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古今幾人曾會4

因爲事先已經商議定了,所以張儀只是簡單瞧了瞧,便笑道:“你們皇帝可真是大手筆啊。這教我們怎麼敢當呢?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嘛。”

顧童一聽,便知道事情可成,於是笑道:“秦王多年以來,鎮守關中,百姓們安居樂業,無人跟着流賊造反,這豈不是大功?丞相不要推辭,這些小小薄禮,只是略表我家陛下誠意罷了。”

此時秦王才道:“如此,先生可以回覆你家皇帝,雙方聯手,共御外敵,乃是對我們兩家都有利的事,孤便答應下來。先生且在驛館小住一時,等孤親寫手書一封,交由先生帶給孫閣老。”

顧童大喜:“如此,晚生幸不辱命,多謝大王。”

送走了顧童,秦王命李巖寫了一封回信給孫傳庭,表達了同意聯盟的意思,顧童在西安只住了一天,便趕回太原去了。

秦軍與孫傳庭聯手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不多時便傳到李自成的軍中。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率領三十萬人馬,退回了洛陽。自從在北京稱帝之後,李自成採納了宋獻策的建議,放棄了直隸,一直退過黃河,回到洛陽。

宋獻策考慮到直隸的地形對於清軍騎兵十分有利,而一直以來,能與清軍正面野戰的,只有關寧鐵騎。可是這個時候,所有的關寧鐵騎一部分在鬆錦之戰中陣亡,另一部分都在吳三桂手下,也投靠了滿清。

天下兩支最兇悍的騎兵,都在清軍那邊,大順軍雖然人多,騎兵卻不多,因此在華北一望無際的平原中作戰,太過吃虧。因此宋獻策建議退過黃河,以黃河天險來擋住清軍進攻。

李自成回到洛陽之後,分出一部人馬,鞏固了周圍的縣城,大順軍重新將大半個河南掌控起來,除了南陽等幾個縣在秦軍手中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控制在大順軍手中。

自從開封被淹之後,整個河南,李自成最重視洛陽城。因爲這裡地形複雜,山川交錯,河流縱橫,西面是秦嶺,東面是嵩山,北面是黃河,南面是伏牛山,曾經是九朝古都,易守難攻。

所以回到洛陽之後,李自成便大力經營,將它做爲自己大順國的都城。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李自成要在這裡,擋住清軍進攻。

清軍雖然兇悍,但是洛陽周圍地形複雜,不利於大隊騎兵衝擊,又有堅城做爲後盾,因此李自成準備在洛陽與清軍決一死戰。

但是正當他秣兵厲馬之時,突然傳來消息,秦軍與孫傳庭結成聯盟了。

李自成深感事關重大,立刻請來諸位大將與謀士商議。

衆人也都聽說了,此時議論紛紛,李過與郝搖旗最是性急,一早就叫開了:“秦軍這是牆頭草啊,看咱們敗給了清軍,立刻甩開咱們,和孫傳庭聯手,太不仗義了,等咱們收拾完了滿人韃子,一定和他們算帳。”

“對,先把南陽奪過來,把河南的秦軍統統趕回關中去。”

田見秀看了他們一眼:“先別急嘛,咱們得想想,秦軍爲什麼要和孫傳庭聯手。”

劉宗敏也道:“對啊,我聽說這一次是老孫派人去關中面見的秦王,送了重禮,秦王於是答應與他結盟,但是我想秦軍不可能見錢眼開,肯定還有自己的打算哩。”

牛金星道:“正是,秦王連同手下的張儀,李巖等人,都是智謀之士,能與孫傳庭聯手,只說明一件事,他們都有聯手的必要。”

宋獻策道:“說到底,孫傳庭是爲自己少一個敵人,而多一個盟友。他雖然在山西立了朱慈炯爲帝,可是承認的人沒有幾個。連南邊的明朝都指責他擁立的人是假的。因此孫傳庭相當孤立,這個時候尋找同盟,理所當然。”

牛金星道:“是啊,而孫傳庭是不會與我們聯手的,也不會與清軍聯手,所以他周圍的勢力,就只剩下了秦軍。”

李過道:“孫傳庭派人去關中,請求與秦軍結盟,這個我理解,可是我不明白的是,秦王爲何會答應,他不是一直都想着殺進山西麼?”

