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

對六歲半的陽而言,秦王政二十一年的這個冬至,讓他終生難忘。

昨天,仲父和叔父二人,用新制的“踏碓”,一口氣舂了一石稻穀,其中三分之二是秈稻,三分之一是糯稻。舂成糙米還不夠,一直舂到傍晚,幾度篩簸,纔將米糠麩皮盡數除去,得到了白淨的精米。

仲父將舂出來的秈米和糯米各自取了2鬥,放在陶盆裡用冰冷清澈的井水泡着,然後就將陽,還有他的妹妹月一手一個抱了起來,一人親了一口,誇口說明日要給他們做好吃的……

就爲了仲父這句話,正是嘴饞年紀的陽很晚都沒睡着覺,一直在琢磨仲父所說的美味究竟是什麼。

“是飴糖吧!我聽見仲父打發叔父去鄉市買飴糖了!”

他的妹妹,只有五歲的小月睜大了眼睛,陽彷彿能看到她齊額頭髮下,眼中滿是星星。香甜可口的飴糖,他們一年也就能吃到兩三次。

“肯定和那些米有關係。”陽則如此認爲。

在他眼裡,那些舂好的精米,便已經是美味了。陽正是容易餓的年紀,**米時可以大口大口嚥下,不必擔心被米糠颳得嗓子疼,可平日裡父親要拖着一條傷腿下地,母親也忙得很,既要收拾家務又要織布又要照顧大母,哪有時間細舂。

在滿滿的期待中,兩個孩子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等陽再一睜眼,已經是第二天大亮,冬至到了……

對他們家而言,冬至日不單單是一個節氣,還是個特殊的日子。

和藹的大母(祖母)總喜歡抱着陽和月,絮絮叨叨地談論往事。

她說,仲父是冬至日平旦的時候出生的。湊巧的是,叔父驚,也是兩年後的冬至日莫時出生的,他的出生純屬意外,是大母去給大父送飯時,被一隻跑過身邊的兔子所驚,突然來到這個世界……

所以大母常拿這件事來開玩笑,說叔父驚是爲了和仲父趕上同一天出生,才急衝衝降生的。

每每聽到這,陽和月都會好奇地問,小孩如何出生,是石頭裡蹦出來的?還是從井裡撈到的?亦或是那隻兔子變的?

對此,大人們都面面相覷,避而不談。

但對黑夫和驚同一天出生這件事,那位住在鄉中,雖然不識字卻懂《日書》,常給人定日子時辰的姑大母是這樣認定的:能在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必定是命脈相連,黑夫和驚,不單是親兄弟,還註定會同生共死……聽上去神神叨叨的。

總之,冬至日對他們家而言,有些特殊,今年就更加特別了,這一切,全是因爲仲父!

陽揉着眼睛走出房門時,發現母親和姑姑正庖廚裡忙活,燒火架釜,釜上還有蒸飯用的木甑。待陶釜裡的水燒開後,便將已經泡得脹鼓發白的米舀進熱氣騰騰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

不多時,庖廚裡便蒸汽滾滾,濃濃的米香不斷地從廚房溢出,聞得陽直流口水。

這時候,仲父也彎着腰進了廚房,他們家都是世代窮人,可不知道什麼“君子遠庖廚”的古怪規矩,仲父不顧煙火嗆鼻,蹲在竈旁用扇子煽火,同時注意着火候。

在他喊可以時,叔父等人就齊齊進來,將木甑擡起,把蒸得九分熟的米飯,乘着熱乎,一股腦倒在洗得乾乾淨淨的石臼裡。

接下來,便是最讓陽覺得好玩的時候了,卻見姑父櫞脫了冬衣,光着上身,手持大木槌,而仲父則踩到了新造的“踏碓”上面。

二人一人一邊,先將石碓裡的米飯捱爛,然後姑父揚起木槌用力舂搗,仲父也看準他的節奏,擡腳踩踏。你一下我一下,石錘和木槌,此起彼伏地落在臼裡,不斷舂砸滾燙的米飯,發出了”嘭咚、嘭咚”的聲音,使之變成了一個粘稠的飯糰……

