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

那就是堅決抱緊中華帝國的大腿,採取全面的漢化改革。

不過對於帝國方面來說,朝鮮和親使團的到來就是顯得無足輕重了,就連林哲自己都是不怎麼關注。

畢竟以帝國目前的強勢,朝鮮自身的態度並重要,重要的是帝國對朝鮮的態度。

等到朝鮮和親使團離去的時候,時間已經是進入了1875年。

1875年,對於帝國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尤其是對於帝國皇家海軍而言,更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這一年,帝國的第五艘萬噸戰列艦堯帝號正式服役,這是一艘舜帝級戰列艦的二號艦,該艦在1874年就是完成了整體施工,在經過後續舾裝和試航後,順利於1875年的九月份加入帝國皇家海軍現役,和舜帝號一起被編入第五戰列艦分隊。

除了堯帝號外,這一年帝國還服役了第三艘裝甲巡洋艦青龍號。

如此也就代表着,1875年的今天,帝國皇家海軍已經擁有了五艘萬噸戰列艦,三艘裝甲巡洋,這八艘主力艦清一色都是1870年後服役的,艦齡最大的蚩尤號也不過五年而已。

這八艘主力艦,代表着帝國海軍現今最精華的力量。

除了這八艘主力艦外,帝國海軍尚有部分1870年前建造服役的二等鐵甲艦,比如兩艘夸父級、一艘天吳號、三艘炎帝級、五艘盤古級以及兩艘近海鐵甲艦畢方號以及帝嚳號。

鐵甲艦之外,尚有部分巡洋艦,包括快速巡洋艦五艘,常規巡洋艦八艘,數百噸的小型鐵甲艦、淺水炮艦等一大堆。

截止到1875年九月,帝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約爲十七萬噸,其總噸位已經是超過了意大利、奧匈等國,僅次於英國和法國和俄羅斯之後,是爲全球之第四海軍。

不過帝國海軍的總噸位和俄羅斯海軍總噸位其實相差並不大,俄羅斯海軍的噸位是二十萬噸,只不過比帝國多了三萬噸而已。

不過這世界第三或者第四一和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比起來,差距就很大了,當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約爲六十八萬噸,法國海軍是約爲四十八萬噸。

但是帝國海軍的總噸位雖然不如前面的這幾家,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數量和噸位並不少。

這是因爲帝國海軍和其他幾個海軍的構成有所不同。

帝國海軍因爲缺乏其他的海外殖民地,活動區域侷限在西太平洋海域,從活動範圍來說,乃是一支典型的戰略防禦海軍,其海軍戰艦的構成以決戰用的主力艦、近海用的小型戰艦爲主,而位於中間的巡洋艦等艦種的數量是比較少的。

而英法兩國不同,他們的殖民地衆多,海軍戰艦除了主力艦外,還需要保持大量的巡洋艦。

軍費是有限的,這建造多了巡洋艦,自然也就沒有多少錢建造鐵甲艦,而建多了鐵甲艦,自然也就沒有什麼錢建造巡洋艦了。

帝國海軍在總噸位上,也就是英國人的四分之一而已,但是主力艦的噸位卻是遠遠不止四分之一。

從1857年開始到1875年爲止,英國皇家海軍服役的千噸以上的鐵甲艦數量非常多,達到了幾十艘,但這一時期的英國人非常熱衷於建造幾千噸的二等鐵甲艦,數量雖然多,但是鐵甲艦的總噸位其實並不大,加起來大約是二十二萬噸上下。

而帝國皇家海軍的鐵甲艦噸位有多少?達到了十二萬噸多,也就是達到了英國皇家海軍一半多的噸位。

此外更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帝國海軍的戰艦噸位普遍偏大,艦齡偏短。

比如帝國擁有五艘戰列艦,而英國人同等級別的一等鐵甲艦有多少?是十艘,而且其中半數都是1870年之前服役的老船。

從中也就說,在整個七十年代裡,在最高端的萬噸戰艦領域裡,實際上帝國是保持不遜於英國人一樣的建造和服役速度。

這並不是說帝國的造船業發展的有多快,而是英國人迎來了有史以來對海軍限制最嚴厲的內閣,海軍經費撥款是近乎於停滯。

而同一時期裡,包括帝國在內,法國俄國以及德國,這四個國家卻都是先後掀起了大規模海軍擴張的高潮。

這個七十年代,是其他後進國家海軍縮小和英國皇家海軍實力差距的一個非常難得的時期。

1875年,帝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已經是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部署在印度洋的東印度艦隊的實力。

不過帝國海軍自然不會就此停下步伐,實際上帝國海軍的擴張一直都是延續進行,每年動工一艘主力艦的核心目標是不會變的。

比如1873年的時候,舜帝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就已經是動工了,目前還在施工當中,1874年,第四艘裝甲巡洋艦也正式動工。

而今年,按照海軍擴張的預定計劃,還將會再動工一艘主力艦。

只是現在海軍那邊對新的主力艦該怎麼建造,還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畢竟新一代的戰列艦關係重大,要建造怎麼樣的戰列艦,海軍內部是衆說紛紜。

