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東北設省

這些地區,尤其是安徽、湖北、山東等地因爲戰爭的傷害,不管是農業還是工商業都是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農村裡田地成片成片的荒廢,城鎮裡店鋪關門,人煙稀少。

這些都是嚴重影響了帝國在這些地區的財政收入!

此外爲了恢復民生,讓民衆修生養息,帝國對前幾年受到戰爭破壞較爲嚴重的地區一般都是實行減稅甚至免稅政策的,比如說被太平軍以及清軍、鎮胡軍還有中華軍都反覆爭奪過的九江地區,偌大的一個九江城就找不到幾個活到戰後的普通百姓,農村地區的民衆也是大量逃亡,偌大一個九江府的剩餘人口只有區區五萬人,而且都是老弱婦孺,根本就沒剩下幾個青壯。

要知道九江可是贛北地區的重要農業以及工商業基地啊,這受到如此嚴重的戰爭破壞自然也就極大的影響了帝國的財政收入。

爲了恢復九江地區的農業生產,帝國一邊是從其他地方蒐羅無地的民衆移民過去,並分發土地讓他們耕種,另外一方面也是採取了首年免稅,次年半稅的扶持政策,試圖讓九江等贛北地區儘快回覆元氣。

由於戰爭的破壞,因此就帝國的農業稅而言,徵收的總量實際上還不如前清時代的田賦。

不過帝國得益於工商業的極大發展,工商業的稅收大幅度增長,同時還帶動了海關收入的急劇增加。

這些都是讓帝國稅收比咸豐年間的滿清稅收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畢竟歷史上滿清消滅了太平天國後,都能搞出來一個所謂的同治中興,沒有道理他林哲統一中國後就做的更差啊。

因此統一後的中國,實際上會擁有比咸豐年間更多的財政收入來支撐移民屯邊等一系列的帝國施政。

既然資源上問題不大,那麼限制大規模移民囤邊的因素還有什麼呢?

自然就是官方組織能力了!

對於新生的帝國而言,大多數的官員其實能力都不咋地,上層官員都還好一些,雖然可能出身都不怎麼樣,很多都是秀才,舉人甚至科舉時代不入流的人又或者乾脆是商人出身。很少有和江道泉這樣乃是前清進士出身的人,但是這些人以往都是林哲幕府的幕僚,他們雖然做八股文章不怎麼樣,但是辦事能力都還算是可以的。

而帝國的中層官員。也就是縣令、知府以及府省各部門的廳長,處長們,這些官員卻大多數都是前清官員出身,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具備前清舉人以上的功名,而且知府、知縣這些主官的話往往還是前清進士出身。

然而這些人雖然做八股文章的本事不錯。當官的經驗也有,但是依舊難以適應帝國目前這種全新的政治體系。

以至於相當多的地方官員都是嚴重依賴下屬各部門的人員處理公務!

從施政能力上來看,大部分帝國的地方官員都是不合格的!

然而林哲暫時也沒有能力解決這種麻煩,畢竟天上不可能掉下來好幾萬個接收到近代教育的官員給他。

所以儘管大部分的地方官員能力都不怎麼樣,但是林哲也得捏着鼻子繼續用着。

好在帝國中央各部門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中央各部門做制導,那些地方官員們就算是頒佈就班來做,估計也出不了多大的問題。

關於移民屯邊的事,林哲算是准許了,不過卻是要求畢餘同先展開試點。等摸索出適當的經驗後,再大規模推行。

得到林哲的准許後,畢餘同很快就是行動了起來,以內閣農林部爲主導,然後民政部進行配合,開始前期的移民囤邊試點。

由於一開始沒有經驗,各方面的準備也不是很充足,加上畢餘同急迫的希望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從而在自己的政績簿上記上一筆,所以首期的移民囤邊規模並不大。首期移民大概是一萬人,移民主要來源於直隸、山東兩省的無地農民。

安置地則是在東北瀋陽附近(盛京)。

這些新移民將會以極爲廉價的價格從國家手中獲得大量土地,這些土地雖然不是免費發放,但是地價極爲低廉。只有關內地價的十分之一左右地價價格,同時允許移民分十年時間以收穫的農作物償還。

同時實施前兩年免稅,後三年半稅一共五年的優惠政策!

然後官方還會向農民提供種子,必要的農具、耕牛租用等生產資料,當然同樣不是免費的,只是價格相當低廉。而且允許多年分期償還。

這些都是優惠政策都是爲了降低新移民的生存難度,畢竟帝國只給了一大片荒地給他們,如果不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扶持的話,他們別說給帝國繳納稅收的,能不能活下來還是問題呢。

至於這些廉價提供給移民的土地,主要是來之於國有土地,大部分都是從滿清貴族以及皇室等手中沒收的各種田莊、圍場、林場等。

再加上地方官府自身保有的大量官田等,也就導致了東北地區,尤其是比較偏僻的地方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國有土地,私人土地主要是集中在遼河一帶以及遼西等地。

爲了配合移民囤邊的政策施行,林哲也是正式在東北建省。

東北地區和關內地區不同,滿清時代是沒有直接建立行政省份的,而是以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三大轄區爲主,行政體制和關內地區都不一樣。

隨着中華軍的第十四師逐步把東北地區的殘餘清軍清剿完畢後,內閣派遣的地方官員也是陸續入住。

一開始因爲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一共才那麼幾百萬的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遼陽地區,黑龍江和吉林以及更北邊的外興安嶺都是屬於地廣人稀的地方。

人口總數都沒有江南等地一個府那麼多!

