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族派系

呂子隨後跟隨他的師父遊走於各國,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秦國。如果說開始的時候,他的說話口氣也許還帶有一點衛國方言的話,那麼隨着他長期住在秦國,也會變得說一口秦國的方言。

稍微的走神兒並不影響跟隨的談話,呂子接着問正在朝北方觀瞧的方天化。“裡面確實沒什麼區別,在咱們秦國都是推崇能者居之的。再說,國相大人還是個標準的魏國人呢!卻不知方將軍是...是那一年來到的秦國?”

呂子本想問方天化是不是跟隨父母家族來到的秦國,一想到生逢亂世的孩子着實可憐,忙改換話題。你想,若不是家族出現重大變故,任誰願意遠離故土家鄉去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定居!?由於有這種可能性,呂子表示這個話題只是閒扯而已。如果不方便的話,可以不必回答。

沒想到方天化並沒有這方面的禁忌,當即表示自己其實是齊國人。因父母始終不承認此時的齊國正統是田家,所以不允許自家的孩子入朝爲官。

“大將軍有所不知,末將並不稀罕當什麼官。只是沉迷於研究武學,這才遊走於諸侯國拜師學藝。可惜的是,大多數武學家都是徒有虛名而已。五年前末將途徑秦國,發現世間原來並不缺高手。因爲秦國有公平的選才制度,這才導致各諸侯國的武學高手紛紛來投。”

隨着方天化的講述,呂子終於聽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正如方天化剛纔所說,他五年前來到秦都咸陽正好趕上秦國國內一年一度的爲國選才。

宣傳口號極其簡單:只要你認爲自己有本事,就可以免費報名參加比武!若是果真有本事並且已經得到官方的認可,隨後的吃住費用全部免費!

自古就有窮文富武的說法,一般人家根本就不敢想。遊歷各國的費用可想而知,方家完全沒有能力供應這麼一位武學愛好者。早已囊中羞澀甚至連昨天的早飯都沒吃飽,餓的前心貼後背的方天化因爲一頓飯不得不報名參加比試。

沒想到上手就一發而不可收,被動的連續晉級也就導致被秦國軍方注意到。當比武大賽正式結束以後,拔得頭籌的方天化隨後被當時的秦相魏冉召見。也就在那時起,他認識了現在的秦軍大帥武安君白起。

當時的魏冉可是分管軍方的朝廷大員,就算此時的秦軍軍中還有許多將軍都是他親自提拔重用的。象方天化這樣人才登上將軍的席位並沒有問題,就算不是魏冉換作他人也毫無疑問。

確認沒有黨羽關係的呂子這才把心放下,因爲此時的國相早已換成了范雎。睚眥必報的傳言可能有待商榷,但此人的小肚雞腸還是有目共睹的。

而魏冉也不是主動提出的請辭,背地後其實是范雎搞的鬼。遊說大王中央集權,並伺機把魏冉搞下野。就算當時的魏冉不知道,相信事後也會得知始作俑者是誰。

現在也可以這麼認爲,就算放棄權力的魏冉不想再反覆,憑范雎的爲人也會處處防範魏冉勢力死灰復燃。通過武安君白起被打壓一事就可以看出端倪,否則秦王絕不會在白起拔取韓國十城最後一城野王城以後再度換將。

而且自打王齕接任秦軍指揮官一職,回國述職的白起不僅沒有得到封賞還再度出現被雪藏的跡象。所以說這事裡面沒有范雎的身影,還不如現在討論晚上會日出的話題更讓人感覺實在。

華夏大地上的權力更替起步就是從部族開始的,家族派系林立早已根深蒂固。這也就成爲各國國君在收攏權力時,不得不去面對的既定事實。尤其是拔出蘿蔔帶出泥,更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的現象之一。

這種現象傳承到戰國七雄時期,家族派系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與其說各個諸侯國是由一國之君把持,倒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大家族把持的說法更地道。而這個大家族的下面則會隨之出現無數個小家族,這些所謂的小家族就是國君手下的大臣,將軍們的家族派系。

由此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得到提拔重用的往往都是他們的家族成員,而不是屬於外姓人的平民老百姓。這也是他們爲保護自己既得利益的一種手段,在當時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即便是選才相對公平的秦國也逃不脫這個現實,畢竟這是文明傳承過程中因附帶保護色而必然存在的寄生物。這也就導致那些上位者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動選擇保護自己,並且總喜歡將那些不屬於自己派系的人才劃出自己的圈子。

