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

初七這天,陳佑寅初起牀洗漱穿衣,簡單吃過早飯便取了昨夜寫好的賀表乘車前往明德門。

昨天下了一天的雪終於停了,此時城內白茫茫一片,就算是不打燈籠也能看清道路。只不過馬車前行不易,速度比正常時候慢多了。

快到左掖門的時候,馬車終於走不動了。

“官人,前頭都是車,這怕是過不去了。”

“行了,就到這。”

陳佑將笏板插在腰帶上,乾脆利落地跳下馬車,囑咐車伕道:“你在路邊等着。”

說完便小心地朝明德門行去。

這一段路被之前的馬車來來回回走,雪都壓實了,一不小心就會滑倒。

明德門前的雪卻早被鏟走,等陳佑終於踏上皇城前是石板路時,後背已經出了一層汗。

朝官中和他有交集的不多,也就昨天拜會的那些個尚書侍郎同他打了聲招呼。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袖着手靜靜等待。

黃世俊的位置比陳佑靠前,路過陳佑這邊的時候倒是寒暄了兩句。至於趙普,他的位置在後面,同陳佑沒機會搭話。

過不多時,諸相也都到了隊列之前。

明德門外雖站了如此多的人,一時間卻寂靜無聲。

真要說起來,這一羣官員在隊列水平上,要比這個時代一些軍隊都高。

明德樓一聲鐘響,宮門大開,衆臣魚貫而入,在幾位相公的帶領下快步前往待漏院。

在待漏院沒停多久,就有宦官來請三品以上重臣二十餘人。

在典禮開始之前,這些人要跟着趙元昌一齊去祭告天地、太廟。

在待漏院中等待之時,好歹能走動走動。陳佑同趙普互相點點頭,便各自尋了熟悉的朝官閒談。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之前離去的諸臣終於回到待漏院,一干人等精神上再次緊張起來。

又等了一會兒,有宦官來通知前往崇元殿。

來到殿前,陳佑等人都將靴子脫了,按照次序擺放在殿前廊下,手持笏板趨行入殿,在各自的位子上站定。

今日殿內不再有椅子,而是換成了傳統的席子,主要是爲了方便諸臣跪拜新帝。

畢竟一年之中需要跪拜的時候少之又少,這登基大典必須要正式一點。

因此,爲了衛生,他們就得將外面的靴子脫下來。

陳佑等人在崇元殿等待,而相公們,以及三司使、各部尚書、各寺卿、諸監,則在宦官的帶領下面色凝重地向萬歲殿行去。

等一下諸位重臣要勸慰哭靈的趙元昌,然後簇擁其來到崇元殿舉行大典。

值得一提的是,被封爲杞國公的孟昶和被封爲安順侯的高保遜也被叫來參加典禮。

陳佑在崇元殿等着的時候,趙元昌哭拜梓宮,涕泣而出。

諸臣擁着淚水漣漣的趙元昌出了萬歲殿,看着宦官將萬歲殿門上的白色紗簾放下,這就代表喪事暫停。

陳佑也不知等了多久,終於聽到殿外鼓樂聲作。

緊接着首相劉明、樞密使楊邠等朝堂重臣依次入殿站定。

少頃,金瓜力士等自殿後側門入,一干儀仗之中,身着袞冕的趙元昌步入殿內。

陳佑站的位置比較靠前,能看到趙元昌臉上有一些不正常的潮紅,也不知是不是激動的。

或許是陳佑的錯覺,他感覺隨着趙元昌一步一步登上陛階,一股威嚴之勢逐漸在趙元昌身上升騰。

等趙元昌站到御座之前,面向諸臣,他身後打扇的、撐傘的依次站定,鼓樂聲停。

緊接着,身爲僅存的一位內侍監,林盛保身着赤色朝服一臉嚴肅地站到陛下,他左右站着四名青衣宦官,皆手捧制敕。

就在陳佑感覺心跳加速、口乾舌燥之時,趙元昌說了聲:“坐!”

之後,林盛保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皇帝曰:坐!”

陳佑連忙跟着大傢伙一齊長揖:“謝陛下!”

殿內諸人盡皆跪坐在席子上,除了四周力士宮人,以及站在陛下的林盛保等五名宦官。

只聽得趙元昌又道:“宣冊文。”

林盛保面向趙元昌,長揖道:“喏!”

之後他轉過身來,接過自己左手邊第一名青衣宦官手中的制書,展開,朗聲宣讀。

“維景瑞四年歲次戊申十一月丙午朔七日壬子,天生烝民,樹以司牧......”

這是即位冊書,同其它冊命一樣,除了這用來宣讀的冊旨之外,還有一卷玉冊。

此時那捲玉冊在楊邠手裡,而劉明則拿着傳國寶。

待林盛保讀完冊書,劉明、楊邠連忙起身。

趨步走到殿中,跪下,高舉冊、寶大聲道:“侍中臣明(樞密使臣邠)奉冊寶以尊陛下!伏惟陛下承命踐祚,與天同休!”

林盛保大聲回道:“承天之命,皇帝受之!”

緊接着,有兩宦官分別取了冊寶奉到趙元昌面前的几上,趙元昌再拜而起。

劉明、楊邠取出賀表,其餘四位相公也立刻高舉賀表,一同出列跪到兩人身邊:“臣等奏賀陛下履乾坤御六合!”

靜了一瞬,林盛保朗聲道:“拜”

六相公再拜而起,舞蹈稱賀,三呼萬歲,之後退回原位。

再之後就是重複這一套“出奏、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復位”的流程,自相公以下一波一波來,包括孟昶和高保遜也不例外。

等最後一批朝官退回原位,林盛保取過右側宦官手中詔書,展開宣讀:“詔曰:惟天爲大,七政所以授時......可大赦天下,自景瑞四年十一月七日昧爽已前......”

這是即位赦。

陳佑看向陛前宦官手裡剩下的兩卷詔書,那應該就是恩旨了吧?也不知道自己能得個什麼樣的封賞。

他心中遐想着,赦書已經宣讀完畢,跟着諸臣一同拜稱:“陛下仁愛!”

第三份卻是說的一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道理,唯一點明的實務不過是督促修建太祖皇陵。

最後一份倒是恩旨,只可惜是對在京親軍的封賞,賜衣、賞錢,這都是常理了。不過初五當晚守衛宮城的親軍,除了平武軍換成長風軍外,都加了“拱衛忠勇功臣”的功臣號。

陳佑失落之餘,也升起一絲期待。

往好處想,既然沒有急着第一時間確定封賞,那就有可能是在等着上面空出位子。

想到這裡,他目光掃向前排紫衣重臣,不知道這些人中有幾個要倒掉。

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