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原委

秦含真與姐妹們坐下細聽,才弄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二房昨日發生了變故,秦伯復立刻就把消息遞給了秦幼珍,與她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秦幼珍打算今日回二房孃家去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來向許氏說明原委了,同時,也有那麼一點告狀的意思。

秦伯復與薛氏母子間,確實是因爲薛家那筆罰銀而起的衝突。

薛氏昨日從孃家回來,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憐又惱又氣又急,回到家後,便與秦伯復商量,要怎麼解決這件事。如今看來,順天府態度強硬,無論如何也不肯鬆口,可是薛家如何捨得下那麼大一筆銀子?況且這錢要是真的付出去了,薛家在京城商場上的名聲也不剩什麼了,以後還怎麼做生意?只怕連江南的本家也要連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號,至今還不肯承認有任何不法之舉的,只說是別人陷害、訛詐,連尚在獄中的那位掌櫃,他們也都打點過了,特地將掌櫃的家人接到自家莊子上安置,爲的就是封對方的口。

薛家覺得,只要死賴着不肯認罪,秦家二房這邊再想辦法走權貴圈子,送點禮,打點一下,順天府早晚要放人,這樁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爲了安撫順天府,薛家另出一筆銀子好了,但罪名卻是絕不能認的,罰銀也絕不能交。就連那打點的銀子,他們也只能接受罰銀的十分之一而已。這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薛家覺得已經足夠有誠意。這還是看到二房怎麼也沒辦法震懾得住順天府衙門之後,才勉爲其難做出的決定。

薛家依靠着秦家這門姻親,什麼時候這樣憋屈過?

薛氏自覺丟了面子,還覺得孃家弟媳看她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大一樣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話裡話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當真沒那本事,以後就不要再在孃家人面前吹牛。薛氏幾時受過這樣的氣?孃家人一向對她都是百依百順的。她想發作,無奈這一回實在是幫不上什麼大忙,發作也沒那底氣。孃家弟媳膝下有好幾個侄兒侄女呢,孃家也是有名的大商家,薛氏從前仗着秦家,還能在她面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別人,發火也只會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兒子面前,薛氏就不用再忍這口氣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卻是惱恨起了順天府尹。她跟兒子商量,這一回是薛家落了把柄在別人手裡,又沒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偏遇上個不懂眼色的愣頭官,只能認了。她讓兒子去跟順天府接洽,好歹把罰銀降下來,十分之一就是極限了,絕不能再多。擡出承恩侯府與永嘉侯府的名頭,有國舅爺的威風,不怕順天府不讓步!如果他們還不讓,大不了將太子的名號打出去,看順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鐵膽,連太子都不放在眼裡!

但等到這事兒平息之後,她要想辦法報復回去。無論是順天府尹,還是他背後的黃家,她都不能放過!黃家不是外戚麼?外戚跟順天府尹勾結,傳出去了可不好聽。薛氏要秦伯復想辦法買通幾個御史,讓他們上書去參黃家與順天府尹,不把他們參得丟了官,她絕不罷休!

秦伯復聽得臉又綠了。他從前怎麼沒發現自家母親那麼大膽呢?真是不知者無畏!若不是聽秦幼珍說過,這事兒背後其實是太子在指使,興許他還會糊里糊塗地聽母親擺佈,真個跟順天府尹與黃家過不去,還借太子的名頭去幫薛家的忙。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只怕等待着他的,就不僅僅是冠帶閒住的下場了。

秦伯復斷然拒絕了母親薛氏的要求,不但不肯幫她報復黃家與順天府,反而還勸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雖然給了他們不少銀子,但一直以來,二房給薛家的好處還少麼?若不是仗着有秦家這門姻親,薛家當初能做皇商?丟了皇商名號後,還能把生意做得這樣大?除了一點錢,他們沒給二房帶來任何好處,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復認爲自己沒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薛家爲富不仁,也是拖累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他已經不想再忍受這個累贅了。

既然薛家對他們母子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嫌棄他們幫不上忙了,那索性兩家以後就照着一般姻親那樣相處好了。薛家這回是自己違反了朝廷律法,纔會被順天府罰銀,罪有應得。他們也賺得不少了,花錢買個平安,買個清靜,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麼?不過是幾萬兩銀子,日後再賺就好了。在京城沒了名聲,那就到別處繼續。薛家的商號,原本就不止京城這一處而已。更何況,京城這一支,原也不是薛家嫡系長房,名聲壞些,也不會損及薛家元氣。

秦伯復希望能讓母親清楚地認識到,如今他們二房自身難保。得罪了太子,又丟了官,爲了日後能東山再起,他們需要韜光養晦幾年。在此其間,他們不能再出任何差錯了,薛家那種只會拖累卻沒辦法提供助力的親戚,還是趁早疏遠些的好。

