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請教

秦幼珍到三房來閒坐,牛氏十分高興。她還挺喜歡丈夫這個侄女兒的,時常覺得她攤上薛氏這樣的嫡母,秦伯復這樣的嫡兄,實在是天道不公。

秦幼珍其實也挺喜歡跟牛氏這位嬸孃相處。她跟着丈夫在地方上爲官多年,什麼樣的婦人沒見過?真正粗俗不堪沒見識的村婦,也不是沒打過交道。牛氏比那樣的人可強多了,不就是讀得書少了,才學上差着些麼?只是談吐問題。可牛氏跟秦柏做了幾十年的夫妻,耳濡目染的,多少沾了些文氣,跟真正的村婦不可同日而語。

秦幼珍接觸過酸儒家出口成章、字字句句都要用典的文官家眷,也見過粗魯不知禮的武官之妻,反而覺得牛氏性情坦率,說話不愛繞彎子,且又通情達禮,是位明白事理的好長輩呢。她如今正心急着想打聽消息,哪裡耐煩象京中貴婦慣常的作派似的拐彎抹角?牛氏是正投了她的緣了。

她一問起秦錦春話中提到的薛氏教黃家女模仿秦皇后之事,牛氏就直截了當地說了:“是有這麼回事。我們早就知道了,當時都不敢信!她怎麼說也是皇后娘娘的嫂子呢,居然做得出這等噁心人的事來!”然後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了秦幼珍。

秦幼珍只覺得頭腦在發暈。她沒想到,薛氏與秦伯復所爲,比秦錦春一句簡單的話還要可惡十倍、百倍!他們怎麼就敢這樣做呢?!她不知道秦柏與皇上的交情如何,從小在長房長大,她只曉得,秦家富貴,全賴皇后娘娘身後遺澤。皇帝對做皇后的長情,就是秦家立身的根本,否則就憑秦鬆的性情能力,承恩侯府早就敗落了!

薛氏與秦伯復從前動不動就在人前顯擺自己跟秦皇后的關係,昔日王嬪有孕的消息從宮中傳出,他們還曾經爲東宮太子的地位擔心過,結果今時今日,他們反倒挖起了自家牆腳來麼?要知道,他們把黃憶秋送進念慧庵的時候,太子殿下可是已經病癒還朝了!

更可惡的是,薛氏還教那肖似皇后的黃家女孩兒模仿皇后生前言行,又從念慧庵下手,威脅庵中人,意圖送美入宮。念慧庵可是皇上爲了紀念皇后娘娘、爲皇后娘娘祈福才特地建成的!庵裡的比丘尼,許多都是曾侍候過皇后的宮人啊!

秦幼珍如今真心覺得,黃憶秋被困在念慧庵裡念一輩子的經,算得了什麼?皇上好歹沒一條白綾叫她殉了皇后娘娘。秦伯復因爲考評不佳要冠帶閒住,更算不了什麼,皇上至少沒有一封旨意,將他貶爲白身,再給薛氏送一杯毒酒呀!皇上真真是仁厚天子,再世明君了!

秦幼珍只覺得胸口悶得喘不過氣來,看着牛氏親切的面容,也不想什麼顧忌了:“嬸孃,我們太太自來糊塗,哥哥也不是什麼聰明人,他們會做蠢事,原也不奇怪。只是……這樣的大事,伯父伯母,叔叔嬸孃,怎麼也沒勸他們一勸,提醒他們箇中忌諱呢?”

