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廢立興】 【第6?34章】下葬之日

爾後的幾日,楊雲楓一直住在天地客棧中,等候着各方面的消息,各路的部署都已經完成,自己懷疑隆郡王李頜,已經加派了人手一直盯着隆郡王府的動向,同時還有人注意着整個長安城的動向,包括守軍,以及長安城外駐軍的動向,如果幕後之人當真是李頜,那麼他的陰謀只怕不是一個相位和太子之位那麼簡單,楊雲楓心中已經隱隱感到,長安城正有一種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提供最好的體驗

同時還有人注意着長安各個街市、小巷、酒館、茶樓的動向,畢竟楊雲楓詐死之後是被鴻鳳閣的人送回楊府的,還是不知道鴻鳳閣總舵的具體方位,對此楊雲楓曾經形容過自己在鴻鳳閣時看到的建築景色之類的,讓天地會的人去查,至今依然沒有下落。其實楊雲楓還是比較擔心奧蘭鬱、衛墨與李三小姐,自己詐死之後,衛墨在身邊的舉動,自己是有感覺的。

楊雲楓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除了等還是等,等着各方面的消息,與此同時,趙雲龍也來向楊雲楓敘說了一番此時楊府的情況,李白入楊府之後,李穎與宗露招待了他,畢竟宗露與李白也算是舊相識,李白反而好一番安慰宗露,之後去了楊雲楓的靈堂祭拜,最終一個人留在靈堂兩個時辰,還爲楊雲楓題了一手絕句:“蒲州同飲醉洛陽,長安生死兩相殤。願君乘鶴同雲雨,只把黃泉作他鄉。”選自東門詩集錄

楊雲楓聽完趙雲龍的話,喃喃地念着李白爲自己的送別詩,心中既是感激,也有傷感,從李白爲自己寫的絕句完全可以看出李白的灑脫,與對自己的友情,若是真到了黃泉之上,自己是否真能只將黃泉當做他鄉不過細細一想,自己是後世之人,已經死過一回了,也算是去過黃泉了,如今不就是正在他鄉麼也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這個時候收到了李白的這麼一手詩句,還真是叫楊雲楓哭笑不得。

兩日後,也就是楊雲楓“下葬”的日子了,楊雲楓事先讓趙雲龍找了一個天地會裡的儀容高手,幫着自己畫了畫裝,其實也就是沾了滿臉的鬍子,臉上還貼了一道假刀疤,不過衆人已經認不出自己了,楊雲楓如此做,也是想看看自己“下葬”時的樣子,說來也好笑,自己還好生生的活着,卻要親眼看着自己被人埋了。

楊雲楓感到楊府門口的時候,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長安的人氣還真是不低,除了楊府的人,自己的兩個老婆,還有士林的學子,周圍的百姓,都自覺的來到了楊府門口,送楊雲楓最後一程,有次可見,自己來到大唐的這些日子,做的事還算是深得民心的,楊雲楓見狀心中除了安慰之外,還有一份的驕傲自豪。

雖然楊府門口時人山人海,但是送行的人還是自覺的讓出了一條道,這不禁讓楊雲楓想起了後世看的一部電影叫焦裕祿,焦裕祿死後,百姓也是如此爲他送行的,遠了不說,就是近期的魏徵死後,還有明朝的海瑞,死後也是這般的待遇,楊雲楓見狀暗笑,不想自己還享有這種待遇

楊雲楓心中好笑是好笑,但是楊雲楓的一雙眼睛除了打量周圍的百姓之外,還觀察着四周的動靜,這時莫名的發現有些人竟然是帶着兵刃來的,藏匿在人羣之中,楊雲楓見狀心中頓時一動,暗道:“莫非這些人知道自己詐死想要對露兒和穎兒動手不成”

楊雲楓這時立刻叫來了天地會潛伏在人羣中的人,暗中將那些可疑的人只給他們看,叫他們暗中監視,剛剛吩咐完,就見楊府的大門這時轟然打開,不時卻見宗露與李穎兩人穿着喪服走了出來,宗露一臉的憔悴,李穎比之宗露要好的多,不過也日漸憔悴,楊雲楓知道她雖然自己自己未死,但也擔心自己此刻的安危吧