薛氏聞言勃然大怒。

儘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孃家的時候,但她不容許兒子說這樣的話,更不容許他真的選擇跟薛家劃清界限。在她看來,如果不是孃家護着她,在秦老侯爺與秦皇后出事的時候,冒着風險將她撈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獲罪後,仍舊能在薛家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不象葉氏太夫人與兩位姨娘那樣,在老家清貧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後,也是孃家極力將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鬆回京前穩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無恙地帶着兒子,重新成爲了秦家人。可以說,沒有薛家,就沒有她和兒子今天的榮華富貴,兒子說不定連命都沒有了。兒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記得他們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倆根本沒法溝通,就這樣大吵了一架。薛氏覺得兒子忘本,秦伯復卻覺得母親昏了頭,薛家再親,難道還能比他這個親生兒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經被薛家連累過一次,沒道理連仕途也要斷絕在薛家手中。他頭一回強硬起來,甚至說出了他的存在纔是薛家富貴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惱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時候薛氏還不是得靠他這個兒子?難不成薛家還能給她養老送終麼?

薛氏再次大怒,吵着鬧着要回孃家,甚至把兒媳婦小薛氏與大孫女兒秦錦儀都叫上了。秦錦儀腿傷未愈,正疼着呢,被她硬拉到前院,聽說要回薛家,就一臉的不情不願。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們母子在吵什麼,只是依照慣例去勸說薛氏消氣,不要跟秦伯復爭吵了,卻被薛氏當成她同樣忘了本,要背棄孃家的證明。薛氏本來就爲大孫女兒不肯配合的態度而着惱,如今氣上加氣,纔會罵了小薛氏一頓,硬拉着秦錦儀就要出門上車,誰知道會在院子裡摔了一跤,動彈不得。

秦伯復對於母親的情況,是又氣又急。氣的是她跟自己生那麼大的氣,都摔傷了,還逼着他去幫薛家,急的是薛氏的傷很麻煩,大夫說她一定要安心靜養,否則將來很可能會留下後患,說不定過上幾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親生母親,他怎會不擔心?

不過擔心歸擔心,他還沒失去理智,知道自己這時候不能鬆口,不能心軟。他們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雖然年近四十了,但身體健康,未來還能活好久的,如果從此做一輩子閒人,豈不是太慘了?他這一回必須要好好表現,讓自己的名聲變好一點,將來才能讓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過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復打發人來給秦幼珍送信,與她說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儘快回一趟孃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藉口而已,因爲以薛氏的爲人,只怕在傷時看見秦幼珍,只會更生氣,絕不會感到愉悅的。她已經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誥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還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罰她長跪什麼的,頂多就是咒罵一頓。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復要見妹妹的一個藉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後續事宜,希望能用一個更體面的方式離開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頂着個考評中下的帽子。

比如說,他可以主動上書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顧有傷在身的母親什麼的,既能得個孝子的好名聲,將來要起復時,直接銷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盧普,是因爲他覺得,官面上的事,估計盧普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藉助盧普,讓長房出面幫他打點吏部……

秦錦春從頭聽到尾,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萬萬沒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會是這般。她的想法跟父親有些不大一樣,腦中涌出來的念頭是:如果讓外人知道,父親秦伯復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傷,會不會被人按一個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時候還提什麼日後起復?只怕冠帶閒住一輩子都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秦幼珍將情況從頭到尾說完,喝了口茶,才問許氏:“伯母,您說我該怎麼辦?哥哥想得太簡單了,薛家只怕不會甘心的。太太受了傷,薛家定會來人探望,萬一拿這個做把柄,威脅哥哥幫他們度過難關,哥哥答應又不是,不答應又不是,該如何是好呢?這等家務事,外人誰能說得清楚?萬一太太一時糊塗,也跟薛家一個鼻孔出氣,哥哥就真的麻煩了。他眼下雖然還想不到這些,但遲早要面對的。我做妹妹的,總要替他未雨綢繆。”

第六百三十六章 病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二百五十三章 聚首第二十八章 送花第一百六十章 續絃第十五章 輕慢第三十章 態度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二十七章 印石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四十九章 產業第一百七十五章 等待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三百二十三章 苦肉計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館第一百八十八章 散心第一百二十章 手指第四十七章 羞辱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書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婦第一百五十三章 創業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四百章 轉變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輿論第四十九章 庇護第二百三十七章 派人第四十八章 灰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疑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二百九十四章 歸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六百二十七章 善後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五百五十二章 改觀第一章 信息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一百八十八章 清晨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十六章 用餐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喜第二百七十九章 決斷第五百零二章 亂生第五十九章 起念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二十二章 嫉恨第一百六十五章 隱秘第六百七十二章 榜單第十章 刻字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醒第六百三十九章 意冷第一百零二章 賠禮第十章 刻字第一百六十六章 委屈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三十三章 好主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打聽第六百三十六章 病重第六百六十五章 邂逅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五十章 意外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病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甘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五十一章 故友第四百五十章 偏執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一百七十章 貴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書信第二百六十章 爭取第三十五章 官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喜帖第二百一十二章 明白第六十章 家事第一百一十章 飯莊第十八章 請求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七百零五章 平靜第一百八十八章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