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胡亥

秦始皇三十四年四月初,公子扶蘇在異域建立城邑,宵衣旰食,索敵追擊,而咸陽宮內,卻是一副悠然恣樂的情形。

一場奢華的皇室宴饗之上,有位身着朱玄深衣,頭戴遠遊冠的年輕公子,正站在席間,負手侃侃而談,似是在背誦着什麼……

“利出一孔,則國多物;出十孔,則國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亂。”

他眼睛透亮,自信十足,口中背的,正是《商君書》裡的《弱民》一篇,不但能誦,還說了一番自己的見解。

“譬如楚國,楚地非不大也,民非不衆也,甲兵財用非不多也;戰不勝,守不固,此無法之所生也……”

言罷,公子胡亥喜滋滋地朝御座上,比一年前又老了幾分的秦始皇拱手:“父皇,兒說的如何?”

秦始皇面對扶蘇時,永遠是板着臉的,可對待自己的少子胡亥,卻是捋着鬍鬚,滿意地笑道:

“背得不錯,說得很好。明主察法,境內之民無辟淫之心,遊處之士迫於戰陣,萬民疾於耕戰,這纔是強國所爲!亦是秦能一統的根本!”

言罷,指着席末兩個年紀略長的兒子公子高、公子將閭道:“至少,比汝二人的磕磕巴巴強多了。”

公子高和公子將閭方纔也背了一通他們所學的律令,卻遠不如胡亥順暢,此刻被秦始皇批評,連忙起身道:

“父皇責備的是,兒臣等,皆不若胡亥聰慧……”

二公子戰戰兢兢,他們都有些怕秦始皇,在皇室,最難相處的關係,亦是父子……皇帝十多個兒子,不怕皇帝的,只有兩人,長子扶蘇,幼子胡亥。

相比於扶蘇敢直言進諫,君臣父子之間常有爭執,胡亥則是另一種類型,在他年少不懂事的時候,敢揪皇帝的鬍子!皇帝也不氣惱,甚至低下頭讓他揪,漸漸長大了,胡亥也聖寵不衰。

其他公子的身份,除了兒子外,還有人臣。唯獨胡亥,只有爲子的親情,卻沒有爲臣的生分,這或許也是皇帝最喜歡他的一點。

眼下,秦始皇又不吝嗇地誇獎起胡亥來:

“胡亥是不是最聰慧的,朕不知道……”

“但卻是最認真的,他從小喜好玩樂,可奉我之令,隨中車府令學律令時,卻也老老實實,朕曾去看過,趙高在講解時,胡亥在案前抓耳撓腮,東張西望,恨不得去外面的春天裡玩個痛快,可最終卻能忍住,安靜學完律法……”

言語裡,包含着欣慰,秦始皇看向胡亥身後的趙高:“中車府令,你教得不錯!”

趙高連忙出列:“臣只是奉命行事,公子天資敏銳,學什麼都快。”

趙高在那場震動天下的莒南刺殺裡,爲了保護秦始皇,被驚馬所傷,廢掉了一支胳膊,自此以後,再也不能親自爲秦始皇駕車。

但中車府令的職位,得到了保留,可以隨時出入宮中,同時,他還得了個新差事:做胡亥的老師!

書法、律令、斷獄,這是一個秦吏必備的基本素質。

但在秦朝,公子也必須習得這些技能,並懂得“法”對於帝國的重要性!

秦能出六代賢君,是運氣極佳,但也是必然!不管哪一位公子成爲新君主,哪怕是恨極商鞅本人的秦惠文王,能殺其人,卻能留其法。

只可惜,還是出了扶蘇這麼個異類,秦始皇吸取教訓,更加強了對諸公子的律令教育。

而這三者,恰恰是趙高所擅長的,而且,他也有一套法子,讓喜好玩樂的胡亥服服帖帖地學進去。

一通誇獎,讓胡亥成了宴饗的主角,皇帝還同意,今天胡亥可以多喝幾杯。

胡亥自然高興,起身向秦始皇敬酒賀壽,飲罷,卻又像個好學寶寶一樣,問了一個問題。

“父皇,我雖熟讀了律令,但還是有一件事不明白。”

秦始皇不再像以前那般豪飲,只是輕輕抿了一口,忍住咳嗽的慾望,問道:“何事?”