李自成道:“秦王之所以答應,那是因爲他想借着孫傳庭的地盤,擋住清軍。”

牛金星道:“陛下所見極是。”

此時衆人對李自成的稱呼已經變了,畢竟稱帝之後,李自成已經是名義上的皇帝,不能再像原來那樣隨便了。

李自成又道:“秦軍雖然逐步強大起來,可是與我們這幾家比起來,還是大大不如。清軍此時得了吳三桂的人馬,手中又有洪承疇,多爾袞等名將,實力更不可小視。秦軍已經感覺到了威脅,與孫傳庭聯手,只不過是兩支最弱小的勢力,合起夥來,對抗較爲強大的勢力罷了。”

李自成到底是做了皇帝的人,想得比那些將領們要深遠。

宋獻策道:“正是如此,所以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畢竟秦軍曾經大力資助過我軍,人家又沒來進攻咱們,此時不能翻臉。”

李自成點頭:“非但不能翻臉,還需要去進一步通好。寡人稱帝之後,因爲吳三桂的事情,一直沒有給關中下國書,此時應當派一個人去,表達朕的心意。”

田見秀道:“陛下,我願去關中下國書。”

李自成笑道:“好,你去最合適。記住,你到了關中,見到秦王之後,一方面通好,另一方面,儘量說服秦王,與我大順軍聯手,共同抵抗清軍。”

郝搖旗叫道:“陛下,憑咱們的三十萬雄兵,還怕他吳三桂和滿清韃子嗎?洛陽可不是北京,這裡地勢複雜,正適合步兵作戰。”

李自成道:“雖然如此,但朕仍要做到萬全。能夠將秦軍拉過來,咱們的壓力便小了許多。”

李過道:“可是秦王也不是傻子,他能來助咱們麼?”

宋獻策道:“那就要看咱們開出的條件了。”

李自成笑道:“丞相,你準備給秦軍開出什麼條件呢?”宋獻策一笑:“條件低了,人家自然不能來。我想,如果咱們雙方聯手,殺敗了清軍,將他們趕出關外的話,咱們可以把直隸讓給秦軍。”

此話一出,大家都吃了一驚,劉宗敏也一皺眉:“讓直隸給秦軍?丞相,那樣的話,咱們有什麼好處?”

宋獻策道:“好處就是,有秦軍給咱們擋住清軍,咱們就可以專心南征,去打南明,或者去打山西的孫傳庭。”

李自成笑道:“丞相這條計是不錯的,直隸此時已經被清軍奪去,反正也不是我們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而秦軍如果能夠得到直隸,甚至京城,也一定很高興。”

牛金星有點擔心:“陛下,秦王能否接受這個條件呢?要知道,就算秦軍進了直隸,也將成爲一支孤軍,直隸與關中並不接壤,他不會不清楚這一點。”

李自成道:“秦王爲人,經常做出一些驚人之舉,無論如何,先去試一試得好,軍情緊迫,遲緩不得。”

於是李自成當即派田見秀爲使,帶上大順國書,還有丞相宋獻策的一封親筆信,是寫給李巖的,除了這些,另外備了一份重禮,派出三千騎兵護送,一路直奔潼關而來。

來到潼關城下,田見秀只帶着幾個隨從,來見涉懷,他是秦軍的老熟人了,涉懷一聽他到了,立刻相迎,讓進關中款待了一番,聽田見秀說明來意之後,立刻親自選了五百名騎兵,護送田見秀前去西安,面見秦王。

大順軍那三千騎兵,自然不能進關,仍舊駐紮在關外。

等到了西安,中軍報入府中,秦王一聽李自成派田見秀來見,不禁冷然一笑,看了看張儀等人:“丞相,李自成果然坐不住了。”

