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攻心

第56章 攻心

絹帛(bó),既是製作衣裳的珍貴材料,也是自春秋以來流行於中上層貴族間的一種文字載體,在紙張發明前起着替代作用。

在絹帛上寫字,名爲帛書。

當大批帛書被射入城中,頓時引起一片騷動。

“王翦老賊,你好無恥!”

秦無忌打開一片絹帛,只是掃了一眼,便臉色大變。

他連忙下令禁止城中士卒百姓拾撿帛書,並讓自己的親衛將這些東西收集起來燒掉,但此刻已經晚了。

受益於絹帛的珍貴,不管是平民奴隸,還是行伍士卒,只要在見到這些東西的第一眼,都會本能的將其撿起來。

這些人中,總有識字的人。

“絹帛上說,降者不殺,否則城破之日,盡屠之。”

“秦將軍之前說,易水之戰被抓的人皆被秦軍砍了腦袋換了軍功,但寫這些的就是那些被俘的國人,看來他們都沒被秦軍殺掉。”

“對,我悄悄給你說,我今晨在城頭守衛的時候,看到那些被俘的國人在城前呼喊,說是他們在秦營裡有吃有喝呢,而且還說咱們只要投降,就能免死。”

“真的嗎?怪不得秦軍今天沒有進攻,將軍也不讓我們上城牆去。”

“你說咱們要是投降的話……”

各種議論在城中四處響起,一傳十,十傳百,特別是許多人得知自己以爲死去的父兄子弟並沒被秦軍斬首,原本堅定的抵抗意志一下就減弱了。

對普通的燕國人來說,他們不像那些公室貴族,還要操心着什麼宗廟社稷,他們要的不過是口吃的,只要能活下去,換成哪個王來統治都是一樣。

再說他們燕國之前不和秦國接壤,有仇的主要是趙國和齊國。

燕國民衆並不會像趙人一樣,對秦國有不可消解的仇恨。

甚至因爲燕丹藉着求和的名義,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失去了大義,使得秦國伐燕變得理所當然。

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秦國攻擊燕國,都不叫侵略,叫做復仇。

之前主要是因爲秦無忌宣傳秦軍殘暴嗜血,將易水之戰的士卒盡數殺光,如果攻破武陽,必定屠城,這就讓城裡的燕人很恐懼,再加上親屬被殺的仇恨,只能跟着秦無忌一條路走到底,拼死抵擋秦軍。

如今秦軍通過帛書表明降者不殺,再加上俘虜圍着城牆吆喝,一下就讓城裡的國人,甚至軍中的士卒起了別樣的心思。

城中,除去士卒黔首外,受到帛書影響最大的還有一個階層。

傳承久遠的大族,擁有巨量錢財奴隸的富人豪長。

他們位居城中上流地位,家大業大。在這些人眼中,沒有什麼忠君愛國的理念,有的只是保全家族財富。他們之前懼怕秦國殘暴的名聲,出錢出力跟着秦無忌抵抗。

如今,秦國上將軍王翦已經通過帛書言明,只要投降,這些大族、富豪全都可以保有自己原本的財富,錢財土地,分文不取。

這還有選擇的懸念?

城外的秦軍,連續兩日沒有攻城,他們只是不停的往城中射入寫滿了各種招降政策的帛書,同時讓那些俘虜們圍着城牆嚷嚷着,一批接一批的輪換。

原本堅如磐石的武陽城,自內部分裂。

“該死的,將榮氏、騎氏的人全部抓起來。”

秦無忌狠狠一掌拍在案几上,怒火沖天。

就在剛剛,他已接到稟報,城內幾個大族的人竟在互相勾連,有響應秦軍的打算。

副將硬着頭皮道:“將軍,這些人皆是城中豪長。特別是榮氏,是昔日高陽君榮蚠(fén)的後人,家有奴僕數百,錢財千萬,在城中頗有勢力,若是陡然抓起來,恐會激起變故。”

秦無忌眼睛一瞪,怒道:“變故?就算不抓,他們也會生變。先抓起來,將他們府中的奴僕盡數編入卒伍,若有異動,格殺勿論。”

見秦無忌主意已定,副將無話可說,只能領命退下。

眼見屬下退去,秦無忌長嘆一聲。

他非蠢材,自是知道燕國如今已危如累卵,以秦軍在易水一戰中展現的戰鬥力,滅燕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衆人皆可降,唯他秦無忌不可降。

先君秦開爲燕國開闢遼東,乃世人所知的燕國名將,他若投降,那秦氏一族的名聲全毀了。

更何況他的子侄輩中,秦舞陽爲刺秦而去,身死中途。秦恆獻命,爲秦無忌做替身,才讓他得以從易水逃命。

秦氏小輩們尚且爲國捐軀,他堂堂燕國大將,怎能向王翦老賊屈膝投降,絕不可能!

