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一時多少豪傑8

顧童道:“自然有事,而且是大事。”

孫傳庭一見二人的神色,都很鄭重,便道:“殿下脫險,我大明便亡不了,二位怎麼如此憂慮?”

張煌言道:“大帥,我二人憂慮的,便是這位殿下。”

孫傳庭一愣:“這話怎麼說?”顧童道:“我二人都想到一個問題,眼下聖上殉國,闖賊佔了京城,聲勢浩大,而咱們只有幾萬人馬,實力不足。而這幾日大帥在軍中高調宣揚殿下之事,我害怕此事一旦被闖賊聞知,立刻會派大軍前來,因此我二人覺得,此事還是先秘而不宣的好。”

張煌言道:“不錯,這也是爲了殿下的安全着想。”

孫傳庭聽了,臉上神色一正:“既然你們二位提到了這件事,那本帥就對你們實言相告,關於你們的擔心,我在見到殿下的當天就想到了。”

張煌言一驚:“這麼說,大帥如此宣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了?”

孫傳庭點頭:“正是,我是有着更深一層的考慮。”顧童道:“請大帥示下。”孫傳庭道:“聖上殉國,京城失陷,按理來講,大明應該算是亡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一定會在軍心民心之中產生巨大影響,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咱們對殿下的事情隱而不宣,時間一長,民心就會日漸調零,大明朝三百年來的積威就會喪失怠盡,而天下的各省各鎮,都會有自立爲王的不臣之心,那可是翻天覆地的變革,如果天下人都有了稱王稱帝之心,誰還會尊奉殿下爲主?到時候咱們就白白失去了一張王牌。”

聽了孫傳庭的話,顧張二人恍然大悟。

孫傳庭繼續道:“這還只是民心,另外還有軍心。亡國之後,士兵們將不再有保家衛國之意,更多的迴歸故土的心思。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殿下來給他們希望,用不了一個月,這些士兵們就會星散而去。軍心一旦瓦解,我等還靠什麼恢復大明江山,殿下還靠什麼號令天下?”

顧童與張煌言聞聽,向孫傳庭深施一禮:“大帥此番言語,令我等頓開茅塞,受教不淺,畢竟還是大帥想得深。正是此理。”

孫傳庭道:“你二位來了這一說,正好給本帥獻了一策,事不宜遲,明日正是吉日,本帥要在安澤舉行奉天繼位大典。”

顧童一愣:“大帥是想在此地,立殿下爲帝麼?”

孫傳庭點頭:“正像我方纔說的,國不可一日無君。此事正該趁早定下來。不然一旦等到南京方面立了小福王,我們再動作就有些晚了。”

張煌言皺眉道:“可是如果咱們立了殿下,南京方面不承認怎麼辦?要知道離着這麼遠,他們完全可以說大帥有自立之心,弄出一個傀儡來做樣子,那樣對大帥的聲望有損啊。”

孫傳庭冷笑:“殿下在此,活生生的,誰敢不相?小福王只是旁系親屬,豈比得殿下?你們不必擔心,只要殿下繼位,南京方面如何對待,那是他們的事,咱們只需要在山西立住腳跟就是。”

顧童與張煌言相視點頭,眼下也只有這麼辦了。

商議完了之後,孫傳庭又來見朱慈炯,向他說明了自己的打算,朱慈炯雖然年少,卻也識得大體,於是點頭:“這是督師軍中,一切聽憑督師作主。父皇臨別之時,便是這麼叮囑我的。”

孫傳庭告辭出來之後,立刻下令,命人在城中壘起高臺,臺分五層,高有九尺,乃是九五之尊的意思,在臺上遍插黃旗旄旌,另外臺上擺着龍案,案上有傳國玉璽。

這傳國玉璽是崇禎親自交給朱慈炯的,朱慈炯一直帶在身邊。

高臺一夜完工,第二天一早,孫傳庭在安澤縣城,舉行了繼位大典,奉朱慈炯爲帝,按理,新帝繼位,仍需要奉行先帝年號,等到一年以後,纔可以自己選取年號,因此仍稱崇禎十年。

