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現形

第246章 現形

“鍾離子國,亦是伯益之後,嬴姓之國。昔日國亡後,吾等先祖就以鍾離爲氏,繁衍至今。”

“所以我嬴姓鍾離氏,往上追溯,和秦、趙二氏皆乃同姓同祖,故而縣公很願意相助秦國。”

“聽聞辛將軍和軍候領兵來此,縣公當即決定相助秦軍渡河,這亦是感念祖上的淵源啊”

淮水南岸,鍾離眛臉上帶着諂媚的笑,向身前的少年秦將介紹着鍾離和秦的淵源,並給鍾離縣公的投降拉扯出一塊遮羞布。

這一追溯,竟直接扯到一兩千年前,倒是讓趙佗覺得很好笑。

如果還在西周的時候,大家見面,亮出姓氏攀扯親戚關係,倒是還行。

所謂姓氏,姓以明血緣別婚姻,氏則分族屬別貴賤。兩人見面,一亮出姓就知道祖上是不是同一家。

但到了平王東遷,周室沒落,天下之間列國征伐,連周王肩膀都被射了一箭。

下面的諸侯誰還管你姓什麼,是不是一個祖宗出來的,直接開戰滅國搶人佔地就是了,此乃昔日孔夫子所云“禮崩樂壞”之世。

等到了戰國之後,天下諸國更是毫不在意這些。秦、趙同祖,皆爲嬴姓之國,雙方還不是打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打仗的那會兒都只想着把對方乾死,誰還會提那一兩千年前的親戚關係啊。

所以鍾離眛在這時候攀扯血緣,讓趙佗頗有忍俊不禁之感。

不過真算起來,他鐘離眛和趙佗都姓嬴,往上一算,那還真是一個祖宗呢。

其實鍾離眛心中也很鬱悶,按照昨日和秦軍的約定,他們鍾離一方只需提供好秦軍所需要的糧秣衣食,和渡河的船隻就算完成約定了。

縣公甚至都不需要親自出城,他鐘離眛也可好端端的立在牆頭,親眼看着秦軍渡淮,然後來一出飛舟擒將,抓住那秦將辛梧,立下大功。

哪料到今日一早,秦軍還沒有開始渡淮水,就派人來城前提出新的要求。

他們的軍候,點名要昨日前去談投降約定的鐘離眛,親自去見他。

軍候?

不是那個裨將軍辛梧,反而是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秦軍軍候,還點名要自己去見他?

哪怕鍾離眛從小對自己的智謀頗爲自負,但此刻面對這古怪的要求,也不由一頭霧水。

他暗暗尋思自己昨日的表現,應該沒露出什麼馬腳啊,怎麼會被秦人點名要見呢?

“眛啊,要不然就說你昨日受了風寒,一病不起,推了秦人的召見吧。”

鍾離縣公倒是頗爲關心他,爲他想了個拒絕的藉口。

如今大事在即,他還需要鍾離眛這個智囊在身側鼓氣指揮,鍾離眛一走,他就感覺心裡害怕的很,哪捨得再派出城啊。

鍾離眛略一思索,卻是拒絕了。

“不行,這藉口太過勉強,反而會引起秦人疑心,或者激怒對方。他們如今還沒有開始渡淮,若是因此誤了大事反倒不妙。”

“我鍾離眛只是一個區區小人,想來他們也不會拿我怎麼樣,縣公放心就是。”鍾離眛當時是這樣回答。

一來他確實怕自己不去,引起秦軍疑慮,或是激怒對方,壞了大事。

二來則是自負智謀勇氣,他相信自己就算再進秦營,也能再出來,這是他對自己的自信。

第三,就是鍾離眛也很好奇那個所謂的秦人軍候到底是誰,爲什麼會點名見他這個小人物,找他去秦營又要做什麼,此事真是奇了怪了。

所以鍾離眛來了,見到了趙佗。

那個他昨日記憶猶新的少年秦將。

好傢伙,不到二十歲的軍候,莫非是哪個秦國重臣的子弟,年紀輕輕竟然在秦軍中擁有這般重要的地位。

鍾離眛心中充滿疑惑,不過他在趙佗面前很老實,只能侍候在側,等候趙佗的問話。

他雖自負勇力,但此刻只敢低頭侍立。

因爲鍾離眛手無寸鐵,對方卻是披甲佩劍,身後更有短兵追隨,鍾離眛只要有異動,恐怕馬上就會身首異處,他故而只能裝作諂媚小人,陪着趙佗談天說地。

此刻眼見已經有一部秦軍開始準備上船渡淮,前往淮北探路打頭陣。

鍾離眛心中一緊,開始想着脫身之法。

“小人出身卑鄙,乃縣公府中下人,今日蒙軍候相召,詢問鍾離之事,不甚榮幸惶恐。但小人素來膽弱,眼見衆壯士威武,兵甲顯赫,小人不由心中膽怯,兩腿戰戰,若是軍候沒有吩咐,可否放小人離去,小人拜謝。”

