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小迷弟裡越

朝議之後,扶蘇將百里越留了下來。想讓這位大秦軍事學院的首任院長談一下之後的打算。不料百里越竟然直接化身自己的小迷弟,一開口就向自己打聽起了突襲江東的事情。什麼如何潛入江東,殺項梁時爽不爽之類的問題是一個接着一個。扶蘇終於明白剛纔在朝堂上百官爲何會一股腦地贊成自己的所有決議,他們的情況應該和百里越差不多。扶蘇一想到自己以後要是被那麼多人圍住詢問一番,就感覺一陣頭大。

其實扶蘇自己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江東之行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以一萬兵力長途奔襲四千餘里潛入江東大本營,然後以幾乎零傷亡的代價攻破項梁防守嚴密的烏程大營,斬殺四萬餘衆,並且還斬下了敵酋首級。如果這算是奇蹟的話,之後的所作所爲那就堪稱神蹟,在江東腹地大鬧一番後居然毫髮無損地從正面撤回了南郡。這在一衆文武百官看來絕對是神來之筆,試問還有人敢在扶蘇面前言兵嗎?就連之前還心存芥蒂的張良,也恬着臉變成了扶蘇的迷弟,只是表現得沒有那麼明顯罷了。至於自己之前好奇扶蘇如何知道博浪沙一事,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公子,我還有一件私事想請公子幫忙”百里越問完一堆問題後對扶蘇說道。

“你且說來,若是我能幫上忙,一定盡力而爲”扶蘇一臉好奇地看着百里越說道。

“拙荊半月前爲我誕下一對雙生子,目前尚未取名,我想請公子爲我家兩個小兒賜名。”

扶蘇瞬間瞭然了,只是取名一事自己以前也沒有幹過啊。扶蘇本想拒絕百里越的這個請求,但是又不敢辜負百里越殷切的眼神,只好硬着頭皮應允了下來。一番冥思苦想後終於想到了兩個絕妙的名字。

“百里將軍既爲我大秦軍事學院首任院長,後世必以爲謀略大家,雙生子中的兄長就取名爲百里玄策吧”扶蘇一本正經的瞎編道。

“玄策,百里玄策,果然是好名字”百里越越讀越覺得這個名字好聽。更加好奇扶蘇會給自家小兒子起個什麼名字。

“我老秦人素以信義著稱,小公子就叫百里守約吧”扶蘇一本正經地說道。

“百里玄策,百里守約”百里越越讀越順口,滿臉激動之情。

“多謝公子賜名”百里越興奮地致謝道。

之後一段時間,大秦軍事學院的各項設立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首批一千名學員直接從虎賁軍以及驪山大營的校尉中挑選了出來。

開學前一天,百里越找上了扶蘇,希望扶蘇能夠給這些學員上幾節課。扶蘇思考一番後便答應了百里越所請。大秦以後是要征服孔雀王朝,遠征歐洲的。軍事人才必然是重中之重。就軍事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而言,整個大秦也找不出第二個比自己更懂軍事的人才了。自己可是從兩千多年後穿越而來的,無論是棍棒時代的復仇之爭,還是冷兵器時代的遠交近伐,亦或者火器時代的大國爭霸,扶蘇都有所瞭解,雖然見解不是太深,但是對於只讀過《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太公六韜》等寥寥幾本兵法典籍的秦人來說,無疑是餘音繞樑之說。送走了百里越,扶蘇回到後宮準備休憩一會兒。不料卻聽到了虞姬的琴聲,於是跟着琴聲來到了虞姬處。雖然聽不懂虞姬所彈的是何曲目,但是那股幽怨之情卻是聽得分明。

“虞娘子,不知你剛纔所彈的是何曲目?我怎麼聽着有一股悲傷的感覺呢?”扶蘇好奇地問道。

“公子也懂音律?奴家適才所彈奏的是我們楚地的一首曲子,名曰《楚殤》,是西施在吳國滅亡之後所作。”虞姬解釋道。

“我也略懂一些音律,不如由我爲虞娘子彈上一曲如何”

作爲大秦公子,自幼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通五經貫六藝已經是最低要求了。況且許雲穿越過來後又融合了扶蘇的大部分記憶,琴藝自然不成問題。

虞姬起身將自己的席位讓與扶蘇,扶蘇也不扭捏,自信地坐了下來。試了幾個音後開始撫琴彈奏了起來。婉轉的琴聲從扶蘇指尖流淌了出來。讓虞姬感到意外的是扶蘇居然伴着琴音吟唱了起來: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爲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爲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待扶蘇撫琴完畢,擡頭看着虞姬。此時的虞姬已經被扶蘇震驚的無以言表。一滴眼淚順着虞姬的眼角輕輕地滑落下來。這首鳳求凰可是愛情詩賦的巔峰之作之一,並且是愛情詩賦直言表白風格的開山之作。歷史上司馬相如就是憑藉這首《鳳求凰》騙的卓文君和他一起私奔的。

扶蘇彈唱完就起身離開了虞姬的寓所,臨出門時回頭對虞姬說道:“你若是想回江東去找那項羽,你就走吧,之前的那輛轀輬車就送給你了,我會派兵一路護送你到江東的。”

扶蘇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看着扶蘇走遠,虞姬的內心徹底凌亂了,一股從未有過的失落感瞬間滋生了出來。本以爲扶蘇放自己離去時會欣喜若狂,卻不想真的到了這一刻,竟然是如此的難捨。從南郡一路走來,扶蘇的影子已經深深地烙在了虞姬的心底。只是虞姬自己不敢承認罷了。

