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

外灘大道上的有着各國甚至不同歷史時期風格的建築如同一副副畫卷一樣,顯得多次多彩,每每視線所及之處,總能看到和以往不一樣的建築。

郭龍雲略微擡頭,就能夠看見遠方那座最高的外灘飯店,外灘飯店的兩側,都是雄偉的各棟大樓。

短短數千米內,可以看見上海市政衙門 ,海關大樓,皇家銀行總部,信德洋行,議和洋行,上海紡織公司總部等各種機構的辦公大樓。

只是看一眼,你就知道自己身處的是一座發達的現代城市!

而和眼前這副繁華模樣的上海比起來,國內的其他地方都是還停留在野蠻時代呢,不管是蘇州還是南京還是北平又或者其他什麼城市,這些城市現在說的好聽一些就是保留了大量傳統風格建築,充滿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氣息,但說白了就是落後而已。

上海在這個時代,乃是中國乃至整個遠東最爲繁華的商業城市!

不過上海的表面繁華並不是真正吸引無數人前來投資辦廠的主要原因,這些東西實際上只是商人們來投資後發展起來的結果,並不是一開始就吸引他們前來投資的理由。

真正吸引全國範圍內甚至諸多洋人前來投資的真正理由,是因爲上海擁有獨特的政治優勢!

商貿區時代,這個商貿區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王國,當時林哲在商貿區內推行的是全新的政治體系,並打破了傳統的官府模式,採用大量僱員來治理商貿區。

當時的商貿區裡真正的官員只有一個,那就是林哲這個督辦大臣,其他的都是屬於林哲的私人幕僚或者說僱員。

同時他採取的乃是企業式的行政模式,和傳統的官府行政模式是極爲不同。

當時的商貿區裡的僱員說白了就是林哲請的服務員,用來服務那些商人們的,所以對待商人們都是盡心盡力,有什麼問題立馬就主動幫你解決了。

後來林哲造反稱帝,商貿區和上海縣合併後。但是新成立的上海市依舊保持着較爲特殊的行政模式,首先依舊保留了商貿區時代的‘市政管理委員會’並選派五人爲委員,擁有監督市政的權力,必要時候可以直接向林哲遞交彈劾市政官員的摺子。同時緊急情況下,這五位市政委員一致同意的情況下,能夠臨時性的否決\推遲上海市政衙門的一些行政命令,並把該行政命令直接遞交內閣,由內閣做出最後的決斷施行與否。

而這個‘市政管理委員會’。也算得上是上海以往作爲經濟殖民地的一個特殊遺留產物了,本來林哲打算把他撤銷掉的,但是很多上海里有頭有臉的商人士紳們都是出言,試圖挽留這種來之民間的監督機構,來避某些情況下上海市政府的官員們腦子發熱做出不恰當的舉動。

不過以往裡的委員會裡的洋人名額卻是沒有了,五位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清一色的華人,而且都是上海地面裡的商業大佬們,由上海的生絲商會、布業商會、錢業商會、糧油商會各推選一人,中央指派一人。不過不管是商會推選還是中央指派的,這五個人都必須是常年居住。並落籍在上海的人,同時還得年納稅達到千圓以上。

比較有意思的是,現任的五位委員裡頭,嫡屬於皇室產業的企業負責人就有兩個,一個是上海紡織公司經理,這是被生絲商會推選而來的,另外一位則是皇家銀行的副行長兼任上海分公司經理,這是錢業商會推選而來的。

如果不是宮務廳財務處那邊爲了避嫌,估計還能再佔一個名額。

這邊比較獨特的政治氛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海在一些具體行政措施上面,和是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走在前面的。

比如1858年的時候,上海那邊就是出臺了第一份地方性質的報業規範,正式批從官方審覈上准許民間辦報,不過報紙刊登的內容都必須經過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審覈。絕對不允許刊登詆譭帝國,鼓動騷亂,詆譭皇帝以及皇室的任何言論。

但是好說好歹總算是正式明文規定可以辦報了,不用和以往那樣天天擔心着官府什麼時候就來查封了,要知道現在就連帝國中央都是沒有和報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這能不能辦報全憑地方官員自行決定。有些地方的官員開明一些,比如上海,這樣就允許辦報。

如果地方官員是個頑固保守派,比如一河之隔的通州,現任通州知州是個在正經不過的儒家老頑固了,他雖然學着一河之隔的上海搞工業,大搞機織布產業,但是他卻是對所謂的言論控制的極爲嚴格,在他治下你要是敢辦報,分分鐘那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就得上門抓人。

除了比較獨特的政治環境外,上海當時商貿區和上海縣合併以後,原有的商貿區僱員們依舊保持着自己只是僱員而不是官員的心態!

因此你去其他地方可以遇上一個小小的科長就跟你擺官架子,但是在上海這邊,哪怕是上海市長蕭昌中面對那些商人的時候,都得笑呵呵。

怎麼說呢,政治待遇不一樣!

