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

明明是盛夏時節,李益卻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哦了一聲,老老實實拉着女使的衣角跟在陳佑和李疏綺身後。

陳佑笑了笑,忍不住朝李疏綺一挑眉,以爲表功。

“就會嚇唬小孩!”李疏綺輕輕打開陳佑的手,轉身摸了摸李益的腦袋。

只是她臉上的笑意卻暴露了她的心思。

陳佑笑道:“我們進去吧?”

李疏綺點點頭,車伕自引着馬車等到一旁,一個健僕跟在陳佑等人身後,陳佑的家兵也分出兩個隨行護衛。

人流量大,又有女眷,還是有人護着比較好。

情人間的甜蜜交流就不多說了,黃昏時分,陳佑將李疏綺送到李府門口,眼看她即將進門,突然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三娘你今天很美。”

李疏綺愣在門口,隨即啐了一口:“你也不知羞。”

說完,便急忙進門,原本拉在手裡的李益也被她丟下,扭頭看看快步離去的李疏綺,又看看咧嘴直笑的陳佑,李益一臉茫然。

李府內,李明卿正在中庭漫步,看到李疏綺匆匆走過,不由問道:“三娘這是怎麼了?”

“沒事啦!”李疏綺也不停下,拋下這一句就迅速轉過牆角朝自己房間行去。

李明卿愣了一下,隨即呵呵笑道:“年輕啊!挺好!”

感嘆一句之後,繼續哼着小曲走中庭內轉悠。

走了幾步,他突然反應過來:“哎!小乙呢?不是跟着一塊去的嗎!”

“我不看好!”

政事堂內,劉承澤瞪眼豎眉,絲毫不相讓。

江夏青看着他,緩緩道:“這在錦官府已有成效,非是劉相公你一句不看好就能抹掉的。”

“成效?”劉承澤輕蔑一笑,“豈不聞蘇樂天廢除此法,錦官府士庶歡欣鼓舞,呼爲善政?”

“呵!”江夏青也懶得跟他爭,直接轉向馮道:“馮公以爲如何?”

劉承澤面色一僵,馮道是陳佑的師父,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哪知馮道卻沒有直接說自己的看法,而是問江夏青:“箬笠是管錢糧財稅的,錦官府去年夏稅秋稅有幾何?”

江夏青聞言,思忖一陣後答道:“好叫馮公知曉,錦官府去年上供夏稅合十四萬緡,秋稅合十七萬緡。”

一年上供稅收三十萬緡,對錦官府這樣的州府來說,說不上多,可也不少了,畢竟留州的那部分稅收沒算上。

“今年夏稅如何?”

“今年夏稅尚未抵京,蘇樂天奏章中言有九萬緡。”

“九萬緡,也不少了啊!”馮道感慨一聲,隨即看着閻俊臣問道:“良秀,蘇逢吉是五月到任的吧?”

閻俊臣負責官員升遷任免,州府主官交接之後都會文書報知吏部和政事堂,是以馮道才這麼問他。

不過大家別以爲閻俊臣在官員調動任免上有多大權力,現在的吏部尚書李明卿自己就是參政,又背靠着馮道,不是閻俊臣能隨便拿捏的。

“正是。”閻俊臣面色平靜地點頭,“說是五月初,正是徵收夏稅之前。”

“那麼,這短短一個月,夏稅怎麼就少了五萬緡?”

馮道神情溫和,語氣中帶着一絲不解與迷茫:“箬笠你知道原因嗎?”

江夏青嘴角一抽,隨即低頭道:“我不知,不過劉相公想來會知道。”

“哦?”馮道又看向劉承澤,“雨潤能否爲老夫解惑?”

“老夫”二字一出,這老前輩的氣勢就起來了。

劉承澤面色青一陣紅一陣,端坐椅上垂首不語。

還能是什麼原因?不就是他口中那些歡欣鼓舞的士庶做出來的事嘛!

自古以來,如果一項政策被行業鼓吹誇讚爲好政策、利於發展的政策,不說絕對,但十次有八次都是利於那些“行業精英”分蛋糕。

至於普羅大衆的利益?抱歉,這個政策是惠及這個行業的,顯然你不屬於這個行業。

而國家?豈不聞國不與民爭利?

閻俊臣還是那副能不爭就不爭的模樣,江夏青卻不放過劉承澤:“劉相公究竟知是不知,還請給個準話!”

劉承澤也不理會他,只是神情尷尬地朝馮道拱手:“叫馮公失望了,某亦不知其緣由。”

“嗯,無妨。”

馮道點點頭,目光轉向江夏青:“那就勞煩箬笠再同三司、戶部仔細參贊一番,這洛陽,畢竟比不得錦官。”

“馮公放心便是。”江夏青應了下來,其餘兩人也沒再出聲,自此,河南府稅改就這麼定下了。

不過江夏青顯然不想就這麼結束,他頓了頓又開口道:“不過,馮公,我以爲,這事還當多試幾處爲妙。”

“是嗎?”馮道看向江夏青,目光深邃,看不透他所思所想。

而江夏青亦不退縮,就這麼同馮道對視。

如果只是洛陽一地,顯然要讓陳佑來負責,出了政績是陳佑的。

但若擴大幾處,出了政績那就是他江夏青的。即便不成功,那也是陳佑的經驗沒辦法推廣,對江夏青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操作得當或許還能得一個爲政謹慎的名頭。

你看啊,本來大家想的是洛陽效果不錯就推而廣之,但是咱們的江相公不同意,本着在其位謀其政的負責態度,要求擴大稅改試行的範圍,結果發現這種模式不適合推廣全國,避免了損失。

這妥妥的是良相啊!

他的這種心思,馮道洞若觀火。

官僚嘛,要學會妥協,不能只顧着一個人吃飽不讓其他人喝湯。

於是,看了江夏青一陣,馮道微微點頭:“箬笠此言在理,可向官家進言。”

說出這話,就意味着馮道會支持江夏青這個想法。

幾位相公之間的談話,並沒有保密太長時間,半天之後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二十日,昭文相江夏青上書請在多地試行改革稅法之事,官家令政事堂議定此事。

當天下午,政事堂四相公兩參政商討了不到半個時辰,這事就定了下來,只是其中細則和具體實行州府還有待討論。

這次改革,兩稅法的基礎不變,重點是收稅方法、收稅範圍、稅額等重新變一變。

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