三日後,扶蘇來到了大秦軍事學院,來給學員們授課。這也是扶蘇第一次登上講壇授課,雖然有些緊張,但是一點兒也不怯場。

當扶蘇走進軍事學院的授課大殿時,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扶蘇所在的這座宮殿在阿房宮一衆宮殿裡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幾個之一了,但是依然坐滿了人。扶蘇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整個大殿中的學員應該不少於一千人。扶蘇驚訝的發現還有一些熟面孔也混跡在學員當中,其中就有李斯、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扶蘇仔細地掃視了一眼坐在前面的學員,驚訝地發現叔孫通等人也在,扶蘇瞬間就不淡定了。突然有一種把咸陽宮朝堂搬到了軍事學院的既視感。既來之則安之。扶蘇不再理會底下的衆人,自顧自地開始授課。

“諸位學員,我是公子扶蘇,今日由我來給大家授課”扶蘇自我介紹道。

“我想問一下諸位,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扶蘇說完一臉期待地看着底下的所有學員。

“稟公子,戰爭的目的自然是攻城略地,開疆拓土。”有一名學子回答道。

“非也,我以爲戰爭的目的就是沒有戰爭。”扶蘇堅定地說道。

坐在底下的學員們則一臉疑惑的看着扶蘇,就連李斯等人也是面露疑惑之色。

“諸位,一切的戰爭都以伐異求同爲目的,絕非攻城略地等言辭。逐鹿之戰,炎黃大敗蚩尤,爲何?種族不同。武王伐紂,爲何?待民之道不同。戰國七雄爭霸,爲何?文化,所遵百家之說不同。我大秦掃滅六國,爲何這幾十年來再沒有戰爭,皆因我大秦找到了大同之道。書同文,車同軌,皆爲求同之舉。戰爭的目的,在於伐異求同,若是天下大同,還會有戰事嗎?所以說戰爭的目的自然就是沒有戰爭。”

底下的學員們恍然大悟,李斯等人更是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

“諸位,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此番江東之行之後,胡亥、項伯等人割讓東郡、恆山郡等地皆爲伐謀所得。其實戰爭並非最佳之選,文化、外交、經濟皆可作爲戰爭手段……”扶蘇對經濟戰、外交戰等諸多戰爭形式做了細緻的解說。讓臺下的一衆學員受益良多。而張良等人聽完扶蘇的講解後更是意猶未盡。無論是戰爭的目的就是沒有戰爭這樣的論述,還是經濟戰、外交戰等從未聽過的理念,都讓張良、韓信等人耳目一新,如癡如醉。他們之前從沒有想過戰爭還能有如此多的方式。扶蘇的授課就像給他們打開了兵家寶庫的大門。

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第二十八章:扶蘇巧施離間計八十七章:二請商山四皓第四十七章:青嶂山士卒立了大功八十四章:巡視河西第五十六章:尋找賈珩一百一十五章:曹參的見解第一十三章:大秦虎賁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一百五十七章:范增入關八十五章:經營河西之道九十三章:劉季更名第三十章:經略河西之地一百二十一章:冒頓單于識“大才”一百二十四章:迎擊匈奴騎兵第二十六章:張良的交涉一百三十五章:外邦女子的身份第三章:扶蘇起兵第七十四章:苛政猛於虎九十三章:劉季更名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第二十六章:張良的交涉一百二十五章:河西大戰一百二十八章:蒙毅的疑惑一百二十一章:冒頓單于識大才第四十六章:趙始的無奈一百三十章:大秦票號的好處一百四十一章:范增前往穆陵關一百三十章:大秦票號的好處第七章:重修大秦律一百零二章:扶蘇讓步一百三十章:大秦票號的好處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第七十六章:南越王之死第四十七章:青嶂山士卒立了大功第五十四章:劉季的選擇第九章:籌建大秦軍械院一百一十章:初識周勃一百二十四章:迎擊匈奴騎兵一百一十二章:周勃赴河西一百三十章:大秦票號的好處九十六章:文武之道一百章:建立大秦醫倌之事落地第四十九章:南越姓的傳言第五章:李斯歸來一百四十七章:舍利輸伽的倔強一百零三章:蒙毅的“危機”第一十一章:南郡陷落一百四十四章:孔雀王超使團抵達咸陽第三十九章:蕭何出使江東一百零一章:刺激羣臣一百二十章:圍攻都護府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二十九章:吳廣、張良要去南越一百三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七十二章:劉季見張良第六十八章:越族大戰再起一百三十六章:南越來的信函第一十四章:攻破項梁大營第五十三章:彭越夜襲南越軍大營第三十六章:議定剿滅南越三策第三十一章:二十萬姓開赴河西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五十章:父子間的隔閡第四十一章:應龍軍起事第八十章:李斯起名一百零八章:君臣夜談第一章:我是誰,我在哪兒?八十八章:江東吞併九江郡一百零九章:傳言四起一百零五章:胡韋色伽河西之行第三十章:經略河西之地第六十九章:韓川的“十萬雄兵”第二十五章:發行大秦國債券第五十六章:尋找賈珩第七十一章:約戰農姒第五十六章:尋找賈珩第七十八章:無憂公主降生第三十六章:謀劃組建應龍軍第六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七十四章:苛政猛於虎一百五十五章:范增抵達穆陵關下第一十二章:扶蘇前往藍田大營第七十一章:約戰農姒第八章:頭曼單于退兵一百二十七章:呼衍戈迴歸匈奴第一十四章:攻破項梁大營第二十七章:扶蘇親上青要山第六十八章:越族大戰再起第二十章:月氏使者到來一百二十六章:冒頓單于逃亡一百四十八章:索娜姆·葩伊進入阿房宮一百四十一章:范增前往穆陵關第六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二十三章:頭曼單于敗走烏孫八十一章:威逼閻樂第三十八章:應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