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沒人哭的,只是叫那烽火薰了眼

兩年。

在這戰國恍若轉瞬即逝,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顯得渺小而又微不足道。

但是這一滴水,卻讓這片大海泛起了滾滾波濤。

翻涌起前所未有的大浪。

周王擔心秦的勢力,暗中和燕、楚密謀再定合縱之約。

誰知,這份合縱之約還沒有響應,秦國的攻勢就已經到了。

周國早已經不過是一個空殼,名爲一國實則,僅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還分成“東周”和“西周”。便是反抗也無能爲力,姬延被俘入秦。

受降之後,被秦王封爲周公,放歸西周,月餘,病死。

不過,讓人留意之是,周國王城,相傳重爲三百人所破。至於如何破,爲何破,少有人知。

但是很快,世人就在另一個地方見到了這三百人的真面目。

九鼎被遷往咸陽。

秦王立於宮中,看着那九鼎整整一日,九鼎自古便爲王權,此時的王權已經在他手中。

秦王伸出手,撫摸着九鼎之上的紋路,就像是撫摸着大秦的山河。

再有十年,再給寡人十年。

落日的餘光照亮了半邊天空,金紅色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宮殿的的瓦礫和大路,灑在秦王嬴稷和九鼎之上。

而另半邊的天空,籠於夜色。

秦王的心中就像是在對自己說,又像是在對那冥冥之中的什麼說。

似在討要,似在乞求。

他還要十年。

猛地,他的手抓在九鼎之上,顫抖着。

悶聲咳嗽了幾聲,身子虛弱的搖晃了一陣,扶着九鼎,險險站穩。

他扭過頭看着那落日,眼中只有那漫天餘紅。

寡人,寡人···

只差一步······

只差一步矣!

秦王怒睜着眼睛,身子卻是一軟,摔坐在地上,兩旁的侍衛連忙上前扶住秦王。

蒼老的臉上再無力露出那份天下睥睨。

范雎請辭了丞相的位置,但是之後他去了哪裡沒人知道。

有人說他歸鄉了,也有人說,他已經死了。

沒人知道秦王如何了,人們只知道,秦國這虎狼之國這次真的如同餓極了野獸,四處攻伐不止。

——————————————————————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54年),秦國攻魏。

公孫鞅舉兵五萬直取吳城。

魏此前與齊韓交戰而敗早已失信天下,無援可求。

魏國公子卯率軍五萬人駐守。

此城本是魏國名將吳起所建易守難攻。

公孫鞅用舊識爲由引誘公子卯出城一敘,以求停戰。

公子卯並未相信帶甲三千來見。

公孫鞅爲計策成功身邊只帶了三百近衛,本以爲計策已失,無能爲力。

誰知三百近衛隨一白袍將殺出,大破三千魏甲,生擒公子卯。

以公子卯誘開城門,此軍從城中殺入,三百人,破軍數千。

魏軍大破,魏國投降,降爲秦國屬國,同年韓王於秦覲見。

三百秦軍,說是名爲陷陣營。

此後轉戰四方,千人亦避,非萬人不可破。

又世人稱喪軍。

蓋是因爲此軍之將,常是穿着一身喪服般的將袍。

三百人,軍陣之中皆有青銅獠牙覆面,破陣之時渾身浴血,傷而不退,死而不倒,如同兇鬼魑魅,令人喪膽。

陷陣之將亦有覆面,煞如鬼首,力舉千斤。不知面目,不知男女,只知其姓顧,傳爲白起後人。

————魏記《野史》

——————————————

咸陽城的城門打開,大軍緩緩地走進城中。

兩旁的道路沒有歡呼和高歌,只有死寂。

因爲他們是上陣殺人的士卒,不是英雄。

百姓看着衣甲帶着血臭的士兵,只想快些躲開。

走在軍陣之前的,是數百人黑甲軍。

他們和其他士兵疲憊和無神的眼睛不同,他們的眼中只有沉悶和堅毅。

走在前幾排的黑甲軍懷中每人抱着一個罐子。

連年征戰,這幾年來他們幾乎從來沒有停下過,已經,是叫這天下識得了他們陷陣軍,在戰陣之上,一聲陷陣之志,能叫破多少人的膽子。

他們已經揚名天下,已經博取了一身功名。

但是終究,是有人回不來的。

他們忘不了那些死之前還吼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的傢伙。

也忘不了倒在血泊裡的那些人安靜無聲的人。

曾經在訓練裡罵自己蠢貨的傢伙,被割斷了脖子,血止不住的從他的喉嚨裡流出來。他想說什麼,卻怎麼也說不出來。

還有那個一直喜歡拿着玉牌看的傢伙,身中數箭,靠在屍堆邊上,擦乾淨沾滿血的手,才摸出那塊牌子,看了又看,生怕沾上一點,他死的挺安靜的,笑着死的。

沒人哭的,只是叫那烽火薰了眼睛。

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揹負着一個名字,這個名字隨着每一個人的死去,越來越重。這個叫陷陣營,承擔着所有人的血的名字。活着的人要替死的人,讓這個名字繼續威震四方。叫所有人,忘不掉他們。

