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隱瞞

姚氏帶着玉蘭離了明月塢,回到自己住的盛意居里,卻總有些心神不寧。

不是她想太多,而是在書信帖子上薰香,素來是秦皇后娘娘生前慣用的做法。她身邊侍候的人也學着這麼做,至今還如此行事呢。皇后娘娘身邊幾個大宮女,除了留在東宮照顧太子殿下的伽南嬤嬤外,另外幾位都在念慧庵出了家。出家後,她們自然各有法號,但未出家前的名字,卻都很別緻,都是各色香料、香藥的名兒。三十年下來,幾位大宮女除去死了的,活下來的還有四位,分別是:甘鬆、鬱金、杜衡與白芷。雖然出家後已經改了名,但她們若送什麼書信、帖子,還是習慣薰香,而且薰的就是自己俗家名字那種香,哪怕那香氣未經合香,不大好聞,也照用不誤,只當作是署名。

姚氏自個兒初嫁到承恩侯府來的時候,曾一度覺得這種做法很是風雅,便也學着照辦。她的名字並不帶香料,便挑了一種最喜歡最常用的薰香,私下與丈夫書信傳情時,也不署名,只以薰香暗示。小夫妻倆當年拿這個當情趣,足有小半年呢。可惜後來有一回秦仲海無意中將信落在了外書房,被二房秦伯復看見了,見信上並無署名,還以爲他是在外頭找了相好的,特地拿到承恩侯夫妻跟前告狀,勸堂弟潔身自好。這事兒固然是個烏龍,但姚氏深覺丟臉,從此再不這麼做了,只是心裡早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說三老爺秦柏一家明日要去的是積香庵,而不是念慧庵,但那個帖子薰的香,也未免太巧了,說不定便是白芷送來的。也許是她多心,但不把事情弄清楚了,姚氏無法安心。

於是她便對玉蘭道:“去叫個人到前頭車馬院問一聲,明兒三老爺一家要出門,想必要叫車,看他們派的是誰?都有些什麼人跟着?”

玉蘭多少猜到幾分姚氏的疑惑,答應着去了。不到半個時辰,便有了消息,玉蘭親自來向姚氏回稟:“三老爺吩咐了,說不用咱們府裡的人,只帶虎伯一家三口出去,連梓哥兒的乳母都不帶。前頭原要派人駕車,也被三老爺駁了,只要兩輛車,叫虎伯與虎勇父子倆各駕一輛。因着虎伯一走三十年,虎勇也不大熟悉京中道路,方纔已是叫了一個身上沒有差使的車伕,駕了一輛小車,出府認路去了,聽說是要把從咱們侯府到城外積香庵,連着那一帶幾處寺庵、市集與飯館的道路都要認一認呢。”

姚氏聽了,心下猜疑更深:“既然不熟悉道路,還要特地叫人駕車出去認路,爲何不索性用府裡的車伕算了?難不成明兒三老爺一家去的地方,是不能叫府里人知道的?可積香庵又是什麼稀罕的去處?往年咱們家裡也有人去過,除了那桃花林的景兒還好,別的都沒什麼稀奇的。還是說……積香庵只是幌子而已?他們明兒要去的是別的地方?”

玉蘭有些吃驚:“奶奶,三老爺要去什麼地方?”

“我也說不準……”姚氏皺起眉頭,“方纔我聽三丫頭的口風,似乎那帖子上只說了積香庵,沒有署名就罷了,也沒提別的地兒,除了是約在積香庵見面,還會在哪裡?可是三老爺這遮遮掩掩的作派……難不成見面的地方尋常,只是要見的人不一般?”秦柏這是要瞞着秦家長房與二房的人,與白芷她們相見麼?

玉蘭想了想:“三姑娘說了,約三老爺去見的是他早年的故人,三老爺還把三太太和三姑娘與梓哥兒都帶上了,可見是通家之好。這樣的人,又有什麼不一般的呢?”

姚氏不答,只問玉蘭:“那個香……我是說三丫頭手指頭上沾的香,你可覺得熟悉?”

玉蘭笑道:“奴婢聞見三姑娘手上沾的香時,她已經沾了奶奶帶過去的香,兩種香混在一處了,除了聞得幾分白芷香的味道,還能認出什麼?奶奶是覺得這薰香的用法眼熟,擔心是念慧庵裡那幾位師太給三老爺送帖子來麼?”

姚氏擺弄了下桌上的茶碗:“你也覺得是這樣麼?”

玉蘭道:“奶奶也這麼想?其實若果真是如此,也不奇怪。積香庵的主持靜虛師太,與念慧庵裡那幾位都是有來往的。兩家庵堂離得不遠,附近再沒有第三家庵堂了,其餘不是寺廟就是道觀,只它們兩家來往多些。前兒奴婢去念慧庵的時候,有一位師太就曾跟她嫂子說,平日見面不容易,送書信進庵又麻煩,家裡老人病得重了,若有什麼大事,要告訴她的,就讓送信到附近積香庵去,請主持靜虛師太幫忙捎句話。靜虛師太幾乎每個月都要進念慧庵裡解說佛法,與庵中幾位師太都是老交情了,捎個口信極容易的。到時候,她再想辦法求個恩典,回來爲老人唸經送終。以兩家庵堂的交情,既然念慧庵難進,約在積香庵裡見面,也是有的。”

這就是了。

姚氏嘆道:“是鬱金嬤嬤說的吧?她老子娘上月就開始病重了,聽說一直不見好,怕就是這兩個月的事。當初聽說就是她放不下自己老子娘,雖願意爲皇后娘娘出家,卻也求了聖上,得了每季與家人相見的恩典。她若不是爲了她娘,也不會指點你們往積香庵去。三十年了,我們何曾聽說過她與念慧庵以外的什麼人有交情,可以私下幫着傳信?”

