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

裴茵知道一點秦含真的事。

承恩侯府秦家,皇帝唯一的皇后秦氏的孃家。雖然沒有實職在身,連祖上傳下來的軍權都丟了,承恩侯秦鬆還失了聖眷,幾乎成了個隱形人,但京城上下還是沒法忽略他家的存在。因爲有太子殿下在,承恩侯府就是他唯一的舅家,誰能忽略未來天子的親孃舅呢?因此,即使秦錦華的父親官位也很低,裴茵也依舊跟她親親熱熱地相處着,絕不會給她半點臉色看。

秦錦華的父親官位低又如何?裴茵自己的父親官位也不高。她曾經聽母親與身邊的人私下議論過,說皇上雖然親近妻族,但明擺着不願意讓妻族掌握權勢,並且還拿秦家做筏子,阻止其他的外戚掌握實權。因此,秦家人的官位不可能高,秦仲海十幾年都沒挪動過位置。相比之下,裴茵的父親叔叔們雖然也是升不了官,好歹是因爲自身才能平庸的關係,並非受到了打壓,總比有才幹卻升不了官的秦家人要強得多了。

不過,自從永嘉侯秦柏回京之後,這個局面就被打破了。承恩侯府從前受人敬重,是因爲太子,如今受人敬重,則是因爲有太子與永嘉侯秦柏。皇帝對大舅子忽然不待見了,但對小舅子卻信任有加。秦家人不惹事,但如果有誰敢小瞧了他們,那定不會有好結果。秦錦華的父親停滯了十幾年的仕途忽然有了進展,竟然升職了!秦簡也順利考得了功名。秦鬆是否被皇帝厭棄一事,已經沒有人再提起。所有人都知道,秦鬆是好是壞,都影響不了秦家,因爲還有一個秦柏在呢。

身份地位如此舉重若輕的永嘉侯秦柏,秦含真就是他的嫡長孫女,還從小在他身邊長大,深受寵愛。她也是裴茵知道自己需要去結交的人,只是秦含真時常出遠門,不在京中,她有心相交,也沒有機會。但沒關係,秦含真總不可能一直不回家,她們總會有見面的時候的。

裴茵打聽過秦含真的消息,知道她從小跟着祖父母與早逝的生母在西北鄉下地方長大,生母去世後,她父親一直沒有續絃,她就跟着祖母長大。而秦含真的祖母永嘉侯夫人牛氏,在京城卻是出了名的鄉下婦人,據說是商家女出身,大字都不識幾個,性情還有點粗魯,若不是其父對秦家老侯爺有恩,早在秦家平反之前就定下了親事,而永嘉侯秦柏又是守信之人,是斷不會有福份嫁進秦家的。有傳聞說她還跟自己的妯娌秦二太太薛氏打過架呢,一點兒都沒有高門大戶貴婦人的儀態,性情也孤僻,不怎麼出門與人來往。

被這樣一位祖母教養出來的秦三姑娘,能是什麼知書達禮的優雅閨秀呢?雖說永嘉侯素有才名,但他出名也是年少時候的事了,如今他也少在人前出現,才子名聲是真是假,又有誰會追究?況且,女孩兒是由祖母教養的,而不是由祖父教養。本朝有多少科舉出身的官員,自身學問出衆,家中的女兒或孫女卻是不識得幾個大字的呢?秦含真即使一直跟着祖父秦柏讀書,也未必真學到什麼東西,多半是個草包吧?若能有張姝那樣的水平,就算難得了。

據秦錦華從前言談間偶然提過,說秦含真在詩詞上是個苦手,作的詩跟打油詩差不多,有時候還會錯了韻腳,平仄也不通,只有在繪畫上比較擅長,其餘才藝完全是糊弄人的。

這些雖然已經是幾年前的情報了,但跟裴茵所瞭解到的消息對上了號。因此,在她心目中,她一直都把秦含真與張姝、秦錦華等同起來,在別人面前,也提過不要拿詩詞學問爲難秦含真這個詩社新成員的提議。她從來只把蔡元貞、餘心蘭當成是對手,唐素、張姝與秦錦華從不被她放在眼裡。而其中,又以餘心蘭最能激起她的勝負心。若是蔡元貞勝出,她半點不在意。但若勝出的是餘心蘭,她就要難受好幾日,下一回詩會時還定會竭盡全力將人壓下去——雖然失敗的時候居多。

