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宿命

秦含真確實已經不耐煩理會秦錦儀的事了。不過她幾個月前才鬧過一場,現在這麼快又鬧起來,到底是怎麼回事?

秦錦儀控訴裴大奶奶要下毒害兒媳,這不是老黃曆了嗎?當初秦錦儀能當着衆人的面把事情告訴母親小薛氏,裴大奶奶但凡不是個蠢人,就該知道這一招不能再用了吧?她收手了,那還能堅稱一切都只是個誤會,她沒有要害兒媳的心思,如此也就不必被秦家抓住把柄了。但如果她再下手,豈不是證實了秦錦儀先前所言屬實?秦錦儀再不得臉,也是秦家的女兒。她犯了錯,婆家要罰她是一回事,下手害人性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秦錦儀鬧着要和離,裴大奶奶也沒答應,這難道是非要人家死在裴家,也不能放人活着離開的意思嗎?

到底是裴大奶奶太蠢太毒,還是秦錦儀太會鬧騰了,惹得原本打算收手的婆婆再也忍耐不住,非要致她於死地不可?

秦含真問祖母牛氏更多的細節,牛氏卻只能說個大概,這還是方纔小薛氏在盛意居那邊向她與姚氏哭訴時提到過的:“好象是先前鬧騰過一回後,她暫時消停下來,不再吵着要和離,卻還是不願意與丈夫同房。裴大奶奶擔心兒子會沒了子嗣,便要給他納妾。好不容易從親戚家的旁支裡挑中個庶女,還未下聘呢,錦儀丫頭那邊就聽說了消息,鬧起來了。”

秦錦儀從前被禁足時,身邊沒個心腹,想鬧也鬧不了。可自打蔡家出了個皇后,二房那邊得了好姻親,裴家本來已經冷下去的心,便又熱乎起來了。裴老夫人與裴二奶奶、裴三奶奶並不知道裴大奶奶下毒之事,還以爲這門姻親可以挽救一下,不但能沾秦家的光,連蔡家的光也能沾上呢,便叫裴大奶奶將秦錦儀的陪嫁丫頭、陪房們還回去,就當是做給親家小薛氏看的。裴大奶奶心虛,又沒有藉口違了婆婆的令,只得不情不願地放了人。當中有幾人並未被裴家收買的,又覺得秦家更得勢,心裡還是向着秦家那邊。秦錦儀要鬧,她們就幫着鬧騰起來了。

這回鬧得有些大,只可惜,鬧到裴老夫人面前,秦錦儀也不是佔理的。裴老夫人再不喜長房,裴程也是她親孫子。孫媳婦不肯爲孫子生兒育女,就沒有攔着丈夫納妾的道理。她還想要維持與秦家的姻親關係,便拿話打發了秦錦儀。秦錦儀不甘心,吵着說要和離。裴老夫人着惱,示意長媳將人重新軟禁起來,再繼續安排裴程納妾事宜。

裴大奶奶大約是被秦錦儀的舉動嚇了一跳,心中怨恨更深,便又下了一回手。只是這次秦錦儀學乖了,早有提防,身邊又多了幾個人手相護,不但沒中她的暗算,反倒還成功逃出了裴國公府。若不是秦伯復還咬緊了牙關,不肯鬆口放她進家門,她這會子早就大歸了,不至於只能滯留在外。

小薛氏得了女兒的信,便上裴國公府哭罵了一場,裴老夫人才知道長媳下毒之事。雖然她對秦錦儀怨忿難消,可是長媳行事不當,也落下了把柄。如何處置裴大奶奶,那是裴家的家務事,秦錦儀卻着實把夫家得罪狠了。裴程覺得她害了生母,終於在妹妹的勸說下,決心和離了。無奈裴老夫人覺得與秦家斷親,太過可惜,遲遲不肯鬆口。但裴二奶奶那邊,倒是透出些口風來,覺得秦錦儀若是與裴程析產別居,倒是可以接受的。如此,秦錦儀不必在裴家住,面對不和的婆婆與丈夫,又不能干涉裴程納妾生子;而裴家也能保住與秦家、蔡家的姻親關係了。

問題只在於秦伯復不願意接納長女回家,也不肯承認自己有個與丈夫和離的女兒,連析產別居的做法都不願接受,說會影響了秦家聲譽。他還聲稱,秦家是秦太后的孃家,門風教養都是十分嚴厲的,女兒若做了丟臉的事,寧可她死在夫家,也不能容忍她被休棄!

