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

新版銀元、銅元的發行,對於中華帝國的金融政策來說只是最開始的一步,接下來就會一步一步施行‘廢兩改元’,實施統一制式的貨幣。

而廢兩改元成功後,沒有了諸多亂七八糟的銀元寶,銀角子之類的白銀貨幣,也沒有制錢等銅幣,其貨幣的價值得到初步穩定後,那麼財務部就是實施下一步的貨幣改革方案,那就是發行紙幣。

這些貨幣政策都是一環扣一環,需要逐步實施,絕對不是說現在林哲說發行紙幣就可以發行紙幣的了。

而作爲一系列貨幣政策的開端,那麼首先就得有一套新版貨幣,同時還得把這套貨幣發行下去。

這就需要貨幣發行單位:銀行!

可以說,中華帝國制定的逐步貨幣政策,正是催促皇室產業籌辦銀行的最主要原因!

五月六號,財務部宣佈成立‘帝國中央銀行’,該銀行爲純粹的行政式機構,並不提供商業銀行的業務,其職能只有發行貨幣、金融業監督等。

成立當天,帝國銀行就是宣佈將會發行新版銀幣、銅幣,同時宣佈轄區內的所有民資錢莊、票號、外資銀行都需要接受帝國銀行的監管。

同時也是宣佈要推動帝國內金融行業的正規化,使各地的錢莊、票號等儘快的轉化爲現代化的銀行。

爲了響應帝國的金融政策,由皇室產業投資的‘中華皇家銀行’也是在次日在上海商貿區外灘大道掛牌成立。

該銀行由皇室產業籌集了約前期十萬銀元爲首期投資,同時獲得了財務部的二十萬銀元貸款,也就是說該行的註冊資本是在三十萬銀元

這個資本規模別說和國外那些大銀行相比的。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晉商票號、錢莊也是無法不如的。

但是這家銀行作爲當代中國首家非外資的現代化銀行,其意義遠遠不是它的註冊資本可以代表的。

中華皇家銀行的成立。乃是財務部對金融改革,貨幣改革的一系列措施的前奏。

所以剛成立呢。就是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是財務部宣佈,今後將由皇家銀行代存國家稅款,而後的國家軍政開支一律從皇家銀行走賬,並把國庫裡的五百多噸白銀,十多噸黃金轉入到皇家銀行內的金庫。

同時宣佈,政府僱員的薪資一律發放到僱員在皇家銀行的賬戶上,而不是以往的直接發現金。

而軍方那邊也是應林哲的詔令,宣佈軍方後續的所有收支都從皇家銀行走賬。並宣佈今後軍人的薪資一律直接發到軍人在皇家銀行的賬戶上,而不是繼續發放現銀。

僅僅是代發薪資這兩項,就爲新成立的皇家銀行新增加了數以十萬計儲戶!

而代存稅金,更是讓可以讓皇家銀行今後每年都能夠獲得數以千萬計的存款!

一家商業銀行最關鍵的有兩點,那就是存款和貸款!

貸款先不去說,光說這存款的話,如果只是和普通銀行一樣依靠普通手段拉攏存款,那麼對於新生的皇家銀行而言是絕對難以發展的。

但是如果直接代理了國家稅金,政府部門的收支。人員薪金髮放等相關業務,那麼就足以讓皇家銀行瞬間成爲國內擁有存款最大的商業銀行。

有着這麼豐厚的基礎,如果皇家銀行還發展不起來的話,那麼就說明潘立宣等人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沒救了!

雖然是趕鴨子上架,但是潘立宣等人還是做足了準備,爲此他們提前收購了一家小型的外資銀行。不爲別的,就是爲了學習人家現代的銀行管理經驗。同時重金從商貿區裡的其他幾家大型外資銀行,以及大規模的民資錢莊挖牆角。

最後匆促而成的這個皇家銀行的高管裡頭。大部分都是臨時挖來的人才,其中洋人佔據了三成。

依靠充足的資金,皇家銀行迅速在商貿區、蘇州、南京、杭州等中華帝國控制內的城市開設分行,畢竟皇家銀行由於需要代理政府收支,需要觸角延伸到中華帝國統治區的每一個地方,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分行根本無法有效運轉。

短短一個月內,皇家銀行的開設的分行就高達三十八家之多,幾乎遍佈了帝國的所有中大城市,成爲中國唯一一家大規模的大區域型銀行,而皇家銀行開設分行的步伐並沒有停下,將會隨着中華軍的步伐抵達每一個地方,等中華軍統一全國的時候,皇家銀行也就能夠開遍全國,未來成爲全國型銀行指日可待。

鋪開攤子的同時,皇家銀行也是緊跟帝國的金融和工商發展政策,通過諸多的分行把大量新版銀幣、銅幣發行到蘇南、浙北等範圍內。

同時也是開始調集存款等資金用以扶持工商業的發展,向需要資金進行擴大生產的八家紡織企業、五家機械性質企業、以及十餘家其他行業的企業批准了高達兩百餘萬圓的貸款。

除了對這些現有企業提供資金外,皇家銀行還預計向國內的首家鋼鐵企業‘江南礦務公司’提供高額貸款,以資助該公司開發位於皖南的鐵礦,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馬鞍山鐵礦。

