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通信

蔡元貞被冊封爲新皇后,這個消息讓京城上下的人震驚不已。但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衆人又覺得這再理所當然不過了。京城裡的名門閨秀,還有哪一位比蔡元貞更出色呢?無論是才貌學識,禮儀教養,她都是頂尖的。論家世,也少有人能比。

如今雲陽侯府風頭正盛,卻也不是沒有人在暗地裡說些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的話。早有人提出雲陽侯勝得遼東大戰後,就該封國公了。但也有人覺得他已足夠風光,既有爵位,又在朝中有實權,手中還有兵權,家族子弟衆多,又幾乎全都年青有爲,前程似錦。再給雲陽侯封國公,只怕就沒人能再約束他了,軍中亦要一家獨大,不利於社稷穩定。但若是雲陽侯的嫡長女嫁給了新君做正宮皇后,雲陽侯順理成章就會成爲承恩公,既封了國公,又不會得到國公的實權。還有人已經在考慮,是否要在蔡家人成爲外戚後,施以打壓呢?畢竟秦家兩侯府例子在前,雲陽侯府也當依舊例行事纔對。

總之,朝野之間,大多數的人都十分贊成蔡元貞這位新皇后的人選,而剩下那少數人,則出於各種陰謀論,亦覺得皇家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對朝廷有利,於國家有利,亦是對新皇后的人選喜聞樂見。如此,禮部與內務府合力籌備起了新君大婚的儀式,竟然是各方各面都積極配合,無人從中做梗,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

禮部尚書唐老大人,還帶頭贊同新皇后的人選,與兒子們積極地幫忙籌備婚禮,對新皇后的種種待遇規格,都是依照最好的一等來,好象他自個兒的女兒不是新君的元配似的。他的幾個門生私下問過他,是不是礙於宮裡的意思,才被迫這般委曲求全?他卻是理直氣壯地道:“小女並未得封皇后,僅是太子妃罷了。皇上大婚,娶的乃是頭一位皇后,雖非元配,卻是元后,自然不可怠慢。禮數如此,怎能說老夫是被迫的?”

幾個門生頓時啞然,太子妃唐氏因涉及楚正方謀逆一案,不得追封,卻是無人可質疑的。再看唐家人也個個心甘情願,並沒有勉強的意思,便打消了心頭的種種猜疑,也跟着唐老尚書,對新皇后入主後宮一事真心歡迎起來。

不管怎麼說,新君有了正宮皇后,還是一位正當婚齡、身體健康、教養良好的正宮皇后,自然皇嗣有望了,不是麼?如今新君只有兩位皇女,膝下實在是太過淒涼了。只盼着蔡皇后入宮後,能早日爲新君誕下麟兒。皇室後繼有人,天下臣民便也都心安了。

朝廷上是一片贊同之意,民間就更不會有反對之聲了。百姓們還記得雲陽侯是帶領朝廷大軍,在春天時打敗了南侵的北戎大軍,保家衛國的大英雄呢。大英雄的女兒做了皇后,那不是件大好事麼?況且皇帝大婚,那是多大的一件盛事兒呀!本朝自開國以來,還是頭一回有皇帝在位期間迎娶皇后呢。新皇后入宮時,說不定百姓還能去圍觀鳳駕,這樣的盛事,夠他們做幾十年的談資了,怎能錯過?!

京城上下頓時一片喜氣洋洋,還有許多百姓甚至開始清潔打掃自家的房屋門面,採買顏色鮮豔的花卉做門前的點綴,又或是買來大紅綢布、大紅燈籠,掛在門前作喜慶擺設,好與皇家同喜。

另一方面,京城內外有名號的人家,也都紛紛往雲陽侯府送去各種賀禮、添妝,就盼着能讓新皇后對自己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將來也好抱大腿了。至於那些與蔡家有姻親關係又或是舊交情的人家,不管前些時候楚家得勢時,他們是何態度,都要主動貼上來表現自家的友好了。