儘管這裡頭還有裴茵的一點小私心,但她真的從沒把秦含真當成是對手過。萬萬沒想到,今日這一場詩會,她詩作輸給了蔡元貞與餘心蘭,跟排在後面的人比,也沒有明顯拉開距離;比繪畫,她竟然讓秦含真給比下去了,差距還挺大。

若她只是輸給了餘心蘭與蔡元貞,那還好,反正已不是第一次了。可是……輸給秦含真?輸給一個在西北鄉下長大、自幼由村婦祖母教養的小姑娘?裴茵覺得自己的面子無論如何也下不來了,臉上熱辣辣地,羞惱得慌。

繪畫小比賽結束之後,裴茵就一直處於一種不高興、不滿意,但又一句實話都不肯說的糾結狀態,明顯到所有閨秀都察覺到了異樣。蔡元貞曾經私下柔聲問她怎麼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她自以爲淡定無事地微笑着搖了搖頭,說是作詩畫畫辛苦了,有些累而已,卻不知道自己的臉上笑得有多僵多假,讓所有人都看出了她的言不由衷。

場面有些小尷尬,熟悉裴茵的人就知道了,她性格其實很要強,心思又纖細敏感,大約是因爲詩畫都輸給了別人,還是她一向不大服氣的餘心蘭,因此心裡有氣。衆人偷偷去看餘心蘭,後者淡定如初,彷彿根本沒察覺出來,大家就索性也裝起了傻,不去挑破這一點。只是這麼一來,場面就顯得冷清了。蔡元貞努力藉着評點秦錦華的琴藝進步,又拉其他人一起討論學琴的辛苦,纔算是維持住了局面。

沒過多久,前頭宴席來了人,催衆位姑娘們回去開席,蔡元貞纔算是脫了身。

秦含真與衆閨秀一道去了前頭宴席,依然跟小姑娘們坐在一起。今日祖母牛氏沒來,帶她和秦錦華出門的是二伯孃姚氏,男賓那邊還有秦仲海與秦簡父子作代表。姚氏坐在太太夫人們的席間,跟女兒侄女都離着有段距離,宴席期間,一直頻頻望過來,確認秦錦華安然無事。

春宴自然是太平無事的,除了寧化王妃十分熱情地想要參與其他貴婦人的交談,卻接連被人似有若無地忽視,因此表情有些僵硬以外,並沒有半點不協調的插曲發生。天氣很好,琪園景色很美,蔡家的侍婢們清秀文雅,勤奮機靈,菜色也很豐富,味道美極,其他賓客們都彬彬有禮,誰也不會沒眼色地在這樣的場合裡與人發生爭端。可以說,平陽侯府今年的春宴,非常圓滿地結束了。

散席後,秦含真與秦錦華一道,隨後者的父母兄長一同回家。她還記得蔡元貞告訴她的消息,到達永嘉侯府的時候,她就把大堂兄秦簡叫過來,陪自己一同進家門。

然後她把蔡元貞透露的消息告訴了秦簡,道:“這事兒大哥哥是不是要跟小姑父說一聲?也好讓他有個準備。行李什麼的,該收拾就得收拾了。我估計他去大同的可能性很大,正好大同那邊要調人進京,倘若他是要去補人家空出來的缺,那赴任的時間就不會拖得太長。”

秦簡沉吟:“小姑父卻大同倒沒什麼奇怪的,我記得他曾經託我父親幫着打點吏部與兵部,就是想往大同去,只是那時候並沒有合適的職位給他。倘若這一回,他真的能被調去大同,倒是提前實現了心願。只是,鎮西侯如今病得厲害,就算皇帝下旨調派小姑父往西北去,也不能硬逼着人家的兒子出遠門。皇上已經罰了雲陽侯的侄兒,卻沒提小姑父的事,估計也是顧慮到這一點吧?”