隨着國內的工商業,尤其是國防工業的高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急劇增加,以往的民間鋼鐵供應都只能依靠一些手工作坊,小礦山。

但是隨着國防工業的高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造槍造炮可都是需要鋼鐵的。

之前的林德機器廠是內設鍊鐵廠,通過收集蘇南、浙北地區的小鐵礦的鐵礦石進行冶煉,不過規模不大。

而隨着金陵兵工廠的成立,再加上上海造船廠那邊以及其他各重工業產業對鋼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單單依靠林德機器廠內設的小型鍊鐵廠根本供應不過來。

爲了徹底解決鋼鐵的供應問題,林德機器廠那邊主動提出。把該廠的內設鍊鐵廠獨立出來組建一家大型的鋼鐵公司。

而國內鋼鐵的其他幾個大用戶,包括林德機械公司。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也是積極響應,投入資金參股。

最後上述四家企業集資六萬銀元,用於在蕪湖當塗那邊開設‘江南礦務公司’,以開發馬鞍山的鐵礦。

不過這幾萬銀元對於要開發一個大鐵礦,同時還需要建設一個鋼鐵廠顯然是不夠的,近代玩鋼鐵產業,幾萬兩銀子扔進去,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幾十萬銀元砸進去也只能聽個響,沒有幾百萬銀元打底,根本無法建立一個大規模的鋼鐵廠。

當然了,這說的都是那些超大規模的鋼鐵廠,目前這些對於中國而言還太過奢侈,目前的中國對鋼鐵的需求量雖然比以往多了很多,但是也多的有限,主要就是民用建築行業和國防工業對鋼鐵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這個需求量也是不算太大的。

這年代。頭號強國英國人的鋼鐵產量都是和後世裡動則幾千萬,幾億噸無法比較的,如今英國的生鐵產量都只有幾百萬噸,而原鋼產量也只有幾十萬噸而已。隨便一戰後拿出一個大型鋼鐵廠來,其產能都完爆這個時代的英國全國鋼鐵產量。

林哲也沒有太大的奢望,只要有個幾十萬噸的生鐵產量。再來一兩萬噸的鋼產量,那麼對於現階段的中華帝國而言就已經非常充分了。

再多的話。說實話還真用不了這麼多鋼鐵產量!

要對鋼產量的需求急劇增加,只能等大造鐵路和鋼鐵輪船的時候了。現在嘛,用鋼鐵最多的就是國防工業,其次就是農業生產需要的農具以及現代市政建設需要的建築鋼鐵了。

有着林哲的直接支持,再加上聯合投資的幾家企業實際上也都是皇室產業,算得上彼此都是一家人,所以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是比較低調的。

在商貿區的那些富豪商人還不知道的時候,江南礦務公司就已經是低調的接受了來自皇家銀行的高達三十萬銀元的首批貸款,然後購置設備準備開發馬鞍山鐵礦,並就近建設一家鋼鐵廠。

隨着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在皇室產業帶動下,中華帝國內的重工業體系已經初見雛形,其林德機器廠內設還有火藥廠,算得上是化工業,而上海造船廠代表了造船行業,林德機械公司的織機和蒸汽機代表了機械製造,江南礦務則是代表了鋼鐵產業。

儘管這裡頭還缺乏了衆多的東西,但是最基本的一個體系已經構成,接下來就是需要繼續不斷的加大投入,填補一項又一項的空白,最終建立一個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而這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是幾個月幾個月,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需要數以十年計的時間,林哲樂觀估計,等到五十年後能夠建立起來完整的重工業體系,那麼就是一個創舉!

江南礦務公司的建立,有望在兩年後甚至一年後爲國內提供大量的鋼鐵產品,而在這之前自然是繼續用着各種小礦山挖出來的煤鐵礦,手工作坊煉製出來的鋼鐵了。

縱觀這幾個月中華帝國的一下子工商業發展,金融貨幣改革等措施,其實都是短時間看不到效果的那種,它需要至少一兩年後纔可以看到基本效果。

這從中華軍的軍械供應依舊還是老樣子,而且未來一年內都不可能有大變化就可以看得出來,儘管金陵兵工廠已經建設當中,江南礦務公司也已經成立,但是這些至少需要一兩年後才能夠看到最基本效果的東西對於中華軍而言太過遙遠。

畢竟中華軍不可能停下步伐來等待國內的工業發展,中華軍的征戰步伐是不會因爲工商業的發展苦難就停滯不前的,中華軍的擴軍步伐不會因爲軍械供應不足就停下步伐。

既然軍械不夠,無法短時間內大規模擴充皇家陸軍,那麼軍方就是把目標再一次瞄向了協防軍部隊。

1856年型的小口徑米尼步槍沒有,難道火繩槍和刀劍還沒有嗎?

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96章 沉默衝鋒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94章 狂傲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4章 自籌軍費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68章 布拉鎮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80章 扶持軍工第441章 鐵甲艦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2章 破城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54章 火藥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7章 遭襲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14章 自籌軍費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632章 帝大系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9章 炮擊上海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6章 他敢打嗎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647章 皇子所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46章 他敢打嗎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