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

戴鴻慈是前軍機大臣,又是出洋五大臣至一,在朝中頗有一定威望,雖然跟良弼有扯不清的關係,但同爲閣僚,奕-劻對他還算客氣。

聽他有去上海的意思,奕-劻腦海中下意識地想到良弼,頓時有些警覺。

“光儒老弟是法部大臣,權位甚重,這種事還是派遣一位副大臣主辦爲好,況且,洋人只派出了租界的審理法官,若光儒去,怕這規格不對等。”

想了想,奕-劻這麼,但戴鴻慈卻。

“我這幾天翻閱了卷宗,發現這起案件極其複雜,涉及的內外人員達上百人之多,如此大案,要是弄不好,恐怕又會惹起多國爭端,思來想去,覺得還是自己去一趟好。”

奕-劻細一想,也是這個道理,洋人剛剛走,這個時候,他可不希望上海再出什麼亂子。

“那好,既然光儒有這份心,那勞煩你跑一趟了。”

“職責所在”

戴鴻慈退下了,按他的打算,要儘快抵滬,案子不能拖下去。

.....

招商引資的事宜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此事有李平書全權負責,葉開到省勁了不少,但也沒有徹底清閒下來,他粗略翻看了一下第一批企業登記的名單,多是生紗廠,棉紡廠,洋火廠這類的日用品輕工業,誠然,這些企業有投資少,風險小,回報快的優勢,但葉開卻多少有些失望,他期望中的重工業,如冶鐵,生化,汽車製造之類的項目仍舊屬於空白。

要知道,未來的三四十年,可都指望着這些重型工業掙國本,沒有重工業,即便國家再大,也終究是瘸腿的巨人。

當然,這個道理,未必只有葉開一個人清楚,從近現代開始,不少民族企業家都試圖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重工業,但是,當理想遇到現實,純靠一腔熱血就行不通了,嚴峻的實際情況不得不讓他們就此止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錢”的問題。

這類的企業耗資巨大,見效緩慢,往往需要十數年的持續投入,且技術要求極高,創辦之初,往往需要聘請洋人來幹,這又是一筆鉅款,管理起來也極其麻煩,而此時民族資本遠遠不能支撐上述所需的條件,所以,單單依靠商人是沒希望的,葉開還得從政府層次想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葉開把目光瞄準了江南製造總局--這個清末第一軍工。

就產業規模來說,江南製造總局仍舊是亞東第一大廠,但仔細掂量掂量,就可以捏出不少水分來。

江南製造總局建於洋務運動期間,爲李鴻章創辦,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這座軍工企業就是個四不像,既有衙門式的垂直管理,又有舊式企業的鳳毛麟角,周圍還有一些附屬學堂,帶有一丁點職業教育的性質,洋人工程師和華人工匠混雜其中,外國機器和中國原料配在一切,這些亂七八糟的元素通通摻和在一塊,旁人也就不難理解江南製造總局大而不強的原因了。

貪腐橫行,再加上技術落後,江南製造總局所產的槍械可靠性極低,且成本奇高,仿製武器從德國,英國,到比利時,意大利,五花八門,品類繁雜。相比起來,洋槍洋炮真是“物美價廉”,就連親手創辦這座企業的李中堂,到晚年都對之嗤之以鼻。

如此工廠,非動大手術不可。

月底,葉開和李平書一行人,乘汽車前往上海高昌廟,親臨江南製造總局視察,總辦魏允恭接到消息,早早在大門口迎接。

對葉開的到來,魏允恭倒有恃無恐,兩江總督到製造總局視察,幾乎是每年的慣例。

簡單寒暄後,魏允恭走在前頭,爲葉開一行人引路,廠區內升起了濃濃黑煙,葉開老早就能看見,一路上,李平書在身旁指指畫畫,他身兼製造總局提調,有他在,葉開倒多了一雙眼。

在製造車間裡,魏允恭停下了腳步,指着面前隆隆作響的機牀,向葉開彙報道。

“良總督,這是新造的毛瑟後瞠兵槍,質地還算精良,技師測算過,和原版槍械大體等同,春季制了550杆,夏季498杆,秋季621杆,一年大概兩千杆左右。”

“拿一支來,讓本督試試準頭。”葉開忽然來了興致。

魏允恭面帶微笑道:“久聞良督出身軍旅,想必對槍支瞭解頗深,快,拿一支來。”

葉開親手捎了捎槍栓,朝天空放了一發,聲音咂砸清脆,機簧彈動有力,和正版的毛瑟槍相差無幾,拿捏了半天,葉開沒覺察出什麼問題,當然,也不會有人會讓葉開看出什麼問題。

把槍放了回去,葉開點頭道:“不錯,和軍中用的洋槍質地幾近相同。”

聽得總督大人誇獎,魏允恭呵呵笑道:“在諸多軍械廠中,江南製造總局的產量最高,陸軍部曾發文,用本廠所制槍械逐步替代洋槍,時期在十年之內。”

“哦,那倒是件好消息。”

“不知魏總辦,制一支槍,耗銀多少?”葉開忽然問道。

“平均下來,十七兩半。”魏允恭擡頭稟告。

“十七兩半,這個價格比洋槍還要貴上不少啊。”拍了拍手上的灰塵,葉開質疑了一聲。

魏允恭徐徐應答道:“良督有所不知,本廠的洋人技師甚多,且薪金奇高,平日裡一向桀驁不馴,視手中的技藝爲籌碼,吃拿卡要,任意加減,所以,這成本平攤下來,十七八兩,約莫是這個數了。”

“原來是這樣啊”

葉開一臉恍然,衝魏允恭點了點頭後,轉身對衆人說道,“既然這些洋人如此桀驁不馴,那倒不如通通辭掉,免得壞我國防大事。”

葉開這一嗆,魏允恭立馬傻了。

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攬子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五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十一章 鷹犬與馬鞍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第五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三十五章 七廳一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二百三十二章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一百章 窩案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百九十三章 聯合審理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十五章 肢解權力的三個建議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吧!交易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二百二十一章 合作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一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一百三十八章 蓋房子理論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