張儀笑道:“田見秀此來,也必然是通好之意,當官不打送禮的,人家大老遠地來一趟,咱們還得好好接待呢。”

秦王道:“那是自然,傳孤的旨意,偏殿設宴,孤親自給田將軍接風。”

若是以前,田見秀來到這後,秦王會在府堂中接見,然後有人給安排驛館住處,這一次如此隆重接待,並非沒有目的。

秦王就是要讓所有人看看,秦軍雖然與孫傳庭結盟,但是對於大順軍,還是像兄弟一樣。同時這麼做,也是爲了讓李自成安心。

果然,田見秀等了半晌,不見秦王派人出迎,心裡正打鼓,忽見李巖走了出來,向他一抱拳:“田將軍,久候久候,多有失禮,還望恕罪。”

田見秀急忙還禮:“哪裡哪裡,李公子一向可好?”

李巖道:“託福託福,還過得去。哦,我家大王有旨,已在偏殿設宴,爲將軍洗塵,命我特來迎接,請隨我來吧。”

田見秀一聽,又驚又喜:“秦王爲我設宴?”

李巖道:“那是自然。如今闖王當了皇帝,你田將軍此行,便是欽差大臣,豈可怠慢?再說了,大順軍與秦軍乃是手足兄弟一般,生死與共,自然要像家人一樣對待了,哈哈……”

第524章,古今幾人曾會7第十三章,前世冤家第178章,奇謀脫困2第572章,大陣仗5第340章,空前決戰7第384章,餘勇可賈7第164章,心腹之患2第229章,奇計6第257章,奇兵2第282章,生死劫3第574章,大陣仗7第390章,霜天曉5第442章,賀新郎5第235章,險招2第八十四章,潼關的危局7第268章,蕩春心1第179章,奇謀脫困3第325章,兄弟情義2第562章,新局面4第253章,死戰6第204章,決裂2第355章,佳人如玉2第132章,關中的危局12第八十六章,潼關的危局9第347章,以和爲貴4第597章,英雄淚1第251章,死戰4第566章,新局面8第495章,吳鉤霜雪明2第196章,決戰關中2第七十六章,少年的危局4第485章,關山九萬里1第375章,烈烈西風6第433章,江南好5第207章,決裂5第219章,被擒6第169章,兵困絕谷1第375章,烈烈西風6第545章,強虜灰飛煙滅10第141章,西安之戰4第428章,破陣樂6第345章,以和爲貴2第439章,賀新郎2第343章,空前決戰10第291章,乾坤亂3第六十九章,各奔東西第317章,相見歡2第112章,白起的危局1第602章,英雄淚6第473章,聞鼓思良將7第408章,楚雲深6第239章,險招6第279章,薄倖名3第七十二章,民軍的危局3第505章,指點濤生雲滅7第474章,聞鼓思良將8第四十七章,禍不單行第五十五章,險中求存第583章,大陣仗16第178章,奇謀脫困2第263章,破軍計3第496章,吳鉤霜雪明3第479章,國危顯忠卿4第584章,大陣仗17第275章,子午谷3第450章,中原任縱橫5第283章,生死劫4第601章英雄淚5第478章,國危顯忠卿3第六十二章,江湖門道第275章,子午谷3第571章,大陣仗4第366章,禍不單行5第143章,西安之戰6第585章,大陣仗18第352章,以和爲貴9第443章,煮酒論英雄1第281章,生死劫2第434章,江南好6第459章,患難見真情1第363章,禍不單行2第230章,奇計7第588章,風雲詭3第486章,關山九萬里2第三十六章,憂心欽欽第449章,中原任縱橫4第578章,大陣仗11第七十六章,少年的危局4第496章,吳鉤霜雪明3第524章,古今幾人曾會7第二十二章,王於興師第564章,新局面6第266章,破軍計6第375章,烈烈西風6第196章,決戰關中2第388章,霜天曉3第568章,大陣仗1第417章,關河令8第六章,與子同袍第365章,禍不單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