哦,不該叫飯糰,仲父對陽說,這東西,叫“年糕”。

“過年沒吃上,只好冬至吃了。”仲父笑着如此說道,但陽不明白,既然這樣,爲什麼不叫“冬糕”?。

這個過程裡,仲父還允許陽和剛醒來的月,以及姑父姑姑家四歲的女兒“辰”,從石臼裡抓一把糯米飯在手,跑到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兄妹三人手上、嘴邊都沾滿了黏黏的飯粒,最後指着對方的模樣,咯咯地笑了起來,開始在院子裡你追我趕地打鬧,而後,前院的大黃犬也加入了進來。

叔父驚也看着他們笑,換了平時,這個長不大的孩子王已經跑過來和她們一起玩鬧了,但此刻,他卻被仲父分配了任務。蹲在旁邊,每次木槌落下的間隙,叔父就便快速用清水打溼手掌,伸進石臼裡,將未捶的飯糰翻過來,覆蓋在已捶的部分上。

就這麼循環往復,最後,一直將其捶成實礅礅的一大團,纔算舂好。

到這時,陽看見,姑父已經氣喘如牛,說這活真是累人,手臂痠痛,虎口發麻。而反觀操作踏碓的仲父,卻臉不紅氣不喘,跟沒事人一樣。

卻見仲父繼續指揮衆人,將舂好後放在長案板上的大塊米糕再揉幾遍,然後,捏成幾個長條,抹平上面的皺褶,再均勻地塗上少許熱膏。最後親自用刀,將長條切成大致均等的十數小塊,而後用砧板一壓,一個個酷似碟狀的圓形年糕就呈現在面前。

仲父甚至曉有興致地用雹突(蘿蔔)刻成印章,抱着陽和月,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捏着印章,使勁往年糕餅子上一蓋,一個圓形和月形的印戳,就出現在年糕上面……

“我也要。”

姑姑家的小辰也被抱到案上,仲父給她也做了一個,蓋在年糕上,留下了一個五角星……

“圓的就是陽,彎的就是月,五角星就是辰,好不好玩?”

“好玩!”

陽和月坐在仲父寬闊的臂彎裡,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辰也騎在仲父脖子上歡快地叫出聲來。

小孩子們第一次發現,原來他們每天吃的米飯,還可以變得這麼有趣!

“不僅好玩,還好吃呢。”黑夫身上掛着三個孩子,大笑起來。

在之後兩千多年裡,中華大地的食譜會漸漸發生變化,粟將慢慢從主角的位置退下來。最終,北方會變成麥子的天下,而南方,則一直是水稻的王國。

中國人喜歡統一,國不分南北,但偏偏在吃上,卻得分個南北,鬥鬥黨爭。

在北方人看來,南方人“飯稻羹魚”,那是多麼辛苦的日子啊,甚至會爲他們感到同情。

可若讓南方人自己來說,米飯就着鮮美的魚湯,生活有滋有味,每天啃饅頭幹饃那才叫沒勁呢!

對於南方人而言,饅頭面條之類,可當早點、宵夜,但正頓主食,還得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才能管一天的飽。在他們眼裡,稻米就像老妻,攜手登堂入室,吃百年也吃不厭;面是小妾,外廂伺候着,偶爾嚐嚐鮮就行。北方人則覺得,這關係怕是弄反了吧……

說白了,飲食的差異,不過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管地裡種着什麼,都得弄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纔是吃貨國本色。

同理,北方人有北方人過年的方法,南方人也有南方人過年的套路。北方人有餃子,南方人的年味就少不了年糕。

黑夫前世是個地道的南方人,正巧,這南郡安陸,也是目前秦國的極南郡縣,再過千把年,這裡就是“湖廣熟天下足”,也算魚米之鄉。莊稼更是粟米和稻穀各半,甚至還有些糯稻,唯獨麥子種的少。

於是黑夫便回憶着前世小時候在老家過年的場景,將那熱鬧的舂年糕景象,複製到了這兩千多年前……

只可惜,他沒有時間做出磨來,沒辦法將米先磨成粉再蒸,做不出正兒八經的年糕,眼前這些東西,沒那麼精細,稱之爲“餈粑”似乎更妥當些。

但是,黑夫想要的那種,全家人齊心協力舂着年糕,老老少少,笑語喧譁的年節場面,卻是實打實的。

小孩子們尤其喜歡這種場面,他們三人在院子裡你追我趕,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

一家人得真有溫情在其間,心齊了,方能打出粘團不散的年糕!