所以帝國一開始在東北那邊只設置了一個遼陽省,轄區包括了前清三大將軍轄區,基本上就是整個東北了。

但是後來意識到那麼大一個地方只設一個省的話實在太不像話,但是如果分割出來設立好幾個省的話,遼陽那邊還好一些,好歹有幾百萬人口,但是黑龍江和吉林的話可就真沒什麼人了。

所以內閣那邊就是糾結好久後。但是還是妥協了,按照前清的三大將軍轄區進行細分,直接分化爲‘遼陽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省份的轄區和後世現代的三省轄區不一樣。比如說黑龍江省,其轄區南鄰蒙古、東臨吉林,西鄰額爾古納河、北鄰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至外興安嶺。吉林省的話,北鄰外興安嶺以南(尼布楚條約待議地區),東臨大海。南面和和朝鮮、遼陽省相鄰,同時包括庫頁島。

只是新設立的這三個省份裡,帝國能夠徹底控制的只有遼陽省以及黑龍江省的南部分地區、吉林省的南部分地區。

而廣大黑龍江以北地區則是處於事實上無法控制地帶!

這主要是這片地方實在太大,而東北方面的中華軍只有區區一個第十四師,比如說偌大一個黑龍江轄區,第十四師竟然只有區區三千人左右的駐軍,而且還是分佈在諸多據點裡。

至於庫頁島,因爲距離實在遠得很,所以軍方只是隨便在庫頁島的南部地區派遣了一個連過去駐防,打算修築一個小要塞之類的。給北上的海軍船隻提供一些少量補給,至於普通百姓一個沒有,官員也沒有,而對岸就是同樣處於蠻荒之地的蝦夷島,即後世日`本的北海道。

當然了,中國在黑龍江以北地區的軍事存在相當薄弱,也就是一個據點裡有幾十人百來人,然後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兩三千人,但是對面的俄軍也沒有多少,滿打滿算也就幾千人而已。

不過除了士兵外。這些地方還有大量的民衆,只是這些民衆都是被流放過來的罪犯啊什麼的,拿起槍支也是能夠戰鬥的,所以算得上是武裝民兵。這些都加起來的話,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的武裝力量是可以達到五千人以上的。

在這片不毛之地裡,雙方都沒有能力維持一直大規模的部隊,彼此都只有幾千萬把人而已,所以什麼大規模戰爭是打不起來的,頂多就是武裝衝突而已。

而這種武裝衝突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實在算不上什麼戰爭。今天我突襲一個你的移民據點,然後你明天過來摧毀一個我的前哨點都是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林哲甚至都沒有對這些事搭理過。

反正那鬼地方自己也很難派遣更多的部隊,現在第十四師上萬人馬的後勤供應就讓遼陽地區的壓力相當大了,如果派過去幾萬人的話,遼陽那邊供應不了,難不成還要自己千里迢迢從南方運糧食過去不成?

反正現在有衝突就有衝突唄,慢慢耗着,反正情況再糟糕也不過損失幾個前沿據點損失幾百人而已,這俄國人還沒有這個能力在遠東地區大規模出兵,調集萬人左右就是它的極限了。

林哲倒是要看看,這俄國人能和自己好多久,然後才願意放棄他們搞出來的所謂璦琿條約!

如果一直都那麼堅持,惹惱了林哲的話,他連一百多年前的尼布楚條約都不承認,他倒是要看看這俄國人願不願意在廣泛的北方和自己來一場大戰。

不管是東北還是西北中亞地區又或者是蒙古地區,其實雙方都面臨着補給線太長,無法維持大量常駐兵力的困難,在沒有修成鐵路之前,雙方的戰爭頂多就是萬人左右的規模,超過萬人是相當困難的,要在新疆以西地區維持一個師作戰花費的各種資源,比在中原地區維持十萬大軍作戰的花費都要高。

而且就算前線失敗了其實影響也不大,比如說在中亞戰敗了損失了幾千人,林哲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立馬再派一個師過去,自己要打過去拿下中亞地區雖然可能性很渺茫,但是它們俄國人要是能夠打進新疆來,林哲的名字就倒過來寫!

大體上雙方都是屬於烏龜殼,我奈何不了你,你也奈何不了我的那種!

所以儘管和俄國人的邊境衝突非常頻繁,但是林哲並沒有放在心上,要想解決北方邊境問題靠純粹的軍事行動是無法達成的,最有效同時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移民!。

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79章 主政一方第91章 攻城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0章 出征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76章 亂世重典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16章 賊軍來襲第394章 餓狼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10章 出征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94章 餓狼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3章 慘勝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74章 上任設衙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414章 方德嬪第18章 黎明危機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441章 鐵甲艦第337章 繼承人第91章 攻城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52章 上海亂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7章 募兵買槍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10章 出征第14章 自籌軍費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91章 攻城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149章 董離第159章 王瘋子第603章 傾銷地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