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

任命盛宣懷爲辦案欽差大臣的諭令公佈之後,沉寂了幾十天的大清官場,再次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一時間議論紛紛,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從諭旨中分析出來,這次的命令矛頭直指郵傳部尚書陳璧。

就當他們還在議論陳璧爲什麼會突然遭到調查時,緊接着的第二條諭令,就讓他們的疑惑瞬間冰消水解,諭旨中寫明,府庫虧空,身爲尚書罪責難逃,陳璧暫且停職,居家靜候。

雖然僅僅是停職等待調查結果,但這樣的冷處理基本上屬於罷官的前奏了。

一時間朝中百官,不管身處其外還是正當其中,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到了欽差大臣盛宣懷的身份,因爲他的一舉一動,間接決定了一位朝廷大員的政治生命。

當然,在所有人中,最着急的就是奕-劻和隆裕了,那位正處在風口浪尖的心腹大臣,身居郵傳部尚書一職,而作爲大清帝國油水最足的部門,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萬般不能丟啊....

所以,這幾天他們發動了不少人馬,四處打探消息,想要探查到有關這次調查案的前因後果,哪怕是一星半點地消息,也比現在這種被動局面強的多。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葉開主動投入了他們的懷抱,當然他可不是抱着送溫暖的目的,一把陰冷的匕首隨時攥在手中,他的目的十分明確,讓這次的事件發酵的再厲害些。

.....

廣和樓的戲園子裡,人潮依舊,臺上的戲演得好,臺下自然是掌聲雷動,不過在葉開的包廂裡,卻是出奇的安靜,鎖死的窗戶,緊閉的房門,無不昭示了這間包廂的主人此番前來根本不是爲了看戲。

葉開坐在座位上,手指間夾着一塊茶糕慢慢擱進嘴裡,雖是等人,但他卻一點也不着急,因爲他等的這位可一向有遲到的習慣。

“吱”的一聲,門開了,一個個子不高的人走了進來,圓墨鏡,瓜皮帽,這套裝飾自然是小德張獨有的。

“誒呦,德公公,你可總算來了。”看見小德張到了,葉開站起身來招呼道。

“良大人今天怎麼有空請我看戲?”小德張把帽子摘下來,順勢坐在葉開的旁邊。

“來人,給德公公看茶。”葉開不急着回答,他衝身旁的人吩咐道,待一切落定後,纔在一旁笑着解釋。

“德公公前段時間請過良弼看戲,良弼自然懂得投桃報李,所以今天剛從軍營回來,就特地來請德公公來。”

“客氣了,良大人軍務繁忙,倒是讓咱臉上增光的很。”小德回答道,看他的樣子也有些心不在焉的,片刻後,他突然說道:“良大人剛剛回京,不知道聽沒聽說最近朝裡發生的大事。”

“什麼大事,願聞其詳。”葉開裝作一愣神的樣子,反問道。

“郵傳部尚書陳璧被停了職,載灃叫盛宣懷去查案,說是虧空庫銀。”小德張嘆了一口氣,喝了口茶,臉上有些無奈的說道:“太后和老慶王正被這件事惱着呢,這陳璧和慶王關係匪淺,滿朝人盡皆知,你說怎麼偏偏在這個時候被停了職分,事兒來的蹊蹺啊。”

聽着小德張滿是抱怨的語氣,葉開心中冷笑一聲,低頭沉聲道:“良弼今天特地把公公叫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哦?”小德張咦了一聲,轉頭看向了葉開,“莫非良大人也聽說了?”

葉開煞有其事的擡頭看了看,招招手把周圍的人都遣下去後,才湊了過去小聲說道。

“德公公,實不相瞞,攝政王下這諭旨的時候,良弼就在旁邊。”

這話一出口,小德張頓時眼珠子一瞪,臉上涌出些不可思議的神情,隔了片刻後,才皺着眉頭低聲說道:“良老弟,那你可知道事情的經過,爲何這陳璧突然被查了呢?”

“德公公莫急,聽我細說,今天良弼到宮中述職,看見攝政王正衝着一道摺子發火,我在旁邊聽了半天才知道,就是那個叫謝遠涵的御史背後參了陳大人一本。”葉開緩緩說着。

聽了葉開的敘述,小德張的臉色沉了下來,恍然說道:“我說怎麼這事出的這麼突然,連老慶王都不知道,原來是有人從中作梗!”

“這個不開眼的御史!”緊接着,小德張惡狠狠地啐了一句,不過很快就擡起頭來,眼珠子一轉,衝着葉開笑道:“多謝良老弟告知,老弟真是及時雨啊。”

“這還沒完啊,德公公。”葉開暗自一笑,接着沉聲說道:“你可知道攝政王叫誰去查這件案子?”

“是那個郵傳部的右侍郎,好像叫盛宣懷吧?”小德張依稀記着諭旨上的內容,不過這個人他並不太熟悉。

“正是此人,我聽說他和陳璧是多年的對頭,相互傾軋已有多年,似乎他和老慶王之間也有不少的嫌隙。”葉開這話倒是一點也不摻假,當年,袁世凱夥同奕-劻一起把盛宣懷的苦心經營的電報總局、輪船招商局打劫了過來,這筆賬盛宣懷可是深記在心。

聽到葉開這話,小德張臉色也緩緩沉了下來,如果前者所言不錯的話,那把調查的重任交給這樣的人,陳璧一定凶多吉少,到這個時候,小德張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德公公,您回去應該告知太后和老慶王早做準備,我看啊,這件事不好辦咯...”葉開愁眉苦臉的說道。

小德張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事情發生到這步田地,已經越來越朝壞的方向發展了,要不是良弼今天的話,他們還現在都還是渾然未知。

“良老弟,多虧了你的消息,在太后面前我定當爲老弟美言幾句。”小德張拍拍屁股,站起身來,“今天就先告辭了。”

“德公公,這戲正演的精彩,不用急在這一時吧?”葉開急忙叫住了小德張,追身說道。

“老弟見諒,改日再續,改日再續...”

小德張一邊說一邊帶上了帽子,戲都不看一眼,轉身就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看着小德張匆忙消失的身影,葉開嘴角微微一翹,如果不出所料的話,這位“忠心耿耿”的大太監,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告他的主子,隆裕太后。

小德張啊小德張,前世你機關算計,順風順水,今世就把你當做人梯。

葉開喃喃自語了一聲,然後他舒舒服服的坐在了椅子上,端起了茶杯。

“來人啊,打開包廂的窗戶,唱得好,爺有賞錢。”

軍營裡的生活枯燥乏味,難得今天是個清閒日子,沒了身邊的人鼓譟,正好他一個人聽也頗爲自在。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巴掌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奕-劻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五十三章 走鋼絲的大活佛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一百四十章 載灃的困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百一十一章 辯解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三百二十三章 忠臣與反賊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煩心事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端午閒話,隨便聊聊,兼回答書友的問題。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第二十四章 將軍之巢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敕治兩江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九十四章 總督府的風聲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三百三十章 英國調停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八十七章 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