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擔憂

秦老先生心中一時複雜難言。不是爲了別的,而是這傳聞中體弱多病隨時都有可能死去的東宮太子,正是他親姐所生,乃是他的嫡親外甥。

秦老先生出身京城永嘉侯府,是繼室所出的嫡子。他前頭有一位原配所生的嫡長兄,正是如今的承恩侯秦鬆。接下來行二的是一位庶出的兄長秦槐,早已亡故。再有一位原配所遺的嫡長女,就是當今聖上的原配妻秦皇后了。

秦老先生生母葉氏夫人嫁進侯府的時候,秦皇后年紀還很小,完全是繼母撫養成人的。葉氏夫人性情溫和慈愛,待原配所遺嫡長女有如己出,母女倆十分親密。相比之下,嫡長子秦鬆因年歲大些,在繼母入府時,早已遷出外院居住,又有許多小心思,對這位繼母就疏遠了許多。他不但對隔母的兩位弟弟都有隔閡,就連對同母的胞妹秦皇后,也相當冷淡。秦皇后與弟弟秦柏——也就是秦老先生,年紀只差兩歲,可算是一起長大的,因此比旁人都要親厚。

秦皇后青年早逝,只留下一個親骨肉,就是週歲便被冊封爲東宮儲君的太子,同時也是當今聖上唯一的子嗣。秦老先生於手足之間,二哥秦槐早逝不提,長兄秦鬆不悌,兄弟反目,他傷心之餘,也都能淡然處之,只有對於姐姐留下來的骨肉,多了幾分真心關懷。

秦老先生身處西北邊城,對京中消息並不瞭解,偶爾從來往客商與學生處得知,太子的位置並沒換人,依然是秦皇后之子,三十年來都十分穩當,也沒聽說有別的皇子出生,他就安心了。至於太子體弱之類的傳聞,他早就聽說過,但既然太子活到三十歲都平安無事,想必是沒有大礙的。富貴人家的子嗣,從小嬌養些,體弱乃是常態,並沒什麼要緊。秦老先生自個兒孩提時,也曾是體弱公子哥兒隊伍中的一員,後來練了劍纔好些。他哪裡知道,太子的身體狀況已經這麼糟糕了呢?連子嗣都成了問題。

秦老先生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等大同事了,他確實應該上京一趟了。即使不爲見長子一面,也要去看一看外甥,祭一祭亡姐。

想到這裡,秦老先生擡頭看向吳少英:“如此說來,晉王夫婦是一心想要將親生兒子送上儲君之位了?可如今晉王病重將亡,他的長子卻不肯回家看他一眼,也算是報應了吧?”

吳少英冷笑:“晉王不是病重將亡,而是已經亡了!他是在九月底薨的,晉王妃封鎖消息,瞞而不報,足足過了一個多月,京城那頭,秦王進宮告了御狀,當今派了內侍、御醫與宗人府官員齊去太原晉王府,方纔真相大白!消息傳到京中,已經過了萬壽節。晉王已死,當今也不欲追究什麼,但晉王妃欺君之罪卻不能輕饒,就連滯留在京的晉王世子,也難逃干係。雖然晉王妃一再堅持世子不知實情,是她自作主張封鎖消息。但晉王世子若果真不知內情,又何必在京中上竄下跳,指使幾個年輕宗室子弟,與秦王爲難呢?還不是心虛麼?!”

秦老先生忙問:“如此說來,秦王遇襲一事,果真是晉王妃在背後主使?這是爲了什麼?只爲封鎖消息麼?”

