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

在這個時代,要想發展工商業,是需要有同時幾個方面的優勢,一方面是原料的來源以及產品的銷售地,一方面是地理、交通方面的優勢,此外還有政府主導的政策扶持以及最後的資金。

除了把人民以及任何物資都當成生產資料的CP國家,其他制度下的國家,包括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甚至是君主立憲下的資本主義又或者是專制君主國家。

它們要想發展工業或者其他什麼東西,都不能違背市場規律,市場規律的最大體現就是金錢。

國家計劃經濟和資本模式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可以利用一切條件,不管產銷甚至虧損與否,只要國家需要那麼就會投入力量去生產,這個體系裡,金錢的作用被無線縮小了,因爲儘管表面上物價非常低昂,國家提供所有的一切,但實際上你有錢也買不到東西。而在資本經濟模式裡,要想發展工業,就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有錢你可以辦很多事,沒錢一切休提。

林哲統治下的中華帝國,現在是非常典型的皇權專制國家,但是中華帝國雖然保持了傳統皇權專制,但是在對待農業,工商業甚至其他諸多方面的政策卻是和以往國家截然不同的,雖然政治制度實行的是皇權專制,但是其經濟制度卻是完全保護民衆的土地、金錢等所有財產,乃是一個農業和工商業相互結婚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

如果非要給其一個類型定義的話,那麼可以歸類爲‘皇權專制資本主義國家’

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林哲如果要發展工商業的話,就不能和那些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直接用國家行政力量去建設工廠,徵召民衆去免費爲國家勞動。

他只能是盡最大的可能性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另外則是動用力量有限的皇室產業引導國內的資本進入相關行業。

而皇家銀行,就是皇室產業手中的一跟重要的投資力量。

儘管皇家銀行以及皇室產業本身的流動資金對於普通人或者企業而言非常龐大。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要進行工業化而言卻是非常弱小的,這個時候,皇家銀行裡已經突破五億圓的龐大存款就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從全國各地集中起來的存款被皇家銀行用於各項貸款。而這些貸款普遍被引用到工商業的發展上。

皇家銀行的貸款業務主要有三大方面,一個是面向於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貸款給政府進行需要密集資金投入的基礎建設,一個城市要發展工商業。那麼首先就必須建設基礎設施,有了碼頭,道路,水,煤炭供應。那麼才能夠吸引企業落戶並投資建廠。

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一個地方政府,尤其還是普通城市所屬的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地方財政以及中央財政雖然能夠支持一部分,但實際上大部分還是需要依靠貸款!

目前爲止,帝國中央以及各地地方政府是皇家銀行的最大客戶,已經累計貸款超過億元,用於交通,城市設施,農村水利設施等各項建設。

其二就是向國內的主要工業。尤其是帝國扶持發展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重工業,防止產業。

以這幾年帝國大力扶持的棉紡產業爲例子,帝國各地的各類棉紡工廠之所以能夠快速建設起來,這和皇家銀行的資金支持是分不開的,皇家銀行不僅僅向皇室產業所屬的上海紡織公司的棉紡產業提供貸款,同時還向國內的其他棉紡企業提供貸款。

有了這些貸款,這些棉紡企業才能夠快速建設廠房,招募工人,然而形成量產。

除了棉紡產業外。生絲產業等輕工業也是皇家銀行的主要提供貸款目標行業。

至於說重工業就更不用說了,目前國內的重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基本上就會靠着皇家銀行的貸款支持。

因爲目前國內的重工業主要依靠皇室產業進行投資,民間的資本作佔的比例非常低。整體上甚至連百分之五都達不到。

而皇室產業要投資什麼產業,不管是輕工還是重工業,基本上自身也是拿不出來多少現金進行投資,只能是依靠皇室產業裡的皇家銀行的貸款。

因此總結起來,可見皇家銀行對於目前的帝國工商業經濟有着多麼龐大的作用!

不客氣的說,目前帝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業產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工業產值,都是依靠着皇家銀行的貸款才發展起來的。

雖然目前帝國也不止皇家銀行這麼一家商業銀行,目前帝國內通過正式註冊的各類金融機構數百家之多,大部分都是老式的錢莊、銀號等,和現代銀行並不是一回事。

不過這些錢莊、票票號的規模對於普通企業而言興許是非常的龐大,能夠拿出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資金來,但是對於皇家銀行來說卻是不值一提。

所幸的是,皇家銀行並沒有依靠自身的規模優勢,來擠壓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的生存,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充當了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的引路者,其運作模式已經成爲了國內其他新成立的新式銀行的模板。

