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論空性

烏巢禪師,此人只無頭無尾出現一次,不知來歷也不知去向,平白無故傳了一部《多心經》與唐僧,又道出一段偈子暗表前路險惡。烏巢禪師法力十分高強,美猴王使金箍棒打他,也碰不到半點,實在是少見的高手。

他居於烏斯藏國高山樹枝上,行爲怪癖,似乎在此地專爲等候唐僧,前因後果撲朔迷離,這不可不說是西遊一大懸案。

帶着許多疑問,不知不覺行到了山頂山,只見這一座好山,青松綠柳,仙鶴齊飛,香花綠草千般顏色,點綴得生機盎然。澗下綠水滔滔、崖前祥雲朵朵,一見便知是神仙地界,並無半點妖氛。

再走一會,又見香檜樹上,有一座柴草窩,樹頂青鸞綵鳳齊鳴,又有山猿獻果,八戒笑道:“這禪師多自在!”

樹上那人聞見語聲,自柴草窩裡跳了下來。悟空見了這烏巢禪師,便有一種怪異之感。爲何怪異,他眼見烏巢分明立在面前,卻難以形容這禪師容貌。

這人說高不高,說矮不矮,說醜不醜,說俊不俊,一身衣裝又黑又白,又青又紫,也看不出什麼顏色。悟空心中震驚,這絕非什麼幻術,而是一種自己參詳不透的修爲所至。烏巢禪師如此做派,自然不想現出本來面目教他們看見,這等法力,真是驚世駭俗,依自己所見,縱如來觀音,也未必有這般本領。

唐僧見烏巢有一種莫名親近之意,下馬上前便拜。烏巢禪師坦然受了一禮,唐僧還欲再拜,烏巢禪師笑着攙起,道:“聖僧不必如此,遠來不易,失迎了。”

悟空見烏巢直呼“聖僧”,心中納悶,以他本領,若是個學佛的,地位當在三千諸佛之頂,若是學道的,怕也不在三清之下,爲何對唐僧如此客氣?

須知這天地間,神也平常,仙也普通,唯一不可輕易稱呼的,便是個“聖”字。自己在花果山自稱大聖,其實猖狂之舉也,想那二郎神楊戩何等高傲,也只敢稱個小聖而已。難道唐僧除了金蟬子轉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了不得的身份?

烏巢看了唐僧,又看八戒,驚問道:“你是福陵山的朱剛烈?竟有如此福緣,能與聖僧同行。”八戒施禮道:“幸得觀音菩薩勸善,願做聖僧弟子,保他西去。”烏巢道喜:“好,好,好!”

悟空見烏巢禪師聞得觀音名字,也不動聲色,便知自然認識。

烏巢又轉向悟空,悟空目光迎上去,看見烏巢禪師眼睛時,腦中竟有恍惚之感。烏巢禪師朝悟空點點頭,卻笑道:“不認得。”悟空心中奇怪,自己在此也弄出了不小動靜,上通天庭,下至地府,以烏巢本領,他若不認得自己纔怪。

但烏巢既說不認得,卻也上前施禮道:“弟子孫悟空,蒙觀音菩薩勸善,要保師父去西天取經的。禪師沒見過我,也屬常情。”禪師見悟空彬彬有禮,只微笑頷首。

唐僧聽八戒先前言烏巢大能,便問道:“禪師可知道,那西天大雷音寺還有多遠?”烏巢禪師道:“說遠不遠,只是一路磨難,實在難行。”唐僧嘆道:“禪師所言極是,路途雖遠,一步步走過,終能到達。但若遇到妖邪攔路,只怕便會耽擱了。”

禪師道:“你若怕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若遇險境,但念此經便無傷害,你可願學?”唐僧讀遍世間萬種經文,卻沒聽過《多心經》,他求知若渴,當即拜倒懇求,於是禪師朗朗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經文也只幾百字,片刻唸完。唐僧早有學經的根源,過耳不忘,牢牢記下。

唐僧背下《多心經》,咀嚼幾遍,仍覺妙處無窮,於是對烏巢禪師敬佩之心又增幾分。他便問起西方路途究竟如何,烏巢禪師只笑看悟空道:“空性非空,乃圓滿也!”

