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

六月,焦繼勳與藤原實賴在西海城簽下盟約。

《西海之盟》的主要內容就兩條:日本國主獻上全部國土,周國的商稅壁壘將原日本國境納入其中,不徵收高昂的入境稅;周國天子冊封日本國主成明爲日本王,其子爲王世子,以原日本國土中除去西海道部分的全部國土爲日本國,國內一切事務皆由日本國主處置。

單純看盟約,同以前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付出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商稅利益,換到的僅僅是一個臉面——西海道及日本國在法理上屬於周國。

如果僅僅如此,別說焦繼勳這個參政了,就連陳佑等兩府宰相,都得面對心血被辜負的將士們的怒火。

盟約之外,因爲日本國是周國下轄的諸侯國,所以必須說漢語習漢字,且國內律令不得與周國律令相牴觸,民籍田冊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卷宗必須定期報送周國朝廷。

最重要的一點是,願意定居西海的士兵們,都能分到大批田地,有些是在西海,還有些是在日本國境內。

參戰士兵得了實惠,朝廷有了面子,西海改革步入正軌,這一場仗,至少不虧。

結果傳到洛陽時,已經進入七月了。

這期間洛陽最大的新聞有兩個。

第一是五月份開始推行的新稅法在執行中引起種種亂象,各種怨言最後都匯聚到陳佑頭上,不止有一個人“私下裡”抱怨:陳佑做了太久的首相,已經失去以往的謹慎了。

第二個新聞則更加勁爆與直接,一名刺史直接牽扯進寧強遇刺案!

坊間傳聞大理寺特使查出線索之後直接越級上報首相,首相命令諜報司內間案人員協助大理寺特使衝進州衙抓人,該刺史被抓時正召集僚屬議事,十多人目睹了這令人震驚的一幕。

傳聞總歸是傳聞,實際上沒有這麼刺激。

諜報司進州衙抓人是事實,不過當時是傍晚,刺史剛吃完晚飯就被直接帶走,雙方沒有發生衝突。

陶際華正在審訊,希望能順藤摸瓜挖出更多的人,但關於此人的處置已經確定。

大理卿李文淵已經知道兩府準備把他換下去了,走到他這一步,基本沒有平調的說法,要麼進一小步到排名更高權力更大的部門,要麼退一步到排名靠後權力更小的部門,最差是出京任刺史甚至知州。

因此,李文淵得知參政遇刺案查出一名刺史後,他爲了向陳佑表忠心,直接提出應該判處死刑以儆效尤。

陳佑也傾向於此,只是其他人不同意。

主要是誅殺一名高級官員太過駭人聽聞。

兩府宰相壓制皇權主導朝政,靠的就是宰相主政的情況下,文官武將們少有性命之憂,不會因爲某件事惹惱了皇帝而丟了性命甚至連累家小。

一旦這種規矩打破,不免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期待皇帝來給他們主持公道。

陳佑最終妥協,該人最終將被流放至嶺南。

當陶際華得知判罰已定時,他差點沒忍住直接砸了桌子。

幸好想到面前還有外人,硬生生忍住,急忙安排封鎖消息。

可惜還是遲了,那刺史已經知道無論如何他的結局都是流放嶺南,便死咬着不鬆口,僵持十天後陶際華終於放棄。

參政遇刺案到此完結。

至八月,朔方節度使石守信奏甘州回鶻寇境。

與此同時,派去遼國的使節被遼帝冷落,同幽雲接壤的契丹部族兵馬開始集結。

不等兩府做出反應,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奏稱遭到西州回鶻的進攻,請求朝廷支援。

所謂請求支援,只是給朝廷臉面罷了,中間隔着甘州回鶻,除非周軍會飛,不然根本過不去。

毫無疑問,曹元忠爲了保住歸義軍,必須要和西州回鶻媾和,甚至得藉助烏護、于闐、仲雲這種西域大國的力量。

兩府討論之後,最終決定北面盧龍、大同備戰,西面以石守信爲隴西都部署,高懷德、潘美爲副都部署,糾集兵馬準備西征。

已經準備乞骸骨回鄉養老的西京留守李明卿受命組建隴西轉運使司,軍備司正李善文趕往秦州,擔任隴西轉運副使。

與李善文一同出發的還有殿中監許竹林,這一次他成了隴西觀軍容使。

洛陽長陽侯府,陳孚跪在李疏綺面前,面色堅定。

李疏綺怒喝道:“怎麼,你非要把我氣死不可?”

“兒子不敢。”陳孚毫不退縮,“只是兒子已向上官申請隨軍前往隴西,哪有臨到頭了縮回來的道理。”

“你一個書生!”

李疏綺說着說着就流出淚來。

“哪有叫十五歲的書生打仗的道理!”

陳孚沉默一陣,開口道:“即便不能拿刀殺敵,能給將士們寫寫家書也是好的。”

李疏綺只是垂淚不語。

要是母親只是發怒,陳孚倒不在乎,可見母親如此,他有些慌了。

就在此時,屋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着是父親的聲音。

“虎兒你可想好了?”

話音未落,陳佑走進屋內。

見丈夫回來,李疏綺不由站起來指着兒子:“二哥非要去隴西,你還不管管!”

陳佑走到李疏綺面前,握住她的手:“去也無妨,岳丈不也在京兆麼?”

“這能一樣嗎!”李疏綺立馬反駁。

陳佑拍了拍她的胳膊:“孩子長大了,也不能總是看在身邊。”

之前還是魏仁浦勸他,現在變成了他勸李疏綺。

好不容易勸住妻子,陳佑叫上兒子前往書房。

坐到桌後,陳佑看着滿臉堅決的兒子,沉默一陣開口詢問:“你都想好了?”

“想好了。”

陳孚點頭。

“你這一去……”

稍一猶豫,陳佑還是調轉話頭:“有幾天假期?”

陳孚聽了,有些驚訝,先是回答問題:“就一天半,明天下午就得回營,後天出發。”

緊接着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道:“大人是同意兒子去隴西了?”

陳佑嘆了一聲:“別人家的孩子能去,我家孩子也能去。只是你畢竟太小了。”

陳孚聞言,咧嘴笑道:“我最小的學生也就比我大一歲多,不差這幾個月!”

陳佑無奈搖頭:“你娘這裡我來勸,這兩天你多陪陪她。”

頓了頓,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既然你要出遠門了,今天就把冠禮辦了吧。”

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