基本防守能力+10,所有小項+5,特殊物品一件,任務難度:普通】

剛進入系統,李良重新審視了這個任務的要求。

就好像高中做題目一樣,當你覺得做不出來的時候,就把題目多讀幾遍。

因爲解題的所有有效信息,全都包含在題目中,如果做不出來,說明信息的提取不到位。

或者信息提取到位了,你是真的不會。

之前的幾次任務,從韋伯到加內特,再到諾維斯基,要求都略微有區別。

韋伯那個明確要求“對位韋伯”,說明一防一是可以對付韋伯的。

事實證明,那一場用一些外線防守的技巧,外加頂住,搶好後場籃板,就成功了。

因爲後面有奧拉朱旺和索普幫忙。

第二個打加內特,要求是“不要讓他得分”,後面的進程證明,加內特得分主要靠吃餅。

所以不要讓他得分,就是把他吃餅的機會破壞掉。

第三個打諾維斯基,要求和加內特一樣,把得分壓制在……說明諾維斯基差不多,新秀內線嘛,自主進攻能力不強。

兩次任務相對輕鬆,都是切斷援助,不行就犯規,垃圾話,總之不讓拿分就行。

只有鄧肯這個任務不同,任務明確要求“擊敗鄧肯”。

比賽的過程也說明,投機取巧不讓得分是不行的,必須正面和鄧肯交鋒,擊敗他。

以李良的能力現在能擊敗鄧肯?肯定是差遠了。

但NBA賽場上無絕對,尤其是一場比賽的勝負和表現。

再強的球隊沒有把握說一定能贏所謂的弱隊,再強的球員也不敢說,一場比賽一定能打爆對位的角色球員。

只要球員狀態出色,球隊針對的好,就能以弱勝強,以小博大。

還有,其他幾項任務,除了【內線基本防守】加點外,其他小項都是挑着加。

鄧肯這個任務是全部加,不僅因爲這個任務難,也因爲這些能力任務要求你都用到。

所以,李良對這次任務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把那場比賽的錄像找到,反覆的揣摩、觀看,心裡制訂了一個比賽計劃。

一進入任務當中,他又穿上了掘金隊的紅白色球衣。

剛剛開場,麥克尼克爾斯球館的人不算太多,有些座位空着。

因爲比賽缺少星味,一般等比賽進行到一半,觀衆們纔會涌進來。

掘金的首發是後衛布萊恩-斯蒂奇、鮑比-傑克遜,前鋒埃裡克-威廉姆斯,李良,中鋒加勒特。

妥妥一個垃圾陣容,埃裡克-威廉姆斯是球隊的頭號得分手。

二號得分手是拉方索-埃利斯,因爲疝氣缺席,根本不能打。

就這麼一個爛陣容,把原來的託尼-巴蒂去掉,換成李良,要打雙塔馬刺。

馬刺除了雙塔外,還有艾弗裡-約翰遜,艾利奧特和內格羅—就是快船主教練。

這天賦、能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李良就是要以弱勝強。

他要做的第一步,是確定場上的對位。

掘金的主教練叫比爾-漢茲裡克,80年代在掘金打過球,是英格利什那隻掘金重要的替補。

後來做了助理教練,今年第一次做主教練。

做完這個賽季,他就從主教練這個位置上銷聲匿跡了,畢竟戰績太差了。

這種教練指望不上,李良只能自己在場上親自指揮隊友。

隊友還真都聽他的,沒辦法,隊友再鬧脾氣不配合,那真的沒法打了。

李良讓加勒特去對位鄧肯,他去對付大衛-羅賓遜。

李良的想法很明確,加勒特再差,畢竟是90年代的中鋒。

低位防守的能力和技巧還是比自己強的,身高也擺在那兒,所以先讓他去頂鄧肯。

至於李良能不能頂住大衛-羅賓遜?管他呢,讓他打爆我好了,不讓鄧肯舒服就行。

但掘金還要贏球啊,怎麼辦,那就只能靠進攻了。

比賽一開場,羅賓遜跳球得手,比賽開始了。

李良清楚記得,第一球會過一下鄧肯的手,然後約翰遜突破,分球給大衛-羅賓遜。

大衛-羅賓遜會持球強衝籃下上籃。

果然,一切按照劇本走,李良沒有阻擋羅賓遜,目送他上籃得手。

然後李良立刻後場發球給鮑比-傑克遜,囑咐傑克遜快衝!