按照將軍的意思,他們把死掉的人燒成了灰,裝在罈子裡背在身上,帶他們回家。

兩年,吃飯,睡覺,打仗,都沒有放下來過。

顧楠坐在黑哥的背上,帶着渾身的煞氣。

腰中的無格不知道殺了多少人,劍刃中生出了一絲紅線。

背上的長矛斷過好幾次,已經換了數把。

看着熙熙攘攘的咸陽城,又看向兩旁畏懼地看着他們的百姓。眼神一黯,垂着。隨後又擡了起來,高高地看着天空。

沒人會當他們是英雄,即使,他們做着英雄才會做的事。

只因爲他們是士兵,生當爲戰,爲戰生,爲戰死。

是爲昭王五十五載,秦,以得近半天下。

第二百九十八章:山水畫中人第四百零七章:作爲成年人,不能和小孩子搶吃的第一百六十一章:失格之劍第二百二十一章:流離之年第二十六章:是我武安君提不動刀了,還是東簪樓你飄了第四百三十一章:以爲此生不負第六十一章:只是有一些不甘心啊第四百四十三章:吃飽曾經是最幸福的事情第四十六章:說起來,我也不想打仗第二百六十五章:朔方之人第三百四十八章:戎裝而來第四十八章:哀兵必勝第三十九章:沉迷謊言有時要比直視真相還要好來着第三百一十一章:人總是會害怕的第四百零五章:有很久沒寫信了第三百五十七章:身爲長子的壓力第三章: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第七十二章:生當強求第七章:萬惡的封建社會第一百五十八章:自己答應的事哭着也要做完第一百八十九章:最好是都活着回去不是嗎第二百七十四章:如果不是騙子豈不是很尷尬第二百零七章:受命於天第一百零三章:身爲王家第二百四十四章:不會有人理會第七十八章:另一人不想回來了第一十章:君子六藝,粗人就不用這麼複雜第二百零一章:看敗類一般是什麼眼神第二百二十九章:可是謫仙第四百二十三章:拔劍四顧心茫然第二百一十六章:也許本來就是沒有對錯的第三百四十八章:戎裝而來第三百零五章:不想去第二次的地方第一百二十五章:這麼擠,要是發生踩踏事件就不好了第三百四十九章:和人打交道要先問名字第五十二章:降如虎軍,歸似凱旋第一百九十章:觀大局而爲第三百五十五章:人面映紅第四百五十五章:一眼就夠了第七十四章:天冷了,添件衣服第二百三十一章:天青地黃第三十五章:你怕是在爲難我顧某第二百九十八章:山水畫中人第八十五章:大局爲重第一百二十五章:這麼擠,要是發生踩踏事件就不好了第三百三十六章:下棋也要等到人入局纔可以的第二百一十六章:也許本來就是沒有對錯的第三百四十三章:所以一樣的東西不能用兩次第三百六十一章:父親低下頭的時候,最讓人無奈第二百三十六章:我,背的可對了?第一百九十八章:遇到問題想想想第四百七十一章:盛世之鬼第一百五十七章:衆人趨避第四百七十三章:並不是有間屋子就能叫做家的人聲總會有不得不決定的抉擇,哈哈哈第一百四十章:端着放不下的人,纔是累的第六十七章:假呼嚕和真呼嚕聲對的區別還挺大的第三百九十六章:天下再無陷陣軍第六十章:無用之身,可爲棄子第七十三章:大劍客小時候,也是小時候第二百一十七章:不要隨便打擾別人第三百九十四章:三軍入陣第五十九章:這世道還是不要良心發現的好第四百三十章:腿軟也是身體不好的一種表現第一百九十五章:尚爲韓王第二百四十一章:秦世如何?第二百八十四章:不在於一朝一世第三百零二章:有關於讓人慌張的先生第三百一十三章:劍不當過利第四百六十二章:不懂有時比懂要好第二百一十二章:死去的人會去天上這是說爛了的謊話第九十八章:學問人真是麻煩第四百五十五章:一眼就夠了第四十五章:有錢總是能好說話第二百七十三章:南陽諸葛氏,好爲梁父吟第一百一十九章:當你老了,額,這麼說是不是太早了四百六十六章:理論上厲害的人就應該是五大三粗的纔對第四百三十七章:下次,我請你喝第二百零六章:有幾人不是呢第二百七十五章:若是看到就當是緣由第二百九十九章:所以要有科學精神第四百四十三章:吃飽曾經是最幸福的事情四百六十六章:理論上厲害的人就應該是五大三粗的纔對第三百零六章:多少年了呢第二百九十章:不能浪費糧食第三百七十八章:熬夜是不好的第二百二十一章:流離之年第八十三章:女人?該是我想多了第二百三十五章:便是天意,爲何至此第四百一十章:相逢不是相逢時第一百四十四章:所以啊,不要推脫責任第一百三十章:我不想做官第一十二章:練劍這種事情我也不懂第四百六十三章:人活着總是有一些責任的第一百六十三章:天下爲國第一百二十章:兒子怕老子,嗯,一直都是如此第三百九十章:要把人看得聰明一些第一百八十章:亂雨第二百七十章:百家先生的書箱第一百四十二章:吶,說道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