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

“鄭國先生真乃神人也。”

大梁城西,秦軍大營處,15歲的王離站在帳門外,看着東面被滾滾洪水包圍的大梁,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他奉祖父之命,來前線探望父親,順便給他送來母親縫製的夏裳。這一路上,出函谷關,過洛陽,走成皋。他經過滎陽時,正好看到數萬刑徒黔首扒開滎口岸防,讓大河水流灌入鴻溝……

“這下魏地恐成一片澤國了。”

護送王離東行的一名東郡門客如是說,還絮絮叨叨地提及當年在衛國時的見聞。

“五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個八歲孩童,趙惠文王率大軍抵達衛國東陽,決白馬之口,以河水爲前鋒,伐魏氏,結果河水大潦,從濮陽到酸棗,數萬百姓葬身魚腹,大好田園,盡爲水澤。”

一邊說,這位老門客還不斷搖頭,他對王賁水攻之策不是很看好,認爲儘管能傷敵,但恐怕半個魏地也已被河水侵蝕,成了廢地,這樣的廢地,拿來何用?

但等一行人抵達大梁城下時,才驚訝地發現,桀驁不馴的河水竟聽話地順着鴻溝至此,又被導入新掘開的溝渠內,只灌了大梁城,並未對周邊地區造成損害。

這一切,都是這次工程的“總設計師”鄭國的功勞……

“不愧是開鑿鄭國渠的鄭先生啊。”

王離滿心欽佩,同時捏着拳頭對帥帳內的父親道:“父親,如此一來,大梁城內恐怕已是懸釜爲炊,不能下腳了,此城,指日可下啊!”

“隳百年名城,滅萬乘之國,哪那麼容易。”

王賁換下了甲冑,穿着一身常服,坐在案後,卻沒有在看大梁城的地圖,而是在翻閱軍吏遞送來的一批簡牘。

這是關於軍中存糧的數據,每看一卷,王賁的眉頭就緊一分。

王離雖出身將門,從小在祖、父薰陶下苦讀兵書,但尚且稚嫩,並不知道父親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憂慮什麼,王賁便問了他一個問題。

“今王十八年時,汝大父奉大王命,提二十萬大軍下井陘,與趙國李牧鏖戰,相持甚久,到了十九年時,才終破邯鄲。”

“前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殺大王,事敗後,大王又令汝大父帥師伐燕,北上燕地千里迢迢,入冬之後更是艱難,經過數月圍困,到了去年春末,才終於攻破燕都,殺太子丹,走燕王。”

這些戰爭,都是王離的祖父,大庶長王翦名馳天下的功績,王離不知聽過多少次,又給咸陽的同齡人吹噓過多少次了。

然而,父親卻話鋒一轉,問他道:“汝可知,汝大父歸來後,說能打贏這兩仗,最該謝誰?”

“謝大王?”王離撓着頭問。

王賁起身向西方拱手:“若無大王作制明法,興兵誅暴,並信賴王氏,自然不會有破趙、殘燕之功。”

而後他卻搖了搖頭道:“但汝大父說最該謝的,是鄭國先生!”

“謝鄭先生?”

王離呆愣半響,他雖然佩服鄭國匠心獨運,將大河,這匹桀驁不馴的黃馬引導成爲秦軍利刃,卻又未波及周邊城池百姓。但卻一時間沒想明白,鄭國與這兩場戰爭有何直接關聯。

王賁對這個比父親和自己都遲鈍一些的兒子有些失望,提點他道:“《吳孫子》作戰篇,速速背來。”

王離一個激靈,立刻揹着手誦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一直背到這,他才作恍然大悟狀,激動地說道:“父親,我懂了!大父之意是,若無鄭國先生早幾年開鑿的鄭國渠,使關中爲沃野,無凶年,秦國得以富強,糧食得以滿倉,就不會有足夠的糧食發往前線,支撐他打贏這兩場經年累月的破國之戰!對不對!”

王賁點了點頭,指着外面層層疊疊的營帳,在期間忙碌生活的十餘萬之衆道:“由我做主帥的這場大仗,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王賁看來,這場戰爭,決定勝負的因素已經只剩下一樣,那就是糧食。

據投降的人說,魏王魏相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大梁城內粟積一年,糧食是不缺的,省着點,能讓全城的人吃到入秋。所以儘管水漫城池,但魏王仍在苦撐,魏國唯一的指望,便是城外的秦軍糧草不濟,再也圍不下去……

這希望雖然渺茫,但不是沒可能,作爲主將,王賁很清楚,雖然修建了鄭國渠後,關中幾乎年年大豐。但近三年用兵次數太多,仗打得太遠太大,就算是關中沃野的糧食,也有些難以供應上。

“都怪燕太子丹。”