誰能想到呢?他們當中那些曾經做過牆頭草的人,也不過是顧慮到太子妃唐氏的面子,纔在楚家的威勢前退讓,對蔡家人的困境視而不見罷了,可如今太子妃唐氏早已埋進了土裡,蔡家卻出了新皇后,真真是世事無常。想要後悔當初自己站錯了隊,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竭盡全力,彌補與蔡家的關係了。

雲陽侯府門前一時車水馬龍,蔡家人倒是很淡定,誰上門來都是依禮相待。親近些的人家送的禮,他們照收不誤。那些曾經冷待又或是背叛過他們的人家,他們就淡淡地了,一般的禮物可以收,貴重的就免談了。禮尚往來而已,又不是收了人家的好處,他們就能忘卻前事的。就算雲陽侯府日後會成爲外戚,該幹嘛就幹嘛,蔡家子孫並不會因爲自家出了個皇后,就忘記了自身的職責,還要繼續爲朝廷百姓盡忠職守呢。

昔日曾與蔡元貞交好的閨秀,自然也要跟着長輩們上門來恭賀了。就連曾經因爲親事與蔡家生隙的裴茵,也要厚着臉皮,忍着羞愧,跟着母親嬸孃們上門巴結討好。丟了蔡十七這門親事,裴國公府已經罵了她不止一回,她心中也是懊惱無比。但現在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她只能賠着小心,遠遠地看着已經高攀不起的雲陽侯夫人、蔡世子之妻盧悅娘、蔡元貞姐妹、蔡三太太等人,改而對幾個蔡家旁支的年輕媳婦笑言討好,忍受着對方的冷臉,心中再一次爲了過去的愚蠢與短視悔恨萬分。

前來恭賀蔡元貞的,自然不僅僅是裴茵這樣的塑料閨密,還有真心與她結交的閨中密友。然而,由於秦家正在守孝,無論是秦含真、餘心蘭還是秦錦華,都沒法親自上門來恭賀,只能另行派人送上賀禮,再稍帶一封賀信罷了。

秦含真寫這信時,還有些糾結。她知道蔡元貞是新皇后人選的消息,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但因爲聖旨未下,她遲遲沒敢跟蔡元貞說恭喜。而如今旨意下來了,蔡家熱鬧非凡時,她又不知該送什麼樣的賀禮過去。最關鍵的是,這賀信要怎麼寫呢?

蔡元貞即將成爲正宮皇后,確實是件十分榮耀的事。若秦含真是古人,可能就沒這麼糾結了。但她偏偏又不是。她心裡怎麼想都覺得彆扭。蔡元貞在芳齡十七八歲的年紀,嫁給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爲繼室,還要承擔儘快爲他生兒育女的職責。這樁婚姻無關男女感情,純粹是合適,又或是有政治上的考量。就算蔡元貞自己願意爲家族奉獻,這又能算得上是一件值得讓人去恭喜的事嗎?

秦含真總覺得這賀信有些難以下筆。賀禮倒是好辦,郡王府裡自有人會替她辦妥的。但這賀信,務必要她親筆寫來。等到趙陌提醒她,時間不能再拖了,她方纔用十分合乎禮儀規範的方式,恭謹有餘,親切不足地寫好了一封短信,說了一番恭賀的套話,然後唉聲嘆氣地,讓趙陌代表自己,將賀禮賀信送到了雲陽侯府上。

第二日,蔡元貞就打發了心腹大丫頭,給秦含真送了回信過來。

蔡元貞在回信裡說,看到秦含真這位好友的賀信,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擔心秦含真是因爲她被冊封爲皇后一事,對她有了誤解。她雖然早就知道了宮裡的意思,卻因爲旨意未下,一直不敢向外透露,並非存心隱瞞好友。她也知道等她入宮,她們朋友之間的關係,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了,日後在宮中相見,她們便成了伯孃與侄媳婦。可是在她心中,秦含真仍舊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往昔交往時的美好情誼,將會永遠記在她心裡。她希望秦含真日後不要因爲彼此的身份關係有變,就與她疏遠了。無論是寫信還是見面,都能繼續將她當成是最好的朋友。

