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遷令

“此子,類我啊!”

彭城的府宅中,趙佗打量着立在他面前,神色恭敬的韓信,不由在心中感嘆起來。

按照他派往淮陰的使者回報,那一日韓信在市肆中被屠戶少年欺辱,在面對胯下之辱時毅然選擇了反抗,當場將欺辱他的少年重創。

腳踹褲襠的操作,讓趙佗初次聽聞時不免驚愕,想起了他當年孤身面對秦舞陽時的場面。

一樣的選擇,果真是天定的師徒緣分。

而在重創屠家少年後,眼見張屠戶暴怒,韓信又藉助聞訊趕來的市掾,自報私鬥之罪,憑着秦法的酷刑威懾力,將張屠戶壓住不敢報復,以此保全己身。

後來面對問罪的秦國法吏,韓信又暗示他身後有人,憑藉着手中的帛書作爲證物,驚動淮陰縣令。

淮陰縣令大驚之下,更不敢嚴懲,一番和稀泥的執法後,就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恰好這時趙佗派去淮陰接韓信的使者也到了,將他接走的同時,也爲趙佗帶來了這場不同於歷史的事件信息。

這讓趙佗心中讚歎,韓信在整件事情中展現出了兵家最重要的一個戰法,借勢!

借市掾、秦法之勢,壓制張屠戶,擺脫對方的報復。

又藉助趙佗之勢,壓制淮陰秦吏,從秦法中逃掉。

“不錯,看來你這幾年是將兵書吃透了。”

趙佗又詢問了韓信一些兵法問題,得到滿意的回答後,點頭讚許。

韓信的臉“刷”的一下就紅了,這是激動的顏色。

他當場跪在地上,向趙佗行禮道:“此皆乃君侯之功,若無君侯教誨,韓信絕不會有今日之才。若無君侯之勢在後,韓信也不可能順利解決此事,只能受辱而存身。信之一切,皆乃君侯所賜。”

趙佗點頭,後世都說韓信軍事無敵,情商卻很低,如今來看,這小子說話還是很好聽的嘛。

趙佗又試探道:“我聞你曾在淮陰寄食於人,言必有重報。男兒之諾,不可輕許,我給你十金,你可帶去淮陰了結此諾言。”

韓信一怔,然後拒絕道:“君侯好意,信心中感激。然信之諾言,當自己報之。”

“信聞君侯曾於皇帝面前,言大丈夫生當封侯,死當廟食。韓信不才,亦當效仿君侯,立功得爵,以自己的本事償還昔日諾言。”

韓信挺胸擡頭,盡顯少年人之豪氣。

“好!”

趙佗拊掌而贊,眼前的這一幕,和他昔日在秦王政面前拒絕學室之途,欲要沙場建功的場面何其相像。

“此子類我啊!”

趙佗心中再嘆一聲。

再度勉勵了韓信幾句後,趙佗望向門口侍立的一箇中年人,說道:“夏侯,你帶韓信去他的住處看看,若有什麼缺少的,爲其置辦一二。”

“唯。”

已被趙佗招到身邊,擔任車伕以及侍從的夏侯嬰拱手應諾。

“你且去休息一二,到晚間,我再爲你置宴相待。”

趙佗對韓信露出一個溫煦的笑容。

他站起來,走到對方身側,伸手拍着韓信的肩膀,柔聲道:“你以後在我身邊,勿要拘謹,就如歸家一般。”

韓信感受着放在他肩膀上的那隻溫熱的手掌,心頭猛地顫動,雙目已是有些溼潤。

自從他父親死後,韓信因爲生活拮据,又無求生的本領,只能腆着臉去別人家中求食,受盡了各種白眼和厭惡,早已體會到世間人情冷暖,一顆心被凍的冰寒。

但現在,他在趙佗這裡找到了久違的溫暖。

世間最易讓人動情的,自然還是雪中送炭。

崇拜,感激,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還是少年的韓信,望着面前的趙佗。

恍惚間,他彷彿看到了曾一直呵護着自己的父親。 “君侯。”

……

逃竄於沛縣附近的張良還是沒有抓到,有人說張良可能是被六國餘黨庇護了下來,也有人說張良可能已經死在了沛縣的山林水澤之間。

至於被通緝的景同、項籍等人更是毫無冒頭的跡象。

隨着時間進入秦始皇二十九年,大索刺客的行動逐漸停止,看來始皇帝對抓住這些刺客和反賊已經是失去了信心,只寄希望於他發出的豐厚的懸賞令,能夠起到作用。

抓不住刺客和反賊,這讓始皇帝心中窩火,心裡的怒氣就發泄到了整件事情中所牽涉的人員中。

除了擒獲刺客的王陵等沛縣縣吏,以及在符離人葛嬰叛亂時,立刻就率兵剿滅的符離縣令、縣尉得到賞賜和褒揚外。

其餘僮縣、徐縣的所有秦吏,甚至僥倖活下來的下相縣丞全都因失察罪受到株連,奪爵罷官,甚至貶爲刑徒、隸臣。與反賊有所勾結的宗族、官吏,更是被誅殺剿滅,那幾個縣城外,可稱作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除此外,整個泗水郡的官場也來了場大換血。