其實小薛氏心裡明白,這是秦伯復記恨長女,又對裴家懷恨在心的緣故,看不得秦錦儀與裴家人好罷了。他寧可看到秦錦儀與裴家人長長久久地生活在一起,相看兩相厭,互相折磨。只是事關女兒性命與未來,小薛氏這個慈母是恨不下心的。她來求長房、三房,一來是想借助長房和三房之力,逼丈夫秦伯復讓步,另一方面,也是想給女兒秦錦儀找個容身之所。要是秦伯復始終不肯答應讓女兒回孃家,那長房與三房,便是可以收容女兒的地方了。一直住在外頭的宅子裡,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秦含真聽完牛氏的說明,便忍不住哂道:“大伯父就是存心損人不利己。裴家都這個樣子了,一直跟他們維持姻親關係,有什麼好處?讓大姐姐與裴程和離之後,再想法子折騰裴家人,還不是一樣的?現在讓他們兩邊鬧騰得厲害了,嚷嚷出去,爲世人所知,難道大伯父臉上就很有光?就他家裡那行事,也好意思說門風教養有多麼嚴厲呢。太后娘娘的臉面,難道不是早就被他們踩過幾回了?大姐姐人都搬出裴家了,遲遲不和離,也影響不到她的人身安全,倒是白白把她的嫁妝便宜了裴家人。這筆賬大伯父就不會算嗎?”

牛氏道:“他未必不會算,只是心裡那口氣咽不下去罷了。他至今還覺得,要不是傷了手,這會子登閣拜相都是有望的,壓根兒就看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我看哪,錦儀丫頭當初把他的手給弄折了,恐怕就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孝心了吧?否則,就你大伯父那得志便猖狂的性子,不定什麼時候就把自己的小命給折騰沒了,還不如眼下這般,拖着傷手在家裡做閒人來得太平呢!”

秦含真挨近了祖母,小聲問:“那我們就真的不理會這事兒了嗎?任由大伯父跟大姐姐對峙僵持?”

牛氏嘆道:“我是真不想再攪和你大姐姐的事兒了。不過你二伯孃可能會出手,應該用不着咱們摻和。”

“二伯孃?”秦含真大爲驚訝,她以爲姚氏如今已經不愛管外頭的事了呢。

牛氏道:“你大伯孃哭得那樣可憐,你二伯孃本來還不想理她的,叫她一句話打動了,說是此事關係到你大姐姐的性命,救人一命,只當是給簡哥兒未出生的孩子積德了。你二伯孃這會子正一心念着孫子呢,左右不過是幾句話的事兒,說不定就真出手了。”

秦含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不過……秦含真有點懷疑,姚氏要是出手了,真能叫秦錦儀心想事成嗎?

其實她人都不在裴家了,這會子要裝個死,換成秦氏族女的身份改嫁,也不是很難辦吧?裴程那邊得了喪妻的信兒,也就自由了,應該不會出來礙事。秦錦儀爲了脫身,都願意嫁到薛家去了,怎麼就沒想到這一茬呢?難不成……她是寧可嫁到薛家,也不願意答應秦含真當初提出的條件,放棄秦家二房嫡長女的身份?那她是圖個什麼呀?!薛家又不是不知道她是誰。她總不會是爲了將來嫁到薛家後,再向外人顯擺自個兒的家世不凡吧?亦或是說……她其實並非真心想要嫁到薛家去,之所以這麼說,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孃家人幫她脫了身,她就可以變卦了?