牛氏哂道:“你當我們沒勸過麼?他們幹這事兒的時候,我跟你叔叔在江南,沒法勸,但我們也給長房寫了信,還給黃家嫡支寫了信,叫他們提防的。你伯孃就沒少提醒他們,但也要他們肯聽!那會兒你們太太一聽你伯孃和兄弟、弟妹們提起黃家姐兒的事,就裝糊塗,說沒有那事兒。給她把道理掰開來細細講明白,她嘴裡應着,背過身就嘲笑你伯孃他們,又嫌長房多管閒事,認定了那是一條富貴捷徑,勸她的人都是存心礙她母子的青雲路呢。就算要說道理,也要聽的人願意聽才行,否則說多少都沒用!後來我們也都死了心,知道她是說不明白的,橫豎他們母子也沒啥能耐,闖不出什麼大禍,且隨他們去吧。”

秦幼珍其實也清楚,自家嫡母是個自負的糊塗人,從來認定了自己的道理,便再聽不進旁人的話去。若她是個明白人,也不會明知二房弱勢,還要處處跟長房爭閒鬥氣了。她嘆了口氣,心情沉重無比。

如果是往日,薛氏與秦伯復小打小鬧,做些蠢事,反正他們也成不了氣候,也就算了。皇帝勉強看在早死的秦槐份上,又知道秦皇后因爲連累了孃家的關係,對孃家親人最是心軟,因此對薛氏與秦伯復的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只交給承恩侯夫婦管束就罷了。

可如今,薛氏與秦伯復所爲已經觸怒了皇帝,黃家一動手,就是直接拿秦伯復的官職開刀,還要薛家吃一個大虧。二房已經分家出去,秦伯復的官職就是立家之本,薛家的錢財直接關係到薛氏婆媳的底氣,如今兩者皆去,分明是要斷了二房的根基!如果沒有皇帝默許,黃家斷不會對秦家的人下這等狠手。

秦幼珍只擔心,自己是二房的女兒,又早早出嫁,離京近二十載,若是受了池魚之災,那可怎麼好?她自己倒是沒什麼,出身非她能選擇,再倒黴也只能認了。可若是連累了夫婿兒女,她如何能接受?眼下正是丈夫盧普升遷的緊要關頭,萬萬不能出一點兒差錯!

秦幼珍擡頭看看牛氏,想到三叔秦柏素來聖眷極隆,也就是嫡母嫡兄那樣的糊塗人,會眼瞎一般把好心人往外推了。她咬了咬脣,低聲對牛氏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太太與哥哥行此錯事,皇上要處置他們,也是理所應當。我做晚輩的,又是出嫁女,這事兒原沒有我說話的餘地。只是嬸孃……您侄女婿此番進京,是想要謀升遷的。原本以爲有長房兩位兄弟幫忙打點,必定會事事順利,沒想到吏部那邊一直沒個準話。先前我還以爲,是因爲年下事忙,吏部的人一時半會兒騰不出手來,等到年後開衙,想必就能定下您侄女婿的去處了。可如今細想,萬一是吏部是因爲太太與哥哥的事,連帶的也拿我們家出起氣來,我……我這心裡如何過意得去?”

牛氏怔了怔,忙道:“不至於吧?你瞧錦春丫頭還是你大哥的親閨女呢,太子妃娘娘待她就挺好的。你們夫妻都是好孩子,你又一向跟你們太太不和睦,這事兒宮裡上下都知道。皇上就算惱了二房,也沒理由拿你們出氣呀?那不是反而讓你們太太高興麼?你放心,定是年下衙門事情太多的緣故,跟你們不相干的。”

得了牛氏這話,秦幼珍心裡倒是安定了些。不過,她還是稍稍拐彎抹角地,提到自己幼年時也曾多次進宮晉見太后、太妃們。那時候是跟着伯母許氏與符老姨娘進的宮。如今她回京了,不知是不是也該給宮裡送個信兒,給太后、太妃們請安呢?

她想,若是請安時,能哄得太后高興,估計吏部那邊即使原本有人故意爲難丈夫盧普,也會從此收手了。

秦幼珍沒想到,她這一問,卻是問錯了人。牛氏很少進宮見太后太妃們,她心裡怵,太后太妃們也覺得跟她說不到一處,只是看在秦柏面子上,待她寬和罷了。牛氏腦子裡並沒有時常進宮請安的概念,實在答不出秦幼珍的問題。不過她有一招,百試百靈:“你去問你伯母好了。大嫂子每月都要進宮的,讓她捎帶你一把。”

秦幼珍眨了眨眼,有些爲難地說:“我如今是外命婦,只怕有些關礙。伯母也不好未經懿旨,就擅自帶我進宮。”

牛氏擺擺手:“這事兒好辦,讓你伯母見到太后的時候,提一提你就行了。要是太后想見你,一句話下來,召你進宮,還不容易麼?”