王賁繼承了他父親的“穩”,是個喜歡按部就班出招的將領,不喜歡計劃被打亂。

“若無荊軻行刺一事,本該是先滅魏,再徐徐圖燕的。結果次序全變了,父親伐燕一戰,因爲燕境太遠,光從關中運糧已經不夠,半年下來,幾乎耗盡了整個河東、河內、東郡的存糧,勞役也凍餓而死不少。趙地剛歸附不久,動盪不安,徵不到太多糧食,這節骨眼上,潁川郡新鄭還鬧了叛亂。”

“故而,到我主持的伐魏之戰時,只能靠南陽、三川之糧供給,大軍、戍卒十餘萬人吃馬嚼,兩個月下來,已經所剩不多。”

關中的糧食依然在源源不斷運出來,但吳孫子那句話說的好啊,“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關中離大梁實在是遠了點,三石米送到來,可能吃的只剩下一石了,最後的結果是:“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

秦國可不能在這場仗裡把老底子耗盡,在王賁眼裡,他這所謂的主將,其實只是一踵軍先鋒。滅魏只是餐前小菜,真正的浩大宴饗,還在後面。

楚國,那必須慢火細烹才能食用的肥美熊掌,得由他父親王翦親自去收尾呢……

所以,爲了解決糧食問題,減輕關**糧的壓力,王賁想了兩個法子。

第一個,就是讓楊端和、羌瘣率領偏師去進攻濟陽、陶丘、睢陽,一來可以拔除魏國的這些大城市,二來,也可以讓主戰部隊分地就食,減輕負擔。

第二個,則是讓來自南陽、南郡的雜牌軍們攻略鄰近各縣。等那些火線上任的縣尉、遊徼控制縣鄉後,王賁就發出將令,要他們火速在當地搜糧,送到大梁城下來!

縣城六千石,大鄉兩千石,小鄉千石!

“正合了兵法所說的,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王離這下完全明白了,父親的這一手佈置,是想讓那些本屬於魏國的縣鄉,源源不斷地向大梁城輸糧,好讓大軍撐到城破的那天。

王賁點了點頭:“若能得十萬石,便足夠大軍一月之用。”

但王離又有些擔心:“但魏地也剛剛經過戰亂,夏收還未到,我來的時候,菽、麥均未成熟,只怕各縣鄉搜不到太多糧食。”

還有句話他沒說,若是強行搜糧,當地魏人沒吃的又該如何是好?

“總會有的。”

王賁眼神冰冷似鐵,看着帳外,淡淡地說道:“軍令如山律如鐵,此事,諸縣、鄉駐軍就算將當地地皮刮一層,也必須完成!要麼押送糧食來繳,要麼,就提着人頭來見我罷!”

……

“軍令是什麼?”

百餘里外的陽武縣戶牖鄉,黑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軍令就是不管你高興不高興開心不開心,一旦下達,就必須完成的任務。

在秦國,律令如鐵,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軍中,將令亦如王法……下級對於上級的命令,不允許質疑,只有無條件的服從。

將軍命你克敵,攻之則必克,不克則死,或戰死於陣上,或死於軍法官之手,順便把你同什同伍的人一起坑進去。

將軍命你守城,守之則必守,不守則死,或戰死於城頭,或死於戰後審判,留下一個“軍賊”的名聲,殃及家人。

搜糧亦然,這就是黑夫來此地做遊徼的主要任務。

軍令要求上繳兩千石糧食,你卻只交了一千石,然後硬着脖子說不應該對當地民衆太苛刻以免他們造反云云。軍法官點了點頭表示你真是深思熟慮,但歸根結底,你沒有完成任務,違令,罪當重罰,脫下冠帶,去加入挖溝渠的刑徒大軍吧。

軍令要求上繳兩千石糧食,指明要五穀,你卻只交了一千石陳年穀子,其餘都是魚乾葛根粉。或許你會笑着說這些東西更營養,但在軍法官眼裡,這就跟要求百人斬首三十三級,你卻夾帶了三個婦孺首級一樣,算偷奸耍滑,不僅違令,還犯了“不直”罪,罰的更重。

有功於前,有敗於後,不爲損刑。有善於前,有過於後,不爲虧法。

即便你違令有隱情,也不影響對你判刑,這就是秦軍的規矩。

黑夫總結之後,發現最容易完成任務的,是凡事謹遵上令的秦吏。最容易挨刀的,反而是喜歡瞎想主意的現代穿越者。

主意越多,麻煩越大。

其實選擇就兩個,要麼做沒人記得住的老好人,完不成任務,引頸待戮。

要麼做你本就該扮演的“秦寇”,做個壞人,板下臉來,該怎樣就怎樣。

左思右想後,黑夫決定做壞人。

他點了東門豹、共敖等幾個戰鬥力最強的手下。

“隨我去一趟三老、嗇夫家。”

光靠黑夫自己,是沒辦法徵糧的,他必須同本地鄉豪協商過,借他們之手來完成此事。

然而在出了營門之後,黑夫卻發現,本該回家的陳平,卻站在門邊朝他行禮。

“平斗膽,敢問遊徼,徵糧之事,打算怎麼個徵法?”