吳少英嘆道:“據說是秦王在太原晉王府時就很生氣,言明定要上奏聖上,請來御醫爲晉王醫治。這也是難免的,兩位王爺總是親兄弟,眼看着弟弟病重,秦王又怎會不着急呢?只是他當時身上有差使,便派了親信侍衛往京城送信,秦王自帶人繼續前往榆林,打算等差使辦完了,就趕回西安府,把秦王府的醫官以及西安本地的名醫送到太原去,爲晉王診治。誰能想到,晉王妃擔心消息外泄,一邊派人截殺秦王派出的信使,一邊暗中令晉王府多年來收買的部將帶兵偷襲秦王。因擔心在晉地出事,會引來朝廷關注,他們才改在榆林動手。正巧榆林衛裡,又有好幾位晉地出身的將領,與晉王府有舊,願意給王妃一個方便。”

秦老先生冷冷一笑:“既然晉王世子在京中滯留八年,有望入主東宮,想必投靠他的人也不少。難怪他能支使得動宗室子弟,也難怪晉王妃有本事調動軍中人士呢。如此說來,她在臨縣那個田莊……”

“正是晉王府私下養兵之所。”吳少英笑笑,“這裡頭,只怕不僅僅是晉王妃的功勞,晉王本身也脫不了干係。除了臨縣那處田莊,還有另兩處極大的莊子,都位於邊城衛所附近,一處同樣是晉王妃私產,另一處卻記在側妃名下,都是同樣的用處,或是養兵,或是收養些孤兒教養,等大了就將他們安插到軍中去,也有收買了軍中將領,閒時到莊中去尋歡作樂,可掩人耳目。有晉王府的面子,這些人升遷也快得很,得了好處,便要回報王府了。這事兒晉王府已經做了有些年頭,怕是在晉王世子上京之前,就有所動作。若不是近年各邊鎮將士常常輪換,只怕晉王妃能號令的還不止幾百人呢。這可不是區區一個王妃能做到的。不過晉王如今人都死了,上頭也不打算追究罷了。”

吳少英頓了一頓,面露嘲諷:“然而,晉王妃事敗,世子的皇儲夢也只能落空了。想來晉王處心積慮,要將世子送上皇儲寶座,誰知八年來,太子殿下雖然一直小病不斷,卻也沒有大礙。晉王世子不得成事,只能滯留在京,他爲達目的,連生父病重,都不肯回家盡孝。如此人品,也真讓人側目。當今聖明,又不是沒有旁人可選,怎會挑這麼一個人品不佳的侄兒爲嗣子呢?晉王妃一心爲了兒子,卻反而斷送了他的錦繡前程。如今晉王妃很可能會被貶,而世子的尊位也多半要被革,日後晉王爵位,就要由側妃所出的二公子繼承了。原本穩穩當當的王爵,因爲他們母子貪心不足,也要讓與他人。這算是偷雞不着蝕把米了吧?”

秦老先生淡淡地道:“晉王自少時便有大志向,爲此苦心積慮與管氏女定下婚事,謀得管氏支持,只是時不與他,他終究還是太過年少,與大位無緣,但有管氏支持,在衆藩王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人物。如今他又將希望寄託在嫡長子身上,卻將自個兒性命也葬送了,真是成也管氏,敗也管氏,可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吳少英參與調查晉王府事,自然知道晉王妃孃家姓管,而且是京中世宦名門,還是先帝元后的孃家,十分顯赫。只是先帝元后所生的皇子早年夭折,當今聖上卻是繼後所出,所以管氏權勢已大不如前。聽秦老先生的語氣,似乎對晉王家事頗爲了解,他心中不由得奇怪,正想再問,秦老先生卻已低聲問起了別的問題:“太子的病情究竟如何?除了晉王世子,是否還有別的宗室子弟在謀求這皇嗣之位?”

吳少英說起這事兒,也有些難過:“學生也說不清楚,只是傳聞一直不斷。太子平日連朝會都少參加,聽說是當今不欲他太過勞累了。只因他自生來便有這不足之症,雖然從小就經御醫細心調養,但朝野間一直有共識,道這位太子恐怕不是長壽之相。原還有一位皇孫,偏又夭折了,如今除了過繼近支宗室子弟爲皇嗣,也別無他法了。早年確實是晉王世子佔了先,但去年遼王長子也上京了。他年歲比晉王世子更長,人也穩重得多,雖不如晉王世子長袖善舞,卻有實幹、謙遜的好名聲。想來……若不是有遼王長子在,晉王妃與晉王世子還未必會慌了手腳,屢出昏招吧?”