秦幼珍乾笑了聲。她可不就是怕太后忘了她,又或是惡了二房,連帶的也不想見她麼。若符老姨娘還時不時往宮裡去,有她幫着說好話還好。偏偏符老姨娘幾年不進宮,太后太妃們又有了新朋友,未必還記得這個舊交了,更別提自己是個十幾二十年都沒回過京城的小輩。

秦幼珍心下茫然,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忽然聽見秦含真過來見祖母,在院子裡跟丫頭們說話呢。她忙調整了臉上的表情,重新露出微笑來,看着秦含真進屋見禮,又抱着牛氏的手臂撒嬌玩笑。

牛氏沒心沒肺地,當秦含真問起姑母來意時,三言兩句就將秦幼珍的煩惱說了。秦幼珍又不好阻攔,只能繼續幹笑,覺得在堂侄女兒面前很是不好意思。

秦含真倒沒那麼多有的沒的想法,她仔細想了想,還真給秦幼珍出了個主意:“如今跟二房過不去的,不是黃家嫡支嗎?大姑母從小兒在長房長大,想必跟黃家人也是相熟的。您帶着兒女回京,怎麼也要走走親戚,見見舊時朋友吧?到時候說幾句閒話,您的親友們也就知道您回京的目的了,再多私下來往幾回,他們便也清楚了姑父的爲人與才幹。姑父這等資歷政績,還怕沒人賞識嗎?”

秦幼珍雙眼一亮,忙笑道:“卻是我當局者迷了。好孩子,多虧你提醒姑母了。”又轉頭去對牛氏說,“這孩子真真聰慧!三叔與嬸孃教導得真好!”

牛氏嘴角一翹,明明臉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但還是假惺惺地要謙虛一番:“哪裡,這孩子笨着呢,你別太誇獎她了。”

秦含真忍了笑,道:“大姑母其實是因爲回京後一出門,就先去了二房孃家,知道了這件事,心裡便着急了,哪裡還顧得上別的親友?如今您也彆着慌,不管吏部那邊是不是有意要爲難姑父,姑父的官職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下來的。都快過年了,您就安心等消息,再與姑父帶着表姐表哥表弟們出門走走親戚。不是我說,表姐表哥表弟這般出衆,誰看了不喜歡?回頭再一瞧姑母姑父的人品風儀,誰還忍心爲難你們呀?”

第一百八十四章 金口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六百七十一章 恩科第二百七十六章 推斷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二百四十二章 茶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九十九章 落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六百二十三章 了悟第二百一十六章 捉姦第二十三章 入住第三十四章 拆穿第八章 金簪第三百三十二章 討論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第七十六章 查問第五十九章 愁緒第六百二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二百四十二章 茶會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二百二十七章 年禮第二章 知音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八十四章 金口第四章 往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應對第三十六章 苦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兒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四百七十六章 分歧第二百一十一章 衡量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差第十八章 定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決斷第四百七十一章 “意外”第四百八十七章 良媛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定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婚(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五章 晉王府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四十三章 詫異第六十章 算計第九十六章 圓謊第五十三章 香氣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年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五百二十一章 籌備第二百五十八章 路遇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遇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湖石第一百六十五章 隱秘第二百一十五章 堅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二百零二章 警告第二百五十五章 惱怒第四十六章 唐家第八十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帖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三十三章 疑點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婚(下)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暴怒第三十章 絕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好親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二十七章 妯娌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書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付第二百三十三章 冤案第十七章 惱怒第二百三十八章 傳聞第五百四十章 省親第六百八十三章 苦澀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第四百二十章 冊子第三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威脅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別第四百五十八章 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