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楚成王擒獲宋襄公,本想好好敲詐宋國一筆,不料宋國居然用另立公子目夷爲君對抗,這樣一來,宋襄公作爲宋國國君的身份改變,居然沒有油水好撈了。
楚成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帶着宋襄公前往亳都,要求和魯僖公會面,決定宋襄公的生死。這當然不是尊重魯僖公,而是爲了殺雞給猴看,威嚇或者說是震懾行動。
震懾行動通常是大國對小國進行,但是如果對方很有骨氣,或者說實力相當,恐怕將落入正面交鋒的尷尬局面。
魯僖公帶領大夫仲遂前往亳都與楚成王會面。
一到亳都,便用私禮拜見成得臣,請成得臣在楚成王面前好言幾句,多行方便。
看來魯僖公也不是容易被擺佈的,一上來先埋好了伏筆。
魯僖公和楚成王見面之後當然一頓寒暄,互相致意,加上之前在盂地會盟的陳、蔡、鄭、許、曹五國諸侯,一共是七位諸侯在亳都相會。
除了楚成王,其餘這幾位諸侯見面商議,嚇都嚇死了,說是主持正義,見面就抓,回頭就打,他還最厲害,這可如何是好?
鄭文公說眼下這局勢,既然大家都在這了,楚成王擺明了是要做盟主,那我們就尊他爲盟主好了。
魯僖公憤然說道,“諸侯霸主不是憑武力威嚇就能做的。當日齊桓公如何對待大家,想必大家也心中有數。齊桓公對諸侯那可是扶危濟困,楚成王如何能比?而且我們曾經和宋襄公會盟,難道眼看着宋襄公被害?那不但宋襄公,恐怕在座的諸位都要成爲天下笑柄了!楚成王如果能夠釋放宋襄公,那寡人還能有什麼疑問呢?”
宋襄公聽到這番話,恐怕眼淚都得掉下來了。
在楚成王的白色恐怖之下,原來魯僖公就憑着葵邱會盟一見,還能爲自己伸張正義,實在哪能可貴。
這一番話說的諸侯心服口服。
的確,就算大家都滿足了楚成王的心願,那豈不是成爲天下人的笑柄?
仲遂趁機將這話轉告成得臣,當然楚成王也知道了諸侯的心意。
這次楚成王沒有擰着來,他明白人心向背是大義所趨。楚國可以抓住一個宋襄公,甚至也可以把在座的六位諸侯全部抓獲。但是那恐怕是逼着這些國家另立新君,集體對抗楚國。這樣的局面,是楚成王最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放了宋襄公能夠讓諸侯對自己言聽計從,楚成王又何樂而不爲呢?
楚成王在亳都興建祭壇,約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爲盟,諸侯一起赦免宋襄公的罪過。
楚成王將赦免宋襄公作爲了這次諸侯會盟的主題,宋襄公被提前會盟一天釋放。
這個結果和宋襄公想象的實在是天差地別。
本來想做諸侯盟主的宋襄公,現在成了諸侯赦免的對象,而且成全了敵人楚成王的盟主之位。
宋襄公惱羞成怒,但是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挨個感謝每一位諸侯。
畢竟,和被生祭睢水之神的鄫君比,他還是幸運很多。
到了會盟那一天,諸侯齊聚,楚成王先執牛耳,宋、魯等國依次排班參加儀式。
這會盟倒是簡簡單單的完成了,就是參加的各位心情各異。楚成王得意洋洋自不必說,宋襄公滿懷羞恥,而其餘各國諸侯,無不暗自心驚。
宋襄公自然也聽說了公子目夷登基的消息,他思量自來君主之位,只要坐上了,沒有能願意下來的,除非死了,別管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整死。自己無處可去,宋襄公決定要出奔衛國。可是他還沒動身,公子目夷的使臣已經到了,轉達公子目夷的話,說是登基是爲了保護宋國,不是爲了宋侯之位。現在既然危機解除,就請宋襄公回到宋國,重登大寶。
這倒完全出乎宋襄公意料之外,但是也讓他深深的感動。
公子目夷幾次進言,都被宋襄公嗤之以鼻。最終宋襄公被擒,又是公子目夷率領宋國抵抗楚國。
不過這君主之位的魔力,宋襄公自問沒人能抵抗,不料公子目夷又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世上終歸是有人能抵抗權力的誘惑的。
至少公子目夷是這樣的人。
宋襄公平安回國,公子目夷安然退居臣子之列。
宋襄公回國之後,對於自己的遭遇思前想後過不去這個彎兒。如果他能夠就此想想自己的過失,也是宋國之福。但是宋襄公想的是如何報仇雪恨。
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想到向楚成王報復,反而恨上了鄭文公。大約宋襄公潛意識裡還是畏懼楚成王吧!真正的惡人,那是誰都畏懼的。不過他恨鄭文公,居然是因爲鄭文公倡議讓楚成王做盟主,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按照當時的形勢,誰都阻撓不了楚成王做盟主,誰提出來還不一樣嗎?