“遼王長子?”秦老先生皺了皺眉頭,“怎麼連他家也捲進來了?難不成那儲君之位,就如此誘人?”

吳少英笑笑:“老師,那可是至尊之位。這些龍子鳳孫,哪個不想呢?不過聽聞遼王府也是一筆爛賬,遼王長子兒子都十歲了,他還未得封世子,王府裡卻是繼妃獨尊,又有幾位公子在。遼王長子大約也有些不得已吧?”

秦老先生怔了怔,還想問得清楚些,但想到吳少英不過是個監生,晉王府中事,因他參與秦王遇襲一案,或許知道得多些,可遼王府遠在遼東,他能知道什麼?不過是在京中時聽說些傳言罷了。想要知道得更多,他大可以上京後再慢慢打聽,又或是直接尋金象來問。京中侯門家奴,總比一般的讀書人消息靈通許多。

這麼想着,他就對吳少英道:“多謝你將此等秘事告知於我。你放心,我也知道事情輕重,在你師母面前,斷不會多言。”事關王族秘聞,秦老先生是不敢隨便亂傳的。

吳少英笑道:“老師不必如此小心。如今這事兒知道的人還不多,但晉地早已經開始爲晉王治喪,不過礙於皇命,並未大肆操辦罷了。然而薨了一位藩王,晉地人家這個年是不可能過好了,晉王府的事定會慢慢傳開。只怕年後,咱們縣裡就都知道了呢。”

秦老先生皺眉:“這樣的事怎好傳揚開來?宗室王族名聲且不提,太子體弱之事,卻不好讓人隨便說嘴的。”

吳少英嘆道:“朝廷倒不想宣揚呢,奈何世子之位、晉王王爵還未有定論,怕是側妃母子也盼着晉王妃與晉王世子的罪行有更多的人知道吧?”

這就涉及到另一場權勢利益的爭鬥了。秦老先生也不想多說,只道:“天色不早了,明兒我要請你姨母、表兄、表嫂來家,不如你今晚就在家中留宿,明日一起說話。若有哪些內情,是能透露給他們聽的,你也可斟酌一二。”

吳少英想了想,也覺得此時進城,怕是趕不上城門關閉了,便答應下來。

秦老先生已經倦極,吳少英恭送老師回了正屋,又向師母牛氏請了安。因有秦老先生阻止,牛氏也沒能向吳少英打聽到,他到底是爲何事而來。他恭敬告退出來,卻看到秦含真又一次站在了東廂房門口,透過門簾縫兒,在向他招手。

第三百零六章 糾結第四百三十三章 警醒第二百七十六章 叔侄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六百二十一章 引蛇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三百九十七章 八卦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遊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五百零八章 牽手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二百八十三章 攤牌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二百一十六章 原委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六十七章 盤算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六十三章 打攪第五百五十三章 大消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四十二章 盧家第二百零一章 “母女”第三十一章 傳聞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五百一十二章 憂心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三百二十七章 可悲第一百五十二章 兄妹第三十五章 套路第七章 牛氏第三百九十章 定下第二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喜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打斷第一百零五章 分析第八十一章 訓妻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三十九章 團聚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二十一章 生波第一章 清醒第五十四章 隱瞞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五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四百四十九章 把柄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四百九十八章 宴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傳聞第十五章 尷尬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章 遇見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禮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驚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二十八章 絡繹第五百七十八章 聞訊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打探第四十五章 探親第五百七十八章 聞訊第三十八章 處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意外”第十九章 坦言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問第一百九十三章 擔憂第六百三十章 當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六章 擔憂第二百一十一章 衡量第一百零七章 調包第二百四十三章 陰沉第二百章 腦洞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二十二章 嫉恨第七百二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三十八章 挑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章 三年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一百零九章 小氣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十章 追蹤第二百二十六章 吐血第二十九章 過場第五十六章 消遣第二百九十三章 矇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