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安撫

虎伯嘆了口氣:“吳少英還能怎麼說呢?他也不容易。親家太太對他有養育之恩呢,這關係可不是說斷就能斷得了的。”

不過恩情歸恩情,吳少英對於關芸娘,依然還是那句話:只有兄妹之情,沒有夫妻緣份。其實,所謂的兄妹之情,到這時候也不剩什麼了,只不過是面上情兒罷了,拿來搪塞關老太太的。吳少英對於關家,統共也就只有關大舅一個,還能算得上是有情份的。他雖然咬定了不肯娶關芸娘,但對關大舅還算不錯。

他私下勸了關大舅,說對方帶着妻兒上京去依附永嘉侯府過活,並不是不行,可是以關大舅的身份,就算能在京城安下家來,在侯府打個秋風,混混日子,又有什麼益處?別說是給外甥女秦含真撐腰了,只怕侯府那邊秦平娶了新媳婦,當了家,不想再接濟關家,他也沒處說理去。關家好歹也是讀書人家,開着學堂,在米脂縣是受慣世人尊敬的,難不成真要哭着喊着,死纏爛打着向妹夫的續絃乞求一點錢糧麼?這又是何必?

因此,關大舅與其上京,倒不如隨吳少英到任上去。吳少英如今做了金陵的官,雖然品階低一些,但也是正經官身。金陵府又富庶,關大舅不論做什麼都好,哪怕是開個蒙學館呢,若是膽子大一些,也可以跟在吳少英身邊,幫着跑腿辦事,也算是有個差使。歷練上幾年,若本事還過得去,就補個吏員又如何?橫豎關大舅已經不指望在科舉路上能有什麼出息了,做了吏員,也算是份穩穩當當的前程。

吳少英一番苦口婆心,還真勸得關大舅動了心。雖然關老太太堅持兒子孫子都要上京去,纔能有好前程,可如果真照吳少英所說,去了京城也只能看秦家臉色過活,那還不如留在米脂老家的好。金陵府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去處,傳說中江南富庶之地,能到那裡去生活,在關大舅心目就跟做夢一樣。吳少英這個表弟可以說是與關大舅自小一塊兒長大的,論情份自然比秦家要深得多。能指望表弟,總比處處依靠秦家好呀。

只是這做吏員嘛……就有些不合關大舅對於自己父子前程的期望了。如果真的入了胥吏一流,將來他的兒子就不好參加科舉了。關大舅自小受關老秀才薰陶,覺得科舉方是讀書人的正途,一心盼着兒子將來能考秀才、中舉人,一路會試、殿試地考上去,成爲進士做官,光宗耀祖的。這做吏員固然可保生計無憂,卻也斷了他們一家的前程。關大舅不大情願。

如果真想做吏員,他在米脂縣就能做了,從前憑着秦家的面子,這點小事算什麼呢?之所以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就是爲了家中男子讀書科舉考慮。關大舅不用想都知道,如果他真的做了吏員,死去的老爹怕是要不得瞑目的。

但如果只是跟在表弟身邊做個跑腿的,關大舅心裡又有些過不去。他在老家做慣了體面人,總覺得這差使有些不那麼體面,好象身份平白低了表弟一等似的。可是,金陵府又實在吸引人,依附表弟,好象比依附死去的妹子的夫家更讓人有底氣……

關大舅糾結了,猶豫着不知該怎麼選擇纔好。

吳少英也不勸他什麼,就讓他考慮去。反正關大舅一家子在米脂,上有老下有小,妹妹還未出嫁,他們身上又還有孝。總要等到明年開春,纔是二十七個月的孝滿之時。關大舅不管是去京城還是來金陵,都要在那之後了。他若真要拋家別業,離開家鄉,後續要辦的事情還多着呢,不可能這就跟着吳少英與虎伯父子離開了。

