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

“此議不妥!”李繼勳出言反對,“江南廣闊,豈可盡納於一人之手!”

不管李明卿有沒有這個意思,李繼勳這麼說都會叫趙元昌心生不快。

李明卿自不能由着人下絆子,目視李繼勳高聲質問:“又非是封邦建國,何來江南之地盡納於一人之說?”

說完這一句,他轉向趙元昌拱手道:“官家容稟,江南戰事雖歇,然黎庶一時難以平靜。且不談諸多從賊之人,便是嶺南吳越甚或是清源軍,亦需仔細防範。江南兵馬已然四分,若無有人勾連四方,但有異動,如何能迅速調集重兵平亂?”

拋出一個問題緊接着給出解決的方法:“依臣之見,當遣一帥臣鎮守江南,無事便罷,若有事,旦夕可集結諸司兵馬。陳佑從魏王滅宋,居中調度無有錯漏,擔起此事正相合。”

原本李明卿還想說功勞威望之類的,可惜被李繼勳那麼一打岔,他不敢再提這些詞語,話語間的底氣便少了許多。

劉承澤開口反駁:“李副樞所言確有可取之處,然而陳佑乃是魏王傅,豈有魏王回京而王傅久居於外之理?況尋江南鎮守,武安節度竇少華、盧龍節度薛崇、太原節度巴寧泰等久處邊軍,多起大戰,論起資歷不比陳佑差!”

女婿就是半子,趙元昌不可能允許父子同朝的佳話出現。如果陳佑回京,要麼他居於閒職,要麼李明卿去職出京。對李陳二人來說,不論哪種情況,都比現在要差。

李明卿沒去考慮劉承澤是單純的不想陳佑在江南掌握大權,還是想趁機把陳佑調回京,反正他的目的是讓陳佑在外爲方鎮。

他正準備開口反駁,沒想到先開口的竟然是王樸:“魏王傅不是隻有陳佑能做,況且陳佑不通經典,雖於教書育人多有建樹,然魏王年幼,此時還應多讀詩書經典纔是。待魏王長成,再令陳佑仔細教導也不遲。”

王樸這話,似貶實褒,對陳佑有好處也有壞處。長久來看自然是不讓陳佑對年幼的魏王影響太深,就現下而言,卻是應對劉承澤所說的“魏王傅應陪同魏王回京”之語。

趙元昌掃視殿內諸人,一眼望去全都是臉色平靜,從面上根本看不出來這些人心中作何想法。

都是千年的狐狸,哪怕原本毫無心機,能在這個位子上坐得安穩,必然會成爲一個演員——哪怕是面癱演員。

沒什麼收穫的趙元昌也是面色平靜,朝王樸擡了擡下巴:“王卿的意思是?”

“回官家,臣認爲可設江南三道採訪使,以陳佑任之。民政操於諸州刺史,軍務納於諸司制置使,刑獄監察則歸採訪使。”

江南三道,包括江南東道、江南西道以及嶺南道,也就是如今的宋國故地、沈國故地加上吳越國、清源軍和南漢。

而採訪使,唐時所置,一開始的稱呼是採訪處置使,一開始的職責是監管刑獄、監察州縣官吏。採訪使前後一系列使職都是仿照漢時刺史來的,因此也存在和刺史同樣的問題:職權會越來越大直至插手治下官吏任免調動。

王樸當然不會讓陳佑得到如此大的權力,繼續道:“此採訪使職責爲二,一是協助巡察御史監督州縣官吏,二是於戰事驟起時先行徵發兵馬禦敵,之後再行上奏。”

聽到這話,趙元昌不由皺眉。

前者也就算了,後面一項權力就大了。這個戰事驟起時,操作空間太大。

李明卿看在眼裡,立刻搶過話頭:“此事不妥!便是令陳佑鎮守江南,擇一道而任之便可,三道齊齊託付一人之手,殊爲不妥!”

權力越大壓力越大,反而容易引起猜忌。

王樸瞥了他一眼,高聲道:“如今江南東道大半在吳越和清源軍,嶺南道盡是敵國,有它無它有甚區別?待得皇朝收復失地,再撤銷使職或是別立採訪便是。”

很現實,反正是空頭名號,而且還是那種可以隨意收回的空頭名號,給了就給了,快落實的時候再收回就是。

這樣的話偏偏叫趙元昌放下心來,微微頷首:“如此倒是也可。”

關係到女婿,李明卿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可他畢竟不是王樸肚子裡的蛔蟲,自然不明白王樸到底作何打算。

陳佑的事情到此結束,這一次突如其來的會議也就完結。接下來諸位相公要回去仔細考慮諸如魏王傅、諸制置使、州縣主貳官等空缺,這還有的爭。

李明卿等人告罪離開,王樸還留在那裡。

讓起居郎也退下,趙元昌纔開口問道:“文伯先生且說罷。”

王樸拱手告罪,然後開口:“好叫官家知曉,臣聽聞冉益謙在蜀地整理法律格式便是聽了陳將明的建議。”

“嗯,確實有這麼一說。”趙元昌點頭,“這兩件事有聯繫?”

“自官家御宇以來,陳將明多有建樹,譬如稅曹、譬如警察、譬如書院,臣以爲其人大才,故不願其迴歸中樞。”

“呵,文伯先生倒是直接。”

趙元昌輕笑一聲,既然王樸毫不避諱地說出來,他就不認爲王樸這是嫉賢妒能,故而道:“請先生爲我解惑。”

王樸連道不敢,然後解釋:“觀其人作爲,多有損傷豪富商賈之舉,若限於一州一府便也罷了,如若大而化之,施行天下,則有天下不穩之憂。臣亦知其舉措是爲國爲民,然此時天下未定,實在不宜動盪,故不願陳將明入朝執掌天下政事。照臣所想,可尋一錯處,令其主持一州一縣,以爲磋磨。待官家日後掃蕩宇內一統天下,則樸願退而讓賢。”

趙元昌先是仔細思量,隨即哈哈笑道:“有先生這等忠心國事的丞相,實是吾之幸也!”

笑完之後,他又問道:“這次令陳將明採訪三道,文伯先生定有安排以防其專權吧?”

“正是。”王樸沒有隱瞞,直接就說了出來,“這事還要落在監察御史和諸制置使身上,故官家當仔細擇選可信之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