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韓家故居

恨與愛,便如枯與榮!

韓石目光透徹,他的枯榮意境,在這一刻,悄無聲息地增長,即便是近在咫尺的周逸,也沒有任何察覺。

周逸的話,至此而終,神色恢復了平靜,過往的一切,在這一刻,便如那飄蕩的白雲,終將在風中,被吹散!

韓石沉默中起身,朝着周逸躬身一拜,“弟子韓石,終有一日會踏足乘鼎之境,必至北玄宗,替師父討回公道。”

那來自泉海深處的善意氣息,韓石沒有說,此事尚不明瞭,輕率下定論,實爲不智,或許,會帶給師父更大的痛苦。

這一切,終有一日,他會親自上北玄宗,探明所有。

周逸微笑,笑意中有着濃濃的欣慰,韓石的話中,帶着沖天的豪情,落在他人耳中,只是一番妄語罷了,但偏偏,他周逸就是相信。

周逸看得出,韓石早有離去之意,這玄陽門對他來說,只是傷心之地,與其強留韓石在此,倒不如讓他放眼天下。

周逸沒有忘記,韓石的心中,除了青梅之傷外,還有爲爹孃雪恨之念,無論怎樣,韓石都不可能長留玄陽門。

他的弟子如龍,那廣闊的世界,纔是龍嚮往的天地。

三日後,朝霞漫天之時,周逸,離去了,這一去,便不知何時纔會再回羅雲峰。

韓石站在羅雲峰上,看着周逸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遠方,眼神中不僅沒有黯淡,反而愈發明亮,他險些忘記了,如今羅雲峰的峰主,不再是師父,而是他自己。

是去是留,只需自問。

師父此去,雲遊天下,並非自我放逐,而是將前塵往事逐一放下,再入紅塵。

“北玄宗……”韓石喃喃道,眼中光華大盛,猶如初升之陽。

數日後,韓石的身影悄無聲息地從羅雲峰上消失,再出現時,已是萬里之外。

天涯咫尺的神通,隨着韓石的修爲踏入元嬰後期,能夠跨越的距離,已然遠遠超過了尋常元嬰修士的瞬移神通。

整個玄陽門中,只有太上長老羅鴻輝有一線模糊的感應,其餘元嬰長老,對此毫無察覺。

整個羅雲峰,被一股奇異之力籠罩,尋常弟子一旦靠近,便會生出一股溫和之力,將靠近之人緩緩推開。

齊雲峰上,韓羽從閉關中走出,看着羅雲峰的方向,長嘆一聲,韓石的離去,他早有預料,

若不是韓石傳來靈識,與他道別,他也不會知道,韓石會在此刻,離去。

“一路走好……”韓羽看着遠方,佇立良久。

……

……

韓石的身影,出現在臥牛山頂一處殘破不堪的茅草屋前,屋前的竹籬笆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百餘年前,他便是在此處,隨着軒轅文讀書明理,還有……磨刀!

當時的種種,如今看來當真是非常稚嫩,但其中卻包含着韓石求道的真。

韓石的目光,緩緩落在山腳下,那一片炊煙裊裊的村莊上,那裡便是韓家村。

如今的韓家村,與百年前相比,已然大了許多,幾乎已不像一個村莊,而是一座小城。

這一切,只因韓家村出了兩個仙人,一個是村西王老太收養的韓羽,另一個便是韓鐵匠的兒子韓石。

從那以後,韓家村的規模便逐年擴大,數十年前,兩位仙人中的韓羽曾回來韓家村一趟,這使得韓家村的規模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如今,隱隱已有小城的氣象。