悟空心中一動,這話並非回答唐僧,而倒似對自己所言。自己本名悟空,自己只道是入了佛門,便是四大皆空,無論多少因果業報,到頭來終究不過一場空。但聽烏巢禪師所說,似乎並非如此。但“空”又如何能成了“圓滿”?難道他能明白自己名字中“悟空”的含義?

唐僧見禪師不答他,便也知趣不再羅嗦。

烏巢禪師須臾化作一道金光,轉回了烏巢之上,悟空忽地想起,自己何不用玄空法秘訣試試。於是他法力運於眼目,向上觀看,但見這香檜樹頂迷迷茫茫,什麼也看不清。悟空大爲吃驚,自己這玄空法秘訣雖未大成,世間萬物卻也均能看出端倪,總不至半點頭緒沒有。

他轉向旁邊看去,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師徒三人不知不覺間,竟入了烏巢禪師佈下的一界,處在此界之中,許多法力受限。怪不得那烏巢不露行蹤,怪不得荒涼山頂竟如仙境,原來烏巢禪師早已安排妥當。

悟空不由得想起當年赴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學藝場景,竟與今日何等相似,這烏巢禪師本領,竟似不在須菩提祖師之下!

悟空嘆了口氣,若烏巢禪師不想讓旁人知道真身,自己縱如何努力只怕也是白費,於是收了法術,對唐僧道:“師父,下山去吧。”

唐僧應了一聲,便上了馬。三人走出數裡,悟空回頭望去,那香檜樹已影影綽綽十分渺小,他心道,如所料不錯,烏巢禪師想必亦如須菩提祖師一般,再不會現於天地間了。想起斜月三星洞學藝的那段時光,悟空唏噓不已,無論如何,也該念着須菩提傳藝之功,才叫自己一步步走入佛道紛爭的臺前。悟空回想起須菩提祖師爲自己取名的場景,一幕幕如在眼前,口中不僅喃喃道:“悟空悟空,究竟何爲空呢?”

突然,他耳邊傳來烏巢禪師的聲音:“五蘊四大皆無常,森羅萬象皆是空!”

Wωω▪ tt kan▪ C 〇

聽到這聲音,悟空驚喜難以名狀,他突然發現,這烏巢禪師此時的聲音竟也與須菩提祖師傳道時十分相似,非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且字字珠圓玉潤,如同金玉之聲在耳邊回鳴,竟有直入心扉的感覺。

悟空心中一慌,便將烏巢禪師當做了須菩提,於是朝天上喝道:“師父!”

唐僧行在馬上,聽悟空這一聲“師父”喚得親切,勒馬停住,回首問道:“悟空有事?”悟空一怔,他喚的是須菩提,卻叫唐僧撿了個便宜。於是道:“無事,下山路陡,且拉着繮繩纔好。”

應付了唐僧,悟空仔細琢磨烏巢禪師這句話,不知不覺,許多陌生的佛門要義自腦中浮現了出來。

五蘊四大,都是佛家用語。五蘊乃是色、受、想、行、識也。一切萬物,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身所覺,意所想……人自身的種種歡喜煩惱,心意意念,皆爲五蘊。

四大乃是地、水、火、風。地性堅硬,水性流溼,火性溫燥,風性輕動,天地間一切物體的構成,都不能夠缺少這四大特性。

五蘊在外,四大在內,無我有我,一切和合。

而“森羅萬象”則出自《法句經》中:“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宇內無垠,宙光極廣,與此相比,宇宙間萬物都是剎那生滅、虛幻不實的。

悟空想了又想,烏巢禪師這兩句話的意思倒也不難,原來空是萬物,空是一切。

我乃靈明神猿之身,自上次身殞之後,身軀灰飛煙滅,便連承載造化的魂魄都消失於天地間。但造化神猿,永生不滅,即便空無一物,我也能自這天地中重生出來,可謂生於空也!

