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

黃世俊最近很煩躁。

四月初,河北大地震,涉及定、貝、滄、瀛、深等十數州,可以說的波及整個河北,製造災民無數。

正巧那時候三司正在同戶部爭奪權柄,戶部尚書王彥川就趁機將賑災糧這件麻煩事塞到了三司手中。

偏偏黃世俊還不好推脫:沒事的時候你爭權爭的起勁,事情來了就不想要了?

他有理由相信,一旦自己真的推脫,只要王彥川還在戶部,或者自己還在三司,凡是涉及到糧食,三司就別想沾邊!

好,接了就是,不就是賑災嗎?

反正這次地震最嚴重的地方是幽、定周邊,北燕京城都受災了,周國只是邊境,不算啥!

然後,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來。

賑災糧食還沒安排妥當,興元、錦官上書請求調撥糧餉。

緊接着,五月中下旬,京東齊、兗、宋、鄆、博等州先後奏報發現蝗蟲。

好傢伙,河北地震要賑災,蜀中平叛要軍餉,京東可能有蝗災要賑災,一連串的事情直讓黃世俊懷疑人生。

然而事情還沒結束,進入六月,自開封府以東十數州遭蝗災,河東、關西皆遭旱災。

而這時候纔剛剛理順三司內部的黃世俊徹底崩潰,不得不讓渡手中一部分權力,請求戶部的幫助。

好在由於夏收已過,蜀地除了糧餉有着落之外,尚能支援汴京。河北各州縣也盡力組織夏收,給不上多少稅收,但能自給自足,又少了一個缺口。

之後王彥川奏請蜀地、關中糧餉不上解入京,而是點數登記之後直接運往關西、京東等受災地點,以減少火耗、加快賑災速度。

這一番操作下來,讓黃世俊恨得牙癢癢,直呼奸詐。但沒辦法,誰讓他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呢?這一把,他輸的不冤。

“仲彥,你說這事,該怎麼辦?”

閻俊臣的聲音響起,黃世俊猛然回過神來。

他此時在集賢相閻俊臣的府上,畢竟閻俊臣擔任三司使的時候,他就是三司副使,那時候閻俊臣對他多有提攜。

等閻俊臣入政事堂,接任三司使的黃世俊天然就是閻黨。

呃,現在還沒到黨爭的程度,黃世俊這個閻黨頂多是在大事上支持閻俊臣,同其餘相公的關係說不上多好,但也不是勢同水火。

看了一眼閻俊臣,黃世俊皺着眉頭快速轉動頭腦。

閻俊臣口中之事,這段時間在京中官場引發的不小的風暴。

六月初,劉承澤報捷請功,而給劉承澤什麼樣的封賞,就是這場風暴的源頭。

在六月朔的朝會上,趙元昌提出設立參知政事和同知樞密院事兩個職務,參知政事爲政事堂之副,同知樞密院事爲樞密院之副。

由於這兩個職務都不定員額,文武皆可以本官兼任,故而絕大部分文武官員都沒有意見。

畢竟多了位子,就意味着晉升機會增加,而且還是宰相之副,那些四五品的文官武將自然不會反對。

但是之後,劉承澤的捷報來了之後,在小朝會上,趙元昌提出讓劉承澤入政事堂!

文官管軍事和武將參與政事,由兵部尚書林師德首先發難,之後臣與君爭、政事堂與樞密院爭,自四月起整整爭了兩個月,才讓參政、同知兩職文武皆可以本官兼任一事波瀾不驚地通過。

甚至於,無論是政事堂還是樞密院,幾位相公都以爲劉承澤若是入京,十有八九會是參政或同知。

沒想到的是,直接就入了政事堂!

首相馮道立馬就是一聲“不可”脫口而出。

緊接着,江夏青跟着詳述不該這麼做的原因,然後閻俊臣附議。

樞密使吳巒因爲有顧慮,當時沒開口說話,鄭志康和馬青則旗幟鮮明的反對。

當然,這兩人反對的理由並不一樣。

鄭志康是擔心劉承澤入了政事堂之後,代表政事堂同樞密院爭奪軍事上的權力。

至於馬青,他雖然是武將,卻擔心武人當政更容易謀奪權位。只能說,這個老將軍對趙元昌是真的忠心。

不管怎樣,由於諸相公反對,這事就這麼僵持下來。

幾乎每個相公散衙之後都會找自己人商議,這件事很快就成爲席捲汴京官場的風暴。

沉吟一陣,黃世俊終於開口了:“目前政事堂只有昭文相尚且空懸。”

“正是。”閻俊臣撥動茶盞,“聽聞是給照臨公留着的。”

照臨公就是前任昭文相、現河南府尹劉明,因爲擔任太祖山陵使,援例出鎮京外,到現在已經有半年了。

也就是說,昭文相的位子也空了半年。

黃世俊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能說的前幾次都說過了,這時候不好再拿出來說。

至於謀求昭文相的位子?

他本人不用說,同戶部的爭鬥失敗之後,能不能搶到一個參政的位子都是兩說,更別說宰相了。

而閻俊臣目前只是末相,前面還有次相江夏青,越過江夏青直接升任宰相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對閻俊臣來說,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或許是讓劉承澤直接當昭文相?

不是沒可能,他之前就是檢校樞密副使,而且現在首相是馮道,即便昭文相,也不過是政事堂諸相公之一。

黃世俊不說話,閻俊臣開口了:“昨日官家召見某,問某可有合適的人選能夠擔任參政。”

聽了這話,黃世俊瞳孔一縮,呼吸稍稍變重: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我?

閻俊臣彷彿沒注意到他的表現一般,神色淡然道:“某言劉興元可爲參政。”

黃世俊心一沉,好吧,就不該抱希望的。

讓劉承澤擔任參政,是幾位相公商議後定下的。只是趙元昌並不滿意,而樞密院幾人思量一番,覺得檢校樞密副使去當參政,無形中似乎讓樞密院低了政事堂一等,是以也不同意。

“官家言參政不過三品,不妥。”

果然!

什麼三品四品,一個“領”字就能解決,還不是不想讓他當參政!

黃世俊嘆息一聲,腦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當即開口問道:“敢問相公,可知照臨公何時歸京?”

這個問題讓閻俊臣愣住,隨即皺眉緩緩道:“尚無消息。”

話音剛落,他就撫掌道:“吾知矣!”

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