舉行繼位大典的時候,孫傳庭向天下發布詔告,詔告之中對朱慈炯的出身做了一些改動,將他的殿下之稱號隱去,改稱朱三太子。

詔告上說,崇禎在臨終之時,立朱慈炯爲太子,奉傳國玉璽,號令天下。

大典之後,孫傳庭印發了數千張告示,派人往各省張貼。然後便馬不停蹄,直奔汪喬年的大營而來。

孫傳庭擁立朱慈炯爲帝的消息,立刻像颶風一樣吹遍了全國。各方面紛紛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而這些態度之下,有一種情緒是一樣的,那就是震驚。

誰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大軍圍困京城,全城百姓並無一人逃出的情況下,居然走了一位朱三太子。

有人立刻將此事與成祖朱棣起兵靖難,殺進南京之後,卻走失了皇帝朱允炆的公案聯繫起來,越傳越神,傳說崇禎死前,曾經打開過北京皇宮之中的秘道,讓朱慈炯逃生,還說這條秘道是成祖朱棣駕下的大功臣姚廣孝秘密開鑿的,朱棣發現之後,立刻問起,姚廣孝回答說,此秘道乃潛龍之道,兩百年後定有用處。

如此吸引人的傳說,卻是顧童與張煌言等人放出去的,他們深知神話對於百姓的震憾力,尤其是皇族,這樣一來,朱慈炯從北京城逃脫,便成了上天所佑,祖宗有靈,他的繼位也就順理成章。

果然,天下對於朱慈炯繼位一事,羣情沸騰,各地紛紛攘攘的,都在議論此事。

這麼大的舉動,首先傳遍了北方。

秦王收到細作的稟報之後,立刻召集所有重臣,商議對策。

這一次,秦王沒有先開口,而是等着他的臣子們各抒已見。大家自然先盯着張儀,因爲他是丞相。

張儀想了想,才道:“朱三太子繼位,表明大明朝還沒有亡,李自成只不過是佔據了京城,逼死了他們口中的先帝,這個時候,李自成若是稱帝,就必須先將朱三太子除去。因此以我看來,李自成要拼盡全力,攻打孫傳庭了。”

李巖點頭:“這樣的話,孫傳庭絕不會投降李自成,雙方只有一死相拼。”

白起卻另有看法:“我覺得,此時天下局勢的焦點,不在京城,也不在山西。”

李巖一愣:“大將軍的意思是……”

白起走到地圖前,向上指着一個地方:“是這裡,這纔是天下局勢的焦點。”

衆人一瞧,白起指的地方,正是山海關。

秦王皺起眉頭:“大將軍是說,清軍與吳三桂,將左右天下的局勢?”

白起一拱手:“末將正是這個意思。崇禎吊死,京城失守,大明幾乎算是亡了,朱慈炯雖然繼位,可明朝的官吏們承不承認,尚未可知。如果李自成招降了吳三桂,以重金高位籠絡住他,讓吳三桂守住山海關,擋住關外的清軍,那麼李自成就有了餘力,來攻打山西的孫傳庭。”

秦王道:“可如果李自成沒有招降吳三桂,或者說吳三桂忠於大明朝,向朱慈炯稱臣,那就與李自成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李自成爲了解除這個威脅,很可能會先向山海關發起進攻。”

李巖道:“那樣一來,吳三桂豈不是腹背受敵?關外是清軍,關內是闖軍,他僅有幾萬人馬,肯定擋不住的。因此我覺得,此人或許會投靠李自成。”

白起道:“無論是何結果,山海關都將左右天下局勢。”

秦王道:“我秦軍所佔關中,與山西近在咫尺,眼下山西仍有田見秀率領的三十萬人馬,正與孫傳庭對抗,李自成用不着親自出馬,田見秀的三十萬大軍,對付孫傳庭應當足夠,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對付吳三桂。這個時候,秦軍不該袖手旁觀,對此,大將軍有何建議?”

