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作爲新楚國的三閭大夫,對這首屈原在楚國東遷時所作的《哀郢》,昭騷自是背得滾瓜爛熟,但這卻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來到“江夏”。

作爲楚國最古老的貴族,他們昭、景、屈三家在復興楚國的戰爭裡,沒能搶到頭籌,投資的另一位“楚王”景駒被項籍給殺了,這也導致三家未能在新朝廷裡佔據要職,昔日被秦朝奪走的封地也沒要回來,反而被項籍與其麾下功臣故舊分了,三家之中,官做最高的僅剩下一個昭騷,還只是沒有實權的三閭大夫。

此番隨項籍西征,昭騷是帶着政治目的來此的,早在東遷後,楚國內部懷抱復國夢想的貴族,便一直篤信一件事,那就是三楚大地的人,他們長期受到秦吏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要楚軍入境,自然是人心所向,不獨簞食壺漿,更當以芳草花門於界首迎接也。

也就是說,只要出兵,衡山、南郡的同胞肯定會充當帶路黨,還會在邊界用香花芳草搭起彩門迎接,感慨:“終於打回來了,西楚父老盼王師久矣……”

後來楚國雖亡,但這種想法依然伴隨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在楚地留存,在項籍反秦後,楚國各地剩下的大小領主紛紛舉兵響應,東楚一朝異幟,各地楚人殺秦吏而叛者數不勝數。

在見識到“大楚興”這旗號的力量後,一些人,再度將目光投向衡山、南郡,隨着黑夫與楚國正式開戰,有人悲觀也有人樂觀,“一統楚國”的想法越來越重。

在項籍回到楚國,驅逐了江東滋擾之師後,楚國內部“打回西楚去”“收復郢都”的呼聲極高,淮南損失太重了,他們必須讓敵人也嚐嚐痛楚的滋味。

而先前從衡山郡流竄到淮南的葛嬰等人投靠了楚國,他們說南郡、衡山徭役繁重,兩個郡都在支持黑夫滅秦,百姓早有怨望,楚國內部如蔡賜等人,遂想當然地覺得,西楚、南楚之地也會與兩淮一樣,楚軍一到,便能望風披靡。

儘管項梁和亞父范增提出了異議,認爲南郡、衡山的百姓長期生活在秦吏統治下,與東楚分隔近百年,早就不把自己當楚人,雙方談不上有什麼共同的感情,更何況那還是黑夫起家的地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子弟在北伐軍中,正期盼享受黑夫坐天下後回饋的利好,又怎會嚮往回到楚國懷抱呢?

但這些話,卻並未被聽進去。

上層的人想要一統三楚。

下層的人是想去衡山、南郡劫掠,彌補損失。

項籍則是想讓陷入被動的戰爭,打開一條出路,攻其必救,同時引誘躲在對岸樓船後面的江東軍在江漢決戰!

楚國已被包圍了,未來的戰爭必將在東、南、西、北同時展開,楚國至少要先解除後顧之憂。

他必須贏得一場戰爭,才能爲未來再度合縱抗黑贏得時間!

三方一拍即合,戰爭便輕率地發動了。

可等三閭大夫昭騷終於來到屈原詩中的“江夏”時,才發現事實並非他想的那麼簡單。

聞楚軍來,衡山郡各縣鄉絲毫沒有攜壺漿以迎的打算,而是奔逃者甚衆,如避賊寇——畢竟在官府宣揚下,項籍已成了殺人魔王的代名詞,更糟糕的是,其軍中還有早先在衡山郡犯下滔天罪孽,屠戮鄂城的葛嬰。

而到了最富庶的江邊數縣,更是官府組織的有計劃撤離,燒燬城邑,搬空糧草,塞了井水,百姓在船隊保護下,去江對岸避難,只將一片焦土留給項籍……

於是,昔日哀郢之場景,再度重現,衡山郡北部的數萬人扶老攜幼,渡江避難,只是這回讓衆人畏懼躲避的,卻是打着“收復舊都”旗號殺回來的楚軍……

南郡、江東援軍沒有傻乎乎地來與他決戰,憋了一口氣的項籍撲了個空,本打算以邾縣爲基地過冬,但在大火之後,整個城市已化作一片廢墟,一半的里閭徹底毀滅,楚軍一粒糧食都沒能得到。

於是他們便將目光投向那些邾縣周邊,或因固執,或心存僥倖,未撤離的民衆。

軍隊被派到鄉下搜糧,不捨得拋棄祖墳產業的豪長氏族,成爲楚軍搶劫的對象,糧倉住宅都被洗劫一空,維持軍紀越加困難,到處都是爲非作歹的楚軍,但軍官卻對此視而不見,皆言:

“這是士卒應得的。”

激發士氣的方式有多種,或站前犒賞酒肉,或臨陣因功授賞爵土地,還有一種,則在過去一年多裡,被楚軍採用。

那就是屠戮和搶劫,屠戮能激發軍隊的士氣,攻下城池之後進行燒殺搶掠,這種方法可以大舉提升士氣,釋放出長期征戰壓抑的內心,還可獲得大量財帛,算是對缺乏功賞的補充,尤其是西河之屠,被灌輸了仇恨的楚軍只覺得自己在做復仇的正義之行。

但過去,楚軍只屠過魏人的城池,秦人的土地,此番入衡山,卻是第一次,將屠刀對準了同樣說着荊楚方言的“同胞”。

未能得到衡山人“攜壺漿以迎”的楚將們,遂振振有詞:

“彼輩早已不是驕傲的楚國鳳凰了,而是被秦吏關在籠中的家禽,一羣飛不了的雞!”

“數月前,越兵亦在淮南燒殺搶掠,奪走了淮南人口中最後一點糧食,吾等不過是報復回去罷了!”

每個士兵都是套着繩圈的狼狗,只是北伐軍繩圈緊,而楚兵近乎沒有。

他們肆無忌憚地凌虐未撤走的衡山人,在老家,這羣楚兵或是憨厚朴實的丈夫、父親,戰場上,他們高舉赤旗,化身無畏的勇士,在此地,卻又是無法無天的惡棍。

比如邾縣近郊某位活過了無數次戰爭的八旬老者,爲人固執,昭騷去與他好言相勸,希望黃氏能交出藏着的存糧,補給軍用,遭到老者拒絕,他們遂變了顏色,直接用強……

最後,黃氏所有糧食都被搶奪一空,男丁、女子也全被帶走,反抗的人被殺害,只剩下一位八旬老人帶着一羣嗷嗷待哺的孩童,站在被撞開的牆垣處,無助地望着他們遠去。

而雪花,也在這時候降落下來……

湖北這地方也是奇怪,夏天又溼又熱,說它是南方吧,冬天卻能冷到你骨頭裡,說它是北方吧,卻又不集中供暖,禦寒只能靠抖……

天降大雪,缺衣少食,兩三萬楚軍生活在被焚燬的城市裡,而敵軍又不斷派出舟船滋擾。

這一切都使得項籍放棄了邾城,帶着大軍抵達昔日秦始皇帝病死的西陵縣(湖北新州)……

雖然只有百多裡行程,但楚軍卻整整走了五天,士兵們缺衣少糧,除了腳生凍瘡外,更是傷寒流行,每天都有數十人倒在沿途,再也沒醒過來。

而抵達西陵縣後,他們才發現這裡也已被焚燬一空,糧亦無處可搜,楚軍甚至需要自己出去落滿雪的山林間狩獵,希望能僥倖捕到野豬和鹿,但這就加大了遭到敵軍小部隊襲擾的可能性,損失在持續增大。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先前叫囂着要來西邊割肉的將尉們打了退堂鼓,有人開始提議項籍撤兵,回淮南去了。

但來時的路,已不通了。

“丹陽安圃,這敗軍之將已被江東舟師帶着,抵達彭蠡澤北,遮蔽我歸路,焚燬舟樑,更切斷了我軍與淮南的消息,若調頭歸去,將遭到敵軍水陸夾擊,恐不利。”

讓人牙癢的是,敵軍就是不集中兵力與他們對陣,而是利用舟船的優勢,不斷襲擾,讓楚軍持續不斷地流血。

“不如繼續向前!”

英布覺得很憋屈,聲音低沉地說道:“彼輩總不能將南郡也燒了罷?不如渡過漢水,去江陵!”

另一位項籍的得力干將蒲將軍卻反對道:“吾等欲攻江陵,前提是渡過漢水及雲夢,可不比渡江容易,若爲敵以舟師截斷,半渡而擊,後果不堪設想!”

三閭大夫昭騷贊同蒲將軍:“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事到如今,吾等絕不能去江陵,而應早日返回淮南,否則淮南恐又爲江東襲擾。”

三人爭議不斷,項籍的一雙重瞳卻只盯着遠方冰冷的水面,忽然問道:“漢水,能凝乎?”

