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

南平軍事就這樣了,按照趙鴻運所說,南平軍事幾乎是全權託付給趙元昌,權力大增的同時,風險也相應變大。

接下來是南平三州文官的安排,現在是一府二州了,一個府尹兩個刺史,外加佐貳官、屬官,又是一大批位置。

普通府的府尹一般是從三品,像開封府、河南府這樣的重點區域,府尹又稱府牧,列爲從二品。只是不知這新設的江陵府會被定爲哪一級。

對於政事,樞密院二人很知趣地閉口不言,而政事堂三人不知出於何種考慮,此時也都保持沉默,一時間簡賢講武殿內就這麼安靜下來。

好一會兒,趙鴻運纔開口道:“江陵府尹定爲從二品,暫不任府尹,你等推薦一個知府出來。”

這意思就是要安排一個從三品的權知江陵府事了,如此一來,合適的人選就多了。

周襲唐制,六部尚書正三品,各部侍郎正四品,卡在四品升三品的緋衣高官不要太多。

即便是同爲從三品,外放掌一府之地也也是很好的資歷。當然,有些人寧願待在京城當一個憋屈小官,也不願爲一封疆大吏,這就是另一番考量了。孰優孰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只是稍一停頓,朱慶堯便開口道:“陛下,臣推薦吏部右侍郎馮玉。馮玉此人爲人謹慎,定能輔佐秦王處置好江陵府事!”

聽到這個名字,孫啓祥一陣皺眉。

前面已經說過,他這個首相權力可能還比不上自己的兩位副手。名義上是總攬政事堂,實際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被蘇逢吉和朱慶堯分了。

其中吏部、禮部、兵部這三部尚書都傾向於朱慶堯,戶部、刑部、工部則歸屬蘇逢吉負責。

還有一個獨立於六部的三司,由參知政事任三司使,名義上是對他孫啓祥負責,實際上三司有事一般都是直奏陛前。

他作爲首相,對六部三司的影響力也就全靠安插在各部門的人手了,剛巧,吏部右侍郎馮玉就是孫啓祥的人。

朱慶堯怎麼會推薦孫啓祥的人呢?難道他老糊塗了?

非也!之所以想將正四品的馮玉推上從三品,其目的是將孫啓祥埋在吏部的釘子排開,從而換上他的人。

且吏部掌管全國文官考覈升遷,權力之大以至於吏部尚書被稱爲天官,吏部的兩位侍郎俱爲正四品上,比其它五部的侍郎高了一階。

還是那句話,究竟是吏部侍郎好,還是江陵知府好,見仁見智吧。

但對孫啓祥來說就不一樣了!他想要保持對吏部的影響力,要麼將馮玉留下,要麼找人接了馮玉留下的空位。

兩相比較之下,還是留下馮玉比較簡單。

是以,孫啓祥立刻開口反對:“朱相所言不妥,這馮玉擔任吏部右侍郎不過一年,一考都沒完成,怎麼能驟然升遷?”

朱慶堯嚴肅道:“孫相公此言差矣!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馮玉在吏部一年多,也做成了不少事,吏部上下無不對其交口稱讚。此等能人,正該簡拔,以爲榜樣。”

這差不多就是指着孫啓祥鼻子罵了:你丫提拔的這個馮玉,天天在我管的吏部搞事,吏部尚書都跟我反映過很多次了!

孫啓祥搖頭道:“正是因爲如此,纔不能倉促調走。馮玉已經證明了自己在吏部能幹好,一年下來正是熟悉了人事,就要放手大幹的時候。此時調走,新來之人又要重新熟悉,豈不是耽誤吏部之事?”

說着,孫啓祥朝趙鴻運拱手道:“且吏部乃主我大周官吏升遷、考評,最爲重要,豈能因這馮玉一人升官,置我大週數萬官員前途於不顧!”

朱慶堯剛要開口反駁,一直旁觀的蘇逢吉突然開口道:“孫相公所言有理!既然馮玉在吏部侍郎的位子上幹得好,且其還未滿一考,那便讓他繼續幹下去。總不能負責考覈天下官員的吏部出了一個特例吧?”

雖然不明白蘇逢吉爲何要幫自己說話,但孫啓祥還是迅速點頭道:“此言有理!”

只聽蘇逢吉接着道:“要說江陵知府的人選,我倒恰好知道一個合適的,以翰林侍郎知齊州事的呂施彥,此人歷任禮部右侍郎,調任齊州知州也即將三年。且此人在齊州任上風評不錯,吏部考評據說也是上中,定能勝任江陵知府之職。”

此話一出,孫啓祥立刻就明白了。

當過禮部侍郎,還能被吏部考評爲上中,這妥妥的朱慶堯的人啊!

只是齊州乃是上州,上州刺史爲從三品,一半都是遙領。就算是實職,那也是參政級別的外放。而知州要是不加散官的話,也就是正四品下。

搞不懂蘇逢吉要這個位置作甚。

不過,這不妨礙他附和:“若是果真如蘇相所言,這呂施彥不失爲一個恰當的人選。”

“不妥!”反應過來的朱慶堯立刻反駁。

然而,趙鴻運卻彷彿對此人很有興趣,他看向朱慶堯問道:“朱卿,這呂施彥果然如此嗎?”

朱慶堯聽到這話,面色一苦,又立馬恢復正常:“好叫官家知曉,吏部考評此人確實爲上中。”

趙鴻運聽後,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幾人,當即拍板道:“行,那就這呂施彥吧!政事堂稍後擬敕。”

“謹遵陛下之命!”

政事堂三人又是一齊應下,只是三人心思各不相同罷了。

說完了最重要的江陵府府,趙鴻運彷彿意興闌珊了,擺手道:“如果沒事了,今次就到這裡吧。其餘官員政事堂擬好名單交給我就好。不過,歸、峽二州,先按中州來定,只安排知州,不安排刺史。”

“是!”

皇帝都這麼說了,五人連忙起身告退。

走出簡賢講武殿,五人同行一段路程,孫啓祥突然道:“今晚我欲設宴,不知諸位有沒有空閒?”

“始瑞兄設宴,我自然是要去的!”蘇逢吉當即道。

而朱慶堯卻冷着臉拱手道:“某今晚還有事,便去不得了。”說完,甩開袖子就走,也不等其他人。

孫啓祥也沒在意,只是拿眼看着楊邠。

楊邠略一考慮,便道:“某自會到。”

見楊邠同意了,史肇慶自沒有不去之理,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

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