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

精美的裝潢,舒適的佈置,這輛大清國高級官員的專列,如同一個移動的房間,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旅途的波折。,

這是一間經過特殊改造的車廂,充當辦公室之用,車廂的四周各有一個警衛人員站崗,雖然列車上行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鐵路本身也是由比利時人管轄,屬於中立一方,但他們仍舊恪盡職守,提防着可能隨時而至的突發事件。

做在辦公桌前,葉開打開了檯燈,燈光下疊放着一厚摞的資料,上面已經標註好了醒目的記號,諸如江南地區軍事佈防,政務人員,財政支出狀況等等。

有一些是從內閣部門中調閱過來,但更多的是從軍諮處情報廳中獲得,上面的內容多半見不得光,屬於機密內容。

江寧將軍福順,鑲藍旗人,從一品,駐南京內城,手下握有旗兵一千餘人,舊式洋槍洋炮不足百,城防多年未修繕,武備廢弛,不足爲慮。

江南提督張勳,江西人,從一品,駐松江府,節制長江巡防營,兵員不整,軍紀糜壞,武器以江南製造局生產仿英式槍械居多,總數逾三千人。

江蘇巡撫程德全,重慶人,正二品,駐蘇州府,府衙衛隊六百餘人,武器裝備不詳,此人與革命黨交往甚密,衙署之內,多有逆黨出入。

新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浙江人,福建武備學堂肄業,下轄一鎮三協新軍共一萬兩千七百餘人,有確切消息證明,此人系革命黨同情者,部員多會黨分子,與海外同盟會是否媾聯,至今不詳。

安徽巡撫,江西

葉開作爲新任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政,雖然與江寧將軍,江南提督同爲從一品的官職,但自從太平天國爆發以來,湘軍淮軍崛起,讓這個總督的位置身價陡增,實際權力遠不是八旗將軍和綠營提督可比,再加上頭銜後面還有一個南洋通商大臣的名號,掌管東南沿岸五口通商,而且與洋人交涉可行便宜行事之權,這一切都讓兩江總督成爲名副其實的江南王。

這一份絕密資料,不僅對個人資料背景加以詳細說明,而且政治傾向也有顯著標識,大致可以將當前江南地區的形勢勾勒出,其中有一點要尤其注意,從新軍高層到巡撫一級的官員,革命思潮已經開始全面滲透,並且還在不斷蔓延中。

江南地區經濟富庶,人員混雜,對外開放程度遠比其他地區高,再加上留學生的因素,這一帶也就成爲革命黨人的溫牀,整個長江流域,從上海口到川地,革命思潮沿途不斷傳播,如同主動脈一般向外拓展處無數支流,特別是在奕劻悍然搬出皇族內閣後,這樣的趨勢被大大加速了,也難怪日後的武昌起義會在這一地區發生。

保皇黨,立憲派,革命黨,三者相互纏鬥,又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局面,這其中還有洋人的摻和,當然,這一切都比不上上海爆發的超級大災難,這場風波可直接撼動整座帝國大廈。

總之,這一地區的情況十分複雜,現實情況恐怕不是這些紙質資料能夠反映的,好在葉開這次南下,並非無所準備,他帶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張嘯光!”

“莫將在!”

應聲之人即是被葉開赦免的秀才逃兵,張嘯光,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原來的那份文人弱氣已經消失了大半,到添了幾分軍人的凌厲之氣,“大帥有什麼事吩咐?”

他上前一步,聲音不大不小的說道,作爲葉開的機要秘書,這樣的反應速度是必須的。

“把汪先生請來”

“是”

張嘯光輕輕關上了車門,不一會兒,車門再次被打開,他的身後多了一位年輕人,腳步沉重,每行一步,腳下發出“嘶嘶”的金屬摩擦聲,顯然行動方面受到了特殊限制。

此人葉開並不陌生,就是前段時間風頭大盛,以蓄謀刺殺載灃被冠以義士的革命黨人,王兆銘,也就是汪精衛。

“給汪先生除去刑具”

王兆銘雖然手銬腳鐐俱在,但身上衣着體面,並無傷痕,作爲奕劻奪權的間接幫手,他在獄中得到了的特殊優待,當然他之所以能出現在這裡,源於他和奕劻的一筆交易,禁衛軍第二鎮駐防大沽口的調令,讓奕劻心甘情願的交出了他,並且自認爲不虧。

“大帥,他可是逆黨的刺客”

“無妨,我聽說在同盟會裡,胡漢民是孫文的左膀,陳其美是孫文的右臂,而汪先生被認爲是孫文的喉舌,擅長捉筆做刀,以精衛化名,最有文人武士的風範。”

某種程度上,這些話並不算奉承,但王兆銘卻不打算接下,到目前爲止,葉開還是他的“敵人”,鬆開刑拘後,王兆銘活動了活動手腕,出於禮貌,他還是說了一聲謝謝。

“良公大名,精衛在獄中聽說了,可惜可惜”王兆銘連聲嘆氣。

“哦?有什麼可惜的?”葉開笑道。

“朝廷昏暗,污濁不堪,良公譬如蓮花,中通外直,令我輩欽佩,不該與清廷之淤泥爲伍,天長日久,恐被其染。”王兆銘不卑不亢的說道:“孫先生說過,唯革命纔可救中國,良公若心懷天下,就應該投身革命,創立民國,爲天下人謀福祉。”

“哈哈,好一個填海的精衛,不屈不撓,矢志不渝,時至今日,反教本督去投奔你的孫先生。”

葉開哈哈大笑,不氣不惱,伸手示意他坐下。

王兆銘坐下,面前的桌子上多了一杯茶,他端起來,小嘬了一口。

“革命黨人說革命能救中國,立憲派人說立憲能救中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據,算了算了,由它去吧,這個日後再說。”

葉開擺了擺手,王兆銘也不再說話,不過短短几句交談,讓他對朝廷官員的印象大爲改觀,看來外界的傳言不假,這個良公,似乎比其他清廷高官開明得多,起碼剛纔說的話就比很多同等級的人隨和很多。

“良公這次南下爲什麼要帶上精衛?”捧着茶杯,王兆銘問道。

“送汪先生回家。”

“回家?”王兆銘皺眉

瞧着王兆銘的奇怪表情,葉開呵呵一笑,解釋道:“我聽說上海革命黨人甚多,正巧這次本督要到上海去辦差,汪先生可自行歸去。”

“啪”的一聲,水散滿桌。

一聽這話,王兆銘立馬變了色,放下茶杯,盯着葉開,一聲不吭。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聯合審理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二百五十六章 暴風八月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法可依第四章 聰明的女人是一柄溫柔劍第二百三十章 華界和租界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虞洽卿第一百五十四章 拉鋸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一百一十一章 辯解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七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八十六章 突發情況第七章 攝政王的意志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二百七十四章 金融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八十五更 演習進行時第九十章 授勳大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三十章 華界和租界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一百章 窩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三十五章 七廳一局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第八十七章 白熱化第六十五章 再會盛宣懷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三百三十九章 帝國將晚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