“這纔是我想要的生活啊。”黑夫不由感慨萬千。

……

到這時候,體力活差不多幹完了,黑夫挑了一部分年糕出來,讓大嫂和阿姊再回廚房蒸一道,熱騰騰的年糕出釜後,軟軟的,扯一塊,可以隨手包成年糕糰子吃。

驚性子急,扯了一團就往嘴裡塞,結果燙得哇哇大叫。黑夫則慢慢吹涼點,才放入嘴中,忍不住閉上了眼,那筋道軟糯的感覺,讓他無比熟悉和眷戀。

除了素吃外,也可以蘸點他讓驚去鄉市買來的麥芽飴糖,入口別提多甜了,三個小孩子尤其喜歡,吃得合不攏嘴。

小月還懂事地捧着一塊蘸了飴糖的年糕,遞到了黑夫母親跟前,奶聲奶氣地說“大母吃”,母親則欣慰地接了過來,只是這年糕有點粘牙,對齒髮動搖的老人家不太友好。母親只是隨便吃了點,又繼續端起了粥,看着這闔家團圓的場景,這就是身爲母親,最佳的美味了……

當然,年糕也可以蘸醬、蘸鹽,但黑夫不提倡那種吃法。

“甜年糕纔是正統,鹹的,統統是異端!”

黑夫開始拉着侄兒侄女,說些奇奇怪怪的話,一邊的驚卻當着他的面,將用膏油就着鹽烹過的一塊年糕一口吃下,還吧唧着嘴說味道比甜的好……

其他人也吃得肚兒圓了,對年糕的味道讚不絕口,說是又糯又香,可口沁人。

過去他們是苦中作樂,今日,卻是甜中享樂。

全家人是圍坐在一起解決這頓飯的,雖然這時代貴族都實行分餐制,各自面前有個案几,鐘鳴鼎食。可黑夫家世代窮人,吃飯甚至都沒桌子,面前擺個木墩,往地上一蹲就可以開吃,哪來那麼多破講究?

黑夫倒是喜歡這種氛圍,這也是作爲後世人,根深蒂固的思維吧,就覺得團團坐挺好的啊,熱鬧,親密,吃完以後,還能對坐着閒聊侃山。貴胄之家的那種疏離感,兄弟鬩牆,這裡不存在。

詩云: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雖然這裡既無鐘鼎,亦無酒饗,但一家人的歡聲笑語,卻比這世上任何鼓瑟鼓琴都要動聽……

夜色漸深了,黑夫今日高興,還在爲兄弟幾個科普年糕的N種吃法。

“剩下的年糕,乘着冬天曬乾,可以存很久,想吃的時候就切片,或是煮,或是炙,都行。只要三五片,吃了管一上午的飽。”

黑夫在這說得興致勃勃,卻不防大哥衷笑着聽了許久後,突然有些惆悵地說道:“吾家自從父親去世後,許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

一時間,全家人都緘默了下來,的確,這幾年間,他們家出了很多事,最後從一個好好的中人之家,跌落到溫飽線上。

而後,衷竟起身,朝着黑夫作了一揖!

“仲弟那一日在縣城,對我說,會讓家裡日子會越來越好,當時我還不信,可現如今,仲弟,我當真信了!”

第992章 大蟒第358章 護短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623章 往事第49章 善假於物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174章 表演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892章 秦旗第892章 秦旗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598章 險惡第769章 三楚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893章 望夷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467章 蕭何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155章 樑崩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793章 君夫人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296章 趙佗第95章 荊券第333章 司馬欣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979章 長平第130章 軍醫第628章 爛攤子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67章 踏月而行第519章 一夫第198章 官大夫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918章 重瞳子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375章 烏氏倮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869章 山海第964章 越兵第712章 亡秦者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820章 信第771章 狗咬狗第398章 匈奴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686章 不知足第6章 搶功的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115章 在鄢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348章 項目組第287章 鶡冠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443章 紅氅第115章 在鄢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95章 荊券第591章 輔助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797章 北線無戰事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384章 北地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16章 要小心……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155章 樑崩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