但無論怎麼擴張,韓家村有兩處是永遠不變的,一處是村西王老太的故居,還有一處,便是韓鐵匠的鐵匠鋪,百年過去了,一切都還是當年的樣子。

無論是怎樣囂張跋扈之人,在這兩處之前,也要收斂起來,不敢稍有放肆之舉,只因,這是韓家村兩位仙人的故居。

此刻,整個韓家村張燈結綵,只因今日,是老村長的一百二十二歲大壽。

老村長,是整個韓家村最年長之人,相傳,曾與兩位仙人並肩而戰過,乃是韓家村的一個傳奇,如今的韓家村村長韓安,乃是老村長的重孫輩。

韓石的身影出現在鐵匠鋪前,他一眼掃過,便能看出,整個鐵匠鋪,包括後院,皆被一層淡淡的禁制籠罩,可以讓韓家故居在風雨中,不受絲毫影響,就連那些鐵器,在這百年中,也沒有絲毫生鏽的痕跡,依舊寒光閃閃,彷彿是韓鐵匠剛剛打出來的。

這些禁制對韓石來說,難以阻攔他半分,但他雙腳卻好似凝固在地面上難以舉步。

百年前,與爹孃團聚的一幕,在這一刻好似只是昨日之事。

就在這人來人往的街上,韓石站在鐵匠鋪前,目含凝憶,恍惚間彷彿回到了往昔。

韓石的異狀,頓時引來數道目光的關注,幾乎每隔三五日,便會有這樣瞻視韓石故居的人出現,停留在故居之前,久久才離去。

時間長了,這幾位玄陽門弟子也漸漸不以爲意,往往只是稍稍注視後,便收回目光,連現身都不需要,單單以故居外的無形禁制之力,便足以讓這些人退去。

但今日,顯然不同,只因,此人在佇立許久後,竟然邁步朝着韓石故居邁步而去,而那籠罩故居的禁制,卻沒有絲毫阻攔的痕跡,任憑此人穿過。

“找死!”

一聲爆喝,鐵匠鋪前,憑空出現三道身影,攔住了韓石的去向,同時,還有三人正從村西疾馳而來。

三人中爲首之人,乃是一個老者,元丹初期修爲,老者身後乃是兩位青年,築基中期修爲,這三人,皆是玄陽門修士,三年前,奉太上長老之命,來此替換原本鎮守此處的凝元期弟子。

此刻,老者面沉如水,盯着韓石,神色不善,一身元丹境的修爲,只是稍稍外露,頓時,整個鐵匠鋪前,充斥着肅殺之意,老祖的靈識已然鎖定了韓石,只要他稍有異動,便會出手。

“你是何人,膽敢硬闖我玄陽門老祖的故居?”

兩名青年修士亦是冷哼一聲,祭出飛劍,遙指韓石。

百年前,在韓石成爲羅雲峰弟子時,這老者便已是玄陽門弟子,當時的他乃是凝元修爲,說起來,還要算得韓石的師兄,至於那兩位青年修士,則是九十年前,成爲玄陽門弟子的,對韓石之名,只是聽他人零星提起,沒有太多的印象。

直到三年前,韓石以一己之力盡滅十萬唐氏,才讓韓石之名晉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就連玄陽門的太上長老,也要尊稱韓石一聲前輩,老祖之名便由此得來。

只是,三人雖知韓石之名,卻並未見過韓石的真容。

這三人的裝束,韓石只是目光一掃,便看出,乃是齊雲峰弟子。

“此事,羅鴻輝倒是心思細密。”

沉默中,韓石露出淡淡笑容,一步邁出,從三人形成的封鎖中穿過,走入鐵匠鋪。

三人中,那兩名青年修士站在原地,對於此事竟毫無反應,唯有老者面色一變,他似乎感到一陣微風從耳邊擦過,面前的青衫青年,正漸漸淡去。

這一切,有如電光石火!

“謝謝你們,守護我的家!”

