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天罰

秦始皇三十四年八月下旬,碧藍的朝鮮南海岸,五艘艨艟正揚帆向東行駛,但它們南邊不遠處,一場風暴正將襲來。

聽到侯哨警報後,負責這支遠征艦隊的尉陽匆匆來到甲板上,猛烈的風吹得他睜不開眼,數裡外,滾滾而來的浪快有船高。

他暗道不妙,正巧一個神色慌張的中年人也來外面眺望,便在風中大聲吼道:“徐夫子,你不是說,這時節不會有北風麼!”

徐福也望着遠處席捲而來的風暴,目瞪口呆,但心裡也是委屈異常。

“這片海域,我都未曾來過,豈能事事篤定?”

這的確是徐福未曾探索過的海岸,他們的這次遠航,開始於一個月前,隨着商賈的貿易深入,幾乎所有馬韓部落都倒向了秦朝,扶蘇親帥三千兵卒,在商賈和幾個馬韓部落的引領下,開始向東進發。

據最新情報,滄海君最後的據點乃是東濊的臨屯邑,此邑在半島的另一端,東臨大海,爲了防止滄海君狗急跳牆,從海上逃竄,膠東方面認爲,應該派出一支船隊,去海上堵截。

尉陽自告奮勇,接下來這樁活,徐福也被黑夫攆來同行,論海上探索,還是他最有經驗。

一行五艘艨艟,每船百人,於七月下旬從成山角出發,抵達韓城後休憩了幾天,旋即沿着馬韓海岸線,向南行駛。

五日之後,海岸線陡然偏轉,變成向東,從這開始,船隊就進入從未涉足的領域了……

爲了這次遠航,船上裝滿了食物,黑夫還讓倉稟發給他們大量菽豆,此物易於保存,若是淡水充足,還能用農家新發明的法子,發豆芽吃,是海上航行不錯的副食。

黑夫是害怕船員在船上呆久了,吃不到新鮮蔬果,會得壞血病,事實證明他多慮了。雖然邊走邊探索,使得航速緩慢,但好歹是遠遠靠着岸行駛,遇上容易停泊的海灣,船隊也會派人坐着小船,下去搜索一番。

就是在半島南岸,他們遇到了名爲“弁韓”和“辰韓”的部族。

“弁辰之人與馬韓人形態不似,馬韓皆矮小被髮,弁辰則略高大,好紋身,褊頭,其言語亦大爲不同。弁辰亦擅耕作,此處土地較馬韓肥沃,善種稻,作縑布,有邑聚,各有君長,且能冶銅……”

尉陽在自己的《航海日記》上如此記述,聽船上的馬韓人翻譯說,弁辰的孩子出生之後,便讓孩子的頭整天靠在一塊石頭上,目的是希望孩子的後腦部平扁,大概是認爲這能長壽?所以見到的人皆褊頭。

而且好笑的是,弁辰的民居建築,是一種井榦式木楞房,好似中原的牢獄。

軍情如火,他們只是停下取了淡水,換了點食物,沒有在弁辰之地耽擱太久。船隊繼續向東行駛,進入一片羣島密佈的海域,徐福指着東南方告訴尉陽,這其實是個海峽,在東南方,還有一片羣山森林密佈的陸地,或許就是九州外的另一個州……

“也許只是個大島。”

尉陽如此複述他仲父黑夫的話,沒怎麼放在心上。

就在航程進入第十二天時,洋流卻忽然變得不穩,因爲害怕撞到支離破碎的海岸暗礁,船隊離陸地稍微遠了些,卻沒料到,竟遇到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

此處距離陸地十餘里,能隱隱看到海岸線,若是經驗不足的船長,肯定會匆忙靠過去,躲避這場大風,但徐福制止了尉陽。

“這片海域暗礁密佈,眼下又是退潮之時,貿然靠過去,被風一吹,便可能觸礁!”