“先壓住那幾個大族,只要他們不帶頭,其餘人沒有領頭的,想來不敢反抗。”

秦無忌心中盤算,如何利用武陽城繼續拖住秦軍。

但城中的變故發生的比他想的還快,其導火索便是他所下令抓捕的榮氏一族。

榮氏府中,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手持利劍昂首站立。

他的手裡,鐵劍滴着血,腳下還躺着燕軍士卒的屍體。他的對面,則是神色或驚或懼的榮氏奴僕們。

“主君對待吾等,從來沒有做過欺壓凌辱的事情。其行事可以稱作武陽城中的義人,二三子身受主君大恩,拿什麼來報答?今日燕將抓我主君一族,恐會有禍事發生。現在,就是我們捨身相報的時候了!”

“更何況那燕將殘酷暴虐,要將我們押上城牆與秦人廝殺,這是必死之事!”

“不管是爲了報恩主君,還是爲了二三子的性命前程,今日還請隨我欒(luán)布起事,營救主君,同時號召城中想要投降秦軍的人,讓這武陽易主!”

少年欒布慷慨激昂,隨着他話語落下,那些奴僕們亦激憤起來。

“願聽欒君吩咐!”

榮氏一族的府庫被打開,府中豢養的奴隸僕從們,在欒布的帶領下,取來戈戟長矛,大吼着衝出府邸。

火焰開始點燃。

武陽城中那些早有降意的人,聽見城中四處皆是廝殺聲,知道有人已經帶頭。

剎那間,星星之火,熊熊燃燒。

堅不可摧的武陽城,自內部爆裂。

關於王翦,從《戰國策》裡他用反間計殺李牧來看,應是謀戰高手。

孫子說: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所以眼見城堅難破,用謀戰奪取還是很符合邏輯。

至於攻心之法,先秦有孫臏的減竈計,田單計騙騎劫這些事。秦末最典型的有四面楚歌,還有各種誘使城中百姓殺官吏造反的事。

關於榮氏和欒布。

《戰國策》:燕封宋人榮蚠爲高陽君,使將而攻趙。

《史記·欒佈列傳》:布爲人所略賣,爲奴於燕,爲其家主報仇。

兩個結合一下創作,欒布這時候應該在燕國當奴僕,趁滅燕的時候先露個臉

(本章完)

第350章 楚王啓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5章 刎頸第180章 襲戰第507章 公輸御女第580章 渾身是膽第510章 趙佗獻紙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561章 馬踏賀蘭第208章 李信伐楚第226章 下蔡第322章 東楚出兵第479章 平一宇內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177章 名聲第671章 死國可乎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820章 重用第690章 召子第519章 項氏謀劃第43章 閱兵第182章 寬宏第744章 文脈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6章 駕車第420章 張良覺醒第164章 秦寇第60章 鄉邑第731章 將歿第525章 禍水北引第279章 秦以牛耕第319章 項渠之謀第100章 天兵第698章 太子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101章 虎符第65章 夜襲第533章 上將軍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237章 東向第210章 對手第28章 落戶第535章 烏氏倮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410章 趙佗賜氏第225章 奇兵第559章 貴霜政變第598章 踏碎秦營第158章 魏將第578章 狼王上鉤第839章 四年第241章 淮陽之戰第60章 鄉邑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242章 以假代真第746章 劉羽第588章 玩弄大將第65章 夜襲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163章 軍令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350章 楚王啓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792章 戰死第500章 少府趙佗第380章 見熊啓第32章 黃金第72章 短兵第112章 定策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774章 喜信第785章 散盟第620章 拯救李兄第789章 大坑第506章 牀榻事發第429章 又殺一王第756章 野戰曲第216章 斧鉞第619章 李由數奇第200章 左庶長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345章 不穀欲降第437章 迷惑齊國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48章 奪長城第72章 短兵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841章 制度第604章 單于授首第295章 堅壁自守第269章 趙佗迷蹤第226章 下蔡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744章 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