傑克遜持球快速過半場,李良跑到的右側45度三分線外。

傑克遜傳球給了李良,李良一拿球,所有人都認爲他要緩一下節奏,然後傳球給隊友。

結果李良二話不說直接三分出手!

計劃的第二步,三分球一定要率先投開。

能不能贏球全看三分。

“唰!”

還不錯,李良命中了這記空位三分,馬刺球員沒想到他會投啊。

歷史上這場比賽,雙方一共投進6個三分。

馬刺就投了4球,進了兩個,少的可憐。

運用三分,這是時代的優勢。

接下來,比賽的走勢在按照李良的計劃走。

只要鄧肯接球,李良堅決包夾,鄧肯你要內傳內給羅賓遜,隨你便。

羅賓遜在籃下扣了好幾個籃,李良都不管,你扣好了。

回頭李良就在外線投三分球。

李良不停的在外線給傑克遜、斯蒂奇做擋拆,外切後,拿到球稍有機會就出手。

他不管進不進,靠的就是量大去填平籃下的丟分。

李良投進三個球,就相當於馬刺五個回合的得分。

因爲羅賓遜還要罰球啊,李良眼看不行,就犯規。

今晚羅賓遜的罰球命中率是百分之五十五。

所以,他們打成功五次,相當於李良打成功三次。

而且,掘金這邊不僅李良投三分,鮑比-傑克遜也會投三分。

李良掌管了掘金的進攻,並堅決不給內線傳球。

加勒特在雙塔的防守覆蓋下,進攻完全是災難級的,讓他攻就是浪費機會,不如給外線出手。

比爾-漢茲裡克在暫停的時候,希望球隊多往裡打,直接被李良懟了回去。

教練直接不說話了,隨你吧。

第一節,李良三分球6投4中,傑克遜三分2投1中。

雖然進攻成功率不如馬刺,但得分竟然咬住了,26:26平手。

鄧肯在第一節靠低位單打只拿到兩分,有3個助攻,反正他打球很無私。

既然包夾,我一定會傳球。

接着,李良就不休息了,繼續打第二節。

他還有一個重要的第三步計劃,就是把鄧肯打下去。

當然,不是像馬龍說的那樣給他一jio,再來一肘,而是讓鄧肯犯規。

這就要考驗李良的演技和造犯規能力。

第一節比賽,鄧肯就一次犯規。

整場比賽,鄧肯的犯規控制都很好。

只能說,掘金的火力太弱,根本不值得鄧肯去犯規。

第二節,當鄧肯下場休息的時候,李良繼續在場上打。

這回李良不亂扔三分球了,他開始助攻,策應,擊地傳球。

掘金這邊進攻打得很簡單,一個擋拆後,有機會就突或者投,沒機會就自己打。

他們不搶前場籃板,全力退防。

這都是李良在場上指揮的,把他給累的,又當球員又當教練。

防守要大吼,進攻也要靠吼,吼着吼着,真把掘金的士氣給吼起來了。

這是李良的第四步,要提振全隊士氣,把球員的潛力激發出來。

以弱勝強,靠的就是一股氣,尤其在主場。

當掘金在第二節隱隱有起勢的感覺時,波波維奇叫了暫停,把鄧肯換上場。

這個時候的波波維奇還不是後來那個老謀深算的波波維奇,他臨場應變爲人詬病。

掘金這邊場上的形勢很明顯了,就是外線飆三分,外加個人突擊滲透。

波波維奇遇到李良這種不講理的擋拆三分球,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沒事,上鄧肯就行了。

