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

心中轉着心思,嘴上開口道:“周校尉、吳校尉。”

聽到陳佑開口,周、吳兩人皆是一副認真聆聽的模樣。

陳佑見此,微微笑道:“不要太嚴肅,咱就是隨便聊聊。”

周敞尷尬地笑了笑,抓起茶盞舉到一半,又將其放下,雙手擺在膝蓋上坐好。

而吳校尉心裡沒什麼負擔,則輕鬆地笑道:“將軍心情不錯,我們這些做屬下也就有好心情!”

“哈哈!”陳佑指點着吳校尉笑道,“你這廝,豈不是說我欺壓你等!”

吳校尉連忙拱手叫屈:“屬下哪敢?”

“你啊!瞧你這憊懶樣!”

陳、吳二人歡快地說笑,心中有事的周敞也擠出一絲笑容跟着笑,別提多尷尬了。

說笑一陣,陳佑將目光轉向周敞:“周校尉似乎有心事?”

“沒!沒!”周敞連忙擺手否認。

卻沒想到陳佑收斂了笑容,長嘆一聲道:“心中有事也是正常的,眼下週軍正在攻城,若是心中沒事,那才叫稀奇呢!”

此言一出,房間裡輕鬆的氣氛一下就消失地無影無蹤。

周敞心頭一跳:“來了!”

當即抓住機會,狀似憂慮地說道:“將軍所言甚是,屬下正是爲此事而煩憂。”

“哦?”陳佑一挑眉,“周校尉對當下的時局有何看法?”

周敞略一沉吟,又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吳校尉,這纔開口道:“聽說周軍攻城甚急,也不知何時我等就不得不協助守城。”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來前兩天自己的想法和這個可是完全兩樣,連忙補救道:“說起來之前也是我沒考慮好,這麼激烈的戰鬥,咱們宮衛軍很可能撐不住啊!一旦損失過大……”

說着,他偷偷看了一眼陳佑,卻發現陳佑臉上還是之前那副表情,心中不免惴惴,但還是接着道:“到時是功是過可就不好說了!”

說完,他低着頭等着陳佑的迴應。

房間內就這麼安靜下來,只能聽到呼吸聲。

陳佑卻沒急着說話,擡眼一掃,不出意料地在一個角落看到探頭探腦的宦官。

露出一絲“果然如此”的笑容,這才轉向吳校尉問道:“不知吳校尉怎麼看?”

吳校尉立刻拱手道:“回稟將軍,屬下覺得,咱們宮衛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守衛王上,當然不能受損太多。周校尉能放棄上城牆爭功的想法,末將是非常贊同的!”

陳佑點點頭:“沒錯,我們要把保衛王上當成最重要的任務。只是,若戰事持續下去,城內兵力吃緊,咱們遲早是要上城牆的。”

此言一出,在場三人臉上都露出憂慮的表情。

過了好一會兒,吳校尉開口道:“將軍,有一句話屬下不知當講不當講。”

陳佑好似不在意地一揮手:“但說無妨!”

“是!屬下覺得,將軍不如早作準備!”

這話好似驚雷,周敞驚詫地盯着吳校尉,又連忙轉頭看向陳佑。

卻見陳佑剛剛隱去臉上的驚愕,沉聲問道:“怎麼說?”

此時角落裡緊張興奮地宦官也伸着耳朵聽吳校尉怎麼說。

只聽吳校尉道:“將軍家世擺在這裡,又深得大司馬看重,屬下覺得,若是上城牆無法避免,不如請託總領守城的將領,求一個沒多少戰鬥的地段,如此也好保存兵力!”

這番話說完,陳佑轉頭看向那個宦官,看到他一臉失望的表情,不由笑道:“吳校尉說得有幾分道理。不知吳校尉可有空跟着本將一起去走動走動?”

陳佑說出這句話,可不是普通的邀請吳校尉一起幹事,而是問這校尉:如果事情有變,你跟不跟我走?

聽了陳佑的話,吳校尉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站起身來拱手道:“惟將軍馬首是瞻!”

“哈哈!”陳佑暢快地笑了兩聲,“吳校尉快坐,沒必要搞這麼嚴肅嘛!咱們都是同舟共濟、同舟共濟!”

說着,他轉向一臉尷尬笑容的周敞:“周校尉,我說得對吧?”

“沒錯、沒錯!”周敞乾笑着點頭。

三人又閒聊一會兒,陳佑便帶着兩人一起出門巡視。

城外周軍大營,帥帳內,一個面容俊朗、丰神如玉的青年男子坐在主位上批閱文書。

此人身穿深藍色蛟龍王袍,頭髮簡單地用玉簪束在頭頂,正是大周大皇子趙元昌!

這不是他第一次領兵出征,但卻是第一次主持滅國之戰,雖然只是南平這樣僅剩三州的小國。

別看周軍之前勢如破竹般拿下歸州,現在又圍困南平城,但遠遠還沒到能放鬆的時候。

畢竟,這場戰爭對趙元昌有着特別的意義。

大周立國三年,現在還沒立儲。

周帝趙鴻運有三子,目前有機會進窺大位的就是大皇子趙元昌、二皇子趙元盛。

趙元昌自小跟隨周帝東征西討,和大週一衆開國功臣關係都不錯,而且自己也早早有了自己的班底,在三個皇子中實力最強。

趙元盛因爲晚出生幾年,在大周立國之前一直在家侍奉母親,直到大周立國,纔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只不過此時他和趙元昌的差距已經很大了,也就有母親的支持,勉強可以支撐。

至於三皇子趙元興,現在才十多歲,基本上是沒機會了。

那爲何這次戰爭對趙元昌來說特別重要呢?

前面已經說過,儲位空懸,這是大周立國之後第一場滅國之戰。別管國大國小,一旦成功,這場功勞就足以將趙元昌推上儲位。

但如果失敗,他前期所積累的優勢就會喪失殆盡,兄弟二人將站到同一起跑線上。

只要能贏!

趙元昌擱下毛筆,長出一口氣。

細作傳來消息,南平已經向沈、蜀求援了。從大周進攻歸州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二天,最遲還有四天,沈軍就會來援。要想此戰功成,必須在四天內攻下南平城、生擒南平王。

然而從昨天的情況來看,此戰很是不易,若是強攻,畢竟傷亡巨大。極有可能會好不容易攻進南平城卻被沈、蜀撿了便宜。

如何取捨,着實讓人難以抉擇。

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