蔡元貞這信寫得很長,看得秦含真鼻頭髮酸,心裡更是慚愧不已。蔡元貞仍舊視她爲最好的朋友之一,她卻在這裡糾結這個,糾結那個的,忘了好朋友即將結婚,還在等着她的祝福呢。

秦含真立刻回了一封長信,說了許多真心賀喜的話。當然,她不會在信裡白目地提起什麼蔡元貞與新君之間的年齡差距,還有這樁婚事是否值得祝福之類的廢話。她只是多提了些近日家中發生的瑣事,還有自己所瞭解的新君性情喜好,安撫着新嫁娘那顆在婚前可能會感到不安的心。她恢復了從前通信時,那種親切又平等的語氣,不再象先前那賀信一般,客套中透着生疏了。

信由蔡元貞的丫頭帶了回去,當天就有了回信過來。蔡元貞十分高興能接到她這封信,說了些近日不安的心情,還謝過她告知自己新君的性情喜好。這方面的消息對於蔡元貞來說,可以說是最需要的情報了。秦含真看了,想想蔡元貞進宮後,只怕不僅僅是需要與新君相處融洽,太皇太后那裡,太上皇那裡,還有敏順郡主、王太嬪等人,各方面的情況都需要有所瞭解纔好。她在守孝前,可以說是宮中常客,在這方面還是能給蔡元貞提供不少幫助的。她跟趙陌商量過,便挑了些不犯忌諱的事情,寫在信裡,提醒蔡元貞。蔡元貞那邊自然是感激得很。

蔡家世代都沒人與皇室、宗室結下什麼姻親關係,宮裡的消息,他們都是抓瞎的。頂多就是雲陽侯父子能說出些太上皇與新君在討論政務時表現出來的性情喜好,外加雲陽侯夫人等誥命們晉見太皇太后等後宮貴人時的印象而已。沒人能比秦含真更清楚皇宮衆人是什麼樣的性情了。這纔是蔡元貞在大婚之前,最需要的東西。又比宮中派來指點禮儀的嬤嬤們,說得更透徹深入一些。

秦含真與蔡元貞開始了定期的通信,兩人之間完全靠心腹丫頭低調地互相傳遞信件,比起早前,情誼似乎又更深了幾分。就在秦含真斟酌着,下一封信該跟蔡元貞說起哪位宮中貴人的性情時,別院忽然迎來了一位意外的客人。

小薛氏臉色慘白地向秦含真哭訴:“三姐兒,求你救救大丫頭吧!”

第六百九十八章 告狀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四百九十五章 應對第六百零八章 節奏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一百五十二章 兄妹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醒第一百一十七章 疑點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一百三十一章 裝傻第二十二章 證人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第五百五十七章 後續第五十章 甩鍋第六百八十四章 悔恨第五百章 嬉鬧第六百零九章 可惜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二百四十四章 撒嬌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四十六章 唐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一百六十章 拒絕第一百五十一章 提醒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喜第十八章 定名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十五章 馬屁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第五十一章 猜度第一百五十三章 創業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喜第八十二章 激勵第六百五十九章 串門第三百零九章 喪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四十二章 家常第七百二十一章 喜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五百三十一章 討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來接第五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一百二十五章 衝突第八十七章 惶恐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五百六十三章 差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可憐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四百零六章 妄想第六百六十六章 聽聞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六十六章 分說第一百二十九章 祈福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五百一十七章 探望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一百二十二章 禮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敘舊第八十五章 生氣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三百七十章 吐血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一百二十章 請罪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二百二十九章 誤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三十五章 身份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別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後悔第二百章 含珠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覺悟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一百零四章 琴課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六章 船上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六十一章 決定第四百章 轉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助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六百八十八章 狀況第一百六十四章 溜走第九十八章 翻臉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一百三十七章 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