師父給我取名悟空,這含義便是:自虛無之空,漸漸體悟因果事物,洞悉因緣生法,自然便能悟出真正的空了。

悟空想到這點,左瞳中銀星一閃,自己卻沒發覺。只覺體內造化緩緩運轉了起來,此番運轉與三界中悟道時不同,造化轉得雖慢,卻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感覺。每轉一分,他便覺自身修爲亦緩慢增長,悟空大喜,看來自己這般想法是沒錯的。

回想起《西遊記》中,悟空與烏巢禪師話不投機,便動起武來。他雖不知確切內情,此際也能猜出個大概來。

那是美猴王也和自己現在一樣,剛踏上取經道路。他乍從五行山下出來,受了五百多年的囚禁,心氣自然不順。偏偏又被觀音菩薩套上一個甩不掉掙不脫的緊箍,自然更加不爽。

此時見了烏巢禪師,必定是看出這禪師身份來,才怒不可遏使金箍棒亂搗一氣。這次動武,卻與小孩子胡攪蠻纏沒甚麼分別,天地間法力如此高強的,除了須菩提祖師,能讓悟空生這麼大的氣呢着實不多了。

是恨須菩提不告訴他真相?是惱須菩提沒能自五行山下將他救出?是怨須菩提藏私,不傳給他更厲害的本領?還是純粹撒潑,只圖泄心中無名之火?

悟空越想越覺得那猴子悲哀,再仔細想想,反倒躊躇滿志,幾個騰躍追上唐僧,徑直到前面探路去了。

第444章 大慈悲第245章 陰魂遁第345章 金生水第262章 火雲洞第506章 天無門第560章 出離念第450章 探後園第367章 造化精第335章 陰陽現第455章 蓄勢待第550章 夢中醒第217章 陣前威第322章 尋地獄第393章 子非魚第543章 千年聖第158章 奪神珍第10章 暗流涌第224章 十洲難第397章 向西走第212章 玉兔精第488章 心空滿第457章 天外人第322章 尋地獄第560章 出離念第276章 安忍如第457章 天外人第422章 舍利術第531章 天外怒第401章 八菩薩第401章 八菩薩第550章 夢中醒第110章 惡土洲第52章 遇獅猊第499章 懲小惡第539章 以誠待第13章 擒還縱第472章 天鵬變第151章 潛心修第222章 五類王第324章 陰陽配第126章 秘不宣第507章 無根生第64章 論招安第523章 問大道第410章 真面目第360章 遺玉盒第91章 逢驚變第365章 地藏出第290章 人有心第420章 煉天機第60章 李長庚第86章 菩薩至第139章 請君入第132章 欲挽天第347章 詰難生第468章 御飛劍第181章 齊天嶺第30章 風雷翅第48章 大計成第207章 驅虎計 (2)第515章 大日出第377章 知歸意第69章 天蓬現第417章 初顯威第295章 天地中第173章 救五龍第517章 立賭約第518章 火不足第83章 戰楊戩第560章 出離念第499章 懲小惡第195章 三藏出第207章 驅虎計 (2)第16章 天罡變第215章 黃風嶺第315章 初之秘第278章 大綢繆第521章 人情計第356章 我能否第370章 緣何苦第61章 地府行第295章 天地中第533章 道不滅!第487章 地上事第537章 天外聖第209章 禁箍現第105章 我的道第384章 此河同第457章 天外人第551章 收魔念第370章 緣何苦第21章 東海行第378章 盤絲洞第135章 海中鳥第142章 無雅意第319章 莫名親第271章 龍王易第293章 擔五嶽第518章 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