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三國之勢

進入1869年後,日`本已經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三國戰亂時代,西南地區的是以西南四強藩爲核心組建的明治政府,而在本州大部分地區則是德川幕府,在蝦夷地則是新成立北海國。

這三國裡頭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那就是維新派和幕府所擁護的這兩個天皇,都是各自宣稱自己纔是真的天皇,但是毫無疑問,這裡頭肯定有一個是假的,只不過現在是真假難分,誰都不知道那個是真的而已。

北海國的突然成立,對於德川幕府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以往深受德川幕府信任的鬆前藩叛變,甚至公然獨立並建國,這雖然並不會對德川幕府的實力造成太大的實際傷害。

畢竟這個時代的蝦夷地裡還是非常貧瘠的地區,而且那鬼地方也沒有多少人口,這少量人口裡多數還是蝦夷人,真正的日`本人並沒有多少。

但是這將會極大的打擊德川幕府的威望,甚至引發更多的大名脫離德川幕府,而這對於德川幕府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明治政府那邊得知鬆前藩背叛了德川幕府,甚至公然建國的時候,雖然明面上批判了鬆前藩這種分裂行爲,但實際上一個個都在內心裡偷笑。

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麼簡單的道理明治政府的那些官員們不會不知道,所以北海國剛成立沒多久呢,明治政府就是派遣了秘密特使過去,這談什麼外人不知道,但是不外乎是合作對抗德川幕府之類的事。

這幾年的內戰裡,早期是德川幕府處於劣勢,但是這幾年隨着德川幕府編練的數萬新軍成型,加上長期得到了帝國的扶持,所以是已經扭轉了局勢,並把維新派給壓制了下來,前年的時候如果沒有帝國在背後搞鬼。人家德川幕府就能夠把明治政府給徹底幹掉了。

這幾年德川幕府雖然賣國賣了不少,並且也長期處於內戰之中,但是德川家族也不是甘心就這麼敗亡下去的,雖然沒有和那些維新派一樣直接舉起維新的大旗。但實際上德川幕府也是進行了諸多實際上的改革。

建立了新式學校,向帝國派遣了留學生,對政治制度也是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公武合體制度的推動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對軍事制度上的改良,日`本人向來都學習強者的傳統。自從內戰爆發後,德川幕府的軍隊就是開始按照全新的近代軍隊模式組建軍隊,並且還得到了帝國的軍事顧問的幫助,建立起來了一支以線列作戰爲核心戰術的近代軍隊。

這一系列的改革,其實和五十年代的滿清改革有些類似,當初面臨着生死存亡之際,滿清也是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教育上,他們開設了經濟特科,經濟上。他們推廣了厘金制度,後世人興許一聽厘金就以爲這是滿清對人民的壓迫,但實際上並不能簡單的這麼評論,厘金實際上就是商稅。

清朝的厘金制度之所以被人批判,主要還是因爲清廷中央不夠強勢,無法直接掌控厘金,從而讓地方督撫獲得了開設厘金的大權,進而演變爲財政權力被地方督撫所掌控,那些地方督撫們爲了徵收更多的厘金,所以是在省內無節制的開始厘金關卡。

如果是中央統一徵收厘金的話。那麼厘金只是一種很正規的商稅而已,和帝國現在執行的各種工商稅沒有多大區別。

除了政治、經濟這些外,清廷最主要的改革還是軍事改革,從最早的練軍、再到李鴻章的新軍。然後再到大清陸軍,到清朝滅亡之際,清廷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最基礎的新式軍制改革,從傳統的冷兵器部隊過渡到了近代的線列軍隊。

可惜,他們那個時候遇上的是已經換裝了後裝步槍的中華軍,所以依舊是一敗塗地。最後被無情地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相對於滿清而言,德川幕府的運氣好要的多,他們的改革和滿清的改革非常的類似,都是偏重於軍事方面的改革,其他的主要是做做樣子,但是因爲中華帝國的影響,所以他們的這種半吊子的改革愣是讓他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甚至把明治政府都給壓制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處於弱勢的明治政府看見鬆前藩竟然背叛了德川幕府,並且獨立建國的時候,自然是不會放棄這種機會。

一方面是派遣使者前往北海國聯絡,另外一方面當他們得知德川幕府竟然準備從前線抽調軍隊去討伐北海國。

這對於明治政府而言就是天賜良機。

很快,超過兩萬名的明治政府軍就是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就等着德川幕府從前線抽離部隊去討伐北海國,然後他們就一舉殺到大阪,甚至殺到江戶去。

明治政府軍的動向自然是很難瞞過別人,正打算抽調兵力去征討北海國的德川幕府很快就是發現了明治政府軍的異動。

然後那裡還敢抽調主力去討伐北海國啊,備戰明治政府軍還來不及呢!

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的相互敵對,也是讓北海國獲得了極爲寶貴的喘息之機,北海國弱小,如果說德川幕府真的派遣主力部隊來討伐,不用多,就算來個三五千人,這北海國就立即得崩潰,但是現在德川幕府的主力被明治政府軍給拖住了。那麼北海國上下才是鬆了一口氣。

後期雖然德川幕府拉攏了其他幾家本州東北地區的幾家大名領主,再一次集結了千餘人的部隊試圖渡海進攻,但是這裡頭的軍隊畢竟沒有德川幕府的直屬新式軍隊,都是那些大名的普通藩兵。

而在當代日`本,那些舊式的普通藩兵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並不是那些正式軍隊能夠路比較的。

所以北海國把這第二次的討伐也是給擋了下來,爲了抵禦德川幕府的第三次討伐,北海國也是緊急向帝國求援。

當然了,這種求援並不是說讓帝國直接出兵,而是前來採購軍艦!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兩次順利派兵渡海登陸北海國,就是因爲德川幕府有着一支海軍,雖然這支海軍的規模在那些海軍大國眼裡不算什麼,主力不過是區區兩艘小型鐵製炮艦而已。

但是在日`本這地方,卻是屬於無敵的存在。

現在北海國如果要想對抗德川幕府,陸軍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海軍。(。)

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32章 奏摺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03章 傾銷地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章 餘姚林家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96章 沉默衝鋒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414章 方德嬪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394章 餓狼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73章 馮寶才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04章 北海國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9章 江海關第149章 董離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348章 對策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