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張子房

“秦王政二十一年,九月,秦王使王翦子王賁爲將,率師十萬攻楚。”

當這個消息傳入南郡安陸縣,被小亭長黑夫知曉同時,也傳入了千里之外的潁川郡新鄭縣,擺在了某位未來大人物的案頭。

潁川郡,乃是韓國故地。而新鄭,更是座歷史悠久的古都,從祝融氏之墟到鄭韓都城,一直是中原地區最富裕的城市,與洛陽、大梁並列,人口超過了十萬。

四年前,新鄭在秦國南陽郡守騰逼迫下不戰而降,除韓王安被擄走囚禁外,滿城的公卿貴戚,卻並未受到太大刁難。

畢竟秦國在中原的統治未穩,秦吏短時間內無法在韓地建立像關中、南郡那樣嚴密的制度。暫時只能借舊韓貴族之手,在新鄭收取鉅額的市稅,想方設法將韓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百工商賈爲己所用。

位於新鄭城東的張氏,便是在這微妙局勢中,僥倖保留了富貴的人家之一。

張氏曾經出了兩位韓相,財大氣粗,望山式的院門修得極高,一看就有宰相門楣的氣派。粉牆朱瓦內,隱隱可見亭園樓閣錯落有致。花園小徑上,頭髮花白的老僕恭恭敬敬,帶着一個客人,快步朝水邊小亭走去。

客人十八九歲年紀,穿劍士服、高八尺五寸,不管到哪都鶴立雞羣。

他放目望去,但見張宅內的三百多名僮僕都是男子,他們各司其職,不用人吩咐,所有人都安靜地做着各自的事情。或修剪花木,或清掃落葉,沒有竊竊私語,也沒有嬉笑打鬧。

客人不由暗暗點頭。

“傳聞果然不虛,張氏這三百名僮僕,都是用兵法訓練約束過的,這些人若能爲橫陽君所用,何愁大事不成?”

正因如此,碩大一個家宅,幾百號人生活在裡面,卻極其安靜,唯獨他們越走越近的小亭處,傳來一曲響亮的琴音……

亭子是四角攢頂,四周有花卉修竹圍繞。如今是深秋,花朵凋零,竹子也稀稀疏疏的,大多已經泛黃,在琴聲中微微發顫……

彈琴的是位寬衣博袖的白衣青年,他坐在竹蓆上,一頭烏髮披散在肩上,顯得不拘小節,此人十指修長纖細,相貌秀美,雙目微閉,表情很專注。

曲調最初平平淡淡,彷彿在娓娓敘談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又似是潺潺流逝的小溪,在歷數這個家族昔日的輝煌。

可慢慢地,這一切卻化作一聲嘆息,曲調夾雜了彈奏者的情緒,開始迸裂,琴音尖銳,夾雜着憤怒,變成了劇烈的質問: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若是懂《詩》的人在此,便能聽出,白衣君子彈奏的,是新鄭本地的《檜風.隰有萇楚》,暗喻國家垂亡,而君主不悟,亡國不知自謀……

客人雖樣貌雄壯勇武,舉止間還有點貴族氣派,卻是個不懂詩、書的莽夫。他被老僕攔着不讓進亭,早就不耐煩了,哪還顧得上聽這琴音裡的內涵,眼看一曲彈完,便大聲喊道:

“子房,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清朗的琴音,登時就停了,青年按住琴絃,看向不速之客,面色平靜,那雙眼睛,更如同古井中的水,黝黑深沉。

“君子。”老僕伏地拜道:“公孫信來訪。”

白衣君子起身,淡淡地說道:“原來是子誠來了,快請坐,備熱湯。”

“不必了!”

公孫信大步走入亭中,無禮地撥弄琴絃,數落道:“子房啊子房,全城的公卿子弟都聚在一起商議大事,就你在家裡坐得住,還彈起琴來了!你知不知道,秦國派王賁發兵擊楚,如今已破上蔡,進圍陳郢了!”

白衣君子朝他作了一揖,輕聲道:“這一切,不都如我所料麼?在攻破趙燕之後,秦王下一步就是滅魏。但在滅魏之前,得先敲打敲打楚國,以掃除圍攻大梁時的後顧之憂。這些事,我都與橫陽君說過,不必再重複一遍。”

“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值此非常時刻,吾等韓人,又能做些什麼!”

公孫信目光炯炯:“子房,秦國可能會同時與魏楚開戰,此戰定是長年累月,你我復國報仇的時機,到了!”

白衣君子卻搖了搖頭:“公孫,你的來意我明白,但還請回復橫陽君,此戰不會持續太久,時機未到,這次舉事,張氏不會參加。”

“張良!”

公孫信憤怒地直呼其名:“這暴秦的統治,你還沒受夠麼?山東六國,韓國先亡,大王被擄囚禁,宮室王孫盡數遷到咸陽,做了秦王的奴婢,簡直是奇恥大辱!”