可是宋襄公就是恨鄭文公,
而且恨得真心實意,恨得咬牙切齒。
或許和楚成王的殺雞給猴看一樣,宋襄公這也是一種情緒轉移方法。
周襄王十四年春天,三月份鄭文公前往楚國參拜,可把宋襄公氣了個死去活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嬸不可忍!
宋襄公準備發傾國之兵力,攻打鄭國。
他命令公子目夷建國,可是公子目夷又提出來不同意見。鄭國和楚國剛交好,我們瘋了一樣的攻打鄭國,難道楚國就能袖手旁觀?到時候我們宋國同時對付鄭國和楚國,有把握嗎?
司馬公孫固也堅持反對。
宋襄公是出了名的死心眼子,歷來大臣說話沒有聽的,管你對錯。司馬公孫固這一反對宋襄公還生氣了,說司馬不願意去,寡人自己親自去。
公孫固不敢說話了。
憤怒的宋襄公傾一國之兵力發兵攻打鄭國,他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司馬公孫固爲副將,大夫樂僕伊、華秀老、公子蕩、向訾守都跟隨而去。
消息傳到鄭文公那裡,鄭文公大吃一驚,什麼時候把宋國得罪成這樣了呢?我沒怎麼地啊?
是沒怎麼地,可是人家宋襄公咬牙切齒的恨着你呢!
楚成王一聽,宋國都敢打鄭國了?還反了宋襄公了,剛放了他幾天啊這是?
必須救鄭國,人家鄭國和我們楚國關係多好呢。
成得臣進言道,主公要救鄭國,不如攻打宋國。
楚成王詢問原因,成得臣分析認爲,經過上次的事情,宋國已經非常害怕楚國了。而且宋國起傾國之兵討伐鄭國,此時正好國內空虛。如果楚國攻打宋國,那宋襄公返回救國,必然疲於奔命,肯定要失敗。那時候鄭國之圍也自然而解。
楚成王覺得這見解很獨到,於是命令成得臣爲大將,鬥勃爲副將,興兵討伐宋國。
事情和公子目夷預料的一樣,宋襄公得到楚國發兵的消息,不得不即刻返程。
宋國軍隊沒幹別的,就在宋國和鄭國之間往返跑鍛鍊身體了。
氣喘吁吁的宋國士兵好容易返回宋國,在泓水之南列陣,準備迎戰。
楚國成得臣派人送來戰書,司馬公孫固進言道,“楚國這次發兵,主要是爲了救助鄭國。我們只要和楚國請和即可,千萬不可迎戰。”
還有一句話,公孫固沒好意思直說,單是一個楚國已經招架不住,何況還有鄭國?
宋襄公的回答實在讓人大跌眼鏡,他沉穩的說道,“過去齊桓公不遠千里討伐楚國,現在楚國都打到我們家門口了,我們如果不應戰,怎麼能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呢?”
公孫固都要吐血了,您都被人抓俘虜了,還惦記霸業呢?有點不自量力吧?
公孫固忍不住勸道,“主公,我們宋國兵器、車輛都不如楚國,而且國人都很害怕楚國,我們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宋襄公非常正義的說道,“楚國再厲害,那也是無義之師,寡人再無能,那也是有仁有義。難道讓我們正義之師躲避楚國嗎?過去周武王憑什麼戰勝殷紂王的,還不是因爲周武王的仁義?看寡人這次大勝楚成王,一雪恥辱!”
宋襄公大筆一揮,直接在楚國戰書上批字,答應楚國請戰要求,約定十一月朔日,交戰於泓陽。
宋襄公命令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手下做一面大旗,上面大書“仁義”二字。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碰上宋襄公這樣食古不化的領導,公孫固和公子目夷只能跟着收拾殘局。但是公孫固也暗自交待手下,小心應對,搞不好這次宋國危險了。
而楚國這邊,成得臣列陣與泓水之北,鬥勃請求五鼓渡河,以免宋軍佔據有利地形。
成得臣笑道,“宋襄公爲人迂腐,根本不瞭解什麼叫打仗!他要是明白,就不會和我們楚國對敵。我們早過河就早打,晚過河就晚打,何必着急?”
天明之後,楚軍開始渡河,場面壯觀,有條不紊。
公孫固進言宋襄公道,“主公最好現在下令攻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樣能讓楚軍自亂陣腳,我們佔據有利形勢。”
宋襄公指着大旗說道,“你看到我們的大旗沒有?我們是仁義之師,怎麼能攻其不備呢?等楚軍渡河之後再說吧!”
公孫固暗自叫苦,但是也無可奈何。
楚軍渡河之後,成得臣指揮楚軍列陣,悠然自得,公孫固又堅決請求此時開戰,趁着楚軍陣型未成,還有可乘之機。
可想而知,公孫固又被宋襄公責罵一通,你這腦子是什麼做的?驢踢了還是門擠了?都讓人家過來了,爲啥就不能等人家佈陣之後,正大光明的開始打仗?我們是仁義之師,仁義!
公孫固哭死的心都有了,這都是什麼領導,還說我傻,我看他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