有了吳少英拋出的餌,關大舅陷入選擇困難症之中,倒是把關老太太給勸住了。她知道秦家與吳少英都沒有拋開關家的意思,便也消停了許多,不再鬧騰。畢竟老太太心裡也是知道輕重的,既然親家沒有斷親的意思,自然不能真把人給得罪狠了。可吳少英說可以讓關大舅去他任上投奔,關老太太又有些心動。

如果關大舅去的是京城,投奔的是親家秦柏與牛氏,那麼她想要把女兒嫁到京城的好人家,可能還沒什麼底氣,需得再花些心思才行。但如果關大舅投奔的是吳少英,她對吳少英有養育之恩,跟過去了,與做老封君又有什麼不同?吳少英不肯娶關芸娘,那總能幫關芸娘牽線做媒,說個做官的好人家吧?她年紀大了,也不指望能享幾年富貴,但總要給兒女孫子謀個好前程,才能安心。

關老太太又纏上了吳少英。吳少英卻勸她:“姐夫的信,您已經看過了。他心裡正惱表妹呢。您還是在老家這邊把表妹嫁了吧,否則帶到京城也好,去了金陵他們秦家老家也好,叫姐夫知道,還不知他會如何整治表妹。這又何苦?您明明知道表妹都做了什麼虧心事,怎麼還好意思再借着秦家的名義給她尋好人家?您從前總說是姨父把表妹寵壞了,您又何嘗不是慣她慣得厲害?她這樣的性情,在老家這樣有父老鄉親們看着,即使犯了錯,大家夥兒也會看在姨父的份上,對她多有容忍。若真帶到京城或金陵那等到處是達官貴人的地方,再得罪了人,我只不過是個芝麻小官兒,斷護不住表妹的。到時候表妹有的是苦頭可吃。您細想去吧,別一時糊塗,以爲是對錶妹好,卻害了她一輩子。”

關老太太被唬住了,不由得開始糾結。

她還沒糾結完呢,吳少英這邊已經招呼了虎伯父子,帶着關蓉孃的棺木,裝車起行,往蜀地進發了。

虎伯如今回頭想想,都覺得吳少英聰明,沒有帶走關家任何一個人,就把關家人給安撫住了。只是如果關大舅真要帶着一家老小到金陵來投奔他,又該如何是好?說來都是爲了讓移棺能順利進行,他才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虎伯也知道吳少英吃過關家不少虧,心中對他很是同情。

虎伯嘆息着對秦柏說:“侯爺幫着想想辦法吧,還是別讓關家來拖累吳少爺的好。他一個人也怪不容易的,關家若真的來了,舅爺還好說,就怕那關二姑娘不死心,親家太太又出夭蛾子。”

秦柏撫須微笑:“不必擔心,我心裡有數。你這一路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虎伯父子一告退,秦含真就忍不住對秦柏說:“祖父,您是怎麼想的呢?難道真要把外祖母和大舅一家接到京城去,或是到金陵來?不管是哪一種,我對大舅……還有外祖母沒什麼意見,只是不想讓小姨也過來。她要是來了,一定沒有好事!她那樣的人,憑什麼嫁到做官的好人家去呢?”

其實她對自家外祖母也有點意見,只不過做外孫女的不好說這樣的話罷了。

牛氏也對秦柏道:“我也覺得關家還是留在米脂的好。尤其是他們家二丫頭,很不象話。她還想借着我們家的名義去攀好親事?若嫁出去後在夫家惹了禍,豈不是連累了我們秦家?沒這樣便宜的好事!她當初差點兒就壞了她姐姐名聲呢,如今也好意思沾她姐姐的光?!”

