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猶豫

將黃憶秋一家送去京城的小黃氏心裡打的是什麼主意且不提,二房上下會答應跟她合作,計劃將黃憶秋送入宮中爲妃,這本身就是個愚蠢的想法。

且不說秦家本是皇后孃家,太子身體好轉後,地位穩固,在這種時候秦家送一個女人進宮爲妃,是想做什麼?博得聖寵後爲皇家開枝散葉麼?難道要生出一個孩子來跟東宮太子爭皇位?

如今皇帝膝下只有一子,後宮太平無波,這真是再理想不過的局面了。皇帝年紀也大了,並不在後宮妃嬪身上用心,只需要保養好身體,教導太子,主持朝廷事務,穩穩當當地把江山交到兒子手中,臣民百姓都能安心。如果這時候往後宮裡添個不省心的禍頭子,讓好好的安穩局面平地起波瀾,無論是外朝內宮,想必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年奪嫡之亂,京城裡血流成河,高門大戶不知死傷了多少人,有點年紀的人都還記得當時的慘象呢,誰願意再經歷一次那等亂局?

再者,秦家二房也許是因爲當家人早逝,在三個房頭中是最勢弱的一支,連爵位都沒有,又是庶支,所以長期以來都不服長房與三房,很想要出人頭地,壓另兩房一頭。他們送人入宮,大概也只是想要搏取聖眷,增添自家說話的份量。可是,二房要麼送自家女兒進宮,要麼就從姻親薛家挑人,送一個姓黃的姑娘做什麼?

黃家雖是秦家姻親,卻是老侯爺原配外家,素來跟長房更親近。即使黃憶秋不是黃家嫡支出身,不肯聽黃家嫡支的號令,但也同樣不會聽秦家二房的擺佈。她可以是黃家旁支之女,可以是秦家長房的姻親,秦家宗房媳婦的侄女,也可以是薛家的外孫女,但這裡頭有秦家二房什麼事呢?

倘若黃憶秋進宮後,果真得了皇上青眼,秦家二房也不過是獻美有功,一個牽線搭橋的功勞,賞賜點東西就完了,他們難道還能以寵妃的孃家自居,時不時跟黃憶秋見個面,借她的名頭在宮外作威作福麼?秦家本來就是皇后孃家,若真的淪落到這個份上,只怕二房那皇后親侄、國舅之子的臉面也早就丟盡了。

秦柏對二房的做法嘆息不已,對牛氏道:“二太太雖然經常做蠢事,但薛家人還算精明,怎會在這種事上放任二太太犯糊塗?還是說,因爲那姑娘是薛家的外孫女,薛家便也有了妄想?且不提皇上不是好色之人,多半看不上那姑娘見識淺薄,即使最後真叫他們心想事成了,薛家與黃家旁支難道還能任由二太太擺佈那姑娘麼?到頭來,不過是過橋抽板罷了。二房白白費了功夫,卻吃力不討好。二太太被人糊弄也就罷了,怎的連伯復也跟着胡鬧呢?”

牛氏哂道:“誰知道呢?你那個大侄子原也不是什麼正派好人。興許他也是被克用媳婦的好話給迷昏了頭,覺得若能獻一個美人進宮,搏得皇上寵信,是樁穩賺不賠的買賣,因此什麼風險都看不見了呢?你也別去管他們,都分了家了,二房又打算要搬走。你管他們幹什麼事呢?總歸不與我們相干,你去阻攔,他們還要怨你呢。他們想往宮裡送人,也要看皇上看不看得上。我看那個黃家的姑娘,皇上就一定看不上。有幾分象皇后娘娘又如何?不就是一張臉嗎?皇后娘娘難道是隻靠一張臉的人?換了是我,看到一個不知所謂的人頂着我心愛人兒的臉到處晃悠,我心裡只會更生氣,哪裡還有閒心去喜歡他?還恨不得撕了那人的臉呢!”