在這種情況下匆忙靠岸,便可能沉船,最好的辦法是斜向行駛,讓船保持在離岸不近不遠的位置,一旦看到可以泊船的海灣小島,就立刻靠過去!

尉陽咬咬牙,眼下,只能盡力想方設法,把船從險境中解脫出來了。

他們很幸運,不多時,一道狹窄的海灣出現在眼前,船隊連忙趕在風浪變得更大前,向那邊靠攏,這時候必須依靠風帆和舵,讓船不要在狂風驟吹下偏離方向。

徐福用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驗,讓水手們將雙桅的帆斜拉着,讓它側面受風。這樣,可以用最小的帆面借風力斜進,把船身最結實的部分對着浪頭,並維持原有航向。

四艘艨艟順利衝到了柔軟的沙灘上,立刻拋錨,一邊一個,把船穩穩地停下來,海底是粗沙石,吃得住錨。隨着潮水漲起,它們會重新浮在海面上,停在水深三丈的地方,艨艟個小,擱淺也無事,一行人往海里一推即可。

但依然有一艘船駛偏了方位,直接朝海灣邊上尖銳的礁石羣撞去!滿船驚呼後,船重重撞在岩礁上,無數人落海,船頭也破了個大洞,海水飛快涌入……

那艘船必須放棄,一整個晚上,尉陽都在忙着救人,但那艘船的船員,還是死了三分之一……

四艘船停在沙灘上,在風浪拍打下,傾斜得厲害。浪頭跳得比船頂還高,以迅猛不可阻擋之勢,從船頭到船尾,掃過甲板。風帆已經降了下來,桅杆搖搖晃晃,船板咯吱咯吱地響,彷彿下一次,就會被浪花打散,讓人心驚膽戰。

除了船長和少數人,所有人都不敢在船上呆了,他們就這樣瑟瑟發抖地站在岸上,躲在海岸巖洞裡,希望天亮時風暴會減弱下去,但是希望落空,次日天亮時,狂風比以前更猛烈,海面濁浪滔天,而僅剩的四艘船裡,有一艘桅杆折斷,也已廢了。

“孺子,看到了麼?”

尉陽自加入舟師以來,還沒經歷過這麼大的海浪,咬着嘴脣心疼地看着自己的船,徐福卻哈哈笑了起來:

“海就像女人,脾氣捉摸不定,昨日可能對你百般柔情,今日或許便烏雲蔽日,怒濤拍岸,要將你撕碎。”

唏噓一陣後,徐福又嘆道:

“可不管脾氣如何,男人還是離不了女人,就像你我離不開海一樣。”

一直到了第三天,劇烈的風暴才漸漸平息,數百人驚魂未定地回到船上,發現船艙進水,食物多半被水浸泡過,不趕緊暴曬就要發黴,倒是黑夫讓他們帶的菽豆,被海水泡了一天一夜後,居然發出了嫩芽……

喝完豆芽湯,待到風平浪靜後,四百餘人擠在四條船上,繼續向東進發,這之後不過兩日,負責遠眺的水手大喊:

“五百主,海岸走向又變了!”

果然,海岸再度偏轉,蜿蜒向北。

“快到了。”

尉陽鬆了口氣,徐福則喜滋滋的在地圖上寫寫畫畫,他們的航行證明,這片部族林立的土地,的確如黑夫所畫,是一個“半島”。

是夜,船隻夜泊時,徐福站在船頭,手持牽星板,對照着六壬星盤,測量他們所在的緯度。

後世之人總以爲,緯度測量的前提是證明地球是圓的,但即便徐福他們認爲大地是平的,也絲毫不影響緯度測量。依靠北極星的高度與地面夾角來測定緯度,在北半球非常適用,精確而方便。

“郡守將牽星術引入到軍中,斥候測得,那滄海君最後的據點臨屯,緯度三十八度……”