秦柏微笑道:“你們不必着急。少英斷不會做沒把握的事。他既然能開這個口,可見心裡是有數的。”

吳少英確實一向辦事靠譜,但他畢竟受恩情所縛,怕是很多事都不方便去做的。

秦含真小聲提醒:“大舅要是出來了,家裡誰照顧呢?小姨總要出嫁,外祖母年紀大了,沒人在身邊侍候是不行的。如果大舅把外祖母也帶來了,那外祖父的墳怎麼辦?外祖母連母親的靈柩都捨不得放走,難道就能丟下外祖父的墳?”這事兒就沒完沒了了。

牛氏立時心領神會:“對啊。就算他們一家捨得親家老爺,關家族裡也沒那麼好說話。他們走了,關家還上哪兒顯擺咱們這一門親戚去?況且親家太太那個身體,也不是能撐得住長途跋涉的樣子,可別在路上出什麼事纔好。”

說話間,外頭報說吳少英過來了。牛氏連忙坐正了身體:“來得正好。快叫他過來,我們問清楚是怎麼回事。這孩子怎麼就胡亂許諾些亂七八糟的話呢?!”

秦含真也趕緊起身,迎了出去。只見吳少英穿着一身青綢夾棉直身,披着黑斗篷,風塵僕僕地從外頭走進來。看上去,他膚色黑了些,臉也瘦了些,整個人憔悴不少。但雙眼有神,看起來倒是比先前離開的時候有精神了點。

他看見秦含真,立時就露出了一個溫和親切的笑容來。

秦含真笑着撲了過去:“表舅!你總算回來啦!我一聽說你要到金陵來做官,真是嚇了一跳。”

吳少英笑着拉住秦含真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一通:“聽說你跟着老師師母在江南遊了一圈,玩得開心麼?”

秦含真大力點頭:“開心的。可惜天氣太冷了,我們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好好玩,只能將來有機會再去了。”她又收了笑,鄭重地問,“表舅,虎伯告訴我們,你答應要把大舅他們帶到金陵來安家了,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呀?總不能讓小姨也跟着來吧?!”

吳少英微微一笑:“不妨事。我們如今都走了,大表哥有家有業,沒那麼容易捨得下老家,離鄉背井來投奔我的。”

咦?這話似乎很有些深意……

吳少英的笑容就很有深意:“這樣的大事,他定會與親友商議,這個決心可不好下。更何況,我與虎伯父子都先走了,他沒有立時就跟着我們離開,再要出行,就得從縣衙處求得路引方可,否則如何能出遠門呢?”

秦含真雙眼一亮,莫非……

шωш⊕ тt kan⊕ C〇

吳少英卻沒有再說下去,反拉着秦含真進屋:“老師師母這小半年裡可安好?老師聽說了我得官的消息,可是生氣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二百二十四章 怨憤第七百二十一章 喜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孃第五百九十六章 傳信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定第四十四章 請教第六章 擔憂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二百三十七章 正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四十三章 套話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七章 牛氏第三百八十三章 挖坑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二百四十二章 甜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五百八十章 破壞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六十一章 法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七百一十七章 手軟第七百零三章 疑惑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產第二百零四章 後悔第四百八十六章 中選第二十五章 調虎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來第四百七十四章 回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請罪第六百四十二章 喜帖第二百零三章 顧慮第六百三十九章 意冷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六章 聊天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五百七十章 醒悟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九十五章 宮宴第一百八十三章 責罵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三百三十章 棄子第六十九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五百五十六章 震驚第六百八十四章 悔恨第七十一章 撒潑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六百八十五章 嫉恨第一百四十八章 父子第三百八十五章 抓包第四百六十章 煩悶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五十章 心虛第五十七章 盤賬第五十四章 試探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六百四十六章 姑嫂們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二百一十二章 明白第十五章 尷尬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八十二章 侍中第六十三章 席間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五十九章 愁緒第四十九章 遷怒第七百零一章 出殯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婚(中)第五百零七章 需求第十八章 贈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輿論第五百八十七章 做媒第五百七十九章 吐血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醒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六十章 算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蹤第三百三十一章 黃雀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二百五十一章 手足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另謀第七十七章 怨恨第二百六十一章 探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