你去其他地方投資,那些官員把你當肥羊,見了官員還得賠笑。

但是在上海市這邊,那些官員把你當老爺,見了你得賠笑。

雖然上海市的官員們這樣做顯得沒有官威之類的,但是效果卻是相當好的。

1859年底的上海,和中國其他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着極大的不同,某種程度上來說到了上海,就跟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樣的上海自然引來了很多人,甚至是內閣高層官員的注意和不滿,比如說保守著稱的江道泉,他就會上海的很多事看不習慣。

但是這些人不喜歡歸不喜歡,但是卻是沒有一個人敢在林哲面前亂說話的,爲什麼?

因爲1858年,上海一市的稅收高達一千七百萬,如果算上上海海關大約一千兩百萬的話,那麼上海區區彈丸之地,就給中央財政貢獻了兩千九百萬的稅收,比除了上海外的整個江蘇省都要多三四百萬!

其工業產值佔據全國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九十五!

中華軍是怎麼統一中國的,是靠着上海的上海的糧食,收取的稅收支撐下來的,尤其是起事之處的1856年底到1857年初這半年左右的時間,中華軍就是依靠上海這個彈丸之地的支持纔拿下整個蘇南以及浙北地區的,進而奠定爭霸基業的。

同時上海的很多政策理念其實都不是現任上海市市長蕭昌中制定的,而是當初林哲親自敲定的,把官員當成僱員也是林哲的理念,採用企業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是林哲一手推動的,現在的蕭昌中不過是繼續執行這些政策而已,所以內閣的那些人就算不喜歡上海,不喜歡蕭昌中,但是也沒膽子說什麼。

外部的地理交通等環境,內有獨特的政治環境,這就讓上海在這個時代的中國裡爆發出來不同尋常的活力,不僅僅有諸多人帶着龐大的資金來上海辦廠做生意,同時還有很多士紳富商們到上海置辦地產家業,就算不把全家搬過來但是也會買上一棟房子當別院。

導致上海在1857年後太平軍退出江蘇、皖南等地後,上海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依舊沒有停下,而是繼續保持着高速增長的態勢,去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總數已經是達到了八十萬,今年預計能夠突破百萬。

不過也帶來很明顯的副作用,那就是上海的地價,房價的增長速度也是跟坐了火箭一樣,一棟距離黃浦江大約一千米的一棟帶花園的兩層小樓,1856年的價格大概也就千圓左右,但是現在沒有三四千圓根本拿不下來。

至於外灘大道的話,那些能夠用來建辦公大樓的地皮基本都是十萬起跳,如果是外灘大道的一棟多層公寓裡的一套大約百來平方米的臨江公寓,價格都是數以萬計。

基本上,這地價或放假是距離黃浦江的直線距離越近越貴,而外灘大道則是以上海市政府大樓爲核心,向兩邊延伸則是逐漸便宜。

最爲昂貴的地段自然是那段區區千米左右,卻是彙集了上海市政府大樓,海關大樓,皇家銀行,上海紡織公司,議和洋行,信德洋行等大名鼎鼎的機構總部的原英租界沿江地段。

不過就後世裡的印度城市都有貧民窯,中國的城市都有城中村一樣,這個時空裡的上海同樣有着大量的地方生活着中低收入的民衆。

對於這些從外地來上海謀生的普通民衆而言,靠近外灘的一棟小洋樓一千圓還是一萬圓,那些外灘大道的公寓是一萬還是十萬都沒有任何的差別,他們都是屬於連看一眼都是看不起的羣體。

這些人要麼生活在各大工廠裡的生活區,要麼就是生活在遠離黃浦江好幾公里以外的那些廉價租房呢。

遠離黃浦江的內陸地區,這裡不僅僅有着各種各樣的工廠,而在工廠的周邊還有着各種各樣的簡陋住房,大多是那些專業的房地產商人,購買了地皮後修起來的簡易房屋然後出租給那些來上海謀生的人。

雖然單個租金不是很高,但是這些廉價租房修建的非常密集,區區一百平方米的地方他能夠隔出來五套,然後出租給五個家庭,而且造的都是廉價無比的房子,下雨漏水什麼的都是平常事,估計過上幾年的話,刮個颱風都會被吹到。

那些房地產商人們纔不在乎這些呢,反正在地價越來越貴的上海,房子不值錢,地皮纔是值錢的,房子刮到了在修就是了,反正地皮又刮不走。(。)

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2章 破城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7章 協防上海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8章 厘金初顯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85章 大婚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59章 炮擊上海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4章 自籌軍費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8章 十萬兩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43章 侯客室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59章 句容馬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03章 傾銷地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391章 進城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53章 東進上海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559章 句容馬第59章 炮擊上海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4章 擴張護院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11章 山陰陳家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