門口衆人一見宗露與李穎走了出來,紛紛上前對二人拱手問好,有人見二人臉色憔悴,紛紛勸慰二人保重身體,宗露這時不禁又流下了淚水,李穎扶住宗露,安慰了幾句之後,立刻對衆人高聲道:“諸位,多謝你們今日能來送我夫君最後一程,我夫君若是在這裡,定然也會滿懷欣慰的”說着用眼光掃了一眼在場衆人,希望看到楊雲楓,不過一圈看下來並沒有發現,不免臉上多了一絲失望之色。

這時有人大聲道:“駙馬爺在世之時,曾爲我們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也曾經是我大唐的英雄,如今駙馬爺走了,我們這些都是尋常的百姓,沒有什麼好送駙馬爺的,就送駙馬爺最後一程,表示一下我們隊駙馬爺的思念”說話的是個書生,說完身後立刻無數士林子弟開始響應,那些不太會說話的百姓也紛紛開始符合。

李穎見狀立刻點了點頭,給衆人欠身道:“我替我家夫君多謝諸位鄉親,諸位學子了”

衆人見李穎如此,書生紛紛拱手彎腰行禮,百姓也不懂這些禮節,但是念着楊雲楓當初如何爲他們爭取糧食的,這時紛紛跪倒在地,從楊府門口開始,一路延續下去,一個跟着一個跪倒在地。

楊雲楓這時也只好跟着百姓半蹲在地上,看着楊府門口的情況,這時只見宗露泣聲道:“夫君,你在天有靈應該安息了”

李穎見狀連忙上前扶住宗露,又安慰了幾句後,向府內點了點頭,這時立刻走出兩個女子,扶着宗露的正是謝阿蠻,扶着李穎的則是郭婞茹,楊雲楓這時才注意此二女也是眼睛紅腫,顯然也是爲自己掉過不少眼淚,也不知自己是感動還是歉疚,總覺得心中堵堵的。

謝阿蠻與郭婞茹扶着宗露與李穎走下了門口的臺階,這時楊府大門內八個大漢擡着楊雲楓的棺槨走了出來,百姓們見狀紛紛開始叩首,還真有人哭了出來,大叫道:“楊大人駙馬爺您走好啊”說着其他百姓紛紛響應,雖然也不免有假裝哭泣的百姓,但是在楊雲楓眼裡,卻比那些官員要實在的多。

百姓與士子們紛紛讓開了道,跪拜在路道兩旁,這時八個大漢擡着楊雲楓的棺槨向大道的一口走去,前面還有幾個道士好像在做着法事,棺槨兩側還有下人在撒着紙錢,謝阿蠻與郭婞茹分別扶着宗露與李穎跟在棺槨後面,楊雲楓這時微微擡頭看去,之後後面還有宗武御與宗夫人,李白、趙雲龍,還有一些長安的官員,不過李林甫與李適之等人都不在其中。

下葬的隊伍一直出了長安南門,墓地是李隆基特批的,離大唐李氏皇陵不遠,與皇陵對山而座,百姓們一直送着下葬隊伍出了長安城還不肯散去,楊雲楓也跟在其中,眼神卻一直落在那一夥鬼鬼祟祟的人當中,這時立刻叫了一兩個天地會的兄弟,吩咐他們萬一發生什麼事,要立刻保護好宗露、李穎、宗武御與宗夫人。

這時的長安城樓之上,李隆基一雙眼睛毫無神采地看着城樓之下,略顯單薄的身軀站秋風中更顯得蕭索,高力士站在一旁,不斷地勸慰李隆基道:“皇上,人死不能復生,駙馬爺知道皇上如此記掛他,也含笑九泉了”

李隆基沒有說話,雖然高力士是服侍自己多年的宦官了,可以說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也一點不爲過,不過畢竟還不是盡知自己的心思,自己痛心的不是楊雲楓的死,而是楊雲楓的死帶來的連鎖反應,如今的大唐就猶如秋風中的自己一樣,雖然表面上還是九五之尊,萬國之表,泱泱大國,但已經蕭索淒涼,秋葉見黃了,這些高力士不知,自己如何能不知好不容易讓自己看到了楊雲楓帶來的一股春意,一綠春芽,如今這唯一的希望也破滅了。可以說李隆基眼中看到的不是楊雲楓的棺槨,而是大唐的未來,也許未來的大唐,也是如此結果吧