有的人堅持認爲保持蚩尤級和舜帝級的核心設計理念,也就是繼續配屬兩百五十毫米的主炮,採用四座雙聯裝炮塔的菱形佈局,低幹舷。

但是有的人也認爲,隨着各國戰艦的防護能力進一步加強,現有的兩百五十毫米口徑的主炮已經難以擊穿新式戰艦的裝甲,必須採用更大口徑,身管更長的主炮。

同時低幹舷設計由於在高海況情況下存在着容易進水等諸多問題,使得蚩尤級和舜帝級戰列艦的適航性相當差,所以是希望能夠採用常規高度的幹舷設計,以提高戰艦的適航性以及在高海況下的火力發揮。

不過這些分歧都是存在着自身的矛盾。

口徑更大,身管更長,不僅僅代表着對工業基礎更高的要求,造價更高,同樣重量也會更大。

更大的重量就代表着有限的噸位下,戰艦的主炮不能裝太多,而且重心不能太高,因此就得用低幹舷設計。

對於海軍內部的這些爭論,作爲帝國皇帝的林哲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畢竟現在的技術條件有限,戰艦設計很難是照顧到方方面面,必須有所取捨。

而更關鍵的是,現在的戰艦都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這實戰效果如何說實話誰都不知道。

這一點不僅僅帝國如此,其他國家也差不多。

英國人那邊更甚,對未來戰艦該怎麼設計完全是失去了方向,於是乎他們是在中軸炮塔、中央炮廊等來回折騰。

反倒是帝國海軍這邊還好一些,早已經是確定了採用旋轉封閉式炮塔搭配鋼製後裝線膛炮的設計。

帝國海軍猶豫的不外乎是火力和適航性之間的取捨而已。

不過這種猶豫也不可能持續下去,畢竟隨着時間的過去,新式主力艦的設計總是要確定下來的。

最後是海軍內部的達成了妥協,他們準備在今年動工的主力艦中採用更大口徑的艦炮,也就是三百毫米級別的艦炮,前後雙聯裝中軸佈局,一共搭配四門主炮。

採用的主炮乃是上海兵工廠那邊還在研發當中的三百毫米三十倍徑的主炮,考慮到主炮射速相當慢,將近四分鐘才能夠發射一次,因此也就沒有刻意要求太多的主炮數量,而是適當的加強了副炮火力,配屬了一共十門的單裝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徑火炮。

這個主炮和副炮,實際上都是還沒有研發出來的,上海兵工廠那邊給出的研發時間表是爭取在1878年前完成樣炮,然後爭取1879年前上艦。

但這是最樂觀的情況,實際上新式火炮的研發拖後幾年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所以爲了避由於新式火炮的研發趕不上戰艦的服役時間,所以給炮塔做了預留設計,那就是如果等到戰艦安裝主炮的時候,上海兵工廠那邊還沒有完成三百毫米主炮研發的話,那麼就採用已經研發完畢的三百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主炮。

說起來這個三百毫米二十五口徑的艦炮,命運是有些坎坷的,一開始是作爲炎帝級主炮而研發,但是後來海軍採用了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口徑的主炮,因爲這樣可以搭載數量更多的主炮。

所以導致這款火炮並沒有服役,上海兵工廠那邊建造的兩門樣炮,則是被海軍購入,然後充當了吳淞炮塔的新一代主力岸防炮使用。

新戰艦預計採用三十倍身管的三百毫米主炮,並且還是雙聯裝,這炮塔和火炮加起來的重量可不輕。

艦政部那邊又是放棄了以往的低幹舷設計,爲了保持重心不會太高,就只能減少火炮數量了。

不然的話,就得放大船體,而船體大了,裝甲重量也就越大,爲了縮減裝甲重量。

船體大了,而蒸汽機的水平也沒有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至少三脹式蒸汽機現在還沒有搞出來,所以只能是單純的加多鍋爐的方式來增加動力,到時候就會出現連鎖的惡性反應。

因此艦政部那邊是非常堅決的把噸位限制在了一萬噸,採用前後中軸,雙聯裝封閉式炮塔布局,搭配四門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徑的主炮,另外搭配八門單裝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若干小口徑的副炮。

採用常規幹舷設計,裝甲帶依舊是鋼面鐵甲,裝甲厚度從一百五十毫米到三百五十毫米不等,並且採用了重點防禦的概念,削弱了非核心艙室的裝甲厚度,加厚核心艙室、炮塔、指揮塔等部位的裝甲厚度。

這種設計,實際上已經和後世的前無畏比較類似了,不同的是,後世的前無畏都是全鋼建造,火炮的口徑要更大一些,噸位更大一些而已。

而帝國的這種新戰艦,其設計理念雖然比較接近後世的前無畏,但是七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和後世的八十年代末的技術水平自然是差距非常大的。

比如船體和裝甲,現在依舊採用鍛鐵和鋼面鐵甲,而後世的前無畏基本都是全鋼船體和硬化裝甲。

動力方面,現在依舊用倒缸式蒸汽機,而後世的則是三脹式蒸汽機。

火力方面,後世的普遍採用十四英寸以上的主炮,而現在只能用十二英寸級別的火炮,至於速度炮更是沒影了。

因此基本理念雖然差不多,但實際上這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新戰艦的設計被確定下來後,則是第一時間在青島海軍造船廠動工,首艦還沒動工呢,就被命名爲爲少昊號,該級艦也就被稱之爲少昊級。(。)

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414章 方德嬪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章 擴張護院第44章 傷亡名單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441章 鐵甲艦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289章 慘勝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8章 黎明危機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