楚軍抓來的一當地人招供,那老伯說他活了一甲子,從小到大,只見過漢水冰封過一次,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百年難遇。

“天不助我也。”

項籍眼中少了些神采,就算這個冬天葉能那麼冷,他們卻很難在此地呆一整個月,等待整條漢水凝固可行人畜。到那時候,楚軍要面對的,恐怕就不是避戰的南郡、衡山兵,更要被關中來的敵人援軍包圍。

必須得承認,這場反擊,這場西征,失敗了。

這樣一來,非但包圍圈沒打破,楚軍又疲敝了幾分,除非黑夫陣營裡發生較大變故,要麼他被飯噎死,要麼某位大將忽然頭腦一熱叛變,否則局勢再難翻轉。

但項籍不甘到此爲止!

“吾等不向西,也不向東。”

他指着簡陋的地圖道:“向北進發,過申、息,去汝南!“

“汝南?去陳郡?”衆人面面相覷,未曾料到。

項籍眼中再度迸發光芒,充滿了鬥志,他又要再一次奔赴戰爭,又要進行一次賭博:

“然,既然南方避而不戰,那吾等便去中原迎其主力,集結韓魏之師,與黑夫,決一死戰!”

……

而與此同時,身在武昌,日夜派人窺探楚軍動向的利鹹,卻滿面紅光,喜氣洋洋。

“瑞雪兆豐年啊,這場雪之後,天天都有好消息,今日更一次來了三個!”

“吾等是需要好消息。”尉驚卻是忙着安頓衡山遷民,消瘦了許多。

“其一,攝政贊同吾等避敵鋒芒之策。”

這是欽定了利鹹的險招,沒有怪他們失地之罪。

“其二,趙佗將軍已抵達襄陽,他率師兩萬,都是南郡、衡山的老卒,立刻接手江漢防務,與南郡民兵一起,阻截項籍!”

改元以來,黑夫也加強了軍隊建設,不但搞了總參謀部,還一口氣任命了八個將軍,將自己控制的地盤,劃分成八個軍區。

冀州戰區——韓信任將軍,董翳爲副,目前只有河東一處,但未來必會囊括整個大河以北,負責對趙、魏、燕的進攻,都由韓信一手指揮。

中原戰區——東門豹任將軍,趙賁爲副,目前管着三川、南陽兩處戰事,這是東出的主要通道,將面對楚、魏、韓的主力,黑夫以後會親自前往。

北部戰區——章邯任將軍,吳臣爲副,管着北地、朔方、上郡三地戰事,敵人自然是仍盤踞北假、雲中的匈奴冒頓單于。

江漢戰區——趙佗任將軍,共尉爲副,管着南郡、衡山、豫章戰事,爲了看住老家,抵禦項羽進攻。

東南戰區——吳芮任將軍,尉陽爲副,管着會稽、丹陽、吳郡,以及舟師,目標是從後方襲擾楚國。

海岱戰區——曹參任將軍,只要膠東在一天,便能拖住齊、楚的部分兵力。

此外還有梁州戰區——小陶任將軍,周昌爲副,鎮守巴蜀漢中。

南方戰區——共敖任將軍,管着整個嶺南和長沙,黔中。

黑夫覺得,自己再湊一湊,發掘下有潛力的人才,說不定也能搞個開國……不,中興十大元帥。

如此一來,再加上與將印一同奔赴地方的肱股羽翼之士,各戰區的指揮就沒先前那麼混亂了。

“如此甚好!”

尉驚只覺得,他們期盼已久,徹底一統天下,消弭戰亂的大決戰,或許真的要到了!

“看來只等雪一化,仲兄便要立刻發兵,大舉東出了!”

“不必等冰消雪融。”

利鹹卻告訴了他第三個好消息:

“剛得到捷報,洛陽,這成周故都,天下之中的名城,已降於攝政!”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424章 初雪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954章 東出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551章 朕安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17章 萬人敵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511章 稷下第130章 軍醫第996章 招安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980章 結第601章 衛滿第429章 父親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91章 輪到誰了?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942章 故事第562章 人禍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11章 自食其果第638章 搜粟第960章 強渡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488章 農家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576章 舊部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567章 平原津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79章 苟富貴第23章 軍訓開始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171章 破楚策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103章 殺意第702章 背水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83章 勸降第601章 衛滿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146章 沸鼎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381章 孤雁第82章 盲山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728章 套路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379章 黑白第610章 商社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779章 苟富貴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579章 兩戰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260章 商功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672章 驕傲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793章 君夫人第243章 利鹹第182章 鮦陽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26章 而立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89章 善惡對錯第308章 水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