陳平同樣是思慮再三才等在這的,儘管他曾經受到鄉人誹謗,儘管他人微言輕,但今日得知了此事,身爲戶牖鄉人,本鄉受損,他亦受損,故無法袖手旁觀。

而且,這何嘗不是一個讓自己在鄉人面前,在秦吏面前都大放異彩的機會呢?

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自受傷以來,好久沒活動筋骨的東門豹聞言大怒:“孺子,你只是一個區區文書,怎敢過問此事?”說着就大步走過來,像拎小雞似的揪起陳平,就要扔到一邊去。

“且慢。”

黑夫卻攔住了東門豹,看着差點被揍,面色卻並不驚慌的陳平,心想,眼前這個在歷史上大放光彩的人物,或許能幫上自己呢……

於是他便對陳平道:“那我便告訴你罷,軍令如山律如鐵,糧食非徵不可,且兩千石,一升都不能少,只是這徵法嘛……”

黑夫設想過三個法子,其一,是將兩千石均分給全鄉邑一千多戶人家,每家兩石。這將使大多數人家在冬小麥和菽豆成熟前,要餓一個月肚子,每天僅能以一碗稀粥果腹。

此舉可以討好本地鄉豪,但卻要得罪普通民衆,在以周市爲首的魏國反抗團體在陽武縣出沒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將本地百姓逼得太狠。

計劃二是反過來,只讓東張、西張爲首的鄉豪出糧。黑夫知道,這兩家的餘糧加起來,就不止兩千石,再加上那天赴宴的大大小小鄉賢士人,總能湊齊。

但此舉雖然讓普通民戶受惠,卻相當於打土豪吃大戶,將讓鄉豪們徹底和黑夫翻臉,指不定就會有心存不滿者和周市聯絡,派僮僕、門客配合周市,把黑夫他們這五十來人弄死……

到時候黑夫就算喊破嗓子,也不會有本地民戶來幫他的,你自以爲施惠,別人卻未必如此認爲。

所以計劃一,計劃二,最初都被黑夫否定了。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就是計劃三了。

鄉豪和普通民戶,各出一千石,這樣一來,鄉豪損失不算大,而百姓也能留點糧食,撐到夏收麥熟。

但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真的有區別麼?

黑夫很擔心,這麼做,還是會兩面不討好,把雙方都得罪。

所以思來想去,黑夫又把計劃二拾了起來。

“我有一策,或許可以說服張氏出糧,不必讓民戶受累捱餓,但能不能成,我想聽聽你的主意。”黑夫指着陳平道。

陳平似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垂首道:“平也有一策,或能說服張氏全額承擔這兩千石糧食……”

“那還真是巧了。”

黑夫微微一愣,哈哈大笑起來:“難道你我想的計策,不謀而合?陳平,你可帶了筆墨?”

“讀書人,豈敢不帶此物?”

陳平放下身後的揹簍,拿出了他那支禿筆,還有一塊劣墨。

黑夫笑道:“你我且將各自的計策寫在手心,再同時展開,何如?”

陳平眼睛一亮,當即應諾,於是東門豹和共敖便找個塊石頭,將陳平的劣墨磨了。

“遊徼先請。”

黑夫也不客氣,先拿起禿筆,沾了點墨,在自己手心快速地寫了一個字,而後將筆遞給陳平……

陳平接筆,遲疑了一下,也在自己手心寫了一個字。

二人走近,在夕陽之下,同時展開了手掌,一個滿是老繭的武士之手,一個卻是不事生產的書生之手,一黑一白,對比分明。

卻見黑夫的手心,寫着一個“爵”字,見到此字,陳平面露驚訝,這是他事先沒想到的。

黑夫也看向陳平的掌心,那兒也寫了一個字,秦國篆字,卻與他的不同……

“貸?”

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382章 郡尉第377章 戍卒叫第500章 綁架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584章 既然他們想要戰爭!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593章 海圖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8章 鬼吹燈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546章 青島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105章 打穀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712章 亡秦者第228章 夏子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638章 搜粟第997章 泗水第353章 項籍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30章 第一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339章 宿麥第126章 死傷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992章 大蟒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150章 陳屍第333章 司馬欣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482章 私學第183章 勸降第47章 秦之律令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684章 奴隸第106章 重租第974章 假王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80章 真金白銀第917章 萬人敵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309章 南昌第814章 蜀道難第953章 奇蹟第964章 越兵第864章 亡秦者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498章 方術士第585章 兒戲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150章 陳屍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648章 蠱禍第92章 贈馬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87章 共敖第301章 加個人第122章 積粟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864章 亡秦者第689章 象箸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555章 勿害我第582章 任將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459章 大丈夫第671章 美夢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99章 邦亡人第1026章 鳴鏑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788章 久違了第939章 胠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