胡亥道:“商君書上說,利出一孔,則國多物;出十孔,則國少物。所以大秦纔要抑制商賈,提倡本業,可近來我聽說,膠東卻成立了一個‘海東商社’,鼓勵齊地的十三家大商賈經商,這件事是父皇允許的,卻與商君之言不同,這是爲何?”

秦始皇卻笑了笑,指着胡亥腰間的飾品道:“那是何物?”

胡亥拿起腰上的華美垂飾:“此乃夜光之壁。”

秦始皇又指着他頭頂的簪:“頭上之笄又是何物所制?”

胡亥笑道:“父皇,這是象牙簪。”

秦始皇繼續問:“手中之杯呢?”

胡亥低頭看了眼:“犀角之杯。”

秦始皇點頭:“你可知,這些物件,都來自何處?”

胡亥這下答不出來了,秦始皇讓趙高代爲解答。

趙高博學,遂道:“夜光壁來自江漢隨縣,象牙簪產自豫章,而犀角杯,則是長沙郡貢物。”

秦始皇頷首:“不止這些物件,方纔讓汝等去挑外廄的駿良駃騠,來自塞北,看看周圍的宮女,她們身上的阿縞之衣,來自薛郡、濟北,宛珠之簪,來自南陽,錦繡之飾,乃是蜀地所產。”

“此外,還有江南金錫,巴郡丹青,以上種種,皆是從天下各處運來的物產,但胡亥,你可知道,除了一部分是貢品外,其餘大部分,是由誰人所運?”

胡亥想了想:“莫非是……商賈?”

秦始皇道:“沒錯,正是商賈,以上之物,皆貴人所喜好的奢靡之物,多是商賈運抵咸陽。此外,更有五穀、桑麻、牲畜、毛皮,乃是百姓衣着飲食與養生送死所必備的東西。又是怎麼來的?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最後,商而通之!”

“商不出則三寶絕,朕深以爲然,故商可抑,卻不可絕!故在塞外,在巴蜀西南夷,亦有烏氏倮、巴清家的商賈,爲官府轉運財貨。”

商鞅在律令上降低商賈的地位,對其課以重稅,以此壓制這類人羣,彷彿告訴人們:商賈皆賤,奸猾而不務正業,不是好東西,勿要爲賈!

可秦始皇卻有不同的認識,他覺得,重點在於,商賈能不能被官府管住,對國有無用處……

作爲親自扶持尊崇兩位巨賈的君主,秦始皇心裡很清楚,商人對國家有害麼?是有害,容易削弱本業。但商人對國家有利麼?也有利。不僅是交易有無,從早年利用烏氏、巴清時,秦始皇就發現了,貨殖之事,讓商賈來做,不僅盈利更多,行事也更爲方便。

尤其是對蠻夷戎狄之地,秦始皇將西北貿易交給烏氏,西南交給巴氏,北邊長城附近,近來興起了一位名叫班壹的商人,在替蒙恬與東胡貿易,而剩下的東邊,海東之地,似乎也有搞頭……

對黑夫的提議,秦始皇並沒有搬出律法,斷然否決,而是同意讓他在膠東這塊“特區”上試試看,畢竟黑夫保證,能掙比算緡更多的錢。

而那十三家商賈,不過是官府利用的對象,隨時可以拋棄,或者殺雞取卵!

“更何況,齊地尚賈,與關中的確有些不同,商君不是也說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若是死守舊法,豈不變成了甘龍、杜摯?”

“陛下所言甚是!”