說得也對。鎮西侯坑兒子的人設不崩,蘇仲英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心願得償,還真是要看他運氣如何了。

隨後幾日,鎮西侯府傳來了令人安心的好消息。鎮西侯的病情在太醫們的妙手回春之下,總算有了明顯的好轉,剩下的就是醫治舊患,臥牀靜養了。這對於武將出身的鎮西侯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但對於一直有心外放的蘇仲英而言,他卻是終於可以感嘆,說自己可以不必在父親病牀前侍候,放心爲朝廷效力去了。

調職的旨意很快就下來了。正如秦含真他們事先所期待的那樣,蘇仲英被外放到了大同。在那之前,皇帝才下了聖旨,將大同守將馬將軍調入京中。馬將軍順道捎上了兩個部屬,一個是秦安,另一個品階比秦安要高,是四品武官,都是在馬將軍麾下效力多年的。馬將軍預備要進京掌控京西大營後,叫他倆給他做副手。而蘇仲英要補上的,正是那位四品武官的缺。

雖然是外調到了北方邊城,但蘇仲英的品階連升了兩級,很難說他到底是在受罰還是受賞。最近這段日子,因爲種種小道消息的緣故,鎮西侯的處境有些艱難,蘇仲英與秦家也受了池魚之災。有人從蘇仲英受罰外調去了邊城,秦家兩侯府卻都沒有一個人進京爲他求情一事,推斷出承恩侯與永嘉侯都已經失勢,不再受到皇帝與太子的看重了,因此纔會連這麼點小事都辦不成……

——竟然把秦家人都給拖下了水。

面對這樣的議論,承恩侯府上下氣憤不已,永嘉侯府卻一片平靜。秦含真對祖母牛氏道:“嘴長在別人身上,我們哪裡攔得住別人怎麼想?還是不要太在意外頭人都說些什麼的好。只有傻子纔會相信那種話,祖母您覺得哪家的聰明人會真的怠慢了祖父和您?”

牛氏的氣消了些:“聰明人當然不會這麼沒眼色。算了,我只是怕侯爺與你在外頭受委屈罷了。其實我也不是很在乎外面的人怎麼說我。”

她拿起手邊的一張帖子:“長房剛送過來的,說是咱們家辦春宴的日子要往後推一推,等到天氣更暖和些時再辦,到時候太子與太子妃若有興趣,也能來逛一逛。”她說着就露出了笑容,“你二伯孃倒是個聰明人,若太子與太子妃真的在咱們秦家的春宴上露了臉,誰還會覺得咱們秦家失了勢?”

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三十八章 驚聞第一百三十四章 泄露第五十章 心虛第三十一章 機關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五百一十八章 密會第七十六章 查問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一百四十三章 巧合第二百二十章 招供第四十三章 午後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會第十一章 內情第七百一十章 求助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內情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意第六百九十三章 靈堂第四百七十八章 庚帖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八十章 挑撥第六百零一章 畫屏第三百三十七章 覺悟第八章 吹柳第一百九十一章 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應第七十三章 匯聚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重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三百四十八章 催婚第一百七十六章 輕重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二十五章 擇居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七十二章 默契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議第五十八章 野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事第五章 往事第十九章 坦言第二百七十五章 請安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第四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三百四十八章 催婚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三百六十八章 降爵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差第二百七十六章 叔侄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蹤第一百七十二章 竹海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零六章 教女楔子第五十二章 化妝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輿論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四十二章 燒餅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產第二章 牛家第二百零一章 常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奮勇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六百三十六章 病重第九十九章 閨秀第一百五十章 送禮第二十七章 妯娌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服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手第二十七章 符氏第二百四十四章 蠢材第一百四十八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章 起意第七十四章 糾結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七十六章 信任第四十四章 承諾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七十章 裝病第六十七章 追蹤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