結果鄧肯剛一上,先在進攻端犯規。

他在低位拿球,李良過來包夾,他不用手不用腳,用臉去包夾。

結果鄧肯擡手轉身的時候,一肘子“打在”了李良的臉上。

李良捂着面孔倒地,一副很痛苦的樣子,就差在地上打兩個滾了。

裁判響哨,吹了鄧肯一個進攻犯規,鄧肯一臉懵圈,我妹打到他啊。

裁判哪知道你打沒打到,但從他的角度看,鄧肯的胳膊肘確實擦到李良了。

李良都倒地了,肯定是打着了。

見裁判響哨,李良從地上起來,還裝模作樣捂着嘴脣,擦了擦,一副出血的樣子。

其實屁事沒有,就是裝的。

鄧肯兩次犯規了,李良還要抓一個機會。

想要騙NBA的裁判不是件容易的事,沒有一定實力做基礎,只能徒增笑爾。

李良的做法是投三分,吸引鄧肯的防守。

李良豁出去了,反正他的【強投三分】能力值上來了。

他不去做掩護了,讓加勒特出來給他掩護。

離開三分線一步的地方做掩護,然後直接三分出手。

這個距離誰都沒料到,結果還進了!

7中5的三分了,今晚李良的手感很好。

手感如果不好投不進,你怎麼想辦法都是白折騰。

李良又鑽了當年防守對三分把控不嚴的空子。

李良仔細研究過1998年馬刺的防守風格。

因爲擁有雙塔,98年的馬刺有全聯盟最好的護筐,最好的後場籃板保護。

後場籃板和場均蓋帽分別位居聯盟第一和第二。

同時,他們的搶斷是聯盟倒數第一,對手助攻數也是聯盟倒數第一。

說明他們在防守端重點掐對手的轉移球,不對攻擊手進行壓迫式防守,不進行賭博性搶斷。

可以說,這種防守思路在馬刺延續了20年,在此基礎上波波維奇每年進行修補。

也正因爲秉持這種防守策略,馬刺才特別害怕中遠距離的單打手——以科比爲代表。

不講道理的一對一中距離投籃,能打得馬刺滿頭是包。

更不用說三分球,聯盟在經歷90年代中期的三分球縮短,導致三分球數量大增後,在1997-1998賽季,又把三分線變回了原來的距離。

馬刺曾在1995年吃過三分球的虧,在西部決賽被火箭下克上。

就是因爲三分線縮短,火箭的三分火力全開,馬刺抵擋不足。

所以,波波維奇說他討厭三分球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個賽季三分線重新回到7.25米,意味着三分球出手難度大增,讓三分時代晚來了十多年。

但李良不同,他是超越這個時代的,波波維奇沒想到這人三分這麼準。

當第二節,李良又一次擋拆,獲得空檔出手的時候,鄧肯忍耐不住,上來協防了。

這不防不行啊。

李良知道鄧肯上鉤了,他先投了一個,沒進。

馬刺搶到後場籃板反擊,鄧肯籃下接球,李良上前犯規。

他這犯規非常兇狠,差點把鄧肯的胳膊給卸下來。

上罰球線,2罰1中,鄧肯到目前爲止只得到3分。

掘金33:31,領先馬刺兩分。

一分鐘後,雙方各自打中一球。

掘金再次陣地進攻,李良高位弧頂接球,朝加勒特使了個顏色。

加勒特過來擋拆,鄧肯又跟出來了,換防。

李良拿球就要出手,鄧肯身子湊了過來,李良一個假動作把鄧肯給晃了起來。

鄧肯一看李良沒投,知道要糟,可已經來不及了。

李良朝着鄧肯身上一撞,然後投籃出手,造犯規。

裁判響哨,場邊波波維奇氣的原地打轉,第二節纔打了不到五分鐘,鄧肯三犯了!

怎麼辦,下場歇着唄,波波維奇只能換人。

李良用心良苦,終於把鄧肯給整下去了。

做到這一步,計劃就完成一半了。

不過比賽這個東西沒有絕對,還有大半場呢,馬刺可不是隻有一個鄧肯。

馬刺換上了替補內線卡爾-赫雷拉—曾經火箭的替補中鋒。

在韋伯的任務裡,李良和他一起打過比賽。

一看到換赫雷拉,李良呵呵一笑,心想,都說早年的波波維奇臨場指揮差,果不其然。

掘金的三分都投成這樣了,還上傳統內線,這不要命麼?