三人的耳邊,韓石的聲音響起,一股柔和的大力,捲起三人,回到了鐵匠鋪對面不遠的房屋內,三人的手中,同時多出了一個玉瓶。

與此同時,三人只覺得腦海中,突然多了一段關於破境的體悟,這對低階修士來說,極爲難得,相當於前輩修士,手把手地引導他們,最終突破,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險阻。

而那玉瓶中的丹藥,更是會讓他們破境的把握,再度提高三成,這便相當於,他們三人,幾乎有十成十的把握,能夠踏入下一層境界。

兩位青年只是築基修士,踏足元丹對他們來說,是凝聚元嬰之前,最大的挑戰,如今,此事竟好似如捅破窗紙一般輕易,他們兩人的眼中,幾乎是同時升起濃郁的欣喜之意。

那老者則是完全不同,他停留在元丹初期已然數十年,未有寸進,以他的資質,今生怕是沒有踏足元嬰的可能,也正是如此,才被派來此地。

想不到,那青衫青年只是舉手間,便給予了他如此大的造化,加上此人所言,這青衫青年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此人竟是玄陽門老祖------韓石。”

老者的眼中充滿驚詫之意,隨即便被狂喜覆蓋,散出一道靈識,直奔那從村西疾馳而來的三人。

隨即,老者身後的兩位青年修士也很快從驚喜中清醒,面露駭然。

看着對面鐵匠鋪裡,緩步而行的青衫身影,三人久久不語,的確,此地只有韓石纔有資格進入。

只因這裡是他的家!

穿過鐵匠鋪,來到後院,韓石眼中的追憶之色更濃,在這裡,留下了十五載光陰的記憶,孩童時的嬉戲快樂,到後來讀書的認真眼神,揮舞柴刀的汗如雨下,爹手中菸袋鍋子的氣息,娘做的飯菜的香味,還有從前面鐵匠鋪傳來的,叮噹叮噹的打鐵聲,街坊鄉親的說話聲……

第187章 交鋒元嬰第179章 曾經仰望第107章 石語第412章 爲何是我?第344章 吃驚第93章 龍石城第324章 達者爲尊第367章 生命的終點第305章 力壓靈動第83章 殺第312章 吳天的神通第473章 錦衣女子第364章 印證第127章 禁山第19章 比鬥第489章 一念,一劫第187章 交鋒元嬰第39章 丹武雙修第376章 意境分裂第69章 認同自己第238章 永恆的謊言第187章 交鋒元嬰第286章 皇室老祖第207章 白眉老者第242章 幻血雙生第144章 對,則生第181章 雷雲令第232章 蝶夢還是夢蝶!第265章 青劫第308章 取義第158章 陳龍關第330章 百年後的相逢第358章 絕世菜刀第289章 十三息第481章 靜默星空第119章 有緣再見第168章 蛾,燭,緣!第292章 異變第222章 雷山第393章 五行大陸第167章 風,火,心!第265章 青劫第109章 神廟第348章 玄陽掌宗第223章 龜獸第254章 寶貝出來了第277章 玄陽子的忌憚第446章 和盤托出第185章 身融陰陽第382章 君長老第326章 三年第416章 探花,探花!第405章 藍髮男子第43章 藏經樓第351章 這一眼第6章 第二條路第296章 天劫第478章 離別第150章 底線第338章 孺子可教第59章 孫龍第445章 你的發第211章 獨霸天劫第168章 蛾,燭,緣!第66章 青衫修士第103章 女子的手第71章 似曾相識第4章 枯榮雙樹第243章 幻心之約第208章 君家巨虎第161章 用此劍,殺此人第199章 玉簡第131章 亭中局第96章 有緣人第107章 石語第53章 百年之內,必有內亂第152章 主事第356章 帝師第481章 靜默星空第97章 青木上人第311章 生死因果第331章 無不散之筵席第423章 護山大陣第179章 曾經仰望第232章 蝶夢還是夢蝶!第352章 不必言謝第29章 前四第353章 青城第406章 迷霧半開第319章 青色的瞳第174章 交手第415章 白衣女子第63章 力壓三品第388章 晉國的大日子第41章 灰石第120章 魂血玉佩第147章 歸途第376章 意境分裂第79章 離去第331章 無不散之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