秦始皇結束瞭解釋,羣臣皆咂舌,這還是他們認識的皇帝麼?換了其他公子發問,皇帝大概會冷目一瞥,讓他們滾回去自己領悟,唯獨對小兒子胡亥,纔會和顏悅色地說這麼一大通……

“陛下對公子胡亥,的確大爲不同啊。”

將這一幕看在眼裡的大臣,難免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胡亥也作恍然大悟狀,拊掌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尉將軍因地制宜,還真是位能吏!”

對黑夫的議論到此爲止,秦始皇撫了撫鬍鬚,聊起了今日的正題。

“古人二十而冠,秦制,公子二十一方冠,帶劍。但朕思及黔首十七傅籍,故公子冠禮,亦與黔首同,以示律令之下,公子與庶民皆須尊之!”

羣臣都知道,這次提前冠禮的,有三人,公子高、公子將閭,公子胡亥,他們分別是20、19、18,看上去是爲了讓公子將閭提前行冠,好按照盟約,迎娶朝鮮公女,可實際上,這場及冠宴的主角,卻完全成了胡亥。

公子高和公子將閭對提前及冠,並不怎麼開心,成年不一定是好事,一旦成年,就會徹底離開宮室,去屬於自己的府邸生活。

及冠後做什麼,便成了困擾公子們的一大問題。

畢竟秦始皇已下定決心,絕不開封建倒車,讓兒子們做諸侯,所以儒生才抨擊他“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

按照秦律,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雖然作爲皇帝的直系宗室,依舊擁有崇高地位和享受,可一旦山陵崩,這些舊日公子,往往會迅速失去富貴。

何也?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必不得善終。

在法律上,公子們只要沒有功勞,便依然是“庶民”,不能得到爵位,也不能擔任對應的官職,比如執掌軍隊等。長子扶蘇也是因爲隨黑夫北征匈奴作爲監軍,混了一波大人頭,被特殊照顧成了“左庶長”,纔得到統兵資格的。

所以諸公子及冠後,總會想方設法,找點事情做,至少也要有被皇帝提升爵位的理由,這樣才能避免富貴迅速消失。

公子高請求,說他希望能去御史府,近來張蒼奉秦始皇之命,在編篡《國史》,公子高從小喜歡讀史書,想去看看。

公子將閭則有他自己的使命,與朝鮮公女成親,成爲維繫這段宗藩關係的紐帶。

秦始皇最關心胡亥,獨獨問他道:

“胡亥,你呢?你想做什麼?”

這話問的,似乎胡亥說什麼,秦始皇都會欣然答應般。

羣臣的目光偷偷瞥向公子胡亥,這個滿臉爛漫的少年,卻理所當然地笑道:

“父皇,胡亥也不想做什麼事,只是覺得,人生在世,宛若乘坐六馬快車馳過缺隙,轉瞬即逝。我不求什麼,就希望能夠在活着的時候,窮盡耳目之所喜好,享盡心志之所慾望,一直等到天壽耗盡的那天,可乎?”

宴席上所有人都驚了,胡亥此言,無疑是當衆宣佈:“我的夢想,就是做個混吃等死的廢物!”

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961章 猗氏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671章 美夢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156章 魏亡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90章 捷報第823章 煮酒第382章 郡尉第171章 破楚策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395章 羊吃人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15章 在鄢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187章 共敖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128章 爭首第132章 不更第702章 背水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445章 背水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604章 海東第672章 驕傲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461章 糖氏第467章 蕭何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670章 獨斷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89章 善惡對錯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343章 滑稽第644章 武昌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670章 獨斷第917章 萬人敵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657章 吃瓜第237章 五月五第140章 八卦第44章 這麼大!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85章 圍堵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890章 楊喜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17章 失期當斬?第319章 柱下第133章 劉季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1026章 鳴鏑第1028章 敵友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269章 墨攻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82章 郡尉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393章 大買賣第163章 陽城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482章 私學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