高力士手中拿着披風,卻不敢給李隆基披上,他服侍了李隆基這麼多年,說實話如何能不知道李隆基的心思,只是作爲一個宦官,他懂得自己的位置,該明白的時候要比誰都清醒,而該迷糊的時候就要比誰都要糊塗,他在皇宮、在長安這個政治權利爭鬥最白日化的地方,如何能不明白這些淺顯的道理高力士的一雙眼睛也隨着李隆基看向了正在遠去的送葬隊伍,楊雲楓的棺槨,在他的眼裡,同樣也不是楊雲楓的棺木,而是自己的主子李隆基對未來希望的衣冠冢。

正在這時,一個小監登上了城樓,隨即將一封信函送到了高力士的手中,高力士接過信封一看,臉色微微一變,隨即招了招手,示意那小監退下,看了一眼李隆基,這才低聲道:“皇上,這是駙馬爺給您的書信”

李隆基聞言臉色也是一變,轉頭詫異地看着高力士,隨即接過高力士手中的書信看了一眼,臉色陰晴不定,良久之後,這才合起書信,擡頭看向早已經看不清的送葬隊伍,那做着法事的道士,手中的鈴鐺聲依稀還響在城樓周邊,李隆基的眉頭皺的卻是越來越緊,隨即將手中的書信撕碎,揉捏在手心。

高力士看在眼裡,卻不動聲色,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等候着李隆基的命令,這時卻聽李隆基沉聲道:“擺駕回宮讓長安太守、長安兵馬元帥立刻進宮見駕”

高力士高唱一聲“喏”後,立刻對身後的兩個小監使了一個眼色,那兩個小監立刻下樓騎上快馬前去通報,高力士這才上前將披風披在李隆基的身上,李隆基依然不動地站在原地,看着遠處,這時喃喃地道:“你說這楊雲楓在搞什麼鬼”

高力士不知道信中內容,聽李隆基這麼一問,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恭恭敬敬地站在李隆基的身後,隨即見李隆基拂袖下樓,這才喃喃道:“楊雲楓在搞什麼鬼”說着皺了皺眉,連忙跟了下去。

送葬隊伍一直走了一個多時辰,這纔到了墓地,十幾個道士早已經在這裡做起了法事,墓地處滿地都是值錢,八個大漢擡着楊雲楓的棺槨,緩緩放進了早已經挖好的墓坑中,跟來的百姓與士子雖然沒有在城裡的多,但是依然還有千餘人,肅靜地站在墓地前,宗露與李穎這時跪在墓地前,宗露早已經是泣不成聲了,李穎卻是冷若冰霜,宗武御不住地搖頭,宗夫人連忙與謝阿蠻扶住宗露不斷地勸慰,李白這時也是仰天長嘆。

楊雲楓這時真恨不得立刻走出去,告訴他們自己還沒有死,但是他也知道現在還不能這麼做,自己已經走到這麼一步了,還差一步就要完成了自己的計劃了,如何能在這裡婦人之仁豈能在此功虧一簣想着楊雲楓還是將心一狠,繼續看着。

道士們在墓地隆重其事的給楊雲楓做了一場法事,墓地前除了道士們滿口的咒語之外,只有宗露的沙啞的哽咽聲,聽的楊雲楓的心都似乎在滴血了,良久之後,這才見道士們做完了法事,對身邊的大漢道:“可以讓死者入土爲安了”

幾個大漢拿着鐵鍬這時走到墓坑前,不想這時宗露突然衝了出去,一把撲到了墓坑中,牢牢地抱着楊雲楓的棺槨,泣聲道:“夫君”只是簡單的一句,已經哽咽地說不出話了,楊雲楓站在人羣之中,眼角也不禁流下了淚水,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在宗露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如此看着一個深愛着自己的女子爲自己傷心欲絕,心中着實不是滋味。

楊雲楓這時已經顧及不了那麼多了,立刻就準備衝出去告訴宗露,自己沒死,管他爹的什麼計劃,管他奶奶的什麼大唐未來,管他爺爺的安史之亂,關老子屁事

這時卻見宗武御與宗夫人已經上前扶起了宗露,不斷地勸慰着,李穎看在眼裡,心中也是糾結,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宗露,萬一宗露肚子裡的孩子有個三長兩短該如何是好

