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入話:

獨坐書齋閱史篇,三真九烈古來傳。

歷觀天下-嶇嶠,大庚梅嶺不堪言。

君騎白馬連雲棧,我駕孤舟亂石灘。

揚鞭舉棹休相笑,煙波名利大家難。

話說大宋徽宗宣和三年上春間,黃榜招賢,大開選場。雲這東京汴梁城內,虎異營中,一秀才姓陳,名辛,字從善,年二十歲。故父是殿前太尉。這官人不幸父母早亡,只單身獨自,自小好學,學得文武雙全,正是:文欺孔孟,武賽孫吳;五經三史,六韜三略,無有不曉。新娶得一個渾家,乃東京金樑橋下張待詔之女,小字如春,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玉,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夫妻二人,如魚似水,且是說得着,不願同日生,只願同日死。這陳辛一心向善,常好齋供僧道,一日,與妻言說:“今黃榜招賢,我欲赴選,求得一官半職,改換門閭,多少是好。”如春答曰:“只恐你命運不通,不得中舉。”陳辛曰:“我正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不數日,去赴選場,偕衆伺候掛榜。旬日之間,金榜題名,已登三甲進士。上賜瓊林宴,宴罷謝恩,御筆除授廣東南雄沙角鎮巡檢司巡檢。回家說與妻如春道:“今我蒙聖恩,除做南雄巡檢之職,就要走馬上任。我聞廣東一路,千層峻嶺,萬疊高山,路途難行,盜賊煙瘴極多;如今便要收拾前去,如之奈何?”如春曰:“奴一身嫁與官人,只得同受甘苦;如今去做官,便是路途險難,只得前去,何必憂心!”陳辛見妻如此說,心下稍寬。正是:

青龍與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天高寂沒聲,蒼蒼無處尋;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當日,陳巡檢喚當直王吉,分付曰:“我今得授廣東南雄巡檢之職,爭奈路途險峻,好生艱難。你與我尋一個使喚的,一同前去。”王吉領命往街市尋覓,不在話下。

卻說陳巡檢分付廚下使喚的:“明日是四月初三日,設齋,多備齋供,不問雲遊全真道人,都要齋他,不得有缺。”

不說這裡齋主備辦。且說大羅仙界有一真人,號曰紫陽真人,於仙界觀見陳辛奉真齋道,好生志誠,今投南雄巡檢,爭奈他妻有千日之災,叫一真人化作道童:“聽吾法旨,權與陳辛做伴當,護送夫妻二人。他妻若遇妖精,你可護送。”道童聽旨,同真君到陳辛宅中,與陳巡檢相見。禮畢,齋罷,真君問陳辛曰:“何故往日設齋歡喜,今日如何煩惱?”陳辛叉手告曰:“聽小生訴稟。今蒙聖恩除南雄巡檢,爭奈路遠,實難行程,又無兄弟,心懷千里,因此憂悶也。”真人曰:“我有這個道童,喚作羅童,年紀雖小,有些能處。今日權借與齋官,送到南雄沙角鎮,便着他回來。”夫妻二人拜謝曰:“感蒙尊師降臨,又賜道童相伴,此恩難報。”真君曰:“貧道物外之人,不思榮辱,豈圖報答!”拂袖而去了。

陳辛曰:“且喜添得羅童做伴。”收拾琴劍書箱,辭了親戚鄰里,封鎖門戶,離了東京,十里長亭,五里短亭,迤邐在路道:

村前茅舍,在後竹籬。村醪香透磁缸,濁酒滿盛瓦甕。架上麻衣,昨日芒郎留下當;酒市大字,鄉中學究醉時書。李白聞言休駐馬,劉伶知味且停舟。小橋曲澗野梅芳,茅舍竹籬村犬吠。

