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八世田齊

“聖王臨世?”

“《清徵》之音迴環,幻化上古異象,然則,你等以爲真正的上古異象確如那般?何其大謬也,天道大勢,後必勝今!”

世道變幻,上古之時的傳聞豈能夠代表今日,縱然是諸子百家的傳承,亦是日益漸新,一道道頂尖的傳承出現,絲毫不遜色先賢名宿們。

收攏金色玉簫,踱步近前,掃視着那酒肆臨窗的三人,聽其言,輕輕一笑,這些人滿懷期盼聖王臨世,不過是一己私慾也。

或許古之聖王卻有獨到之處,然則,古今不同,想要用上古的粗糙制度統轄今日諸夏,如果那些公室貴胄們喜歡,如何會等到今日。

“是所謂,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爲巢以避羣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爲鯀、禹笑矣。”

“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爲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

此爲新鄭韓國公子韓非的《五蠹》之文,論述如今之人期盼的上古仁德之事,聽上去非常的大同,非常的完美,實則撕開面具,不過是一些邊角料而已。

歲月前進,那些人不思突變,一心圖謀往昔的上古聖王之世,這就是諸夏動亂的根源,這就是理念紛爭的源泉跟腳。

若非韓非有此銳利目光,豈能夠入秦王政的法眼,此文雖不顯,卻是將法治革新推向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不過前進的過程,爲其論證合理性。

“若是老夫所料不差,你應該就是北冥子十多年前收下的那個弟子吧。”

“身爲秦廷的道武真君,自然如秦王那般,頗喜荀況高徒韓非的文章,據說,秦王爲了一見韓非,還以身犯險,親入新鄭之城,國士之禮也。”

“上古聖王的道理,能夠流傳到現在還未曾斷絕,自有其獨特之處,秦國篤信法家之學,嚴刑峻法多矣,非長久之道。”

“縱然將來可以一天下,也斷然不會長久。”

諸夏之內,能夠在精神靈覺上壓過自己與曠修、高漸離三人合力的境界,而且又是這般的年輕,出口而言法治,諸夏之內,也就只有一人了。

只是想不到,今日會在這裡見到對方,將古瑟裝入錦袋之中,略整灰白的長袍,從座位上站起來,身軀微轉,便是看向周清,年雖大,眉目卻精光閃爍。

“那些都是將來之事,一切未定,一切未可知。”

“今日在這桂陵之城,見到三位,倒是機緣,希望將來還有機會同諸位見面。”

對三人身處此地雖好奇,但也僅僅是好奇,他們三個不過是諸夏的一些閒遊散人而已,算不上什麼重要角色,拱手一禮,輕語之,轉身離去。

身後的小靈、小衣未有出聲,跟隨離去。

翻身上馬,便是尋着城中另一處酒樓,出大梁城數日,還真沒有好好的落腳歇息一二,至於,口腹之慾,自然也是沒有的。

“前輩,剛纔那人便是秦廷的道武真君,道家天宗玄清子?”

“據百家傳言,其人是天宗千年以來,資質最爲驚豔之人,數年前的洛陽城中,便是鎮殺中山劍館的中山夫子,數次以一己之力鎮壓百家弟子,手段狠辣,心性非然。”

“今日一見,還真有些傳聞的樣子!”

白色的麻布衣衫加身,柔順的褐色髮絲披散頭顱四周,隨着虛空風勢的減弱而隨意飄蕩,體態修長,神容俊朗,靈光閃爍的雙眸頗爲凌厲,渾身散發一絲拒人千里的清冷。

收起手中的築,放入背後,剛纔前輩與那人相談,未有言語,細細聽之,神情詫異,目視那三匹駿馬的遠去,起身一禮,緩緩而出。

儘管己身深處燕國,但近些年道家天宗玄清子的名頭還是知曉的,最開始知曉是從那些小說家囈語而出,後來便是一樁樁殺伐之事。

“中山夫子的修爲境界距離悟虛層次,只有一步之遙,數年前便是被玄清子鎮殺,其修爲深不可測,如今又成爲秦廷的道武真君,深得秦王政信任。”

“將來秦國東出,一天下大勢,此人必將成爲山東百家的最大對手,高漸離,你我雖初相見,但一曲相知,我所修爲陰陽家鄒衍一脈,洞悉世事運轉。”

“將來你與他之間似乎還有不小的糾纏,還望你心中有覺!”

楚國宋玉上承羋原的歲月,也曾與莊氏一族的莊辛共同效力楚國,振興楚國,只可惜楚王好猜忌,莊辛離開,自己也離開。

好在自己孤身一人,無事侵擾,莊辛所在的莊氏一族卻是遭劫了。在莊氏一族的打擊下,楚國王室的威名減弱,尤其是數年前李園襲殺春申君黃歇,亂政當國,自己便離開了楚國。

當今諸夏,楚國本就孱弱,再加上李園的亂政,再有三戶家族的分化,楚國更爲之弱小了,反觀秦國,卻是日益強大,鄭國渠開闢以後,根基徹底鑄就。

遊歷諸夏,桂陵之城相遇知音!