秦柏聽了好笑:“如此說來,我倒是可以安心了。原來夫人看我,並不是只看臉的。”

牛氏嗔了他一記:“好好的說到我們自個兒身上做什麼?孫女兒還在這裡呢!”

秦含真暗想,原來祖母還知道她在這裡,她都以爲自個兒忽然變成了隱形人呢。

對二房的做法,秦柏、牛氏議論過一番,也就不再多提了。他們如今遠在金陵,對京城裡的二房也無法造成影響,即使心中十分不以爲然,也很難做些什麼。況且秦柏對皇帝很有信心,並不覺得二房的計劃能成功,也就由得他們去了。不過,他還是在回信的時候,提醒了長房幾句,讓他們稍加留意,千萬別被二房給連累了。此外,就是給黃晉成捎了個信兒,告訴他黃憶秋如今是落到了秦家二房手裡,讓他示意京中的黃家嫡支,多提防一點,可別叫黃憶秋一家給架到火上下不來了。黃家關於女兒不能與宗室皇親聯姻的祖訓,知道的人多着呢。

兩日後,秦平的信也到了。

秦平在信中詳寫了自己被外放廣州守備的事,也提到了吳少英關於這個任命的種種猜測。雖然是說笑,但也證明了這確實是個很好的肥缺。不過秦平也向父親表示,自己絕不會做貪腐之事,倒是有意從家人中挑幾個精明能幹的,隨他南下廣州,興許能給家中添些產業,增加入息。

這事兒秦柏倒是沒有考慮過。他覺得自己如今手頭上的錢財產業已經不少了,家中僕從人口不算多,再添加產業,未必料理得來。況且錢這種東西,夠用就好。他過了三十年的平民生活,日常花銷並不大,對物質的需求也很少。只是秦平的話也有道理,他們三房人口簡單,生活簡樸,需要用錢的地方不多,但眼看着孫兒孫女們漸漸大了,將來成家立業,總是少不了銀子的。早些爲兒孫們積攢下家業,日後也好讓孩子們過得寬鬆些。秦平一心要爲女兒着想,他這個做祖父的,難道還不如兒子?

家中的管事,很有幾個能幹人。虎伯是秦柏心腹,從來離不得,就不提了。周祥年如今忝爲永嘉侯府大總管,總領全府事務,也是重責在身。他的弟弟周昌年於農莊事務上有長才,秦柏早已決定要讓他負責京城周邊的田莊管理。何信閤家遷到江南來,已經定下了江南總管一職。家裡能挑出來的人,就只剩下徐應年等幾個葉氏夫人生前用慣的舊人了。秦柏覺得,等到長子來了金陵,與他商議一番,再決定人選也不遲。

秦平的信後半段提到了何氏之死。因爲送信的人是永嘉侯府的人,秦平也少了顧慮,很直接地把趙碤在這樁案子裡的所作所爲坦然告訴了父親,並沒有隱瞞自己與吳少英將何氏捆了送回趙碤家,還讓人告了黑狀這一事實。不過他也坦言,雖然早料到趙碤會重罰有心背叛自己的何氏,卻沒料到最後會是那樣的結果。何氏死得很慘,只當是因果報應了,他心中還覺得鬆了口氣。如果何氏這回沒死,他興許還會再做點什麼吧?就連吳少英也不會坐視何氏平安逃脫一劫的,但那就未免會有違父親對他們的教導了。如今不必他們出手,何氏就先叫老天爺要了性命,對大家都是好事。

不過,吳少英也勸他,最好把情況跟梓哥兒說清楚了,不必隱瞞什麼,也免得孩子不清楚情況,讓外人三言兩語挑撥了去,對家人生出怨恨來。秦平自己不知該怎麼跟侄兒說,吳少英就攬過了這個任務,叫他心裡有些七上八下的,擔心吳少英不會哄孩子,還不知道會跟梓哥兒說些什麼呢。

秦柏看信看得直皺眉,對老妻說:“平哥是不是對梓哥兒還是親近不起來?這樣不是辦法,那畢竟是他親侄兒。何氏不好,跟孩子卻沒什麼干係。梓哥兒才幾歲呢?不能把何氏的賬算在他頭上。”