郡監、郡丞等大量郡吏盡數受到株連,泗水郡守張德更是被砍了腦袋,以震懾天下。

至於郡尉趙廣,他本該因爲刺客和造反的事項遭受重罪,但隨後速平項氏叛亂,又連續剿滅僮縣和徐縣的叛軍,最終只是削了一級爵位了事,依舊擔任郡尉之職。

“若無君侯,我趙廣這次可就完了。”

趙廣收到詔令之後,大鬆了一口氣。

他很清楚,自己能在這場官場大地震中活下來,平定叛亂只是其次,最主要還是沾了武功侯趙佗的光。

要不是皇帝看在武功侯的面子上,恐怕他趙廣就算僥倖不死,爵位官職也必定一擼到底,半生辛苦盡數付諸東流,豈能像現在一樣還能保留郡尉之職。

“君侯之恩,沒齒難忘啊。”

整頓完官場後,始皇帝的目光重新放到了整個天下上。

這次的刺殺事件,讓始皇帝深刻的認識到,秦國的力量在六國故地是如何的不穩固。

“楚、趙、燕三地尚有大量六國宗室、貴族遺留,這些人久居當地,各懷心思,有像項氏這樣收留刺客並造反謀逆之人。如果不盡早解決,將來勢必還要再起禍亂。不能等各地馳道修好了,還是該像齊地諸田一樣,儘快將這些人遷入六國城看押起來纔是。”

“傳朕詔令,命楚、趙、燕三地郡縣徵召兵卒,遷徙此三國宗室、大族入關中!”

始皇帝也不管如今剛進入冬季,直接下達了遷徙詔令。

冬季遷徙數量龐大的六國遺民,必定會讓許多人在遷徙的旅途中病死,但在始皇帝看來,如果能死上一批那就更好了,還省了一番功夫。

遷貴令下達後,朝中無人反對,這是早就有計劃的事情,現在雖然遷徙的急促了些,但誰讓那些六國遺民要刺殺和造反呢。

一個字,該!

至於楚地的那些舊有宗室和大族,雖然心中各有怨言,但無人敢表露不滿。

張良刺殺,給了秦人遷徙他們的理由。

項氏被族滅,讓他們看到了反抗秦人的下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的刺殺和造反事件,讓六國貴族對遷徙入關的反抗降到了最低,使得遷貴令的執行更加順利。

“遷徙這些六國餘孽入關後,這片土地,將乾淨不少。”

始皇帝站在窗邊,看着外面已經凝結的霜露,感覺身體有些發冷。

他想回家了。

第一次東巡,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讓始皇帝對這片廣袤的東方國土失去了興趣。

還是關中好啊。

就在始皇帝升起回家的想法時。

來自上郡的一封信送到了彭城。

那是長公子扶蘇的親筆書信。

第44章 金鼓第815章 刺佗(上)第495章 一場博弈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612章 趙佗封侯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187章 救援第184章 商亳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631章 皇帝賜藥第778章 蛙部第642章 潛龍公子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784章 南越王第44章 金鼓第539章 虛虛實實第302章 齊楚兵勢第676章 羣羊第200章 左庶長第80章 投石機第609章 燒火將軍第757章 辟穀第698章 太子第150章 計功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133章 五百主第793章 平甌第816章 刺佗(中)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569章 滅匈奇謀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76章 鬱結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499章 尚公主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152章 魏策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275章 李信閉門第587章 二襲胡營第254章 鎖定第497章 諸姬通婚第489章 諸夏一家第167章 地勢第5章 刎頸第669章 皇帝生死第59章 督亢第617章 朕全都要第218章 上蔡第415章 大義在我第730章 滅甌第705章 身毒第270章 驚聞大勝第33章 購物第42章 訓練第125章 劍履上殿第50章 首級第188章 大潰第572章 大興土木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288章 陽夏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248章 路線問題第225章 奇兵第300章 吃力不討好第345章 不穀欲降第810章 召見第607章 皇帝西巡第632章 趙佗暴病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474章 重要任務第396章 強國強軍第803章 預判第725章 工農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120章 宮中第578章 狼王上鉤第385章 幽靈徘徊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595章 狼王抉擇第641章 刺客歸來第187章 救援第268章 咸陽之惑第653章 趙佗懂仙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40章 巡營第108章 戰策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705章 身毒第720章 還都第568章 蘇迦莎第42章 訓練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225章 奇兵第167章 地勢第125章 劍履上殿第575章 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