在當年,一大四小,內線投三分是非常罕見的。

爲了護筐,保護籃板球,場上一定會有兩個內線球員。

這下子掘金可以繼續他們的外線亂射了。

掘金的進攻已經被李良帶起來了,球員們都開始了單打。

鮑比-傑克遜,斯蒂奇、威廉姆斯都是有單打能力的。

他們的主教練比爾-漢茲裡克上任後第一場,還想讓球隊打戰術。

80年代的掘金就是一支非常擅長投籃配合戰術的進攻型平民球隊。

可現在這隻掘金哪有當年的人員配置,你又打馬刺,刻舟求劍怎麼行?

難怪搞個11勝71負,當了一年就不玩了,不是當主教練的料。

掘金趁機在第二節後半段,打出了一個15:3的超級攻擊波,一下子把比分給拉開。

原來的比賽中,馬刺就是上半場落後7分。

然後下半場發力,把掘金打得找不着北。

李良現在要讓掘金上半場儘量多的領先,下半場纔有資格揮霍。

56:41,掘金15分的巨大優勢結束了上半場。

半場結束的時候,現場觀衆已經坐滿,爲掘金的每一個進球歡呼。

中場休息,比爾-漢茲裡克已經不怎麼說話了,球隊上下都聽李良的指揮。

按照比爾-漢茲裡克的意思,球隊應該求穩,從防守做起,磨陣地,把優勢維持住。

李良卻斷然否決他的建議,要求球隊下半場繼續狂攻。

領先就龜縮?就你掘金這個陣容,這個防守能力,你縮的起來守得住嗎?

你以爲你是底特律活塞啊。

所以,下半場開始後,掘金沒有改變他們的打法,繼續進攻。

但下半場,他們的命中率明顯下滑,馬刺的防守開始上強度了。

李良知道,耍滑頭,搞計謀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又要拼刺刀了。

李良和加勒特交換對位,開始真正的一對一對位鄧肯。

上半場鄧肯被包夾的痛不欲生,受困於犯規打的時間不長。

一對一防守,李良是防不住鄧肯的,但他有氣勢!

被打進不要緊,不能輸了氣勢,不能氣餒,不能放鬆。

進攻端李良繼續以數量換質量的策略,外線瘋狂的三分出手。

只要有哪怕一丁點機會,一個擋拆之後,能扔就扔。

三分命中率直線下滑。

可是,只要投進,掘金就是賺。

投10個進3個,就相當於馬刺百分之五十的進攻成功率了。

分差在一點點的被縮小,但每到關鍵時刻,李良都能用三分球還以顏色。

這種打法,波波維奇以前從來沒見過。

之前的三分大隊火箭,那是因爲他們內線有奧拉朱旺這個超強的牽制點。

打Inside-out,外線出了機會再投。

這個李良,是外線稍微有點空檔他就扔,關鍵能扔進。

這就有點可怕了,怎麼防?他還會傳球,只能單防。

防守李良的是艾利奧特,他在防守風格上偏內線一些,勇士的巴恩斯無論打法還是身材都特別像他。

一看到像巴恩斯的艾利奧特,李良就不虛,打的就是巴恩斯!

巴恩斯莫名其妙中了一槍。

李良第三節三分球12投5中,這三分扔得他手臂發麻。

但也讓波波維奇頭皮發麻,三節結束,掘金85:76,9分差距進入第四節。

鄧肯第三節拿到5分,一共拿到8分。

李良知道,自己距離任務的完成越來越近了。

比爾-漢茲裡克想把李良換下去休息一會兒。

怎麼可能,李良是不會休息的,只要他站在場上,對馬刺就是巨大威脅。

其實李良可以休息一下,因爲掘金的勢頭已經完全起來了。

賽季的第一場比賽,球員們體能充沛,士氣高昂,傑克遜、斯蒂奇都打出了狀態。

馬刺這邊有點灰頭土臉,他們的防守被李良的三分弄得顧此失彼,一點層次感都沒了。

重新登場後,當李良一上來,正面一個弧頂三分射穿籃心的時候,波波維奇忍不住了。

怒喊一個暫停!