牛氏道:“等他們到了金陵,我們慢慢勸着就是了。平哥心裡有疙瘩也是難免的。如今何氏那賤人已死,再過一兩年,平哥的氣也消了,自然就好了。”她原本非常擔心孫子會爲其生母之死而傷心難過,但看到秦平在信裡說吳少英會去安撫梓哥兒,也就安心了。她對吳少英的印象非常好,知道他是個辦事極可靠的人。有他勸解着,梓哥兒會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的。

看過秦平的來信,秦柏與牛氏就沒什麼可擔憂的了,只需要專心等待兒孫們前來金陵團聚就是。秦柏倒是時不時抽空去尋認識的官員士紳,打聽廣州城的情況,好爲兒子做點上任前的準備工作。族學那邊因爲已經上了正軌,他除了偶爾過去上幾堂課,其他時候基本已經不必過問操心了。

秦氏族學如今是秦柏挑中的一個族侄代管着,管得挺不錯,賬目也分明。他早與秦柏約定好,日後每季——而不是每年——都會整理族學賬目,送上京城給三房查看。倘若哪個月的賬目出了問題,秦柏很快就能發現了,時間隔得不久,追查起來也更方便。

這位族侄做事用心,既能幹,又品行端正,在族中獲得了許多好評。秦柏覺得,即使他如今帶着家人離開,也能放心將族學交到這位族侄手中了。族人們都站在他這邊,對那族侄支持有加。沒人想要再讓秦克用回到那個位子上,把族學搞得烏煙瘴氣。

就連宗房的族長,也默認了這一事實。雖然心中仍在惋惜族學大權不是掌握在宗房手中,但他並沒有生事的意思。他不蠢,光是族務就夠他忙活的了。族學事關家族百年大計,只要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優秀子弟,族學是誰管着並不重要。他不至於目光短淺地只看到自己手中的權利,卻忘了身爲一族之長的真正職責。

族中重歸太平,族長爲防萬一,還教導過次子好幾回,讓他不要再折騰了,還是趁早另尋出路吧。秦克用人還年輕,又有幾分才幹,多年來打理族務,也有不少實幹經驗了,人脈也不缺。若是不再被束縛在族中,上外頭打拼去,興許能打下一份家業呢,未必就比不上一個宗子之位。

秦克用心裡有些猶豫了。

第七十九章 問明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三十五章 勸說第十二章 直覺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私話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二百八十五章 黑影第三百二十七章 可悲第七十章 說服第五百六十八章 爭吵第八十八章 藥方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語第三百七十四章 線索第二章 鐲子第七章 籌謀第十六章 探聽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五百零三章 攀親第一章 三年第五百一十章 真相第五百八十章 破壞第三十二章 純真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喜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七十四章 糾結第七章 發現第一百五十二章 詩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庚帖第九十九章 氣急第四百二十六章 背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婚第二百五十章 風波第四十二章 盧家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一百八十四章 金口第一百七十五章 等待第一百一十七章 疑點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二十五章 建議第八十五章 生氣第七十章 說服第二十五章 告狀第二百章 含珠第七百一十九章 藏書第三百六十九章 長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荒第一百一十六章 迴歸第一章 真相第四十章 膽怯第六十章 密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五百四十二章 肝疼第二百三十章 反覆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三十八章 族學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環第一百零九章 和善第一百九十九章 到家第十四章 膈應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甘第二百五十五章 擇地第二百七十四章 幫忙第一百六十一章 偷聽第一百三十三章 賠禮第二百三十七章 派人第五十五章 馬屁第二百七十章 來信第六十九章 拜訪第一百一十章 元宵第一章 信息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三十八章 處境第三十二章 年禮第五十六章 憐惜第五章 課程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三十章 絕情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一百六十二章 邀請第七十二章 鬱悶第五百四十三章 學習第四百六十七章 喜悅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二百四十七章 冤枉第九章 當年第五十三章 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