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

目送大戶們出門,陳佑轉頭看向趙德昭,指着門外問道:“大王以爲這些人如何?”

趙德昭只是見識不足,但他不傻,聽到陳佑這麼問,就知道不是爲了聽好話。

考慮一陣,他語氣不確定道:“陳師可是說他們所說的話不可信?”

“不可信?”陳佑失笑搖頭,“他們想要得到這個機會倒是真的。可惜啊,他們爲得可不是幫助官府,而是爲了上吃官府下吃庶民,最終肥的是自己人!”

趙德昭沉默不語,他對陳佑說的話是半信半疑。

別看趙德昭只不過六歲,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自己思考。

這不是因爲他有遠超常人的智力,純粹是出身好,更是早早跟在趙元昌身邊旁觀議政、翻閱奏章,若還是盲從盲信,那才真的是無可救藥。如果他是出身貧民家庭,父母親長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上,他現在的世界估計會被“地上長的哪些東西可以吃”填滿。

只不過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影響。偏偏身爲皇子,他身邊很少會有心思純粹之人,多是陳佑這般有着別樣心思的臣子。

見趙德昭有些懷疑,陳佑沒有多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你反覆唸叨的事情,哪怕是正確的,也會引起反感。

輕輕搖頭做出不欲多言的姿態,陳佑轉換話題:“時間差不多了,大王且去用午餐,今日耽誤的時間夠多了。”

一說到學習,趙德昭臉色立刻就垮了,臊眉耷眼地答應一聲,起身離開正廳。

陳佑見此情景,嘴角上撇,露出笑容。

在廳中獨坐靜思一陣,陳佑重新回到書廳,他得抓緊時間處理公文,下午還得去州學縣學轉悠。沒辦法,學政和知州都是那等重視教書育人的儒生,他身爲都督府名義上的二把手,得做出表率。

當天下午,廬州州學之中,陳佑並權知廬州事冉益謙、淮南學政賈尋幽在堂屋之間轉悠,廬州經學博士陪在身邊。

這經學博士就相當於州學山長,品級爲從八品下。如果他能有幸被納入大都督府,就會提升爲從八品上。

廬州這一處州學新建成不久,之前只是在州衙裡面有間小房子罷了。而且當初這個徵辟經學博士只是爲了安置閒人,州學根本不對外招生,經學博士的任務是教一教州內權貴豪富的子女,以及發解試的時候幫助批卷。

之所以現在建了這麼一個對外招生的州學,主要是因爲時任慎縣令的李昉上了一份奏章奏請興學,各州新建州學也好,學政這個新職事也罷,都起源於這份奏章。

在州學中轉了一圈,又逮住幾個學生問些問題,來到僻靜之處,陳佑臉上帶着失望對經學博士道:“李博士,州學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一聽這話,年過半百的經學博士誠惶誠恐,連忙躬身作揖,嘴裡說着:“節使明鑑,下官自接了這州學,從未敢有絲毫鬆懈啊!”

見他如此,冉益謙和賈尋幽皆是皺眉不已。

陳佑還沒說話,冉益謙就開口了:“是否懈怠自有我等判斷,你怎可如此失態!”

那經學博士臉皮跳動不已,他半弓着身子,哀求神色僵在臉上,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幾十歲的人了,陳佑也不想太過於爲難他:“你別驚慌,某向來對事不對人,我說這州學不好,不是說你不好。”

“是!是!”經學博士連連點頭,心中卻是呵呵。

陳佑沒有理會內心活動豐富的經學博士,扭頭看向冉益謙和賈尋幽:“想來道盈和賈先生也能感覺到吧?這州學之中有些浮躁。”

沉默一陣,還是學問更深的賈尋幽率先開口:“州學諸生,看似一心向學,實則心向仕宦,如此方纔叫節使你感覺浮躁。”

得到提醒的冉益謙一臉恍然:“原來如此!”

只是才醒悟過來他就無奈嘆息:“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可惜世人多以學優則入仕宦,懷有此等私心之人見了我等高官,豈會平靜?”

相比於冉益謙的惋惜與無奈,賈尋幽倒是平靜許多:“人生百樣,欲治學者自會定心向學,欲爲官這也當鑽營有道,二位不必強求。”

經學博士此時想出聲附和,可惜學政只考核一地主官,他這個經學博士屬於冉使君的幕僚,可不敢反駁自己的幕主。

反倒是陳佑點頭贊同:“賈先生此言有理。只是這州學畢竟是教人向學之地,若是鑽營之風大起,恐會壞了本地文風。”

除了那些天賦異稟意志堅定的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要不然也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了。

若是州學之中興起鑽研之風,一無所成也就罷了,但有一例成功,州學真正一心向學的學子也會被周圍浮躁的氣氛所影響,要麼離開,要麼被同化。

賈尋幽明白這個道理,他直接就開口問道:“節使如此說,可有解決之道?”

陳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賈先生可知我在洛陽有一書院?”

“我曾應汪先生之邀去講過兩次課。”

陳佑面露尷尬,這事他了解過,剛剛一時嘴快沒想起來。

輕咳一聲,繼續道:“我在書院之中設置了獎勵,專門用來獎勵那等成績優異的學員,以及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員。如此雖不能盡消師生求官求財之心,卻能保證在書院中的絕大多數人把心思放在治學上。”

賈尋幽聞言點頭,而冉益謙則是若有所思地看向經學博士:“李博士,這事你仔細考慮考慮,明日給我個答覆。”

經學博士面色一苦,卻不敢耽擱,忙不迭答應下來。

對與怎麼整改州學,陳佑當然不止這一個想法,只是沒必要現在一塊說出來。

這事定下,三人便出門準備再去看看縣學。

他們都沒對縣學報太大希望,州學都是這個樣子,縣學想來更是不堪。

只是纔剛走出門口,就見樑關山匆忙奔馬而來,一見陳佑,立刻翻身下馬,快步上前。

“大帥,魯國公薨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