陳巡檢騎着馬,如春乘着轎,王吉、羅童挑擔書箱行李,在路少不得飢餐渴飲,夜住曉行。羅童心中自忖:“我是大羅仙中大慧真人,今奉紫陽真君法旨,交我跟陳巡檢去南雄沙角鎮去。吾故意裝瘋做癡,交他不識咱真相。”隨乃行不動,上前退後。如春見羅童如此嫌遲,好生心惱,再三要趕回去。陳巡檢不肯,恐誤背了真人重恩。

羅童正行在路,打火造飯,哭哭啼啼不吃。陳巡檢與如春孺人定要趕羅童回去,羅童越耍瘋,叫“走不動”。王吉攙扶着,行不五里,叫“腰疼”。笑哭不止。如春說與陳巡檢:“當初止望得羅童用,今日不曾得他半分之力,不如交他回去。”陳巡檢不合聽了孺人言語,打發羅童回去,有分交如春爭些個做了失鄉之鬼。正是:

鹿迷鄭相應難辨,蝶夢周公未可知。

神明不肯說明言,凡夫不識大羅仙。

早知留卻羅童在,免交洞內苦三年。

當日打發羅童回去,且得耳根清淨。陳巡檢和王吉三人。

且說梅嶺之北有一洞,名曰中陽侗,洞中有一怪,號曰白巾公,乃猢猻精也。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聖,一個是彌天大聖,一個是齊天大聖。小妹便是泗洲聖母。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魈,管領諸山猛獸,興妖作法,攝偷可意佳人,嘯月吟風,醉飲非凡美酒,與天地齊休,日月同長。這齊天大聖在洞中觀見嶺下轎中擡着一個佳人,嬌嫩如花似玉,意欲娶他,乃喚山神分付:“聽吾號令,便化客店,你做小二哥,我做店主人。他必到此店投宿,更深夜靜,攝此婦人入洞中。”山神聽令,化作一店,申陽公變作店主,坐在店中。

卻好至黃昏時分,陳巡檢與孺人如春並王吉至梅嶺下,見天色黃昏,路逢上店,喚“招商客店”。王吉向前人敲門。店小二問曰:“客長有何勾當?”王吉答道:“我主人乃南雄沙角巡檢之任,到此趕不着館驛,欲借店中一宿,來早便行。”申陽公迎接陳巡檢夫妻二人入店,頭房安下。申陽公說與陳巡檢曰:“老夫今年八十餘歲,今晚多口勸官人一句,前面梅嶺,好生僻靜,虎狼劫盜極多,不如就老夫這裡安下孺人,官人自先去到任,多差弓兵人等來取不好?”陳巡檢答曰:“小官三代將門之子,通曉武藝,常懷報國之心,豈怕狼虎盜賊!”申公情知難勸,便不敢言,自退去了。

且說陳巡檢夫妻二人到店房中吃了些晚飯,卻好一更。看看二更,陳巡檢先上牀脫衣而臥,只見就中起一陣風,正是:

風穿珠戶透簾櫳,滅燭能交蔣氏雄;

吹折地獄門前樹,颳起風都頂上塵。

那陣風過處,吹得燈半滅而復明。陳巡檢大驚,急穿衣起來看時,就房中不見了孺人張如春。開房門叫得王吉,那王吉睡中叫將起來,不知頭由,慌張失勢。陳巡檢說與王吉:“房中起一陣狂風,不見了孺人張氏!”主僕二人急叫店主人時,叫不應了,仔細看時,和店房都不見了,王吉也吃一驚。看時,二人立在荒郊野地上,止有書箱、行李並馬在面前,並無燈火;客店、店主人,皆無蹤跡。只因此夜,直交陳巡檢三年不見孺人之面,未知久後如何。正是:

千千丈琉璃井裡,番爲失腳夜行人。

雨裡煙村霧裡都,不分南北路程途。

多疑看罷僧繇畫,收起丹青一軸圖。

陳巡檢與王吉聽譙樓更鼓,正打四更。當夜月明早光之下,主僕二人,前無客店,後無人家,驚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只得交王吉挑了行李,自跳上馬,月光之下,依路徑而行。在路,巡檢知是中公妖法:“化作客店,攝了我妻去,自從古至今,不見聞此異事。”巡檢一頭行,一頭哭:“我妻不知着落!”迤邐而行,卻好天明。王吉勸官人:“且休煩惱,理會正事。前面梅嶺,望着好生-峻崎嶇,凹凸難行,只得捱過此嶺,且去沙角鎮上了任,卻來打聽尋取孺人不遲。”陳巡檢聽王吉之言,只得勉強而行。

且說申陽公攝了張如春歸於洞中,驚得魂飛魄散,半晌醒來,淚兩行下。原來洞中先有一娘子,名喚牡丹,亦被攝在洞中日久,向前來勸如春:“不要煩惱。”申公說與如春:“娘子,小聖與娘子前生有緣,今日得到洞中,別有一個世界。你吃了我仙桃、仙酒、胡麻飯,便是長生不死之人。你看我這洞中仙女,盡是凡間攝將來的。娘子休悶,且共你蘭房同室雲雨。”

如春見說,哀哀痛哭,告申公曰:“奴奴不願洞中快樂,長生不死,只求早死。若說雲雨,實然不願!”申公見他如此,自思:“我爲他春心蕩漾,他如今煩惱,未可歸順。其婦人性執,若逼令他,必定尋死,卻不可惜了這等端妍少貌之人?”乃喚一婦人,名喚金蓮,洞主也是日前攝來的,在洞中多年矣。申公分付:“好好勸如春,早晚好待他,將好言語誘他,等他迴心。”

金蓮引如春到房中,將酒食管待。如春酒也不吃,食也不吃,只是煩惱。金蓮、牡丹二婦人再三勸說:“你既被攝到此間,只得無奈何。自古道:‘在他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如春告金蓮雲:“姐姐,你豈知我今生夫妻分離,被這老妖半夜攝將到此,強要奴家雲雨,決不依隨,只求快死,以表我貞潔。古云:

‘烈女不更二夫。’奴今寧死而不受辱!”金蓮:“‘要知山下事,請問過來人。’這事我也曾經來。我家在南雄府住,丈夫富貴,也被申公攝來洞中五年。你見他貌惡,當初我亦如此,後來慣熟,方纔好過。你既到此,只得沒奈何隨順了他罷!”

如春大怒,罵雲:“我不似你這等瀅賤,貪生受辱,枉爲人在世,潑賤之女!”金蓮雲:“好言不聽,禍必臨身!”遂自回報申公,說:“新來佳人不肯隨順,惡言誹謗,勸他不從。”申公大怒而言:“本待將銅錘打死這個賤人,如此無禮!爲他花容無比,不忍下手。如此,交付牡丹娘子,你管押着他。將這賤人剪髮齊眉,蓬頭赤腳,罰去山頭挑水,澆灌花本,一日與他三頓淡飯。”

牡丹依言,將張如春剪髮齊眉,赤腳,把一付水桶。如春自思:“我今情願挑水。爭奈本欲投巖澗中而死,倘有再見丈夫之日!”不免含淚淚挑水。正是:

寧可洞中挑水苦,不作貪瀅下賤人。

世路山河險,石門煙霧深。

年年上高處,未肯不傷心。

不說張氏如春在洞中受苦。且說陳巡檢與同王吉自離東京,在路兩月餘,至梅嶺之北,被申陽公攝了孺人去,千方無計尋覓。王吉勸官人且去上任,巡檢只得棄捨而行。乃望前面一村酒店,巡檢到店門前下馬,與王吉入店,買酒飯吃了,算還酒飯錢,再上馬而去。見一個草舍,乃是賣卦的,在梅嶺下,招牌上寫:“楊殿幹,請仙下筆,吉凶有準,禍福無差。”陳巡檢到門前,下馬離鞍,入門與楊殿幹相見已畢。殿幹問:“尊官何來?”陳巡檢將昨夜遇申公之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楊殿幹焚香請聖,陳巡檢跪拜,禱祝昨夜遇申公攝了孺人之事。只見楊殿幹請仙至,降筆判斷四句詩曰:

千日逄災厄,佳人意自堅。

紫陽來到日,鏡玻再團圓。

楊殿乾斷曰:“官人且省煩惱,孺人有千日之災,三年之後,再遇紫陽,夫婦團圓。”陳巡檢自思:“東京曾遇紫陽真人借羅童爲伴,因羅童嘔氣,打發他回去。此間相隔數千里路,如何得紫陽到此?”遂乃心中少寬,還了卦錢,謝了楊殿幹,上馬同王吉並衆人上梅嶺來。陳巡檢看那嶺時,真-峻!陳巡檢並一行過了梅嶺,直交陳巡檢:

施呈三略六韜法,威鎮南雄沙角營。

欲問世間煙瘴路,大庚梅嶺苦心酸。

山中大象成羣走,吐氣巴蛇滿地攢。

這巡檢過了梅嶺,嶺南二十里有一小亭,名喚做接官亭。巡檢下馬入亭中暫歇,忽見王吉報說:“有南雄沙角鎮巡檢衙弓兵人等,遠來迎接。”陳巡檢喚入,參拜畢。過了一夜。次日,同共弓兵吏卒走馬上任。至於衙中,升廳,衆人蔘賀以畢。

陳巡檢在沙角鎮做官,且是清正嚴謹。光陰似箭,正是: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

倏忽在任,不覺一載有餘,差人打聽孺人消息,並無蹤跡,端的:

好似石沉東海底,猶如線斷紙風箏。

陳巡檢爲因孺人無有消息,心中好悶,思憶渾家,終日下淚。正思念張如春之際,忽弓兵上報:“相公,禍事!今有南雄府府尹府札來報軍情:‘有一強人姓楊名廣,綽號鎮山虎,聚集五七百小嘍-,佔據南林村,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百姓遭殃。札付巡檢,火速帶領所管一千人馬,關頓軍器,前去收捕,毋得遲誤!’”陳巡檢聽知,火速收付軍器鞍馬,披掛已了,引着一千人馬徑奔南林村來。

卻說那南林村鎮山虎正在寨中飲酒,小嘍-報說:“官軍到來!”急上馬持刀,一聲羅響,引了五百小嘍-前來迎敵。陳巡檢與鎮山虎並不打話,兩馬相交。那草寇怎敵得陳巡檢過,鬥無十合,一矛刺鎮山虎於馬下,梟其首級,殺散小嘍-,將首級回南雄府,當廳呈獻,府尹大喜,重賞了當,自回巡檢衙,辦酒慶賀已畢。只因斬了鎮山虎,真個是:

威名大振南雄府,武藝高強衆所欽。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

鄉國不知何處好?雲山漫漫遣人愁。

這陳巡檢在任,倏忽卻早三年官滿,新官交替。陳巡檢收什行裝,與王吉離了沙角鎮,兩程並作一程行。相望庚嶺之下,紅日西沉,天色已晚,陳巡檢一行人,望見遠遠松林間,有一座寺。王吉告官人:“前面有一座寺,我們去投宿則個。”陳巡檢勒馬向前,看那寺時,額上有“紅蓮寺”三個大金字。巡檢下馬,同一行人入寺。元來這寺中長老,名號旃大惠禪師,佛法廣大,德行清高,是個古佛出世。

當日行者報與長老:“有一過往官人投宿。”長老交行者相請。巡檢入方丈參見長老,禮畢,長老問:“官人何來?”陳巡檢備說前事:“萬望長老慈悲,指點陳辛尋得孺人回鄉,不忘重恩。”長老曰:“官人聽稟,此怪是白猿精,千年成器,變化難測。你孺人性真烈,不肯依隨,被他剪髮赤腳,挑水澆花,受其苦楚。此人號曰申陽公,常到寺中聽說禪機,講其佛法。官人若要見孺人,可在我寺中住幾時,等申陽公來時,我勸化他迴心,放還你妻,如何?”陳巡檢見長老如此說,心中喜歡,且在寺中歇下。正是:

端的眼觀旌節旗,分明耳聽好消息。

五里亭亭一小峰,上分南北與西東。

世間多少迷路客,一指還歸大道中。

陳巡檢在紅蓮寺中一住十餘日。忽一日,行者報與長老:“申陽公到寺來也。”巡檢聞之,躲於方丈中屏風後面。只見長老相迎申陽公入方丈,敘禮畢,分位而坐,行者獻茶。茶罷,申陽公告長老曰:“小聖無能斷除愛-,只爲色心迷戀本性,誰能虎項解金鈴?”長老答曰:“尊聖要解虎項金鈴,可解色心本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塵不染,萬法皆明。莫怪老僧多言扣勸,聞知你洞中有一如春娘子,在洞三年。他是真烈之婦,可放他一命還鄉,此便是斷卻-心也。”申陽公聽罷,回言長老:“小聖心中正恨此人,罰他挑水三年,不肯回心。這等愚頑,決不輕放。”陳巡檢在屏風後聽得說,正是:

心頭一把無明起,怒氣咬碎口中牙。

陳巡檢大怒,拔出所佩寶劍,匹頭便砍。申陽公用手一指,其劍自着身。申陽公曰:“吾不看長老之面,將你粉骨碎身。此冤必報!道罷,申陽公別了長老,自去了,自洞中叫張如春在面前,欲要剖腹取心,害其性命,得牡丹、金蓮二人救解,依舊挑水澆花,不在話下。

且說陳巡檢不知妻子下落也罷,在紅蓮寺方丈中,拜告長老:“怎生得見找妻之面?”長老曰:“要見不難,老僧指一條徑路上山去尋。”長老叫行者引巡檢去山間尋。行者自回寺。

只說陳辛去尋妻,未知尋得見尋不見。正是:

風定始知蟬在樹,燈殘方見月臨窗。

夫妻會合是前緣,堪恨妖魔逆上天。

悲歡離合千般苦,烈女真心萬古傳。

當日,陳巡檢帶了王吉一同行者,到梅嶺山頭,不顧崎嶇峻-,走到山岩潭畔,見個赤腳挑水婦人,慌忙向前看時,正是如春。夫妻二人抱頭而哭,行訴前情,莫非夢中相見,一一告訴。如春說:“昨日申公回洞,幾乎一命不存!”巡檢乃言:“謝紅蓮寺長老指路來尋,不想卻好遇你,不如共你逃走了罷!”如春道:“走不得。申公妖法廣大,神通莫測,他若知我走,趕上,和官人性命不留!我聞申公平日只怕紫陽真君,與官人降仙筆詩亦同。官人可急回寺去,莫待申公知之,其禍不小。”

陳巡檢只得棄瞭如春,歸寺中拜謝長老說:“已見嬌妻,言申公只怕紫陽真君。他在東京曾與陳辛相會,今此間-遠,如何得他來救?”長老見他如此哀告,乃言:“等我與你入定去看,便見分曉。”長老交行者焚香入定去了;一晌,入定回來,說與陳巡檢曰:“當初紫陽真人與你一個道童,你到半路趕了他回去。你如今便可往,急走三日,必有報應。”陳巡檢見說,依其言,急急步行出寺。迤邐行了兩日,並無蹤跡。

且說紫陽真人在大羅仙境與羅童曰:“吾三年前,那陳巡檢去上任時,他妻合有千日之災,今已將滿。吾憐他養道修真,好生虔心,吾今與汝同下凡間,去梅嶺救取其妻回鄉。”羅童聽旨,一同下凡,而往廣東路上行來。這日,卻好陳巡檢撞見真君同羅童遠遠而來,乃急急向前跪拜,哀合曰:“真君,望救度弟子妻張如春,被申陽公妖法攝在洞中三年,受其苦楚,望真君救難則個!”真君笑曰:“陳辛,你可先去紅蓮寺中等,我便到也。”陳辛拜別,先回寄中備辦香案,迎接真君救難。正是:

從空伸出拿雲手,救出天羅地網人。

法-持身不等閒,主身起業有多般。

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回-都出世難。

陳巡檢在寺中等了一日,只見紫陽真君行至寺中,端的道貌非凡。長老直出寺門迎接,入方丈敘禮畢,分賓主坐定。長老看紫陽真君端的有神儀八極之表,道貌堂堂,威儀凜凜。陳巡檢拜在真君面前,告曰:“望真君慈悲,早救陳辛妻張如春性命還鄉,自當重重拜答深恩!”真君乃於香案前,口中不知說了幾句言語,只見就方丈裡起一陣風,但見:

無形無影透人懷,二月桃花被綽開。

就地撮將黃葉去,入山推出自雲來。

那風過處,只見兩個紅-兜中天將出現,甚是勇猛。這兩員神將朝着真君聲喏道:“吾師有何法旨?”紫陽真君曰:“快與我去申陽洞中擒拿齊天大聖前來,不可有失!”兩員大將去不多時,將申公一條鐵索鎖着,押到真君面前。申公跪下。紫陽真君判斷,喝令天將將申公押入-都天牢問罪;交羅童入申公洞中,將衆多婦女各各救出洞來,各令發付回家去訖。張如春與陳辛夫妻再得團圓,向前拜謝紫陽真人。真人別了長老、陳辛,與羅童冉冉騰空而去了。

這陳巡檢將禮物拜謝了長老,與一寺僧別已了。收拾行李轎馬,王吉並一行從人,離了紅蓮寺,迤邐在路。不則一日,回到東京故鄉,夫妻團圓盡老,百年而終。正是:

雖爲翰府名談,編作今時佳話。

話本說徹,權作散場——

陰騭積善老馮唐直諫漢文帝死生交范張雞黍羊角哀死戰荊軻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西湖三塔記漢李廣世號飛將軍刎頸鴛鴦會陰騭積善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曹伯明錯勘贓記戒指兒記藍橋記羊角哀死戰荊軻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快嘴李翠蓮記死生交范張雞黍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刎頸鴛鴦會曹伯明錯勘贓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老馮唐直諫漢文帝藍橋記合同文字記藍橋記陰騭積善洛陽三怪記西湖三塔記老馮唐直諫漢文帝五戒禪師私紅蓮記董永遇仙傳羊角哀死戰荊軻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刎頸鴛鴦會陳巡檢梅嶺失妻記羊角哀死戰荊軻張子房慕道記西湖三塔記錯認屍老馮唐直諫漢文帝死生交范張雞黍錯認屍漢李廣世號飛將軍戒指兒記董永遇仙傳錯認屍漢李廣世號飛將軍曹伯明錯勘贓記楊溫攔路虎傳洛陽三怪記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錯認屍錯認屍藍橋記楊溫攔路虎傳張子房慕道記陰騭積善老馮唐直諫漢文帝刎頸鴛鴦會花燈轎蓮女成佛記羊角哀死戰荊軻陳巡檢梅嶺失妻記錯認屍簡帖和尚老馮唐直諫漢文帝陰騭積善曹伯明錯勘贓記錯認屍陳巡檢梅嶺失妻記風月相思羊角哀死戰荊軻楊溫攔路虎傳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陰騭積善快嘴李翠蓮記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死生交范張雞黍老馮唐直諫漢文帝死生交范張雞黍曹伯明錯勘贓記張子房慕道記老馮唐直諫漢文帝陳巡檢梅嶺失妻記藍橋記簡帖和尚花燈轎蓮女成佛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曹伯明錯勘贓記漢李廣世號飛將軍刎頸鴛鴦會風月瑞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