白起笑道:“末將沒有什麼出奇的建議,如今秦軍只能抽調出三四萬人馬,這點人馬派進山西,起不到什麼作用,因此這個時候,還是坐觀成敗的好。”

秦王道:“以大將軍看來,山西之戰,誰會勝利?”

白起不假思索:“一定是孫傳庭。不要看田見秀有三十萬人馬,可他不是統帥之才,沒有機變,只會奉令而行,一旦戰場上出現變化,他就不知所措了。而戰場上的形勢,那是瞬息萬變的,這一點,他十個田見秀綁在一處,也不是一個孫傳庭的對手。因此我認爲,闖軍必敗。”

李巖道:“如果李自成親自率軍前來呢?畢竟這個新繼位的朱慈炯纔是他最想消滅的人吧。”

張儀搖頭:“李自成不會進山西的,京城剛剛打下來,他還需要安撫百姓,**那些官員,號令天下,擺平與諸多同盟軍的關係,再加上山海關的吳三桂,這麼多事,他豈能分身?”

李巖道:“那麼如此說來,山西必然會成爲孫傳庭的地盤,有了山西一省,朱慈炯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繼位了。”

秦王道:“這纔是孫傳庭擁立朱慈炯的意圖,他是在向天下表明,大明朝沒有亡,有了新君了。”

第395章,破陣子3第二十二章,王於興師第396章,破陣子4第460章,患難見真情2第363章,禍不單行2第十章,與子偕行第523章,古今幾人曾會6第309章,局中謀3第124章,關中的危局4第358章,佳人如玉5第249章,死戰2第434章,江南好6第305章,天下事8第366章,禍不單行5第350章,以和爲貴7第112章,白起的危局1第148章,節外生枝2第481章,國危顯忠卿6第537章,強虜灰飛煙滅2第206章,決裂4第211章,決裂9第二十章,厭厭良人第284章,生死劫5第163章,心腹之患1第161章,圍魏救趙8第十九章,窈窕淑女第376章,烈烈西風7第277章,薄倖名1第252章,死戰5第301章,天下事4第236章,險招3第260章,奇兵5第228章,奇計5第525章,古今幾人曾會8第321章,相見歡6第362章,禍不單行1第240章,險招7第508章,一時多少豪傑1第365章,禍不單行4第八十七章,西安的危局1第330章,紅顏有淚2第191章,合兵一處5第310章,局中謀4第138章,西安之戰1第112章,白起的危局1第六十九章,各奔東西第198章,決戰關中4第473章,聞鼓思良將7第六章,與子同袍第210章,決裂8第413章,關河令4第416章,關河令7第296章,乾坤亂8第三十二章,憂心殷殷第249章,死戰2第554章,氣吞萬里如虎3第十一章,兵不血刃第601章英雄淚5第504章,指點濤生雲滅6第501章,指點濤生雲滅3第203章,決裂1第470章,聞鼓思良將4第358章,佳人如玉5第391章,霜天曉6第十一章,兵不血刃第531章,浪花淘盡英雄5第289章,乾坤亂1第337章,空前決戰4第十七章,胡云不喜第132章,關中的危局12第533章,浪花淘盡英雄7第349章,以和爲貴6第406章,楚雲深4第175章,兵困絕谷7第461章,患難見真情3第224章,奇計1第326章,兄弟情義3第492章,關山九萬里8第364章,禍不單行3第355章,佳人如玉2第269章,蕩春心2第150章,節外生枝4第307章,局中謀1第十八章,憂心如醉第484章,國危顯忠卿9第605章,英雄淚9第587章,風雲詭2第四十六章,遭遇突襲第483章,國危顯忠卿8第268章,蕩春心1第242章,險招9第363章,禍不單行2第263章,破軍計3第326章,兄弟情義3第444章,煮酒論英雄2第441章,賀新郎4第195章,決戰關中1第三章,兵俑戰士第六十七章,罪魁禍首第183章,奇謀脫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