比如說由江浙十餘家錢莊聯合而來的聯合銀行,該銀行從內到位的各方面制度,都是仿效皇家銀行,甚至該銀行的多位現任高管都是皇家銀行的前任高管。

聯合銀行在1858年正式成立,當時的名稱上海聯合票號,1860年根據帝國金融法進行現代銀行制度的改革,並改稱上海聯合銀行。

以上海爲主要業務基地,並輻射浙江、江蘇兩省,擁有分行八十餘家,存款達五千多萬圓。

上海聯合銀行,也是國內最大的純民資銀行,其股份構成非常分散,極有傳統的山西票號的資金,也有着江蘇,浙江本地的錢莊,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比較均衡。基本上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不等,畢竟如此龐大的一個銀行,是很難被一個單純家族掌控的。

除了上海聯合銀行外,國內還有若干上海財貿銀行。松江工商銀行,天津聯合銀行,京師隆生銀行,南洋銀行等。

這些銀行能夠動用的資金大多在千萬到三千萬左右的規模,清一色的民營資本。有些是老式錢莊改革聯合而來,如同上海聯合銀行那樣,也有些乾脆是新投資成立的,比如上海財貿銀行,背後的數大股東都是國內生絲產業裡大企業、大家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帝國內除了皇室產業所屬的皇家銀行、民資的上海聯合銀行,上海財貿銀行等外,還有外資銀行,只是數量不多,主要以英資銀行爲主。

其中最爲重要的並不是人所熟識的匯豐銀行。而是第一家後世人並不熟知的東方銀行,該銀行又稱麗如銀行,乃是上海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上海在五十年代的大部分紙幣都是該銀行發行的,該銀行後來在商貿區成立後發展地相當迅速,通過爲大量外資銀行提供資金以及匯票兌換等業務,該銀行彙集了大量資金,該銀行甚至一度和皇家銀行上海分行發生直接的業務衝突,爲了爭奪生絲行業裡的大量優質客戶,進行了比較慘烈的對抗。

不過最近兩年該銀行因爲管理層的一些原因,導致發展緩慢。甚至發展前景還比不上信德銀行。

信德銀行同時是英資銀行,乃是信德洋行的全資子公司,總部和信德洋行一樣設立在倫敦,但是其主要業務卻是在香港以及上海。

在過去的多年裡。興德洋行因爲和早期的林氏商行,現在的皇室產業的優良合作關係,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龐大的利潤,如果說1858年以前,怡和洋行以及沙遜洋行等洋行還能夠依靠鴉片、紡織品出口貿易獲得龐大的利潤,那麼1858年以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華軍在上海大勝英法聯軍後,鴉`片貿易全部禁絕,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洋布的關稅關稅,這就導致怡和洋行、沙遜洋行等損失慘重,每年營收不斷萎縮,後來不得不在其他領域擴展。

但是這個時候,信德洋行卻是依靠向中國出口機械設備,煤炭,棉花,向中國進口生絲,瓷器等獲利頗豐。

等到了1864年的今天,信德洋行以及取代怡和洋行,成爲了外資在華最大企業,甚至發展到了可以獨自再扶持發展出來一個洋行的地步!

皇資,民資,外資上述三種銀行構成了當代中國的主要金融體系。

不過上述三者之間的差距太大。

皇家銀行擁有絕對優勢,不管是民資還是外資都無法撼動皇家銀行的優勢。

如果其他銀行想要挑戰皇家銀行的地位,那麼它得先把分行開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再說。

民資銀行相對於外資銀行的話,雖然管理模式上興許不如外資銀行那麼成熟,但是數量卻是比外資多多了,如今國內正式註冊的新式銀行有二十八家。

而外資銀行的話,其實並不多,加起來只有五六家,而且一股腦都扎堆在上海,規模大一些的只有東方銀行和信德銀行,至於說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這個時候還沒影了,歷史上該銀行要到1865年才成立,而該銀行成立的條件是該銀行的主要發起人,即沙遜洋行在鴉`片業務上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但是現在的沙遜洋行遠不如歷史上發展的那麼好,所以這匯豐銀行還能不能如期成立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不管是皇資還是民資又或者是外資,其實都對帝國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極大的助力,沒有這些銀行的資金,帝國的工業是不可能在短短數年內就初具規模的。(。)

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18章 閱艦式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6章 他敢打嗎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394章 餓狼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97章 城頭激戰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5章 輕鬆勝利第520章 夏威夷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25章 提親第343章 侯客室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1章 謹慎東進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57章 一路橫掃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636章 風波起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98章 都是瘋子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69章 江海關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91章 進城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92章 抽十殺一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