說着,這鐘離眛果真兩腿一軟,跪在地上向着趙佗叩首,活脫脫一個膽小下人的模樣。

趙佗身後幾個短兵不由露出鄙夷之色,不明白自家軍候特地招這種慫貨來見面作甚。

趙佗面容淡漠。

他之所以一大早就將此人從城裡叫出來,是爲了確認這個楚人,是否就是歷史上那個楚漢名將鍾離眛。

趙佗心裡總有種危險的預感,如果此人是那個謀將鍾離眛,此番鍾離投降或許有詐。

雖然他不知道詐從何出,畢竟最危險的一晚上已經過去了。但爲了以防萬一,還是將其先控制在身邊比較穩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遇到情況也好伺機行動。

當然,如果此人只是和那位大將同名同氏,那就更無妨了,權當做路上的娛樂消遣。

所以他是不是呢?

趙佗沒有理對方離去的請求,而是指着遠處的鐘離城,笑道:“我曾聽說昔日吳國尚在的時候,這鐘離城乃是楚國邊邑,曾因小童爭桑之事和吳國邊邑攻殺,最後引起兩國交兵,吳王將鍾離夷滅,是也不是?”

鍾離眛怔了怔,他眼角已經瞥見秦軍有一批士卒上了船,正要划船北上,時間越來越緊了。

但此刻他也沒辦法,面對趙佗問詢,鍾離眛不好再請求離去,只能硬着頭皮道:“軍候說的是,此乃昔日鍾離和吳國邊邑卑樑之事。”

趙佗說的事情,鍾離眛也曾聽其父親講過。

那是吳王僚時候的事情,那時候吳國崛起,與楚國接壤,楚國的鐘離和吳國的卑樑相鄰。

有一天,鍾離的一個少女和吳國卑樑的少女爭採桑葉,互不相讓,兩個少女從一開始的口角辱罵,逐漸演變成肢體衝突。

後來兩方少女的家人趕到,當場就打了起來。

鍾離人多勢衆,滅了卑樑少女一家。

吳國的卑樑大夫接到稟報,很憤怒,派遣邑兵攻打鐘離,把鍾離少女一家滅了,還順勢殺了不少鍾離人。

楚王聽說後,當場大怒,派楚軍出征攻滅了卑樑,把卑樑大夫梟首示衆,將卑樑人抓回楚國做了奴隸。

吳王聽到此事,同樣勃然大怒,派大軍征討楚國,攻滅了楚國的鐘離和居巢兩座城池。

這下,楚王被吳國的攻勢嚇到了,連忙加固郢都的城防,不敢再報復,這件事纔算結束。

鍾離眛不知道對方突然提起這事情幹嘛。

算算時間,那可得快三百年了,莫非是想在自己面前炫耀他的博學?

但馬上,鍾離眛就被趙佗的下一句話激怒了。

“楚人何其無膽矣。”

趙佗輕笑道:“一開始兩家爭桑,不過小民紛爭之事。吳國大夫率兵攻鍾離,卻是開了國戰,此事明明錯在吳國,怎麼楚國最後被吳人滅了兩城,還反倒向吳國低頭了。”

“你說可笑不可笑,如此來看,楚人可真是膽弱至極。”

當着楚人的面,說楚人無膽?

鍾離眛眼睛眯了起來,手掌不由握緊。

但他還有理智,臉上依舊帶着諂媚的笑,繼續做小人模樣道:“軍候說的是。”

誰料趙佗並不因爲鍾離眛的應和而放過他,反而繼續追擊道:“可惜啊,楚王無膽,楚人亦無膽,卻沒有什麼用處,最後反倒更讓吳人瞧不起。”

“嘖嘖,不過十多年後,吳王闔閭就率吳師伐楚,一路勢如破竹,柏舉之戰,大破楚軍,徑入楚都。”

“那楚昭王棄都逃走,讓吳人在楚國郢都大肆放縱,掘楚王之墓,鞭楚王之屍,如此之事,堪稱千古奇談,哪怕到了今天,說起來依舊讓人嘲笑不已啊。”

鍾離眛雙手握成了拳頭,沒有說話。

趙佗繼續層層加碼。

“我還聽說吳人佔領郢都後,其君臣各分居於楚君臣之宮,各淫楚君臣之妻,吳人焚燬了楚國的宗廟,還搬走了楚國的寶器典章,讓那昔日南方大國,問鼎中原的霸主淪爲天下笑柄。”

“最後還要靠一個申包胥哭秦庭,方纔從我秦國搬來救兵,趕走吳人,復了楚國社稷,伱說是不是啊?楚人無膽至此,真是不亦可笑乎!”