“秦國奉行商君法制,不復禮樂仁義,數年前王書而語,同燕國質子爲相,燕王應允,太子丹入秦,而秦將張唐卻不知所終。”

“至今日,燕太子丹仍舊在被困秦國,此等不守信義之國,如何能夠一天下,如何能夠做諸夏的主人,秦軍虎狼,聞戰欣喜,禽獸也!”

燕國之內,太子丹歸國仍舊被許多人期待,其人多仁德,施行仁義,早已被看作是燕昭王的傳承者,諸夏大勢如此,更應該早日歸國。

高漸離搖頭冷語,秦國僻處西隅,未得中原風華精髓,法治國度,不合聖王之道,觀百多年來的秦國行事,多爲霸道,多爲虎狼,不合諸夏之民之心。

“燕丹之事,我也有耳聞,此事卻是秦國失信,不合大義。如同百年前誆騙楚國懷王一般,如今不過是故技重施罷了。”

“只是,我等均爲散人,文武兩不通,又如何能夠做得了什麼?”

聽宋玉與高漸離相談片刻,一旁始終站立的曠修終於出言,身上的衣衫略顯陳舊,揹負長琴,身爲趙人,對於秦國也沒有好感,但縱然想要出力,又不可能有所作爲。

秦國強,趙國弱,更有而今趙國朝堂奸佞橫生,如此下去,待秦國東出之時,趙國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數十年前,趙國已經付出過一次。

“是啊!”

“我等又能夠做得了什麼呢?”

這是宋玉的長嘆,這是宋玉的迴應,古稀之歲,少年之時,自己也曾奮鬥過,曾以爲自己會改變楚國,會傳承師尊的意志。

但,後來的一切種種表明,自己不過是諸夏萬千之中普通的一員,並沒有什麼特殊,上馬爲戰立下功勳又如何?終究不抵楚王一言!

朝堂謀略大政又如何?終究不抵三戶家族,數十年的心血不存,老友黃歇的逝去,老友荀況的閉關,往昔因果的逐漸瞭解。

迎着曠修看過來的探尋目光,宋玉亦是不自覺的迷茫起來,亂世之中,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太過於渺小,就算加上跟前兩個,同樣是螞蟻一般的存在。

******

“師叔,齊國現在還可稱大國嗎?”

離開桂陵之城,沿着濟水,一路東行,過濟陽、定鎬、桑丘……之城,便是跨越齊魏兩國的邊境,進入齊國,迎面而來,便是獨屬於齊國的方言雅韻。

比起魏國的千里平川,綠意盎然,齊國境內的平川倒也不少,而且夾雜着些許的丘陵、低地,更顯風景獨特,東向入海,北靠燕國極寒之地,南鄰江東百越之屬,國土之大,幾可蓋過三晉之國。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馳道上,商賈往來不斷,獨輪車似乎從鄭國渠上傳遍天下了,一位位衣衫襤褸的奴僕推着獨輪車,帶着貨物,往來諸夏之間。

比起魏國的純正中原風華,齊國境內,卻是商賈之風大盛,一座座城池之內,盡皆是來至列國的商賈車隊,通行天下。

“齊國當然稱得上大國。”

“齊國尚武,武風之盛不輸於秦趙,豪俠之風更是冠絕諸夏,論軍力,齊國境內,一如秦國那般,保持四十萬的軍備之人。”

“而這般的軍備實力,整個諸夏中,唯有秦國、趙國、楚國、齊國擁有,是故,軍力上可稱大國!”

齊國的軍事實力自然不必多說,而且百多年前,魏國雖有魏武卒,但齊國兵士的個人技能也不差,整軍號稱技擊之士。

ωωω_ttk an_¢Ο

論攻戰史,齊國有兩戰大勝而摧毀魏國第一霸權的煌煌戰績。論苦戰史,齊國六年抗燕而再次復國,曾使天下瞠目。

騎乘駿馬之上,行走在齊國境界,的確有一種迥異楚國、魏國的感覺,數十年前,齊國險些被燕國滅亡,如今再行恢復,不知和當初的齊國是否一樣。

“論財力,齊國據天下魚鹽之利,數百年前的管子立下士農工商四道並行,商旅之發達,整個諸夏間,唯有魏國可與之相比。”

“論政情吏治,田氏代齊之後,齊威王、齊宣王都曾變法,雖不徹底,但吏治之清明遠超韓魏,名將、良相頻出。”

“論文明風華,臨淄之內有稷下學宮,匯聚諸子百家的名士,無論是顯學,還是不顯之學,在其中都有留存,諸般種種,怎可說齊國不是大國!”

秦國的守藏室之內,對於齊國的記載自然是相當多,長平之戰之前,整個諸夏之內,唯一能夠被秦國作爲對手的,只有趙國與齊國。

長平之戰之後,趙國衰弱,齊國步入眼眸,那時正值田單當國,其人可爲曠世大才,挽救齊國於危難之中,而且正準備在齊國內施行新一輪變革。

鑑於此,秦國黑冰臺出,分化離間,未幾,田單離開齊國,居於趙國爲相,不久逝世,齊國之內少了一個大敵,否則,現在的齊國當會更強。

“稷下學宮我知道,當初在宗內的時候,有師兄說過,我道家之學在稷下學宮爲官學,冠絕百家!”

