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

小德張靠在椅子上,手裡託着個巴掌大小的紫砂茶壺,小口不斷地嘬着,期間還時不時的拿起一兩塊糕點塞進嘴裡,茶香和祥珍樓的糕點香氣一起在嘴裡化開,小德張愉悅地舒了舒鼻翼,滿意的把背貼在了椅子上,一副輕鬆愜意的模樣。

回想十多年前,哪有這樣的生活,當年,一心想要改變人生命運的小德張親手給自己去了勢,從此踏入了紫禁城的太監行業,靠着爲人機靈,辦事圓滑的作風,這位的太監步步發跡,一路當上了長春宮四司八處的大總管,由此也成爲隆裕太后的鐵桿心腹。

上任不到幾十天,這位輩分尚低,根基不穩的新任太監總管,就展現了令人膽寒的一面,慫恿隆裕直接趕走了宮內九百多個不合拍的太監,凌厲的手段終於讓人意識到,這位太后身邊一直默默無聞的心腹太監,絕非是一位逢人打哈的笑面虎,而是動作狠辣且城府頗深的狠角色。

然而,他的目的遠遠不止於此,小德張清楚搞定了宮內的不同聲音,只是鞏固現有的位置,而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得讓自己的主子隆裕大權在握,也就是在這種目的驅使下,他的目光就自然而然的放在宮外,種種消息表明,這位政壇初嶄頭角的將官正受到了載灃的青睞,所以,他的目標自然落到了葉開的身上。

從看戲到吃茶糕,小德張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一步步的接近葉開,並且小心翼翼的試探着葉開的態度,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把後者拉攏到隆裕太后的這一邊。

“稟告德總管,良弼來了。”

等的人終於到了,小德張站起身來,不慌不忙的擦了擦手,衝着來人吩咐,“請!”,然後安心的坐下等着。

走進房間的葉開自然第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總管大太監,白嫩發圓的臉龐,標誌性的黑圓墨鏡,無不給人一種在天下禁中混跡多年的感覺。

“良大人坐”小德張伸出手來,倒是客氣的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多謝德公公”

葉開拱手謝道,其他的話也不多說,順勢就坐在小德張一側的座位上,他今天來就是抱着主動入甕的態度,倒要看看這位大太監的有何手段。

“良大人不用客氣!都是自家人。”小德張一副主人翁的模樣,手指輕輕的點着桌面說道:“今天的戲看着還順心吧?”

“德公公請的戲哪有不順心一說。”葉開淡笑着揶揄道,這白開水一般的客套話他也是快聽得耳朵磨出繭子了。

“良老弟身居要職,這戲啊曲兒啊肯定是不常聽,也是,幹一行專一行,良大人是官府的英才,咱要是進了這官府,那不還得兩眼一瞪懵個半死。”小德張嘿嘿笑道。

注意到這稱呼起了變化,葉開心中冷笑一聲,臉上卻不着痕跡,接着他的話往下說,“公公的活兒,良弼怕也幹不來。”

小德張臉上的油笑始終懸而未落,伸手推了推桌子上的兩碟糕點,對葉開說道:“良大人嚐嚐這祥珍樓的茶糕,這茶糕全北京就屬這做的好,咱們邊吃邊談。”

葉開也不客氣,反正這種有求於人的事,費的是小德張的腦細胞,他只要留個心眼,見機行事就可以,伸手拿起兩塊茶糕填進了嘴裡,隨後又喝了兩口酥茶潤了潤喉嚨。

見葉開是來者不拒,一點也沒有拘束的樣子,果然,在耳邊再次響起了小德張的敲打聲。

“聽說過幾天,良老弟就要和濤貝勒朗貝勒到城郊練兵,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小德張湊過來,低頭小聲問道,這種朝廷大事,軍事機密,一般人唯恐不及,他一個內監倒真的敢說出口。

“公公深居宮內,可真是耳聰目明啊!”葉開沒有把話扯明,哈哈一笑,故意轉了個彎,把皮球踢了回去,他就是要讓小德張感到一種若有若無的戒備,而這種戒備在正是進入談條件之前是必須的。

對此,小德張臉上微微一緊,不過下一瞬間這抹尷尬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彷彿沒事人一般接着回答道:“在皇太后身邊辦事,這耳朵鼻子又不能堵上,哎,軍國大事哪能不耳濡目染一些。”

望着小德張一臉我也是受害者的嘴臉,葉開倒是心中不禁一笑,隨後不急不緩的問道:“哦?莫非太后也知道這件事?”