當着楚人的面,用其昔日國恥來嘲笑。

在這個年代不啻於辱人祖宗社稷,哪一個有骨氣的男人能夠忍受?

鍾離眛雖有智謀,但他是武將!

是日後項羽的骨鯁之臣,血勇之將,亦是滿身豪氣的男兒。

更別說他纔剛到二十,這正是男人血氣方剛的年紀。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陳平那樣的人,面對趙佗這般侮辱,說不定就忍了下來,還能繼續笑着迎合。

但他鐘離眛,如何能忍得了!

雖因對方有兵甲在手,短兵侍衛,鍾離眛不敢當場暴起,但嘴上終究是忍不住。

“軍候之言,似有道理,但請問昔日破我楚都的吳國,又去了何處?”

鍾離眛昂着頭,臉上的光彩和之前完全不一樣。

趙佗眼前一亮,對方似要現出原形了。

他嘴上笑道:“自然是被越人滅了,這可和楚國沒什麼關係。”

鍾離眛嗤笑道:“是呀,越人滅了吳國,但昔日勾踐之時,那般強盛的越國又去了何處?最後還不是被我楚人夷滅了!”

“越滅吳,而楚又滅越。軍候所說之吳國、越國,不論他們昔日如何強大,最終還不都是被我楚國吞併,昔日吳越之地盡爲我楚國之土,昔日吳越之民盡爲我楚國之人!”

“我楚國被吳人打入郢都又如何,最終他吳國的一切還不都是被我楚國所有,贏到最後,纔是真正的強者!”

“軍候亦當看最終的結果,而非那一時之爭。就如昔日秦國還不是被魏人打的倉皇西遁,丟河西之地,亡精銳之卒,低首而東向,如今說起來,亦是值得恥笑。更別說淮水之北,李信之事,呵呵……”

說到此處,鍾離眛驕傲的昂起頭。

他說贏了!

他不僅完美的說清楚了吳楚兩國誰最強的問題,最後還用秦國昔日被魏國吊打,和今日李信之敗的國恥去回懟了對方。

沒看到站在那軍候後面的幾個短兵,都是滿臉怒色嗎?

這是被他說中了痛腳,在憤怒呢。

鍾離眛此刻只覺全身舒坦,哪怕是現在死了,他也值了。

人活一世,不就爭那麼一口氣嗎?

他贏了,對方定會惱羞成怒吧。

咦?

這趙軍候的表情怎麼不對勁?

鍾離眛眨眨眼,因爲對面的趙軍候不僅沒有憤怒,反而一臉欣喜的看着他。

那雙放光的眼睛,就像是看到一個絕世美女。

下一刻,趙佗上前,一把握住鍾離眛的手。

“是是是,你說的可真對。”

趙佗笑着附和,目光炯炯的看着對方。

鍾離眛。

你別想跑了!

(本章完)

第133章 五百主第546章 秦軍出塞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240章 淮陽反第845章 落幕(大結局)第45章 後發第828章 帝迎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775章 自強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777章 老卒第533章 上將軍第455章 技擊之士第259章 泗水畔第40章 巡營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772章 處刑第774章 喜信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230章 橘子第162章 戰後第136章 水攻第157章 衝殺第145章 戰城南第806章 刺樊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364章 進退兩難第31章 少女第747章 攻策第492章 入宮相見第742章 從軍第80章 投石機第103章 封賞第66章 廝殺第184章 商亳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265章 劉季娶妻第693章 回家第487章 分封之論第77章 散鬱第416章 族弟趙說第524章 全面戰爭第652章 紫服細腰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181章 城降第492章 入宮相見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503章 臣有一策第60章 鄉邑第805章 儀式第783章 組隊第517章 印刷配紙第568章 蘇迦莎第395章 獻面於王第124章 楚國使者第60章 鄉邑第420章 張良覺醒第109章 隗狀 姚賈 尉繚第348章 項燕熊啓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844章 事變第841章 制度第150章 計功第210章 對手第196章 驕心第555章 獵捕翕侯第213章 插嘴第540章 橫槊用間第676章 羣羊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229章 喜報第557章 屁股轉換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823章 覆滅第429章 又殺一王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698章 太子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188章 大潰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169章 戰績第578章 狼王上鉤第319章 項渠之謀第371章 大王欽定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614章 滿朝諂媚第121章 李由第584章 樊曹之別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76章 鬱結第154章 各方行動第38章 出征第743章 南下第793章 平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