卻在這時突聽人羣中有人冷聲道:“楊夫人莫要如此傷心,駙馬爺並沒有死”

衆人聞言臉色都是一變,楊雲楓已經邁出去的腳此時又停止了下來,轉頭看向發聲處,李穎臉色也是大變,向人羣中看去,宗露這時也是滿臉的詫異,一雙紅腫的眼睛滿是不解。

這時卻見人羣中走出一個男子,一身藍衫,眼神犀利地看着墓坑的棺槨,這時冷聲道:“在下是說駙馬爺此時尚在人間,這棺木之中並沒有駙馬爺的屍身”

楊雲楓這時看清了此人的樣子,只是感到似曾相識,卻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心中卻滿是奇怪,自己詐死之事只有自己與公孫綰知情,這傢伙是從何得知的

李穎臉色也是一沉,卻見宗露這時走向前來,宗武御與宗夫人也滿是不解,依然跟在宗露身旁扶着宗露,卻聽宗露這時用沙啞地聲音道:“閣下是什麼意思”

那人這時立刻又道:“在下的意思已經很明確,同樣的話說了兩遍了,莫非楊夫人還沒明白在下的意思不成”

宗武御這時立刻喝道:“你是何人,此事如何能開得玩笑”

那人立刻冷冷一笑,道:“在下不過是見楊夫人如此傷心,好心提醒楊夫人罷了,既然你等不信,就權當在下沒有說過此言”說着立刻退回了人羣之中。

宗武御這時卻立刻又問道:“閣下是否受人指使,存心來這裡搗亂了駙馬爺的屍身在場大多人都是見過的,如何做的了假你如此兒戲之言,莫非是想要戲弄我等不成”

那人已經隱沒在人羣之中,不再說話,楊雲楓立刻讓身邊的天地會兄弟上前盯着那人,自己一雙眼睛卻看向了李穎,只見李穎也是滿臉不解地看着人羣之中,宗露這時卻轉頭看向楊雲楓的棺木,喃喃地道:“莫非夫君當真沒死”

李穎聞言臉色一變,連忙對宗露道:“露兒,你莫要多想了,還是儘快讓夫君入土爲安,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宗夫人與謝阿蠻也在一旁不斷地勸慰着宗露,宗露一雙眼睛此時格外的迷茫,雖然她心裡確定了楊雲楓已死,但是她內心的另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也許楊雲楓真的沒死,她真的希望那人說的是真的,那該多好

楊雲楓這時見那羣鬼鬼祟祟的人卻不知去向了,也不見自己派去尾隨的兄弟,心中頓時一動,左右看了一圈人羣,也不見蹤跡,這時暗道:“莫非長安已經開始有了動作還是這些人聽到了自己沒死的消息,回去通報他們的主人了”