秦含真猜來想去,也說不清秦錦儀的想法,但姚氏很快就出手了。她打發玉蘭隨小薛氏去了二房一趟,也不知道跟秦伯復說了些什麼,秦伯復總算鬆了口,願意出面去跟裴家談女兒與女婿和離之事。只是裴老夫人還是咬緊了不肯答應孫子孫媳和離,轉天秦家就傳出秦錦儀投繯自盡的消息。很快,滿京城就傳起了小道傳聞,指裴家精窮了,爲貪圖兒媳嫁妝,下毒害兒媳,兒媳想要和離保命,裴家又不答應,結果逼得兒媳自盡。裴家名聲頓時臭不可聞。裴老夫人與裴家其他人想要辯解,卻又拿不出活着的秦錦儀來證明。偏這時候,裴大奶奶被送進家庵禁足的消息也傳了出來,似乎坐實了她確實犯了大罪的說法。

裴大爺、裴二爺原本託人在吏部活動得差不多了,馬上就要起復的,這下也沒了下文。就連裴國公生前的門生故舊們,也有些疏遠他們的意思了。裴程續絃之事,更不可能有人提起,裴茵的親事更是遙遙無期,連邀她上門參加宴席的人都瞬間消失。裴國公府上下頓時落入了尷尬非常的境地之中。

這時候,秦伯復再帶人上門收回女兒的嫁妝,便再無人敢阻攔拖延了。嫁妝中有被人剋扣過、“借用”過的,裴老夫人寧可賠上自己的私房,也要填補回去,免得再叫秦家人傳壞了自家名聲。秦伯復倒是沒有跟他們囉嗦什麼,冷着臉,押着載有嫁妝與陪房的馬車走了。他看到裴大爺臉上的表情,想起自己收回了一大筆財產,心情總算稍稍暢快了些。他決定要從這幾車財物中挑選一部分,送到長房去,就當是謝過弟妹姚氏替自己解決了不孝女帶來的麻煩的謝禮吧。

姚氏得了二房多少謝禮,秦含真並不知情。她只是聽說,小薛氏對姚氏感激涕零。由此可見,秦錦儀並沒有真的死了。秦含真後來從繼母蔡勝男那邊聽聞,小薛氏命心腹將秦錦儀藏到了京郊的莊子上,只等春暖花開後,便要將人送到江南薛家本家,依薛氏所言,安排她與薛家子弟完婚。

一直排斥嫁進薛家的秦錦儀,終究還是要成爲薛家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宿命吧?

秦錦儀能逃得生天,終身有托,將來也不能再打着秦太后侄孫女兒的旗號,給秦家其他姐妹們帶來麻煩了,秦含真對此挺喜聞樂見的。只是堂姐名義上身故了,秦含真就要服上九個月的大功孝期,又覺得自己很吃虧。

不過,正月元宵那日,承恩侯府傳來了喜訊,餘心蘭要分娩了。秦含真也就把心中那點子不滿拋到了腦後,迅速趕往承恩侯府,迎接小侄兒的降世了。

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崇第二百零六章 主次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託第二百一十九章 返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遊第三十章 絕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軟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五百四十三章 學習第九十二章 信使第三十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四百七十九章 着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五百五十二章 改觀第三百三十五章 舊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席間第六十章 密議第二百零七章 候產第二百五十六章 支持第二十三章 憤怒第三十五章 來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吐血第四百三十五章 訓父第一百五十章 春宴第五十章 心虛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三百六十章 謎案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二百三十九章 遇見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二十五章 擇居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四百六十四章 憤然第三百六十三章 到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藏書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十五章 心虛第四十八章 用功第二百七十章 暗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宅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意外”第二百七十六章 叔侄第二百零七章 出遊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三百九十九章 梳妝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六百九十一章 生死第二十九章 青睞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產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門第五百六十四章 糾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連第二百三十九章 遇見第二百五十章 風波第六百一十六章 初一第十六章 探聽第二百三十七章 正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一百五十二章 詩會第九十一章 疑問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一百九十九章 落水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報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九十章 表態第二十章 合力第五百三十章 和睦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十二章 直覺第九十四章 許諾第一百七十九章 摹本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目的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慰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五十三章 香氣第四百七十九章 着急第六百五十二章 茶會第二十二章 嫉恨第六章 船上第二十六章 驚聞第九十九章 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