這第四節纔開始啊,波波你就受不了了?

叫暫停也沒用,之後李良沒有再得分,他全心全力去防守鄧肯。

把自己剩下的三次犯規機會全用掉了,寧可讓鄧肯上罰球線,不讓他進球。

當鄧肯在最後一分鐘,罰球兩罰一中,拿下9分的時候,李良知道,這場拿下了!

最終,蜂鳴器響起,在一片歡呼聲中,掘金主場118:108,10分的優勢爆冷擊敗馬刺。

鄧肯全場得到9分,10個籃板,2次封蓋,6次助攻。

比賽一結束,李良就累得癱倒在了地上,全場比賽48分鐘,他一分鐘都沒有休息!

【任務完成,遏制蒂姆-鄧肯的首秀,任務獎勵:內線基本防守能力+10(45),所有小項+5,獲得特殊物品:般若波羅蜜多呆經】

這個鬼系統,又發了什麼鬼獎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 哨花四濺第六百二十四章 我喜歡的方式第二百七十八章 空姐真好玩第八百四十章 另外一個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老師第三百二十三章 教你防守第一百一十章 弧頂持球第六百七十八章 留給火箭的時間不多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分差太小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二十三章 贏大獎第二百五十三章 急停跳投第二百三十五章 批鬥會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良的扣籃大賽第九十三章 快槍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沒有感情第四百零八章 安心看球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如加入我第三百七十七章 學保羅第五百零二章 還是那個配方和味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專注籃板球第五百四十八章 狀元籤第三百零四章 湖人的麻煩第三百七十二章 媒體日第九百六十一章 末代皇帝第七百七十七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九十四章 脫層皮警告第六百二十四章 我喜歡的方式第三百零二章 人盯人第三十六章 李良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個傻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棄第三百五十章 老將第七百九十一章 曾經的感覺第四百五十三章 保羅的絕殺第四百零二章 籃球就是這麼簡單第九十六章 褲子都輸沒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託第六百六十三章 當科比不好嗎第二百零七章 力劈華山第二百四十九章 搶七詛咒第六十七章 成就係統第四百六十一章 絕境看馬努第一百八十六章 用自己的方式終結比賽第五十一章 俠盜第九百二十九章 歡迎來到薩克拉門託第一百九十二章 低位防守老師第五百零九章 打球要騷第一百八十四章 神奇的丸子第七百七十章 窮追猛打第八百一十四章 棋逢對手第九百三十二章 無爲而治第八十章 安頓第四百四十九章 從頭來過第三百零七章 大開殺戒第八百二十三章 替補MVP第二十一章 版本特性第六百零四章 再臨波士頓第三百二十二章 羈絆第二百八十六章 拍蚊子第七百七十四章 凡人的世界第八十四章 隊長第六百三十七章 中鋒會投三分第九百四十章 沒必要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王者技能第四百六十五章 控球練習第七十八章 批評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較高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爸爸又要去哪兒第六百六十六章 hello凱文第十二章 高配諾瓦克第二百五十三章 合同問題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眼第三百二十四章 整爆炸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球盲K第九百四十五章 冠軍戰績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才和凡人的差距第八百五十四章 Boss第一百三十八章 能怎麼辦呢第五百七十八章 爹的精神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值得第二百七十三章 麥迪的弱點第一百四十章 陣眼第三十三章 真尼瑪天真第九百五十五章 臭水溝第八百二十四章 菜雞互啄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會扣籃你參加什麼全明星第五十四章 形影不離第九百四十二章 信心大增第三百六十三章 跪着也要完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切磋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亂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絕不放棄第三百三十三章 良心不會痛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爲人知的成就第二百七十章 T-MAC第九百四十九章 加州內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時間問題第六百二十四章 我喜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