提及這一點,小靈神情不自覺有些興奮,稷下學宮之內匯聚百家,而且在齊魯之地,儒家勢力極強,儘管如此,在稷下學宮之內,官學只有道家之學。

也是因爲此,數百年來,每一任道家先賢名宿,都會前往稷下學宮講道、論道,聲名最顯赫的自然是楊尹,當然,莊周也曾論道其內。

“道家之學爲官學,追溯起來,算是田氏齊國對於祖師的尊崇吧。”

“昔年,祖師出守藏室,周遊天下,路過陳國,曾一見田齊先祖陳完,在其禮敬之下,祖師靈覺通天,爲其占卜,口出道音。”

“曰:是爲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而在異國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四嶽之後。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其後,陳完因陳國內亂而逃奔齊國,齊國有名爲懿仲之人,欲要嫁女,請儒家孔丘《易》道占卜吉凶,口出禮樂之音,曰: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於此奇異之事,當初在秦國函谷關,祖師也曾留下一則秦國的預言,曰:秦之國運與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錘,秦救周,始爲諸侯,秦周分離,離五百年,大合於秦,合十七年,霸王出!

再加上祖師對於陳完命運的推演,正合其後世子孫謀略姜氏齊國,方有如今之田氏齊國,至於儒家孔丘占卜的寓意,旁人或許參悟不出。

但在周清的眼中,翻滾原有的歲月長河,其人所言八世之後,恰恰是齊湣王之後,齊國湣王破國,齊國襄王大衰,齊王建國祚斷絕。

通天之力,看透一人一家之運,自己現在勉強可以做到,但若是看透一國之運道,遠遠不夠,或許在當時祖師的眼中,諸夏數百年、數千年的命運已然透徹。

第七百六十一章 唯我獨白(求票票)第八百八十六章 如舊綽然(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房中秘術(求訂閱)第九百一十六章 絕世上禮(第一更)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坐忘無鋒(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古獸真形(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千年雪蓮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劍道天人(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大秦公子(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儒家八脈(求票票)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劍體超凡第四百六十章 出(求票票)第六百一十六章 連晉(求票票)第九百八十九章 東君劫數(第二更)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真傳一句話(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天材地寶(求票票)第九百六十八章 合道不朽(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九宮神都(第二更)第五十八章 越王八劍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鬼谷滅門(求票票)第三百八十九章 魏才人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將來之策(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安陵唐雎(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我聞如來(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四靈朱雀(求票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熒熒淚光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胡(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宗曉夢第三百零四章 太乙觀妙(第三更)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不似人子(求票票)第兩百七十四章 巨闕(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平地秋蘭第九百九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陽葉騰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河破碎(第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縱橫捭闔第三百一十三章 鄭國渠(完)第五十四章 蒙驁身死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大齊康公(求票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橫劍三式(求票票)第三百零五章 再問大師(第一更)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大日陰陽咒(求票票)第五百六十三章 少壯(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上兵伐謀(求票票)第八百六十六章 河西兩郡(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陰陽兩遁(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吃飽沒事幹(求票票)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我殺了(求票票)第七百章 新秦人(求票票)第八百二十四章 王道霸道(求票票)第九十九章 何教寡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颶風過崗(第一更)第八百七十一章 被我殺了(求票票)第四百零九章 焰靈秘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廟堂之制(求票票)第五百九十二章 昊天相助(大章節)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二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長平再現(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亙古先河(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有錢人(求票票)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殘劍非殘(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月蟾(求票票)第七百九十一章 兩日爭鋒(求票票)第兩百一十章 過頭了(第二更)第六十二章 成嶠奔趙第七百九十三章 八劍劍主(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馬蜂窩(求票票)第五百七十一章 色慾薰心(求票票)第十九章 農家四堂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北冥有魚(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虎狼小綿羊(求票票)第一百一十章 高徒韓非第六百一十八章 十步絕殺(求票票)第兩百零九章 戰國者(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四姬第五百三十章 雙瞳神珠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化蓮(求票票)第四百八十二章 易水兩岸(求票票)第六百八十四章 出戰(求票票)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一個打十個(求票票)第六百四十四章 護國學宮(大章求票票)第一千兩百章 尊貴血脈(第二更)第兩百零五章 劍罡同流(第三更)第七十二章 轉魄劍主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截殺(求票票)第二十六章 陰陽無極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天狐力場(求票票)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唯有二者(求票票)第八百零三章 太極十三式(第一更)第九百零八章 虎狼之秦(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九章 朱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一個打十個(求票票)第八百九十六章 極樂天韻(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黑白玄玉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接連破關(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項燕弄險(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大日羲陽(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異志錄》(求票票)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閱兵(五千字大章不分了)第一千零三十章 離去(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