而他們眼下所在的位置,是三十六度。

那股狂風亂流已經完全熄落下去了,接着便是一場可利用的東南風,四艘艨艟撐起它的兩面硬帆,藉着風勢急駛着,它儘量靠岸,帆索扣在右舷上,一路向北。

至此,他們已經完全離開了弁辰地盤,繞到了東濊,數日後,當徐福再次測量緯度時,他們已逼近三十八度。

岸上的岩石都披着無邊綠茵,人們還可以看見成羣的獐子在樹林裡和平原上跳躍着,不多時,一座高高屹立在山上的木製城邑出現在眼前,海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木筏竹筏,很多人在試圖將它們推下海……

而在十數裡外,有一支黑壓壓的軍隊,正跋山涉水,朝這邊飛速靠近,那是公子扶蘇親率的大軍。

“正好是八月最後一天,合兵於此。”

徐福和尉陽相視一笑。

“看來,吾等來的還不算遲!”

……

秦始皇三十四年八月最後一天,朝鮮半島東海岸的臨屯城(韓國江原道),這是濊人建立的一個小邦,其實就是個木牆圍欄的小寨子,與北邊的小邦真番一樣,一度臣屬於箕氏朝鮮,這也是滄海君最後的流寓之地。

但滄海君長達一年的流竄,也到此爲止了。原本滄海君的打算是,避開秦軍的鋒芒,帶着部衆在三韓、東濊間流竄,若秦人派軍隊追擊,定會被多山的地貌折騰得疲憊不堪,也會闖入各部領地,引發矛盾,滄海君便能煽風點火,糾集不知秦糾集有多強多大的當地部落,騷擾秦軍,使之折戟而歸。

可過去大半年間,秦軍卻改變了孤軍深入的策略,改派商賈深入馬韓、東濊,用紅糖、刀具爲敲門磚,與各部建立貿易關係,還用了毒計:各部若無貂皮,可以滄海君部衆人頭換取貨物……

諸部貪秦人之利,滄海君部衆屢遭土著劫殺,跟他一起流亡的核心部署本就只有三千餘,數月來,竟損失了一千多人。

滄海君只好加以反擊,奪取了東濊臨屯作爲落腳點,此地東臨鯨海,眼下,秦軍、馬韓、東濊數千人從陸路三面包圍過來,若不想全滅,就只能指望造船出海,逃到辰韓、弁韓去……

但他們的希望很快落空了,清晨,四艘戰船卻忽然出現在東海岸,恍如天降!

當黑色的旗幟從船上升起時,當艱難在海上漂浮的竹筏被艨艟毫不客氣地撞翻時,又弩機連發,將落水之人統統射死時,滄海君及其部衆都絕望了。

秦船雖然不多也不大,但卻是全副武裝的戰船,靠着數十艘竹筏,根本無法入海。

逃了一路的衆人無力地跪在海灘上,他們知道,接下來,唯有一死了。

“天罰,這就是天罰……”

滄海君身邊,一位衣着打扮,明顯來自中原的白髮老者嗟嘆道:

“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這就是我認識的秦始皇帝啊,就像昔日對付燕王喜、太子丹、樊於期一樣,若誰觸了逆鱗,他的天子之怒,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掉!”

第642章 法吏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8章 鬼吹燈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05章 你爹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698章 雁南飛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520章 存韓第806章 沛公第487章 句芒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358章 護短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657章 吃瓜第604章 海東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291章 欲刺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267章 棺槨三百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680章 玩蛇第51章 安心在外第178章 項燕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21章 陸梁第37章 順杆爬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975章 鄭韓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51章 安心在外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648章 蠱禍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80章 秦頌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34章 版築之間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585章 兒戲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373章 羊圈第979章 長平第235章 潺陵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110章 入學第429章 父親第205章 入郢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90章 捷報第26章 重振士氣第156章 魏亡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996章 招安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323章 王、蒙第658章 陽山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49章 藥(上)第253章 兵成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893章 望夷第689章 象箸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139章 張蒼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627章 極盛第480章 三傑第301章 加個人第906章 新秦第155章 樑崩第601章 衛滿第607章 南征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546章 青島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