既然知道了積香庵與念慧庵之間的淵源,姚氏基本就已經能斷定,是白芷寫了那封帖子,送到清風館去了。知道了這一點,姚氏心裡便不大高興。

玉蘭察顏觀色,緩緩道:“其實,幾位師太都是皇后娘娘昔年貼身侍候的人,又是從咱們家裡出去的,自然也跟三老爺熟悉。那日奴婢奉奶奶的命,前去念慧庵裡報了一回信。興許是幾位師太知道三老爺回來了,便想見他一見,敘敘舊誼?再者,皇后娘娘臨終前,不是一直唸叨着三老爺麼?如今三老爺回來了,幾位師太哪怕是爲了皇后娘娘,也當與三老爺見上一面,問問他這些年來的經歷的。”

“若果真如此,也沒必要瞞着我們。”姚氏淡淡地道,“這帖子是怎麼送入府裡的?誰做的信使?吳監生今兒可沒回過府,怕是幾位師太另託了府中人辦的吧?若不是三丫頭無意中說起,這會子我還被矇在鼓裡呢。三老爺要帶着一家老小出門,也沒跟我們說緣故,連府裡的車伕都不用,可見是要瞞着我們。這又是何必?難不成我們還能攔着不讓皇后娘娘身邊的舊人見三老爺不成?還有那日,你去庵中送信,幾位師太是如何打你回來的?她們可曾提過要見三老爺?半句口風不透,這般神神秘秘地是做甚?!”

玉蘭那日去念慧庵,幾位師太確實都沒說什麼,還說三老爺回京是好事,但願侯府日後能更好,一家和睦,皇后娘娘在天之靈知道了也歡喜。除此之外,真是半句話都沒有多說。姚氏也是因此才放下了當日疑惑的。如今白芷等人忽然約見秦柏,難怪姚氏要埋怨了。

她是這承恩侯府的當家奶奶,府中竟然還有下人瞞着她做事?

等傍晚秦仲海從衙門回來,姚氏就拿這事兒跟他抱怨了。秦仲海有些驚訝,接着便皺起了眉頭:“幾位師太平日少見外人,連父親、母親,她們都不甚熱絡的,如今要見三叔,當真只是爲了敘敘舊誼,問問舊事麼?”

姚氏道:“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緣故?”她忽然想起一事,“該不會……是要問當年三叔回京城卻被侯爺騙走的事吧?可三叔不是說過,皇后娘娘對此是知情的麼?那皇后娘娘身邊的人,沒理由會不知道呀?”

秦仲海看了妻子一眼,閉口不談。姚氏見狀便嗔道:“不說就罷了,當我稀罕知道呢!”轉頭去看兒子。秦簡正坐在外間做功課,一會兒就該吃飯了。

秦仲海有些坐立不安。他知道些內情,倒不擔心念慧庵中的白芷等人與秦柏相見,會鬧出什麼來,他只是擔心真正要見秦柏的,並非白芷四人。

秦仲海起身就想往外走,姚氏見狀忙叫住他:“快要吃飯了,你這是要上哪裡去?”

秦仲海說:“我去清風館看看三叔。”

姚氏卻有些半信半疑:“好好的這時候過去做什麼?外頭天都黑了。難不成你是想問明天三叔出門的事?果然有古怪對不對?你是要勸他別去?還是求三叔別在幾位師太面前說侯爺的壞話?”

秦仲海聽了她的話,又改主意了,坐回原位:“沒有的事,我只是去尋他說說家常罷了。”

姚氏哂道:“你何必騙我?這又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這時候,秦錦華到了,玉蘭等幾個丫頭也送了飯食進來,晚飯開始了,秦仲海便不再多提。

一家人吃完了晚飯,秦簡對秦仲海說:“父親,方纔我做功課,有幾處不大明白的地方,想向三叔祖請教,又覺得太過唐突,心裡不大好意思。父親能不能陪我一道去,替我求一求三叔祖?”

這真是瞌睡遇上了枕頭。秦仲海大喜:“好孩子,你有心上進是好的。父親陪你去。”

秦簡嘴角微翹。

第一百四十章 坦言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產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喜帖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喜第六十八章 棄暗第五百一十七章 探望第五百五十章 打擊第五十四章 試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撒嬌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後續第二百七十章 來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許崢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六百一十章 中秋第四百六十一章 算計第三十八章 處境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升第八十五章 膈應第九十四章 重燃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二百七十六章 叔侄第三百二十章 門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爲鑑第二百二十六章 平息第六百六十五章 邂逅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荒第一百七十九章 交換第二百零九章 葉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三章 恩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矇混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七十四章 任性第九章 古畫第三百七十五章 表態第一百五十七章 私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庚帖第一百八十章 好人卡第二百零九章 期望第二百章 病倒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面第六百八十八章 狀況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二十三章 入住第一百四十九章 壓力第十八章 請求第五十三章 見面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二百四十九章 產業第一百零一章 爲母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五十七章 盤賬第五十一章 故友第八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九十四章 歸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三十八章 處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藥瓶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二百四十章 起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二百八十五章 黑影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四百八十章 倉促第一百零二章 賠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意圖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妻妾第五百七十一章 見證第一百八十八章 生疑第一百零九章 小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五百零一章 流言第二百零六章 小產第二百章 含珠第十八章 請求第二十八章 夫妻第九章 當年第三百一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質問第四十五章 小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日第七百一十二章 白眼第二百零一章 常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產業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二十章 合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二百一十一章 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