第五卷【南詔撫】 【第5?15章】怒而殺之第七卷【遼東行】 【第9?14章】長安突變第三卷【長安曲】 【第3?05章】萬盛樓上第一卷【蒲州起】 【第1?12章】當堂對質第二卷【洛陽賦】 【第2?34章】乘機要挾第四卷【蜀道難】 【第4?32章】細說原委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三卷【長安曲】 【第3?20章】外調賜婚第四卷【蜀道難】 【第4?35章】出謀和親第四卷【蜀道難】 【第4?27章】出其不意第三卷【長安曲】 【第3?03章】皇帝召見第四卷【蜀道難】 【第4?03章】結拜兄弟第六卷【廢立興】 【第6?44章】再進鴻鳳第二卷【洛陽賦】 【第2?29章】洞房花燭第七卷【遼東行】 【第7?42章】皇上回京第六卷【廢立興】 【第6?10章】接風洗塵第七卷【遼東行】 【第9?09章】皇室恥辱第七卷【遼東行】 【第8?35章】叛軍會談第七卷【遼東行】 【第7?30章】騎兵構想第七卷【遼東行】 【第9?04章】惠妃之約第七卷【遼東行】 【第9?21章】險中逃困第七卷【遼東行】 【第8?29章】夜色琴音第二卷【洛陽賦】 【第2?20章】栽贓嫁禍第四卷【蜀道難】 【第4?24章】審訊開始第一卷【蒲州起】 【第1?12章】當堂對質第七卷【遼東行】 【第8?10章】深謀遠慮第七卷【遼東行】 【第8?50章】美人之計第五卷【南詔撫】 【第5?12章】羊苴咩城第七卷【遼東行】 【第8?31章】丹東兵變第七卷【遼東行】 【第9?23章】歸隱山林第五卷【南詔撫】 【第5?22章】半道遇劫第二卷【洛陽賦】 【第2?11章】有人相求第七卷【遼東行】 【第8?22章】青梅煮酒第五卷【南詔撫】 【第5?26章】奴隸起義第四卷【蜀道難】 【第4?11章】過去爲人第四卷【蜀道難】 【第4?02章】囚中名將第七卷【遼東行】 【第9?07章】拜見岳父第七卷【遼東行】 【第7?22章】帥臺掌印第六卷【廢立興】 【第6?14章】豐王拜訪第七卷【遼東行】 【第7?48章】便宜老爹第二卷【洛陽賦】 【第2?31章】士子氣節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剛聚便離第二卷【洛陽賦】 【第2?26章】宗氏聯盟第七卷【遼東行】 【第8?56章】晉升爲父第六卷【廢立興】 【第6?33章】天地總舵第三卷【長安曲】 【第3?20章】外調賜婚第五卷【南詔撫】 【第5?03章】計得猛將第一卷【蒲州起】 【第1?09章】欽差大人第五卷【南詔撫】 【第5?26章】奴隸起義第六卷【廢立興】 【第6?11章】宣旨入宮第六卷【廢立興】 【第6?33章】天地總舵第六卷【廢立興】 【第6?42章】風吹雲散第五卷【南詔撫】 【第5?02章】初到戎州第一卷【蒲州起】 【第1?14章】謀以利害第七卷【遼東行】 【第7?10章】遼城一霸第四卷【蜀道難】 【第4?37章】八閩才女第七卷【遼東行】 【第7?34章】完全可以第三卷【長安曲】 【第3?06章】楊家大姐第七卷【遼東行】 【第9?13章】安使進京第二卷【洛陽賦】 【第2?27章】大婚當日第四卷【蜀道難】 【第4?20章】樹林受阻第五卷【南詔撫】 【第5?16章】難以捉摸第二卷【洛陽賦】 【第2?38章】仕從豐王第七卷【遼東行】 【第8?15章】宮殿踐行第四卷【蜀道難】 【第4?38章】急中生智第七卷【遼東行】 【第7?40章】新羅求援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七卷【遼東行】 【第7?07章】收買人心第七卷【遼東行】 【第8?16章】自動請辭第六卷【廢立興】 【第6?25章】意外被擒第三卷【長安曲】 【第3?10章】太真道姑第二卷【洛陽賦】 【第2?43章】衛墨的劍第六卷【廢立興】 【第6?21章】再臨崔府第七卷【遼東行】 【第7?22章】帥臺掌印第四卷【蜀道難】 【第4?16章】益州事變第七卷【遼東行】 【第7?39章】奇貨可居第三卷【長安曲】 【第3?08章】口紅腹黑第六卷【廢立興】 【第6?38章】忠王不忠第五卷【南詔撫】 【第5?33章】節度使府第七卷【遼東行】 【第8?09章】蛇蠍心腸第三卷【長安曲】 【第3?27章】一箭雙鵰第六卷【廢立興】 【第6?42章】風吹雲散第七卷【遼東行】 【第7?37章】預料之外第三卷【長安曲】 【第3?28章】紫宸宮宴第七卷【遼東行】 【第8?05章】一進王宮第二卷【洛陽賦】 【第2?14章】元宵佳節第二卷【洛陽賦】 【第2?02章】千金買壁第二卷【洛陽賦】 【第2?11章】有人相求第五卷【南詔撫】 【第5?29章】張九齡甕第六卷【廢立興】 【第6?02章】蜀道意外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七卷【遼東行】 【第7?27章】坐鎮待援第七卷【遼東行】 【第7?09章】前世今生第七卷【遼東行】 【第8?31章】丹東兵變第七卷【遼東行】 【第8?20章】遼城一日第四卷【蜀道難】 【第4?26章】吐蕃滋事第七卷【遼東行】 【第7?09章】前世今生第三卷【長安曲】 【第3?03章】皇帝召見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七卷【遼東行】 【第7?24章】薊州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