“咱們皇上年幼,一切都是太后悉心照顧着,大事小事自然是太后擔當,這大清國的事怎麼能不知道?”說的這,小德張像是某種暗示般的拍了拍胸脯,自信滿滿的說道:“良大人,你覺得是不是這個理?”

小德張的話裡直接連載灃都省略掉了,有了前面那位執政47年的政治女強人做鋪墊,太后兩個字似乎自然而然的跟帝國大權掛上了鉤,然而,這位新太后似乎忘了,在她的面前可是橫着一個史無前例的監國攝政王。

葉開沒有回答,誰纔是最合法的最高權力持有者?這是一個辨不清的語言陷阱,他只需要遠遠的觀望就可以。

看葉開沒有表露態度,小德張臉上絲毫沒有泄氣的意思,接着問道:“良大人,你說練出來的兵該效忠誰呢?”

腦袋一轉,葉開選了一個最不會錯的答案,“自然是皇上”

葉開含糊不清的答案顯然不是這位大太監想聽到的,小德張沒有感到意外,這樣的話換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回答,而他也不愧靠一張油嘴皮子混跡到這個顯赫的地位,不給葉開思索的機會,接着說道:“良大人這話是沒錯,可皇上年幼,這一遇大事還得聽大人的意思。”

話裡暗含玄機,大人是誰?無非是皇帝血緣上的親爸載灃,或者是法律上的親媽隆裕,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要葉開在載灃和隆裕之間選一個人,這是一個涉及到政治站隊的雙項選擇題,而這個選擇,將會決定今後彼此的關係是敵是友。

“攝政王奉旨監國,總攬朝廷內外大權,良弼是朝廷武官,自然是聽攝政王的調遣。”

直接繞過了小德張的圈套,葉開搬出了那道遺詔,照本宣科的讀了一遍,總的來說就一個意思,法律上是這麼寫的,跟我想不想願不願沒有關係。

小德張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然而話頭一轉,他接着說道:“載灃是奉遺詔當上了監國攝政王,可良大人不要忘了,這遺詔還有一句話:凡遇大事者,需由皇太后親裁方可實行。”對於那道遺詔,小德張可謂是背的滾瓜爛熟,前段時間他搜章摘句地挑出來一處對隆裕有利的話,現在也用在了地方上。

說了這句話後,小德張的膽子彷彿也大了許多,隨後進一步,頗具蠱惑性的衝葉開暗示道:“載灃是攝政王不錯,可終究還是一個臣子,自古人臣當政,下場沒一個落好的,多爾袞也是攝政王,可良大人你想想,多爾袞可是死後掘棺鞭屍,他的一幫黨羽結局可是更慘啊...”

小德張一邊嘴巴不斷向外蹦着詞,一邊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葉開,自己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對方也該知曉了吧?

對於陌生的湖,如果不知深淺,還是不要一腳蹚進去的好,對於小德張這近乎直白露骨的話,葉開不變應萬變,直接和起了稀泥。

“德公公這話是什麼意思?良弼愚鈍。”

“良大人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

話說到這,小德張終於止住了臉上的笑容,他揮揮手,把一幫隨從都清了出去,然後用一種一本正經的語氣侃侃說道。

“載灃爲人不臣,早晚必成禍患,良大人忠貞能幹,定能爲太后分憂。”

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端午閒話,隨便聊聊,兼回答書友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九十五章 加官進爵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百四十七章 線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第九十八章 計策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二百二十六章 張勳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五十章 爭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攬子計劃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後的救贖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四章 聰明的女人是一柄溫柔劍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產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