此時的秦國都知道他白起有本事,可又不得不承認國相范雎。按照自我保護法則定律,范雎自然而然會將白起划進魏冉的圈子。現在的秦國只有范雎存在一天,那麼被划進魏冉圈子的這些將軍都很難出頭。

其實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卻偏偏就有那麼多的人對此還樂此不疲!唯一的解釋恐怕就是,這些人是吃飽了撐得導致整天無所事事,這才閒得沒事畫圈子逗悶子玩。

呂子一邊安靜地聽着方天化講述過往,一邊注視着北方的迷霧般的天空。等方天化不再言語,他也已經打定主意。與其讓方天化最後因爲看不慣事實而憤然掛印離開,倒不如留着身邊替秦國保留下這個人才。

“既然方將軍沒有身份所累,那麼有些事情就不算是違法。要不這樣,等這次戰役結束再議此事。等到那時,方將軍如若還不想留着軍中且不嫌在下的廟小...嗯!到時候,在下會替你去跟兵部說!”

呂子這麼說其實也是替方天化考慮的,畢竟掛印離開不是件小事。若是就此離開秦國還好說,畢竟山高路遠再無見面的機會。此次既然想要留在他的身邊,那麼仍然屬於秦國某個部門的公務員序列。

說來道去,如此的處理總讓人感覺於理不合。可要有兵部的證明材料,再加上大王不反對此事。那麼方天化的身份也就沒有問題,畢竟這是組織上同意的嘛!其中的區別,就是崗位不同罷了。只要不離開秦國編制,在那不是幹革命!?

第一十五章 自強不息第五章 謀全局者第四十五章 糧草儲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領神會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四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三十三章 百步穿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局待定第九十三章 趙府令牌第三十章 君子協議第一百零三章 如釋重負第五十五章 過河之卒第二十八章 飲用水源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一十三章 唯一條件第九十一章 兩個印記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六章 撥動心絃第五十章 自投羅網第七十三章 英雄多情第一百零三章 如釋重負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九章 戰前動員第六十一章 將軍大令第八十二章 散兵遊勇第四十五章 糧草儲備第九十六章 國相來訪第五十二章 西河學派第五十六章 撥雲見日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車之陣第一百三十九章 誰的無奈第一百零四章 昨日遊說第一百一十八章 輔政大臣第七十八章 山前王村第四十二章 冊封官職第三十五章 鬧着玩的第二十二章 想聽真話第五十七章 楚國大將第一百二十二章 鋒矢殺陣第五十章 舟橋部隊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族派系第五十四章 楚國丞相第九十一章 兩個印記第五十五章 不得而知第七十五章 軍事地圖第七十二章 人事安排第三十一章 心理關口第六十六章 情以何堪第七十九章 各負其責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大地大第九章 飛來書信第五十四章 囚籠計劃第七十六章 選秀計劃第六章 深藏不露第七十八章 將軍甲冑第八十七章 覲見趙王第五十一章 司馬將軍第八十章 快馬加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箭雙鵰第九十四章 秦軍戰歌第八十六章 衆望所歸第四十四章 咽喉要道第八十五章 何謂身份第五十七章 伴君如虎第二十章 紅糖葫蘆第二十章 紅糖葫蘆第六十九章 震巽之木第八十章 五千精銳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二十二章 趙軍戰術第五十章 自投羅網第七十一章 情報部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銅甲冑第九十二章 等你千年第七十五章 彎彎曲曲第六十三章 銳不可擋第一百二十六章 秦軍戰旗第五十九章 不勝酒力第一百章 根深蒂固第三十三章 誰在敲鼓第十章 覲見齊王第三十章 弱水三千第八十四章 國家繼承第二十八章 飲用水源第五十三章 一個疑問第四十七章 你的國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奉天承運第六十八章 唯你是問第七十五章 秦國海軍第八十四章 尋醫問藥第一百七十章 封土建國第八十四章 片刻溫馨第一百五十九章 此心光明第六十七章 並非偶然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六十二章 家有小兒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急任務第五十五章 過河之卒第四十六章 山上山下第七十二章 攻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