“而僥倖留下來的人,要麼爲秦人的鷹犬,助其荼毒韓地。要麼被日漸侵吞家產,我看,你張氏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他指着外面的那些僮僕道:“我記得小時候來張宅時,還是滿園的麗美奢華之婢、衣紈履絲之奴,可如今呢?破落成什麼樣子了!我就不信,這種日子,你還能忍下去。”

“還有,你大父,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汝父,相釐王、悼惠王。你雖然年少未仕,但張氏五世相韓,難道就全忘了麼?”

“怎麼忘得了?”

張良看着池塘裡波紋陣陣的湖水,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公孫信,你乃韓襄王之孫,所以念念不忘復國報仇。難道我張良,就將國仇家恨統統忘了不成?”

“我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猛士一人,爲了什麼?還不是想效仿太子丹荊軻之事。我苦心尋找兵法,暗地裡訓練家中三百僮僕,又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舉事復韓,爲國報仇麼?”

公孫信不解:“那此番橫陽君舉事,你爲何不參加?只要明日各家派出僮僕,奪取武庫,殺盡秦吏,便能發動全城韓人,一起去營救大王!”

”不然,恐怕到時候,等來的卻是秦軍的鎮壓,還有大王之首級。“

公孫信怒道:”子房,你怎能對大王如此不敬?“

”實話實話而已。“張良眼的睿智,再度壓倒了憤怒,他淡淡地說道:“還是那句話,時機未到,貿然舉事,非但不能對局勢有什麼裨益,只會害死那些有志復國的韓人。”

“我知道,這兩年間,橫陽君奔波列國之間,用韓國的慘痛教訓,試圖聯絡魏、楚、齊一起抗秦。這是好事,可惜卻不得其法。”

“齊相後勝受秦賄賂,讓齊王建緊閉國門,對諸國被破無動於衷,是指望不上了。”

“魏國自從信陵君死後,脊樑骨就斷了,魏王整日歌舞酒樂,只知道一味地事秦討好,過一天算一天,也信不過。”

“而楚國,雖然與秦仇恨最深,但兩年前才發生了動亂。公子負芻弒楚哀王,自立爲王。楚國內部還沒有結束動盪,雖有將軍項燕在淮南練兵備戰,並往秦國各地派了不少間諜打探消息,但楚王一直以爲,秦國要先破魏,所以不甚警惕。”

“此番楚國遭到秦國王賁突襲,半月之內,上蔡便淪陷了,眼看陳郢也要不保,如此人心惶惶,也許很快就會與秦議和割地,何談反擊久戰?楚國人一貫如此,鬆散慣了,不被逼到絕境,便無法齊心協力。等秦軍得了陳郢,便切斷了楚國援魏的鴻溝,到時候東南北三路大軍合圍大梁,魏國明年之內,必亡!”

張良一通分析句句在理,公孫信連忙道:“所以橫陽君也說了,吾等韓人,絕不能再等!若是坐視秦國擊破荊楚,再回頭滅了魏,將韓地與齊、楚隔斷,韓國就再復不了國了!”

“錯,大錯特錯!”

張良有些憤怒又無奈地斥責道:“此時舉事,只是用韓人好不容易積蓄下來的力量,抱薪救火而已!復國當緩,不可急躁,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而需要長期籌劃,務必一擊不成,還能保全自身,以備日後重新積蓄力量。豈能如賭徒一般,將所有人的性命壓在孤注一擲上?橫陽君是六博玩多了罷!”

在張良看來,只有承認秦國的強大,才能清楚,什麼事現在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我已經勸過橫陽君,奈何他一意孤行。所以我不會讓張氏捲入此事,那三百僮僕,明日也不會持刃出現在新鄭街頭!信,我勸你也速速離開新鄭,這場舉事,絕不可能成功!留着有用之身,等待反擊秦國的真正時機!”

公孫信已經有些動搖了:“不在此時,那在何時?”

張良眼神堅定:“當在秦國欲一戰滅楚之時!那纔是韓國,是六國,是天下人最後的機會!”

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620章 黃石第980章 結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243章 利鹹第886章 影子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786章 萬人敵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325章 李斯第63章 朝陽羣衆第745章 戰長沙第177章 高歌猛進第604章 海東第347章 法術勢第984章 石頭第157章 黍離第240章 內間第381章 孤雁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935章 夥頤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106章 重租第310章 執圭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612章 命名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593章 海圖第890章 楊喜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643章 長街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66章 監守自盜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918章 重瞳子第555章 勿害我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84章 雞血第745章 戰長沙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552章 羣雄第921章 誅惡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105章 打穀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721章 陸梁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991章 鍾離眛第287章 鶡冠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986章 出關(上)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61章 匿名信第688章 將軍第900章 不殺第99章 邦亡人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85章 軍賊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0章 真金白銀第157章 黍離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64章 投書者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